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念华 《健康文摘》2007,(11):27-27
在日常饮食中,“吃得潇洒”和“吃得健康”两者之间时常是有矛盾的——有的东西好吃、想吃,但是不敢多吃,因为多吃了对身体有害。人们根据食物的营养成分,又给各种食物贴上“好的”或者“坏的”标签。比如,土豆、花生、巧克力这样的食品在你想吃的时候,是不是会有些顾虑?你对它们的“坏印象”是从哪里来的呢?  相似文献   

2.
有益?有害7想吃就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思 《药物与人》2009,(3):66-66
在日常饮食中,“吃得潇洒”和“吃得健康”两者之间时常是有矛盾的——有的东西好吃、想吃,但是不敢多吃,因为多吃了对身体有害。人们根据食物的营养成分,又给各种食物贴上“好的”或者“坏的”标签。比如,土豆、花生、巧克力这样的食品在你想吃的时候,是不是会有些顾虑?你对它们的“坏印象”是从哪里来的呢?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们饮食观念的不断更新,吃的东西也随之变化.不仅要吃得营养,还要吃得科学,吃得健康,吃出时尚。具有“素”、“野”、“粕”、“杂”、“生”等特点的野菜就成为人们餐桌上的最爱了。  相似文献   

4.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食的考虑也从“吃饱”转向“吃好”,于是肥甘味厚、香甜美味的东西吃得个心满意足,结果越来越多的人与肥胖、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富贵病”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5.
《家庭医学》2008,(4):38-39
现代人生活条件好了,人们越来越关心“吃”了,但是你是否发现“吃”出来的毛病却越来越多了? 以现代的眼光反观我们传统的饮食习惯,再以传统的饮食习惯反观现代人的健康问题。现代人,包括孕妇、婴幼儿、青少年、中年、老年各个年龄段该如何吃得营养呢?人们在“吃”这方面存在哪些问题,该怎么解决呢?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早餐吃得饱、中餐吃得好、晚餐吃得少”已被许多人信奉为养生健身的经验之谈。然而笔者认为,早餐吃得饱、中餐吃得好是正确的。晚餐吃得少,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不能一概而论,尤其是“知识群”不宜“晚餐少”。 其实,人们提出“晚餐吃得少”是以早睡为前提的。过去,由  相似文献   

7.
“民以食为天”。然而,最近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却屡屡困扰着广大民众。从担心“病从口入”到害怕“毒从口入”.人们越来越关注餐桌安全。那么如何吃得安全.吃得健康呢?  相似文献   

8.
重重叠叠的山,深深幽幽的谷,弯弯曲曲的溪,郁郁葱葱的林,形形色色的土,断断续续的雨,构成我国植物的多样性、古老性和广泛性,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特别是野生菜品种繁多。现在,随着人们观念的不断更新,吃的东西也随之变化。现在的人,不仅要吃得营养,还要吃得科学,吃得健康,吃出时尚。具有“素”、“野”、“粗”、“杂”、“生”等特点的野菜就成为人们餐桌上的最爱了。  相似文献   

9.
中医养生理论认为,人们在日常饮食中必须做到有序有节、适时适量,其中包括定时饮食,忌饥饱无度;适量饮食,忌暴饮暴食;按需饮食,忌随心所欲。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日常饮食在追求“吃得好”的同时,还要更多地关注吃得科学、吃得合理、吃得健康。  相似文献   

10.
民以食为天,食品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食品作为商品应符合“安全卫生、营养保健、美味方便、回归自然”的要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观念的改变,人们对食品的追求,已从原来的吃饱、吃好,发展到吃得营养、吃得健康、吃得科学,食品营养化、功能化,现代的人们崇尚食品的返相归真、回归自然。在食品的选择方面,“绿色食品”大行其道。然而在提倡绿色食品的今天,还时常会发生一些食品安全事故,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要重新审视这一公共安全高度的问题,更要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1.
《健康人生》2009,(3):26-27
“趁热吃”是人们待客时说的客套话,不过,这种礼节应该改改了。据台湾癌症临床研究发展基金会的一项报告指出,吃得过冷过热都会损肠道功能,而吃和体温相近的食物,可以延缓胃肠老化,助人延年益寿。  相似文献   

12.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今天的人们已不愁吃不饱肚子,随着科学认识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何吃得科学合理,已成为人们餐桌上的新话题。防治高血压病,不仅需要药物疗法,而且需要非药物疗法的配合,其中就涉及到“吃”。目前,许多高血压病人已认识到吃得科学合理,有助于降低血压及减少  相似文献   

13.
一日三餐是生存的根本,是生活、学习、工作的能源;吃好一日三餐,才能有好身体、好心情,才能保证令人满意的学习和工作效率。那么,怎样才能保证吃才能算是“吃好”?一句众所周知的俗话“早餐吃得饱、午餐吃得好、晚餐吃得少”是否适用于每个人?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咱们老百姓餐桌上的菜肴越来越丰富,不论是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山上采的、树上结的、地里种的……都上了咱们的餐桌,人们享足了口福。于是,有人感叹,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也该吃点好的补补身子了。似乎吃得“好”,身体自然就会好。然而实际情况却并不是这样,就是在这些“美味佳肴”的背后,隐藏着发生各种疾病的危险因素。 许多事实已经证实,吃得“好”并不等于健康,只有吃得科学、吃得合理,才能真正“吃出”健康。  相似文献   

15.
紫纯   《健康文摘》2006,(2):28-29
我国居民肉吃得越来越多,蔬菜水果却吃得相对较少。虽然盐也吃得少了,但仍然没有达到世界卫生组织要求的“淡口味”。近日,我国首次发布“中国居民营养膳食与营养状况变迁”系列报告。  相似文献   

16.
喝尿、辟谷、洗肠、冲冷水澡、生吃蔬菜……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们开始口耳相传这种“养生秘诀”.而且试验过的人都把功效说得神乎其神。然而,这种种的“养生秘诀”中.到底有多少科学含量?  相似文献   

17.
苏光陆 《长寿》2009,(12):30-31
世界卫生组织每年底都要聚集全球顶尖的健康饮食专家,对人类的食物状况进行整体评估,然后将最健康的食物张榜公布。因为它的权威性和公正性,每次揭晓都会引来世界级轰动。在医疗医药费日趋昂贵的今天,人们对自己是否吃得健康异常关注,谁也不愿再做病从口入的“傻吃族”。  相似文献   

18.
时至今日,虽说少部分地区的民众温饱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解决,但是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确是衣食不愁了。人们的食欲得到了大释放,已经从“吃得饱”进入“吃得好”的阶段了。只可惜,这个“好”字只有“口味好”一解。  相似文献   

19.
《家庭医生》2008,(9):6-7
2008年,中国改革开放30年! 30年的改革开放,让中华民族逐步复兴,让中国经济腾飞,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如今,中国人不再“吃完这顿愁下顿”。人们拿着粮票、肉票过日子的时代早已远去。人们的菜篮子变得丰富多彩,人们也吃得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20.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份营养丰富的早餐是一天动力的来源。据说,法国已将每年9月20日定为“国家早餐臼”。中国有句话:“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国外也有一句话:“早餐吃得像国王,午餐吃得像绅士,晚餐吃得像贫民。”然而事实上,早餐却是人们最容易忽视的一餐。每天吃早餐是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一种促进健康的行为。从医学和营养角度看,每天吃早餐有9大好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