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腰疝是一种临床比较罕见的腹后外侧壁疝.腰疝可从腰上三角(Grynfeltt-Lesshaft三角)及腰下三角(Petit三角)突出,Petit、Grynfeltt和Lesshaft分别于1733年、有报道描述了腰疝,而上、下腰三角也以他们的名字命名[1].我院1999年1月至2009年3月收治腰疝患者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腰疝是一种临床比较罕见的腹后外侧壁疝.腰疝可从腰上三角(Grynfeltt-Lesshaft三角)及腰下三角(Petit三角)突出,Petit、Grynfeltt和Lesshaft分别于1733年、有报道描述了腰疝,而上、下腰三角也以他们的名字命名[1].我院1999年1月至2009年3月收治腰疝患者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腰疝是一种临床比较罕见的腹后外侧壁疝,常见于年老体形消瘦的男性患者。可能由于腰背部肌肉先天发育异常、腹部外伤、腰背部手术及其他非外伤性因素所致。可从腰上三角(Grynfeltt—Lesshaft三角)及腰下三角(Petit三角)突出,以腰上三角突出为主,腰疝一般基底较宽,嵌顿绞窄者不多,约10%。对腰疝的诊治意见尚不一致,国内外文献鲜有报道。我院1999年1月至2009年3月10年间收治腰疝患者6例,现报告如下经治的6例腰疝患者临床资料,对其发病因素、临床表现、诊治方法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腰疝2例报告     
目的 探讨腰疝的发病因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本院普外科经治的2例腰疝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 结果 临床表现为腰背部可复性肿块、腰背部疼痛不适、腹胀,2例均由腰上三角突出,2例均经多普勒超卢及CT协助诊断.2例均行手术治疗,均用人工(聚丙烯网片)补片修补. 结论 腰疝比较罕见,临床体征是诊断腰疝的关键,多普勒超卢及CT或MRI检查可协助诊断.外科手术是治疗腰疝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9���ٴ����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腰疝的发病因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1997年1月至2007年1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普外科经治的9例腰疝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9例中先天性因素1例,外伤性因素2例,另外6例均为非外伤性因素所致.9例均出现腰背部可复性肿块,伴有腰背部疼痛不适5例,恶心、呕吐2例,合并肠梗阻出现腹胀、腹痛、停止排便排气1例.由上腰三角突出7例,其中1例合并从下腰三角突出;由下腰三角突出2例.疝内容物为脂肪块、结肠或嵌顿坏死小肠.除1例保守治疗外,余8例行手术治疗,手术病人中利用自身组织缝合修补3例,5例使用人工(聚丙烯网片)补片修补.结论 腰疝比较罕见,临床体征是诊断腰疝的关键,多普勒超声及CT或MRI检查可协助诊断.外科手术是治疗腰疝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腰疝是一种较罕见的腹外疝,可能由于腰背部肌肉筋膜先天发育异常、腰部外伤、腰背部手术及其他非外伤因素所致。可从腰上三角及腰下三角突出,以腰上三角为主,极少发生嵌顿口。本院自2000年6月至2008年9月,共收治21例腰疝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腰疝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1999年10月~2008年10月间收治的有完整资料的10例腰疝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临床表现为腰背部可复性肿块、腰背部疼痛不适、恶心、呕吐,由上腰三角突出9例,由下腰三角突出1例.10例均经多普勒超声协助诊断.10例均行手术治疗,3例利用自身组织缝合修补,7例使用人工补片修补.结论 临床表现和体征是诊断腰疝的关键,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腰疝首选的辅助诊断方法,外科手术是治疗腰疝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腰疝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1999年10月~2008年10月间收治的有完整资料的10例腰疝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临床表现为腰背部可复性肿块、腰背部疼痛不适、恶心、呕吐,由上腰三角突出9例,由下腰三角突出1例.10例均经多普勒超声协助诊断.10例均行手术治疗,3例利用自身组织缝合修补,7例使用人工补片修补.结论 临床表现和体征是诊断腰疝的关键,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腰疝首选的辅助诊断方法,外科手术是治疗腰疝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腰疝属于腹壁疝的一种,是位于侧后腰部的腹壁薄弱或者缺损,相对于其他腹壁疝而言,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国内外文献也多为个案报道.腰疝根据发病机制,可以分为先天性腰疝(20%)、原发性腰疝(55%)以及继发性腰疝(25%),后者也称为获得性腰疝[1].先天性腰疝一般从婴幼儿时期就有,为胚胎期腰背部筋膜或者肌肉发育不良,往往同时伴有其他的发育异常.Orcutt[2]报道,几乎所有的先天性腰疝都发生在腰下三角.而获得性腰疝多为手术或者外伤所致,多发生在腰上三角,可能与在该部位进行手术相关,从解剖上看该部位也是侧后方腰壁最薄弱的部位[3].  相似文献   

10.
<正>腰疝是一种临床比较罕见的腹外疝,常见于年老消瘦的男性患者,可能由于腰背部肌肉筋膜先天发育异常、腰部外伤、腰背部手术及其他非外伤因素所致。它可以从腰上三角或腰下三角突出,以腰上三角突出为主~([1])。本文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5例腰疝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临床资料1.1病例资料本组病例男性2例,女性3例,年  相似文献   

11.
腰疝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腰疝的临床表现特点、诊断方法、治疗经验和临床分型的可行性.方法:对6年间经治的12例腰疝的诊断、治疗及解剖特点等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临床症状有腰背痛、腰部肿块、恶心、呕吐,合并肠梗阻时有腹胀、腹痛、停止排便排气.腰上三角疝12例,1例合并腰下三角疝.疝内容物为脂肪块、结肠或嵌顿坏死小肠.1例拒绝手术,8例病人利用邻近组织缝合修补,3例使用人工合成补片修补.随访未见复发.结论:腰疝是一种临床少见的腹外疝,临床表现和体征是诊断腰疝的关键.外科手术是治疗腰疝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腰疝是种临床罕见的腹外疝,国外多为个案报道,合计约300例,其中18%~20%属先天性腰疝。腰疝的原因除腰背部肌肉筋膜先天发育异常外,主要有腹部外伤、腰背部手术肾脏手术或髂骨取骨术等。常见于年老体形消瘦的病人,以腰上三角疝为主,极少发生嵌顿[1~3]。1998年7月~2000年7月,作者在非洲某国工作期间经手术治疗腰疝11例,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9例,女2例;年龄47~78岁,平均62岁。11例均有腰部肿块、腰痛或不适,但无外伤史。病程2d~6年,平均2.6年。病变部位:腰上三角11例,其中1例合并腰下三角右侧单发5例(45.…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腰疝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999年10月~2008年10月间收治的有完整资料的10例腰疝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表现为腰背部可复性肿块、腰背部疼痛不适、恶心、呕吐,由上腰三角突出9例,由下腰三角突出1例。10例均经多普勒超声协助诊断。10例均行手术治疗,3例利用自身组织缝合修补,7例使用人工补片修补。结论临床表现和体征是诊断腰疝的关键,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腰疝首选的辅助诊断方法,外科手术是治疗腰疝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巴德疝环充填式网塞及网片修补腰疝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 ,男 ,6 9岁 ,因无意中发现左腰部包块 10天入院。无任何不适。查体 :见左腰部有 10cm× 10cm大包块 ,肿块质地软且易于还纳 ,站立位肿块明显 ,俯卧位时消失。诊断为“腰疝”行巴德 (Bard)疝环充填式网塞及网片修补术。术中见左上腰三角区域薄弱 ,腹膜外脂肪堆积 ,疝环口直径约 2 .5cm。手术充分游离疝环口处的脂肪组织 (疝环不切开 )后 ,用疝环锥型充填物Perfix将疝囊从疝环口处推回腹腔 ,然后将网塞的叶瓣与周边腹横筋膜缝合固定 6~ 8针 ,再将网状补片平坦放置在上腰三角的薄弱区 ,网片与周围组织再缝合固定数针即可…  相似文献   

15.
腹股沟区域的解剖和保护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双 《临床外科杂志》2006,14(11):691-693
现代技术对腹股沟区解剖学的影响近二百年以来,无论是解剖学家还是外科医生,对腹股沟区的认识都是以尸体标本的解剖为基础和依据。无论是解剖学还是外科学对腹股沟区的描写都是由外至内、由浅至深将腹股沟区的解剖看作是一层一层的分层结构。但实际上这种分层只是在静止的尸体上(膀胱和腹股沟区无动态变化时)的一种表象。而在真实的活体上,膀胱充盈度的变化,可使这种分层发生改变,如充盈的膀胱可以将直疝三角(Hesselbach三角)由腹内可见的区域变为巨大的腹膜外室,充盈的膀胱向两侧移行可占据直疝三角的部位。因此,临床上不时有人在疝修补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Petit三角区腹横肌平面(TAP)阻滞技术联合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嵌顿性腹股沟疝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8例嵌顿性腹股沟疝病人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均为初发嵌顿疝,均在TAP阻滞下松解嵌顿疝环行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结果 78例病人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为35.2(30~70)min,术后住院时间为3.0(1~7)d。术中发现小肠及系膜嵌顿40例,结肠嵌顿7例,网膜嵌顿24例,腹膜前脂肪嵌顿6例,阑尾嵌顿1例。术后3例病人出现伤口脂肪液化,4例阴囊皮肤淤斑,2例阴囊血清肿,无补片感染及严重并发症病例。术后随访8(1~12)个月,随访率100%,手术侧均无复发,对侧新发腹股沟疝3例,无严重并发症病例。结论 经Petit三角区TAP阻滞技术联合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对于嵌顿疝病人尤其合并严重基础疾病者的治疗具有优势,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特发性下腰疝一例手术治疗张文成,张学智此文属于非骨、肌性腰痛应与骨系列腰痛认真鉴别。防止误治。(译述者)腰三角是人体薄弱容易发生疝的部位,今就发生下腰三角特发性腰疝的手术治疗治验探讨并报告如下:病例:患者78岁,女性。主诉。左腰部肿胀、疼痛。既往史:...  相似文献   

18.
疝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这里所指的疝包括腹股沟斜疝、直疝以及股疝。虽然三者都是常见病、多发病,但到目前为止,尚不断遇到一些误诊误治或者在手术后才获得确诊的病例,因此重视疝的鉴别诊断是很必要的。一,首先对三种疝本身应作鉴别关键在于对腹股沟区的局部解剖是否有完整,立体感的认识以及熟悉疝是从何处突出的,是从腹股沟管(斜疝)、赫氏三角(直疝)还是股管(股疝)突出的?斜疝病程长者可进入阴囊,回纳后压住内环,疝块就不再出现。直疝则较少见,赫氏三角位置偏内侧,不论病程长短,始终不进入阴囊,压迫内环仍有疝块。股疝出现于腹股沟韧带的内下方,与前两者在解剖位置上有较大差距,斜疝、直疝无论大小是不会扩展到此的,  相似文献   

19.
<正>2016年3月18-19日,历经4个多月的筹备工作,《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中国医师协会疝和腹壁外科培训基地全国巡讲(华南地区南宁站)暨《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第三届编委会成立大会在广西南宁圆满举行。18日上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疝和腹壁外科医师团队进行了包括切口疝、脐疝、腰疝、腹股沟疝、儿童疝等14台各类腹外疝患者的腹腔镜和  相似文献   

20.
近期我院外科收治1例右侧上腰三角疝的患者,手术中我们利用Millikan技术为缺损进行修补,术后近期效果十分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