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3 毫秒
1.
目的:观察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疾病特征。方法将2013年2月-2014年2月医院收治85例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病例设为研究组,再以同期就诊的75例未合并糖尿病的 AMI 病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病例的疾病特征。结果研究组早期症状不典型,各症状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发生并发症37例(43.5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例(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 AMI 病患并发症多,临床症状不明显,需加强检查与诊断,以及早发现 AMI 并给予治疗,抢救病患生命。  相似文献   

2.
赵红梅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8):172-173
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97例进行尿激酶溶栓治疗,在治疗中采取系统护理措施。结果:冠脉再通成功率为69.07%(67/97),心绞通发生率为10.31%(10/97),出血发生率为6.19%(6/97),心律失常发生率为30.93%(30/97),病死率为5.15%(5/97)。无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早期急性心肌梗死及采取系统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陈明  戴红 《安徽医药》2008,12(5):433-434
目的比较心脏标记物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动态变化,以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60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组)进行CTnI和CK-MB检测。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CTnI和CK-MB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CTnI和CK-MB在AMI早期诊断中有应用价值,CTnI及CK-MB两者结合可以提高对AMI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宁雕  李立鹏  陈素芹  高山钟 《医药世界》2010,(7):609-609,611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血糖增高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非糖尿病AMI患者120例,根据空腹血糖(FBG)水平分为:Ⅰ组(FBG正常),Ⅱ组(6.1mmol/L≤FBG〈10mmol/L),Ⅲ组(FBG≥10.0mmol/L)。对各组之间心肌酶学峰值、大面积梗死率、并发症、病死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Ⅲ组上述观察指标明显高于Ⅰ、Ⅱ组(P〈0.05)。结论非糖尿病患者AMI早期FBG≥10.0mmol/L,提示病情重、预后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死亡原因和防治对策。方法对43例死亡的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另设同期住院的43例老年非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生存病例作对照。结果无痛性心肌梗死病例组13例(30.2%),对照组6例(13.9%);再梗死病例组7例(16.3%),对照组4例(9.3%);多部位梗死病例组19例(44.2%),对照组10例(23.3%);急性心衰病例组22例(51%),对照组12例(27.9%)。二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预后差,病死率高,须早期控制血糖、血脂,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糖尿病(DM)并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护理要点。根据糖尿病并急性心肌梗死(DM-AMI)的病理特点,发病机理,危险因素,结合DM和AMI护理常规。本文认为,严密的病情监测,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抢救迅速、准确及时,加强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做好饮食护理,是DM—AMI的护理关键。  相似文献   

7.
王敏 《淮海医药》2012,30(2):130-131
目的探讨应激性高血糖(SHG)与急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AMI)短期预后的关系,为临床评价急性心肌梗死病情轻重及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非糖尿病(DM)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2例,依据入院早期的血糖水平分组:空腹血糖≥7 mmol/L的患者为应激性高血糖(SHG)组;血糖〈7 mmol/L的患者为非应激性高血糖(非SHG)组。观察2组患者严重心律失常严重心功能衰竭、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死亡等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应激性高血糖组(SHG组)严重心律失常、严重心功能衰竭、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死亡率分别为25%、27.5%、32.5%、22.5%,均高于非应激性高血糖组(非SHG组)7.7%、9.6%、11.5%、5.8%(P值均〈0.05)。结论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现应激性高血糖提示病变严重、预后不良,可以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判断病情轻重及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58例AMI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AMI者其恶性心律失常、泵衰竭及休克发生率高于单纯心肌梗死组(P〈0.05);2型糖尿病合并AMI,其非Q波型心肌梗死发生率高于Q波型心肌梗死(P〈0.05)。结论2型糖尿病是发生AMI的危险因素,其合并AMI者并发症显著增高,严重影响AMI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陈连娣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3):157+160-157,160
目的:探讨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高危因素及心肌梗死的部位,及其对防治此类疾病发生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2年5月~2010年6月,青年AMI患者78例,随机选择同期本院老年AMI患者105例作为对照组,调查患者发病的高危因素及心肌梗死部位等差异。结果:性别、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肥胖为青年组心肌梗死发病的高危因素(P〈0.0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青年组与老年组心肌梗死发病率与高血脂、既往冠心病史(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青年组AMI广泛前壁及前壁发病率明显高于老年组(P〈0.0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下壁并后壁,及多部分梗死青年组与老年组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AMI男性患者发病率高,多有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高危因素,发病时以广泛前壁及前壁为主。  相似文献   

10.
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58例临床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030001)王卫淑唐风英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率高,其临床表现、并发症及预后均不同于非糖尿病病人,现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糖尿病合并AMI病例(简称糖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并发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60岁以上5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DM-AMI)与40例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NDM-AMI)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比较两组临床特点,探讨其对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T2DM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临床特点为胸闷、心悸、倦怠乏力、呼吸困难、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恶心、呕吐、出汗,12例患者低血糖后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糖尿病组急性心肌梗死静息状态发病率高,无痛性居多,血脂紊乱多为混合型,多支病变发生率高,且严重心脏事件的总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积极控制血糖,预防低血糖,老年2型DM患者合并AMI预后差,病死率高.糖尿病是心肌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心肌梗死是糖尿病的重要死亡原因.应高度重视并积极的处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I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月本院就诊的205例就诊的急性胸痛患者同时联合检测心肌酶谱(AST、LDH、CK、CK-MB、HBDH、Mg^2+)和肌钙蛋白I(cTnI),比较其检测结果对于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特异性和灵敏性。结果:205例就诊的急性胸痛患者中经确诊120例为急性心肌梗死,其中103例心肌酶谱升高,敏感性为85.8%,112例肌钙蛋白I阳性,敏感性为93.3%。120例阴性对照中,10例心肌酶谱升高,特异性为91.7%,5例肌钙蛋白I阳性,特异性为95.8%。结论:心肌钙蛋白I与心肌酶谱的联合应用提高了临床对AMI诊断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雷柯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14-15
目的对比探讨肌钙蛋白Ⅰ(cTnⅠ)和心肌酶谱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方法及价值。方法抽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于本院诊断治疗的48例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选取同期健康对照者32例,两组均同时行肌钙蛋白Ⅰ和心肌酶谱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检验阳性率。结果两组间相比,治疗后AMI组患者心肌酶谱阳性率为83.3%,低于cTnⅠ组的95.8%,健康对照组心肌酶谱阳性率为9.4%,高于cTnⅠ组的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肌钙蛋白诊断早期急性心肌梗死,可有效提高阳性诊断率,避免漏诊、误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例发病2~5天内的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均未行溶栓治疗及介入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16例)和治疗组(16例).两组均给予抗凝、抗血小板、调脂、扩血管、利尿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及注射用磷酸肌酸钠1 g,静脉滴注,1次/日.10天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4.0%vs 81.0%,P<0.05);两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均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注射用磷酸肌酸钠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左心室射血分数,提高临床疗效,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并评价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心电图特征,为AMI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对41例不典型AMI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谱改变以及治疗与转归进行分析。结果41例患者以消化道及呼吸道症状为主者居多。有9例未见明显的ST段变化,仅见病理Q波;10例仅见ST—T缺血变化或损伤型抬高,未见病理Q波;4例延缓见梗死图形,全部为下壁AMI;3例为常规12导联无梗死图形,属于正后壁AMI;4例原梗死图形消失,V1与V2导联Q波消失,可见小r波;2例死于心力衰竭。结论AMI的临床诊断应根据临床表现及心肌酶学指标变化,并结合心电图的动态改变进行综合诊断,避免发生误诊。  相似文献   

16.
C反应蛋白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选择AMI患者40例(AMI组)和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20名(对照组),并根据AMI后3d内是否合并心律失常,将AMI组分为两个亚组: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组,心肌梗死未合并心律失常组。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CRP,AMI组检测入院后第3天的CRP,对照组检测1次。结果:血清CRP在AMI组均升高,AMI合并心律失常组CRP高于AMI未合并心律失常组。结论:CRP水平对于AMI后病情评估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表现及并发症的特点。方法选择26例年龄>60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老年组,同时选择60岁以下的4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基础疾病、临床症状、并发症等资料,并进行对比。结果老年组的临床发病特点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合并并发症及不良事件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不典型,与糖尿病、高血压关系密切,住院期间死亡率高,对高龄患者心肌梗死及早诊断,积极治疗,以降低再次发病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表现,提高早期诊断率和改善AMI的预后.方法:对8年间215例AMI患者中的68例不典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临床表现不典型的AMI占31.6%,包括无痛型、休克型、胃肠型、脑症状型、颈肩背症状型、疼痛部位不典型、心脏骤停型等.结论:不典型AMI的漏诊或误诊常常影响它的治疗,提高对临床表现不典型的认识,以期对其早期诊断,从而改善AMI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老年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及治疗体会。方法:选取2005年6月~2009年6月本院收治的确诊为老年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病例78例,回顾性研究其临床资料,分析老年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的误诊情况、临床特点、治疗方式及抢救成功率。结果:本组患者初次就诊时误诊26例(33.3%),疑诊者24例(30.8%),就诊时确诊者28例(35.9%),平均住院时间为2~3(2.3±0.7)周,70例(89.7%)患者顺利出院,急诊室死亡6例(7.7%),后期死亡2例(2.6%)。结论:老年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首发症状变异明显,提高警惕才能防止诊断鉴别的局限性、片面性,提高诊断率,降低误诊发生的可能,为及时抢救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和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7例AMI患者(观察组)及41例非心血管疾病患者(对照组)采血进行DD及cTnⅠ定性测定并比较。结果观察组DD及cTnⅠ检测阳性率分别为78.72%和87.23%,对照组分别为9.75%和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DD、cTnⅠ单独检测时,其敏感度分别为78.72%、87.23%,特异度分别为90.24%、100%;而两项联合检测时,其敏感度增加至93.61%,特异度仍达95.12%。结论联合检测血浆DD与cTnⅠ可明显提高AMI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