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风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的疾病之一,不仅病死率高,且常易导致半身不遂、言语障碍、口眼歪斜等后遗症。由于其高发病率、致残率高,一直以来倍受全体医务工作者的关注。中风发病半年以上未能恢复的半身不遂、言语障碍、口眼歪斜等症称为中风后遗症。中风后遗症一直是临床康复治疗中棘手的问题。2000年1月~2007年10月,我们采用土家医针刺并穴位注射疗法结合内服中药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5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对中风患者的康复治疗心理干预的有效措施,提升中风患者在康复治疗过程中的心理状态。方法:记录并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0月中风后接受康复治疗的71例中风患者的心理干预的情况。结果: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健康教育和音乐疗法三种方法相结合的干预方式,患者的抑郁焦虑情况明显改善,临床效果较好。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健康教育和音乐疗法相结合的心理干预模式对于中风康复治疗患者的干预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针灸治疗中风的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月伟 《针刺研究》1998,23(2):91-94
本文综述了针灸治疗中风疗效与CT扫描关系,针刺对中风患者的血液流变学、脑血流图、脑电图、微循环、血生化与免疫学以及儿茶酚胺的实验研究进展,总结了我国近八年来针灸治疗中风机理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4.
针灸配合康复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4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风后吞咽困难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疑难病症,多因中风后舌咽神经、舌下神经和迷走神经麻痹所致,治疗较为困难。笔者于2002年1月~2005年12月对中风后吞咽困难42例患者在常规静滴丹参及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舌针、头针为主的针灸疗法及康复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总结近10年来中医治疗中风后失语症的临床应用研究的进展情况。中医对于中风后失语症的研究古代早有记载,现代结合中风后失语症的病因、病机从中药、针刺两种手段进行治疗,尤其是针刺治疗,效果明显,临床应用较为广泛。  相似文献   

6.
综述近10年眼针治疗中风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认为眼针治疗中风有肯定疗效,与其他疗法配合效果更好,但还有待于对眼针治疗中风的机理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针灸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状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风后肢体出现痉挛是中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及生存质量。本文综述了近十几年来针灸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状态的研究进展,旨在探讨针灸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及其研究机制,并包含笔者对中风后肢体痉挛状态的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8.
钱仁义  李芝苹 《河南中医》1998,18(6):371-372
中风先兆即中风发病的先驱症状,是与中风及心肌梗塞有密切联系的一临床综合征,多见于中老年人群,以眩晕、健忘、单侧手足麻木、短暂性瘫软、语涩、晕厥为主要临床表现,如不及时治疗,则可能发展为中风。我们自1995年卫月至1997年1月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本病80例,疗效显著,总结如下。回对象与方法1.1分级情况选择16O例我院中风科门诊病人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西药治疗组(对照组)80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组)80例。其中对照组男52例,女28例,年龄最小45岁,最大75岁,平均55.3岁;合并高血压者46例,糖尿病9例,冠心病18…  相似文献   

9.
影响针刺治疗中风效应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刚启  魏峰 《江苏中医》1993,14(10):20-23
本文对对近10年来有关影响针刺治疗中风效应诸因素的研究作了综述,冀以提示各影响因素的考察对针刺治疗中风临床和实验研究的重要性。认为进一步分析研究影响针刺治疗中风效应的有关,理中因素内、因素间的交互作用探讨,进而研究其最佳组合规律和方法,应是今后针刺治疗中风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0.
化瘀通络丸治疗中风后遗症150例金国英,金永信,高社光,康日新(鸡泽县中医院057350)我院自1987年6月~1992年6月,用自制化瘀通络丸治疗中风后遗症150例,并与维脑路通、肠溶阿斯匹林治疗的50例中风后遗症进行对比观察,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应用时辰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偏瘫是脑卒中后遗留的主要功能障碍。长期以来,针刺一直是治疗中风偏瘫的主要手段。为验证古典针法子午流注理论与疗效,1996年-2003年,笔者采用子午流注针法中的纳子法,简称时辰疗法治疗中风偏瘫50例,并与体针治疗中风偏瘫5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中风,又名脑卒中,因其近年来在我国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并发症多,而逐渐引起人们重视。笔者常年从事中风老年病的临床工作,发现许多中风偏瘫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常常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发热、不恶寒、呕吐、腹泻等感染症状。反复用抗生素,疗效不佳,或抗生素刚停,感染再发,这对中风的治疗康复极为不利。10年来,笔者采用健脾益气  相似文献   

13.
温针灸配合电针治疗中风后遗症4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慧芳 《浙江中医杂志》2009,44(12):905-905
中风后遗症是指中风经过救治之后所留有的轻重不等的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眼歪斜等症状,现代医学对本病并无特殊有效的办法。主要是应用物理疗法以及保护神经及扩张血管等药物治疗。笔者在2005年8月~2008年12月运用电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40例,取效较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加减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6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减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68例临床观察鄂州市中医医院(436000)易林桂关键词:缺血性中风,中医药疗法,补阳还五汤,治疗应用,对比研究自1990年~1992年,我们采用加减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68例,进行了临床疗效和甲襞微循环、血液流变学指...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静国民,刘继东(玉田县中医院064100)缺血性中风在临床上颇为多见,且病程长,致残多,是中老年人主要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我院自1982年以来治疗此病3000余例,在此基础上拟用化痰通络法(中风对号方),从1990年7...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并探讨针灸联合康复运动对于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我院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期间共收治的100例中风患者为研究对象,并运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所有的患者分成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由50例中风患者组成,对照组的患者运用传统的治疗方法来治疗中风患者的后遗症,而治疗组的患者则运用针灸联合康复运动的方式来治疗中风患者的后遗症,在进行治疗一段时间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组的5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中,显效的为32例,有效的为16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对比P〈0.05,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针灸联合康复运动的方式来治疗中风患者的后遗症不仅非常的安全和可靠,且具有相当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现代的临床中进行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7.
黎倩平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8):1168-1169
呃逆是中风后常见的临床症状,病因复杂,临床治疗颇为棘手。我院2006年10月~2007年10月采用穴位封闭治疗中风后呃逆86例,效果满意。现将治疗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中风的临床特征是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病位在脑,涉及肝肾。类似于现代医学的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血管痉挛等^[1]。中风的患病率、致残率、死亡率较高。因此,对中风患者及时采取救治措施,精心护理至关重要。我中心于2003年12月-2008年12月共收治中风病人55例,经及时治疗和精心的护理,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中风的防治研究,已经成为当今医学界的一个重要课题。针灸作为治疗中风恢复期的一种重要方法,已成常识,参与中风急性期的治疗率逐日提高,那么针灸医师在开展中风急性期针灸治疗应选择什么时间以及针刺的部位、针刺的方法、及量的选择呢?笔者2001~2006年之间从事急诊内科、重症监护病房工作的体会,就以上几个问题谈谈个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华佗再造丸的处方起源于冉氏家族,历经200余年中医临床实践,其中成药于1985年由广州奇星药厂研制成功,并于1990、1995、2000年连续三届以保密处方产品收载于《中国药典》,成为中风类首选药物。华佗再造丸经药理研究和临床观察证明,具有保护中风患者的脑细胞免受损害和修复其受损的脑细胞以及激活其脑细胞代偿功能,还对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迁移有促进作用,能够用于预防中风、治疗中风、中风后遗症,以及冠心病心绞痛等。在国内大量地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