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半夏厚朴汤是治疗梅核气的常用方,临床运用广泛。但目前临床对其运用局限于梅核气,未对其方证实质进行很好的把握。笔者通过对半夏厚朴汤方药组成、现代药理及梅核气病因病机的分析,认为半夏厚朴汤适用的关键在于痰凝气滞,病机相符便可运用,辨病与辨证结合,不必拘泥于梅核气症状,从而扩展了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2.
半夏厚朴汤为仲景治梅核气之良方,现广泛应用于治疗顽固性咳嗽、胃食管反流病、吞咽障碍等多种疾病。情志病与“肝”密切相关,情志致病易致肝气郁结,而半夏厚朴汤所涉病机为气郁痰凝,故用其治疗情志病常得灵效。本文例举半夏厚朴汤治疗情志失调所致失眠、抑郁、惊恐障碍验案三则,其主症虽各有不同,但存在共同病机,即肝郁疏泄失常,津液积聚生痰,痰气搏结,故而出现肋胀、太息、胃胀、呃逆、嗳气、苔腻等气郁痰凝之共同表现,以行气散结、降逆化痰、解郁下气之半夏厚朴汤加减治疗,使肝郁得舒、气行痰化,切中病机,故诸症得消。临床运用半夏厚朴汤治疗情志病时,需注意辨其肝郁痰气交阻之征象,并根据兼见证候随之加减,方能使其发挥效用。  相似文献   

3.
半夏厚朴汤是临床常用经方,被多数医家认为治疗妇人梅核气证。本文论述小儿咳嗽的常见病因病机为内伤饮食、外感风寒,半夏厚朴汤不仅适合于内伤七情、痰凝气滞之梅核气证,还适合于外邪里饮证,因此可用于小儿咳嗽的治疗,对半夏厚朴汤治疗小儿咳嗽的特点进行了归纳,并列举验案。  相似文献   

4.
文章总结了颜红教授针药并用治疗梅核气经验。首先分析梅核气的病因病机,认为气郁痰凝是本病的基本病机,临证症状多变,证型复杂;其次介绍加味半夏厚朴汤配合针刺廉泉穴的治疗方法及其机理,并附医案予以验证;总之针药并用,辅以心理疏导及暗示疗法治疗梅核气,疗效好。  相似文献   

5.
半夏厚朴汤是临床用于治疗梅核气(慢性咽炎)的常用方剂,半夏厚朴汤证病机传统认为是肝郁气滞。本文从多角度分析半夏厚朴汤证的病机,从临床表现看,其病机为思虑过度,气机结滞;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则属于无故多思,长久处于一种思虑过度状态;其脉象特点主要是:动、来缓去疾、脉内曲、细、敛、直。  相似文献   

6.
临床解惑     
用半夏厚朴汤治梅核气效果不著时应怎样进一步调整方药? 答:《金匮》“妇人杂病篇”载“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后人认为咽中如有痰涎,如同炙脔,咯之不出,咽之不下者,“即今之梅核气病”(《医  相似文献   

7.
半夏厚朴汤加味治疗梅核气20例郁任杰苏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15151江苏苏州市郊区游关镇关键词梅核气;半夏厚朴汤;治疗应用梅核气这个病名,最早出于明代孙一奎的《赤水玄珠》:“梅核气者,喉中介介如梗状。”“痰结块在喉间,吐之不出,咽之不下者是也”。多由于...  相似文献   

8.
"梅核气"首见于<古今医鉴>,其病因病机如<仁斋直指方>云:"梅核气者,窒碍于咽喉之间,咯之不出,回之不下,如梅核状者是也.始因恚怒太过,积热蕴隆,乃成历痰郁结,致有斯疾耳."由此可知梅核气是指咽喉部有异物感,吐之不出,咽之不下,甚至咽喉痒痛妨碍说话进食的一类疾病,且女性多于男性,西医称之为咽部神经官能症、咽部异感症、咽炎等,其治疗正如<金匮要略>所述:"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笔者采用小柴胡汤合半夏厚朴汤治疗2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半夏厚朴汤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夏厚朴汤出自<金匮要略>,为治疗"梅核气"的祖方.方用半夏辛温入肺胃燥湿化痰,降逆散结;厚朴辛苦温,行气开郁,下气除满,两药相伍辛苦温燥,痰气并治.痰生于湿,故用茯苓渗湿健脾,助半夏以除生痰之源.  相似文献   

10.
半夏厚朴汤是治疗气郁寒痰型梅核气的基本代表方,但并非能通治所有证型的梅核气,只有分型辨治梅核气,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1 气郁寒痰证 咽中如有物阻,咯之不出,吞之不下,因情绪异常诱发或加重,或胸闷,或胸胀,舌质淡、苔白腻,脉沉滑.辨为气郁寒痰证,治当行气解郁,温化寒痰;可选用半夏厚朴汤与半夏散合方:半夏24g,厚朴、茯苓、生姜、紫苏叶、桂枝、生甘草各10g.若咽喉不利者,加牛蒡子、桔梗,以开窍利咽;若咽中有痰者,加白芥子、陈皮,以理气化痰利咽;若气郁者,加青皮、木香,以疏肝行气降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