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灸疗是我国最早的治病方法之一。根据《阴阳十一脉灸经》和《足臂十一脉灸经》所载推论,灸术早于针术(《中国灸疗学》),《灵枢·官能》云:“针所不为,灸之所宜。……阴阳皆虚,火自当之……经陷下者,火则当之……诸络坚紧,火所治之”。历代许多医家提倡“灼艾第一,丹药第二”,“大病宜灸”[1]。如晋代葛洪,用灸法疗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病症,能力挽狂澜转危为安。中国古代的灸法,基本上是化脓灸。化脓灸就是用黄豆大或枣核大的艾柱直接放在穴位上施灸,局部组织经烫伤后产生无菌性的化脓现象,能改善体质,增强机体的抗病力,从而起到治疗…  相似文献   

2.
梁德斐 《中国针灸》1996,16(12):29-30
传统灸法考证及临床应用体会梁德斐(浙江省新昌县中医院针灸科,312500)主题词灸法/历史追溯灸治应用,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很普及。《孟子·离娄》篇有:"三年之病求七年之艾。"《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记述了经脉循行部位,所主疾病及其灸治所...  相似文献   

3.
灸疗是我国传统医学中的一朵奇葩 ,研究其发展过程并瞻望其前景 ,有重要意义。1 发展过程灸疗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 1 奠基阶段 :灸疗产生在人类掌握了火的应用之后。在殷和西周甲骨文、金文里 ,就有表示灸人下肢的象形文字。《说文解字》说 :“灸 ,灼也。”指灸疗就是用火烧灼的意思。古代针 灸常并称 ,或以针赅灸 ,事实上灸疗的历史比针疗更加久远。现存最早记载灸疗的医籍是 1 973年长沙市马王堆二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的《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两书。据考其成书年代早于《内经》。书中…  相似文献   

4.
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是现存最古老的灸疗文献。《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关于足太阳脉循行的描述与《灵枢·经筋》中关于足太阳之筋的描述更为接近,二者描述的足太阳脉病证则与《灵枢·经脉》非常接近。可见,中医经络与灸法理论的形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同时就灸法理论自身而言,除《黄帝内经》与《针灸甲乙经》构建起的十二经脉或相关腧穴施灸的传统灸法理论外,我们还应该有更多的思考和实践。  相似文献   

5.
1灸法的起源与发展 灸法最早源于《阴阳十一灸经》和《足臂十一脉灸经》,《内经》中所载灸法的应用十分广泛,能治疗多种疾病。《灵枢·官能》日:“针所不为,灸之所宜。”明代龚居中在《红炉点雪》中指出:“灸法祛病之功,难以枚举,凡虚实寒热,轻重远近,无往不宜。”  相似文献   

6.
《五十二病方》是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古医书,包括《足臂十一脉灸经》(简称《足臂》)、《阴阳十一脉灸针甲本》(简称《阴阳十一脉》)、《脉法》、《阴阳脉死候》(简称《阴阳脉》)、《五十二病方》(简称《病方》)等五种古医书的帛书(以下将上五种医书统称为《帛书》)。这是我  相似文献   

7.
正艾灸疗法是运用艾绒等药物在体表穴位上烧灼、温熨,借助灸火热力及药物作用,通过经络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效果,达到御疾除病目的的治疗方法。灸法具有久远的历史,专用艾绒施灸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有明确记载。《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是最早记载灸疗的医学典籍,《庄子》中有"越人熏之  相似文献   

8.
1972年初至1974年初,在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中,有古医书《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卜一脉灸经》。两部古脉灸经全面论述了人体十一条经脉的循行走向及所主治的疾病。这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论述经脉学说的文献。从成书的年代来看,在两部脉经中,《足臂十一脉灸经》最为古朴,《阴阳十一脉灸经》则稍晚,而《灵枢·经脉》比两部脉灸经都晚,我们可以说,两部脉灸经是《灵枢·经脉》的祖本。  相似文献   

9.
张家山汉简《脉书》中的五种古医籍(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三种与马王堆医籍相同的古传本 (一)《阴阳十一脉灸经》丙本张家山《脉书》的第二部分,即《阴阳十一脉灸经》丙本。此本与马王堆医籍中的《阴阳十一脉灸经》甲、乙两本(见《马王堆汉墓帛书》第四册,文物出版社出  相似文献   

10.
试论《脉书》与《经脉》之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脉书》是指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所记载的《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以下简称{足臂本》和《阴阳本》)。《经脉》是指《黄帝内经》中的《灵枢·经脉})篇。通过学习、分析、比较,我们认为《脉书》与《经脉》的异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正经脉的数目《足臂本》和《阴阳本》均记载了11条经脉,手为二阴(大阴、少阻),缺少手厥明心包经。而《经脉》记载了手、足各三明三阳经脉,共计12条,其重大意义不单是经脉数量的增加,弥补了《脉书》中阴经与阳经的不平衡,而且纠正了《脉书附手太阴肺经与手厥阴心包…  相似文献   

11.
梳理历代医家对《黄帝内经》中手足加阴阳的解读,有经脉与腧穴两类。根据《素问·缪刺论篇》手足加阴阳内容与《阴阳十一脉灸经》齿脉、耳脉内容相同,提出手足加阴阳源自古脉名。纵向对比《天回医简》《阴阳十一脉灸经》《足臂十一脉灸经》《黄帝内经》中手足加阴阳的演变,认为经脉系统原有部位与阴阳二类,《天回医简》将二类融合,并将“头巨阳”“颊巨阳”等不同部位的同名脉串联而成“巨阳脉”,《阴阳十一脉灸经》尚有二类经脉的影子,与《足臂十一脉灸经》《黄帝内经》逐步完成了部位加阴阳向手足加阴阳的转化,形成了现今经脉系统的雏形。进一步提出脉、穴同源自施术部位且互相影响,并以历代医家围绕《素问·决死生篇》中脉动、经脉、腧穴问题争论不休为例,强调明晰此源流对针灸学习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浅谈灸法的保健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谈灸法的保健作用450003河南中医学院针推系张淑君灸法是我国最早的治病方法之一,曾在《阴阳十一脉灸经》和《足臂十一脉灸经》中就有记载。灸法是指用艾叶绒为主要原料制成炷状或条状,点燃后在人体一定的部位烧灼、熏烤,借温热的刺激和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  相似文献   

13.
笔者通过对比分析马王堆、老官山、《黄帝内经》等文献,对手臂阴经的循行演变及主治进行探讨,发现《灵枢·经脉》中手三阴脉的形成经历了一阴、二阴到三阴的演变,其起点随着脉动点的增加由脥部向手掌延伸。手厥阴心包经是马王堆帛书十一脉系统唯一缺少的一条,此经脉在老官山才形成,彼时称之为心主之脉,心主之脉的诞生是《灵枢·经脉》中十二经脉循环无端的基础;而在经脉终点的记录上,《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遵循不同的原则,《足臂十一脉灸经》更加注重临床治疗效果,其经脉终点依据主治所及而定,《阴阳十一脉灸经》则皆入心,这一做法为老官山十二脉所沿用。当经脉与脏腑相连的系统形成时,由于经脉不再入心,经脉对应的主治亦发生了迁移。  相似文献   

14.
痕迹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痕迹辨陶广正(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北京100700)马王堆汉墓出土古医书《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之后,大大推动了有关“经脉”发展史的研究,也解决了《灵枢·经脉》篇提出的、后世医家众说纷纭而莫衷一是的“是动”病和“所生”病的千...  相似文献   

15.
一九七三年底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大量帛书及竹木简,其中有十几种古医书。《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甲本、《脉法》、《阴阳脉死候》、《五十二病方》五种合抄录于同一  相似文献   

16.
医海拾贝     
马王堆出土的古医书 1975年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有关医学著作,有《足臂十一脉灸经》、《阳明十一脉灸经》、《脉法》、《阴阳脉死候》、《五十二病方》、《养生方》、《杂疗方》、《胎产书》、《却谷食气》、《导引图》、《十问》、《天下至道谈》、《合阴阳方》、《杂禁方》等14种。  相似文献   

17.
经络辨证是以经络学说和经络循行、生理、病理为主要依据的辨证方法,有关经络辨证的内容自我国古代就有记载,而在各朝各代的针灸专著中,经络辨证理论更是得以不断发展和完善。本文将《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和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的内容进行了详细比较,揭示了从《足臂十一脉灸经》到《阴阳十一脉灸经》再到《灵枢.经脉》篇经络辨证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李海峰 《吉林中医药》2020,40(6):820-822
马王堆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与《阴阳十一脉灸经》、张家山汉简《脉书》是《灵枢·经脉》的祖本。通过对《足臂十一脉灸经》"其病"、《阴阳十一脉灸经》(甲本)"所产病"和《灵枢·经脉》"所生病"中的疼痛病症数目与所生病症总数及经脉循行部位数目等进行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发现三篇文献记述的疼痛病症数目与"所生病"症总数及经脉循行部位数目存在不同程度的关联,说明疼痛病症是经脉病症的主要内容之一,经脉理论形成初期,古人对经脉循行路线的认识可能有部分来源于对疼痛诊察或治疗的结果,经脉理论的形成与古人对疼痛病症的认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经络学说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中医临床各科尤其是针灸推拿等学科的理论基础。笔者近年来研读经络专著 ,发现《帛书·经脉篇》〔1〕中脉气流注的思想独特 ,对后世影响较大 ,以下试做探讨。1 脉气流注特点《帛书·经脉篇》包括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 ,1 973年出土于长沙马王堆汉墓 ,考古专家据其内容及历史背景推断 ,认为其早于《内经》〔2〕。其中《足臂十一脉灸经》所载十一条经脉均从四肢末端起始 ,渐次以上。例如 :臂泰阴温 (脉 ) :循筋上兼 (廉 ) ,以奏(凑 )内 ,出夜 (腋 )内兼 (廉 ) ,之心。《阴阳十一脉灸经》…  相似文献   

20.
《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作为现今为止灸法的最早文献记载,灸其"太阳脉、少阳脉"等,并非现代人直观所理解的经络概念。根据后世医书如《脉经》、《内经》等传承关系可知,《十一脉》中之"脉"乃是血管在手足腕踝关节搏动之处。从古代文献中进一步考察可知,灸的诊断、治疗方法均与血管有密切相关性。现代医学认为,血管不仅是血液的运输通道,而且其本身在不同部位和器官中均具有各自的活动规律和调控系统,称之为血管活动的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