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古书<稽神录>中记载:有个名叫唐遇的人,家中婢女不堪虐待,逃入山中,饥肠辘辘时,拔出一株草根来充饥,觉得味道很甘美,于是每天采食,久之自觉身体轻健,有时竟能像飞鸟一样窜上树梢.后来,唐遇的仆人上山打柴,看见这位婢女,想问个究竟,但却无法接近她.唐遇说:"这个婢女怎么会有仙骨?一定是吃了灵异之草."便命仆人以美味肉食,设计捕捉了这位婢女.问及她是用何物充饥时,她指出山中草根,经采集回来辨认,原来就是黄精.这个故事显然带有神话色彩,但黄精可以充饥,且有滋补功效,却是千真万确的.  相似文献   

2.
夜读拾奇     
食鲜黄精恨茎成仙 据金代张存惠刻《重修政和本草·卷六》引《稽神录》云,临川(今江西临川)有一官人经常虐待自家的婢女。婢女不堪忍受,偷偷地逃人山中,靠采集山果野菜度日。天长日久,即能辨认许多野草。有一天,她见一种野草枝叶茂盛,翠绿可爱,就拔其根而嚼食,不想味道十分甘美。自此,她天天以此草根为食。日久即感腹  相似文献   

3.
食黄精     
黄精,异名太阳草、垂珠、重楼、笔菜、黄芝、土灵芝、山姜等。生山谷,二月采根阴干,今处处有之。 人们对黄精的传说很多。有这样一个故事,古人唐遇,虐待婢女,婢女不忍所处环境,逃入深山之中,时间久了饥饿难忍,尝尽百草,尤见一野草枝叶可爱,取其根食之,颇甘美,且久食不饥。一天,闻草中动,以为虎攫,便跃到树上以避之。及晓下地,其身凌空而去,若飞鸟一样。过了若干年,家人入深山采药见到了她,捕之不得,便临绝壁下网而围之,却见她  相似文献   

4.
黄精味甘性平,有补脾润肺生津之功。医家多作为滋养强壮药运用,常以此治疗病后诸虚,或久病虚赢之候,却罕作外用治疗癣症。据现代药理研究。黄精对抗酸杆菌及致病性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以黄精为主治疗由皮肤真菌所致之手、足癣,甲癣,白癣等多种癣症,疗效显著,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冬补黄精祛病延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远山 《药物与人》2008,(12):42-43
黄精属传统中药,有补中益气,除风祛湿,安五脏,延年等作用。黄精作为美食佳品,如今也已驰名海内外,尤其是九华山黄精,更是黄精中的珍品。中老年人冬补黄精,可起到祛病延年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山楂黄精粥 原料:山楂15g,黄精15~30g,粳米lOOg,白糖适量。制法:选干净的山楂、黄精煎取浓汁后去渣,再同洗净的粳米煮粥,粥成后加入白糖即可。温热服,每日2次。功效:本粥补脾胃,润心肺,祛瘀血,降血脂,适用于高脂血症及动脉硬化症。  相似文献   

7.
马亚平 《健康生活》2014,(12):22-22
黄精属传统中药,有补中益气,除风祛湿,安五脏,延年等作用。黄精作为美食佳品,驰名海内外,尤其是九华山黄精,更是黄精中的珍品。中老年人冬补黄精,可起到祛病延年的作用。美丽传说相传,在几千年前,方圆百里的九华山上没有僧人和寺庙,只住着几户农家,靠种田采药为生。有一位老人姓黄名星,白天上山采药,晚上研读医学,平时给附近的乡民治病,医术高明,药到病除。  相似文献   

8.
刘世辉 《东方药膳》2002,(12):37-37
冬季,老人不仅阳气较弱,而且阴津也多有不足。黄精其性平和,作用缓慢,可作久服滋补之品。现代药理实验显示;黄精具有降血糖作用,还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血脂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据测定,黄精含脂肪、蛋白质、多种氨基酸、淀粉等成分,还含天门冬氨酸、毛地黄精甙以及蒽醌类化合物等活性成分,具有良好的补中益气作用,适用于脾虚乏力、食欲减退、肺燥干咳、肾虚腰膝软及头晕等症。老年人冬季服用黄精大有益处,现介绍几则食疗方:黄精玉竹猪胰汤黄精24g,玉竹30g,猪胰1具。将三物放入沙锅内加水慢火煮熟,入酱油和…  相似文献   

9.
黄精异名老虎姜,为百合科植物黄精、多花黄精等的干燥根茎。《名医别录》列为上品,具补中益气,除风湿,安五脏,久服轻身延年,不饥。传说,古时临川一婢受主家虐待,逃入深山中,拔取一种根食之,久而不饥。夜息大树下,有一次闻草中动,疑为老虎来了,便上树避之。及晓,下地,其身飘然凌空而下,若飞鸟焉。数岁,家人采薪见之,捕之,不得,临绝壁下网围之,俄而腾上山顶。或云:此婢安有仙骨不过服食灵药尔。遂以酒饵置往来之路,果来,食讫,遂不能去,擒之。具述其效,指所食之草,即是黄精也。据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黄精含有赖氨…  相似文献   

10.
菊花黄精酒     
《东方药膳》2006,(4):F0003-F0003
原料:菊花15g,黄精10g,低度白酒适量。制法:1.将菊花择净,黄精切片,同入和净瓶中,2.加清水适量浸泡半小时后,对入白酒。3.密封浸泡1周后饮服。  相似文献   

11.
梁浩 《现代养生》2010,(6):16-17
张伯端(公元983~1082年),字平叔,名用成,号紫阳,宋代天台(今浙江省临海县)人。他从小习科举之业,青壮年走仕途之路,曾为府吏,因误判一婢女偷食鱼膳案,致婢女含冤自尽,他深感内疚,而怒焚公文,弃官学道。由于私烧公文,被充军岭南,在桂林驻军统帅陆诜账下主管机要。  相似文献   

12.
逸菲 《食品与健康》2008,(10):34-34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黄精含烟酸、黏液质醌类、有机酸、毛地黄糖甙、多种蒽醌类化合物及皂甙等物质,能增加冠状血管的血流量,有兴奋心肌的作用,对治疗高血压及冠心病有一定疗效。此外,黄精对结核杆菌及多种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临床上常用黄精的酒精浸液外涂患处用于治疗体癣、脚癣等症。同时也常用于结核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近年来黄精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的前沿进展。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并进行分析和综述。结果:黄精化学成分复杂,药理作用丰富。结论:黄精的药理作用主要体现在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和抗肿瘤等方面,黄精药用价值较高,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黄精饮膳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元·忽思慧《饮膳正要》“神仙服食”中载:昔临川有士人虐其婢,婢乃逃入山中,久之,见一野草枝叶可爱,即拔而食之,甚美。自是常食之,久而不饥,遂轻健。夜息大木下,闻草动以为虎,惧而上木避之,及晓下地,其身豁然,或自一峰之顶,若飞鸟焉。其主捕之,遇绝壁下,以网三百围之,俄而腾上山顶。其主异之,或曰:此婢安有仙风道骨?不过灵药服食,又设法擒得,问以述其故,所指食之草即黄精也。古人用取类比象的方法,认为此药吸收了黄土的精华,可以充饥,长生,乃取其名黄精。黄精是百合科四种(黄精、玉竹、天门冬、麦门冬)补益长…  相似文献   

15.
知耻诚可贵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的季文子是宣公与成公的国相,但他的婢女不穿绸缎,他也不给驭马喂粮食。别人劝告文子:“您身为鲁国上卿,给两位君主当过国相,而婢女没有绸缎,驭马不吃粮食,别人不仅会认为你为人小气,也会使国家脸上无光。”文子不以为然:“我何尝不想让婢女穿得好,让马吃得好,但是我看见国都的人民,有不少父兄吃得粗糙穿得破旧,怎么敢随心所欲?做国相要知荣辱懂羞耻,我只听说道德高尚才可以为国争光,没有听说因为婢女穿得华贵、驭马吃得精细,能给国家带来光彩。”  相似文献   

16.
耿浩 《长寿》2007,(7):35-35
黄精,又名太阳草、黄鸡、鸡头根、黄芝等,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我国各地皆产。其根茎入药.中医认为它味甘性平.有补中益气、润心肺、强筋骨等功效。因此民问有“黄精可代参(人参)芪(黄芪)”的说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清蒸多花黄精在炮制过程中内在成分及外观性状的变化规律,旨在为多花黄精炮制方法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总皂苷、总多糖、水溶性浸出物和醇溶性浸出物为指标,结合外观性状变化,比较不同蒸制次数对多花黄精内在和外在质量的影响。结果:多花黄精清蒸后颜色逐渐加深,随着蒸制次数增加,水溶性浸出物和醇溶性浸出物含量逐渐下降,总多糖先下降后逐渐上升,以蒸制3次最低,总皂苷先升高后下降并趋于稳定,以蒸制1次最高。结论:多花黄精蒸制炮制过程内在和外在质量均发生变化,变化趋势不一致,研究结果为黄精的加工炮制及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卫长虹 《长寿》2012,(12):43
黄精属传统中药,有补中益气、除风祛湿、安五脏等作用,已驰名海内外,尤其是九华山黄精,更是黄精中的珍品。同时,它还是一味补品,老年人冬补黄精,可起到祛病延年的作用。黄精在古代养生学家的眼中是味神奇的延年益寿之品,甚至有"久服成仙"之说,就连唐代大诗人杜甫也曾以"扫除白发黄精在,君看他年冰雪容"的佳句来赞美它。  相似文献   

19.
初到七连     
清晨,载着一群“新兵蛋子”和给养的两辆解放牌卡车离开我们夜宿的亚东县城,沿着亚东河谷向大山深处驶去。不一会儿,汽车喘着粗气开始爬山了  相似文献   

20.
绿水 《东方药膳》2003,(10):42-42
黄精自古以来一直被视为延年益寿的珍贵中药。唐代大诗人杜甫曾有诗云:“扫除白发黄精在,君看他年冰雪容。”说明长期服食本品有延年益寿、葆春养颜的作用。在历史上曾有许多有关服食黄精而臻长寿的故事。黄精,别名鸡头黄精,鸡头根、黄鸡菜。因其味甘能“作食充饥”,故又称为“救穷草”。黄精为百合科植物囊丝黄精的根茎,常生长在山地林下,灌丛或山坡半阴处。黄精可食部分为地下横生的肉质根茎,具有补中益气、滋润心肺、强壮筋骨等作用,久服可以延年益寿。西晋人张华在《博物志》中就有这样的记载:“黄帝问天老曰:天地所生,岂有食之令人有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