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听神经瘤治疗方法包括显微手术、放射治疗、保守观察。随着听神经瘤生长规律研究的进展与显微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治疗方式的选择争议不断。回顾近年来听神经瘤治疗的文献并结合研究结果,以神经功能保留和患者远期生活质量作为评价和选择治疗方法的依据,认为出现症状的听神经瘤患者,应首选手术治疗;乙状窦后入路适应于大、中、小各型听神经瘤,肿瘤全切除率高,死残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低,能很好的保留面神经功能和听力,是治疗听神经瘤的较好选择。放射治疗是部分听神经瘤患者可选择的替代治疗方法。听神经瘤的保守观察需审慎。  相似文献   

2.
听神经瘤是颅内常见肿瘤,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听神经瘤经典手术方式有乙状窦后入路、经颅中窝入路、经迷路入路,各有优缺点;此外还有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改良经迷路入路切除听神经瘤是目前处于探索阶段的听神经瘤新术式,既保留了传统经迷路入路的优点,又存在保留听力的可能.本文就听神经瘤外科治疗现状以及改良经迷路入路听神经瘤切除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已证实听神经瘤患者血液淋巴细胞与听神经瘤浸液在试管内表现有细胞介导免疫(CMI)反应。本文研究听神经瘤患者外淋巴与其他听神经瘤患者血液单核细胞有无CMI反应,并探讨其与外淋巴生化成份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听神经瘤来源于内听道内前庭神经施旺细胞,是内听道、桥小脑角区域最为常见的良性肿瘤。经过多代人的努力,听神经瘤外科经历了由挽救生命到微创个体化治疗的发展。但听力丧失、面瘫等术后并发症仍明显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由于对听神经瘤诊疗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听神经瘤的治疗目标正进一步转向神经功能完整保留、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本文将介绍近年来国内外听神经瘤的主要研究进展,并提出听神经瘤诊治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听神经瘤为颅内常见肿瘤,分为实性和囊性,囊性听神经瘤生物学行为特殊,症状严重,治疗棘手,疗效不佳,故对听神经瘤囊性变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听神经瘤囊性变机制仍未完全清楚,国内外学者主要从组织形态学、细胞分布、蛋白表达、基因组学等现象对囊性听神经瘤成瘤机制进行分析。肿瘤的发生本质上是体内原癌与抑癌基因失调所致,未来基因组学和表观遗传学研究将为听神经瘤囊性变机制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6.
听神经瘤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听神经瘤为临床常见病。本文概述了听神经瘤的影像学诊断特点,重点叙述了听神经瘤的影像检查方法、影像学表现、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及其比较影像学。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听神经病患者的耳鸣发生情况,并分析伴发耳鸣的听神经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听力学特点。方法对225例听神经病患者(均可准确陈述病史)进行病史采集及纯音测听、声导抗、听性脑干反应、DPOAE、言语识别率、耳蜗电图等听力学检测,并对结果总结分析。结果①225例听神经病患者就诊年龄3~45岁,男女比例1:1.23,发生耳鸣的患者126例,比例达56%,青少年期及青年期发病的患者耳鸣发生率最高,分别为63.03%(75/119)和66.67%(32/48);②男性和女性患者耳鸣发生率分别为52.48%和58.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耳鸣发生率随病程增长而增高,病程10年以上的听神经病患者耳鸣发生率高达82.14%(23/28);④综合征型听神经病患者耳鸣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综合征性听神经病患者(84.00%>42.00%);⑤轻中度听力损失的听神经病患者耳鸣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听力损失类型。结论本组听神经病患者耳鸣发生与听神经病发病年龄、病程、听力损失程度及类型有一定相关性。听神经病患者耳鸣发生的临床特征分析对进一步探讨听神经病患者耳鸣发生机理提供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8.
1996年Starr等用听神经病(auditory neuropathy,AN)来描述一组以诱发性耳声发射正常、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mnstem response,ABR)缺失或严重异常为特征的听功能障碍。听神经病的命名,直觉上是指神经功能异常,因而一度使得临床听力学家怀疑听神经病患者植入人工耳蜗的可行性。尽管临床医生在手术前对所报道病例的植入效果并没有把握,但2000年以来,陆续有一些关于听神经病患者植入人工耳蜗后获益的报道。然而并非所有的听神经病患者都能从中获益。这似乎提示有一部分听神经病患者的听神经能够传送电脉冲刺激,其病理机制可能是听同步不良(auditory dys-synchrony,AD)而非听神经病变。因而,如何在术前确定患者的病变部位及听神经功能,就成了摆在临床听力学家面前的一道难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检测13例听神经病患者的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myogenic potentials,VEMPs),了解听神经病患者是否同时伴发前庭下神经损害,探讨前庭下神经损害与听神经病的关系。方法 记录13例听神经病患者VEMPs,观察VEMPs表现形式;分析病程、低频听阈及言语识别率与VEMPs的关系。结果 13例听神经病患者中有7例存在VEMPs异常,占54%。异常的表现形式为VEMPs低振幅和VEMPs不能引出。正常VEMPs与异常VEMPs在低频听力损失、病程和言语识别率3个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部分听神经病患者伴发前庭下神经功能异常,说明两者病变可以同时并存;听神经病患者的病变程度方面与VEMPs无明显直接相关性,说明听神经病与前庭下神经损害两者之间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相似文献   

10.
多数听神经瘤是神经鞘瘤,来源于前庭神经。Schuknecht认为听神经鞘瘤可来源于内听道的任何部位,Neely和Ylikoski认为肿瘤来源的部位主要在前庭下神经远端到胶质雪旺氏细胞联结处(glioschwannia junction)即在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间移行处。作者对人和动物的前庭神经节超微结构研究以及小听神经瘤标本的初步观察,提示听神经鞘瘤可能来源于Scarpa神经节,在Scarpa神经节里有异常细胞存在。 20例听神经瘤标本中,11例听神经鞘瘤来源于前庭下神经,两侧来源于前庭神经,但不能确定是来源于前庭上支抑或前庭下支。其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