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介绍了分子影像学的概念、原理及其与传统影像学的区别,阐述了其在疾病早期诊断、治疗方面所表现出的重要价值和对人类健康的巨大意义.以分子影像技术的3大要素:分子探针、信号放大、探测技术为主线,全面分析了核医学分子影像技术、磁共振分子影像技术以及光学分子影像技术在临床应用和基础研究方面的现状和进展.指出了分子影像学在几个重大研究领域里所展示出来的发展前号和需要着力解决的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要介绍了用于活体分子影像的各种合成探针。探针是分子影像的重要因素。诸如放射性标记化合物、小分子荧光染料等基于小分子化合物的探针,金属纳米粒子、荧光量子点、磁性纳米材料、稀土发光纳米材料、氧化物纳米材料、碳纳米材料等基于无机纳米材料的探针,枝状聚合物、胶束和囊泡、脂质体及其类似物等基于合成软物质纳米材料的探针均在分子影像领域被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基因芯片技术是同时将大量的探针分子(DNA探针)有序地固定到固相支持物上,借助核酸分子杂交配对的特性对DNA样品的序列信息进行解读和分析.它具有多样品并行处理能力,分析速度快,所需样品少,极少污染等优点,可用于基因表达谱的分析、基因突变检测、多态性分析、基因测序和基因组文库作图等研究工作.近年来在临床诊断、药物筛查、疾病的预防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阐述了其在妇产科领域的应用及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MTA在口腔临床中的应用.方法:收集近年来各种医学杂志已报道的有关研究资料.结果:MTA应用于牙科治疗中的直接盖髓术、活髓切断术、根尖成形、髓室底穿孔及根管侧穿修补、根尖倒充填术等多个领域,有着较好疗效.结论:在以上各种疾病治疗中,应用MTA,疗效确切,生物相容性好,在临床上有着良好的治疗前景.  相似文献   

5.
肿瘤是目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传统的检查方法难以从分子水平早期诊断肿瘤。光学分子成像技术是一种采用光学成像,通过分子荧光标记靶向目标,形成光学分子影像进行肿瘤早期非侵入诊断的方法。光学分子探针是光学分子成像技术的核心,如何设计出具有靶向性和高度亲和力的理想探针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同时随着新型成像仪器的开发和光学分子探针的不断发展,光学成像技术将不断完善,成为临床分子水平早期诊断肿瘤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研究MR分子影像学必须从二方面进行,一是开发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MR设备,二是建立特异性MRI分子探针。MRI活体、无辐射、无损伤的优势必将成为未来分子影像学和最具发展前景的设备。MRI分子探针必须具备生物学兼容性,能够在人体内参与正常生理代谢过程,不影响生理功能,对人体没有任何伤害,包括本身和遗传、致畸;必须能够克服体内生理屏障,如血脑屏障、血管壁、细胞膜等.靶分子结合必须具有高度的灵敏度、特异性,容易解离,方法简单.容易成像,便于观察和监测。  相似文献   

7.
随着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分子成像探针的研制开发,磁共振在分子影像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就磁共振在分子影像学中的成像技术及应用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8.
分子靶向治疗是专门针对在肿瘤发生中起关键作用的靶分子及其调控的信号转导通路,增强了抗癌治疗的特异性和选择性,避免了一般化疗药物的无选择性毒副作用和耐药性,是靶向治疗中特异性最高的层次。目前已有多种人源化单克隆抗体作为肿瘤分子靶向药物进入临床应用,临床试验证实许多靶向药物联合治疗及联合放化疗可以取得较单药治疗更为明显的疗效,而靶向药物的不良反应较轻,可以耐受。现就目前单克隆抗体在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临床应用及其进展作一评述,并提出对这一问题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9.
纳米技术是指在纳米空间尺度水平操纵原子和分子,对物质和材料进行加工处理的技术。纳米科技的发展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表现,纳米生物技术是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尤其是纳米靶向载体系统、纳米生物传感器、纳米成像技术等等。本文就纳米技术的特点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0.
分子影像学从生理、生化水平显像达到认识疾病、阐明病变组织生物过程变化等目的.不仅可以提高临床诊治疾病的水平,更重要的是在分子水平发现疾病,真正达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分子影像学代表了未来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方向,其巨大潜力和不断发展,将对现代和未来医学模式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随着近年来多模态分子影像技术的发展,PET/MR作为一种崭新的多模态分子影像设备已成功应用于临床。PET/MR--体机是将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和核磁共振断层扫描(MRI)有机组合在同一个机架内,真正实现了不同影像模式的空间和时间上的精确配准和融合。这一成像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分子功能成像和精细的解剖结构同步采集,能够提供多模态分子影像信息,在临床应用及科研领域均具有重要价值。本文结合国内第一PET/MR一体机在我院的安装、测试及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初步介绍。  相似文献   

12.
随着诊断和治疗在细胞水平、分子水平甚至基因水平的发展,诊断技术的发展趋势也逐步从宏观层面转向了分子层面。本文从闪烁晶体和探测器、图像的校正融合方面阐述了PET/MRI的研制进展,分析了其应用优势以及可能存在的伪影问题,指出PET/MRI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应用潜力,必将开创分子影像学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3.
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介绍了磁共振各种成像技术的原理和临床应用,展示了目前磁共振成像技术发展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酰胺质子转移(Amide Proton Transfer,APT)成像作为一种新型的磁共振成像方法,可以通过水信号变化来检测水中游离原蛋白、多肽酰胺质子和水质子的化学交换特征,从中反映组织中蛋白质和p H的变化。临床近年来已开展如脑肿瘤、多发性硬化、肝性脑病及子宫颈癌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是一种无辐射且无损伤的磁共振分子成像新技术。该研究对APT技术原理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并对其在小儿腹部肿瘤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最新发展的无创性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方法,就其成像原理、应用技术及磁共振造影在血管影像诊断方面的临床应用及其评价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Recently, magnetic resonance (MR) has become the technique of choice in evaluating neonatal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 diseases. It is the only imaging technique that can discriminate myelinated from neonatal unmyelinated white matter; it offers the highest sensitivity in detecting acute anoxic injury of neonatal brain, and, with proper coils and sequences, it can exquisitely depict neonatal brain anatomy and locate pathology. With new generation high-field MR imaging units it is now possible to obtain images of molecular diffusion. Preliminary reports suggest that diffusion imaging may be useful in early detection of perinatal brain ischemia and it is likely to become crucial in the effective and safe use of neuroprotective strategies.  相似文献   

17.
磁共振成像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磁共振成像技术在磁体、梯度、射频、计算机及图像重建4大硬件系统和软件方面的新进展,以及这些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应用多源射频系统作为磁共振信号的激励和采集系统,有效地解决了3.0 T固有的抗电效应和SAR问题,可使图像质量更佳,速度更快,为乳腺和肝脏成像提供更好的诊断图像。各种特殊功能软件的研制及临床应用充分展示了MRI在提前预知疾病、及早发现疾病、全面评估疾病、进行疾病治疗等全方位应用方面的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8.
荧光分子成像技术概述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荧光分子成像技术以低成本、简单易行、对生物体无电离辐射等优势在活体中进行疾病观察、药物及生物学等研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荧光分子成像技术中几个重要的部分,包括荧光分子探针、成像系统、重建算法等方面的内容和进展做了简要的描述,并介绍了荧光分子成像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