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焦文芹 《护理学杂志》2007,22(24):61-62
目的 探讨T管引流胆汁后及时回输体内的方法.方法 对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术后并发肠瘘患者采用蠕动控制式输液泵直接将T管引流的胆汁,在最短的时间内回输到患者体内.结果 2例SAP术后并发肠瘘患者顺利接受胆汁回输,每天回输胆汁量300~700ml.胆汁在体外存留时间短,无污染;整套输注装置未出现漏液、堵管现象;患者未出现腹泻、感染等并发症,营养状况改善,2 周纠正电解质紊乱,肠瘘愈合.结论 采用蠕动控制式输液泵行胆汁回输操作简便易行,能确保胆汁质量,减轻护士劳动强度,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常规T管引流、经T管放置导管回输胆汁和放置鼻胆管并行胆总管一期缝合等三种不同方法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等的差异。方法常规T管引流348例,经T管放置导管回输胆汁113例,经十二指肠镜行鼻胆管引流术,胆总管切开探查后一期缝合55例。分析比较三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电解质紊乱、胆漏、腹膜炎等)、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的差异,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行鼻胆管引流术及胆总管一期缝合者,术后并发症较另外两组明显减少,住院时间最短,与前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常规T管引流组,术后并发症较另外两组明显增多,住院时间最长(P<0.01)。结论胆总管切开后常规放置T管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而且住院时间长;经T管放置导管回输胆汁减少了胆汁丢失的并发症。经十二指肠镜放置鼻胆管、一期缝合胆总管消除了T管并发症,住院时间最短。  相似文献   

3.
胆道术后T形管引流出胆汁过多时易引起生理功能紊乱,以往常用的胆汁回输方法是将病人T形管引流出的胆汁,消毒后经胃管定时用注射器注入胃肠道,但这种方法存在一定缺点。近2年来,我们应用经T管十二指肠置管回输胆汁,经临床观察比较,效果较满意。 方法 采用特制的胆汁回输T形管,管内含有一条长约40cm、管径2mm的硅胶管,如附图。置管时用取石钳持硅  相似文献   

4.
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术后胆汁回输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探讨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术后施行胆汁回输的临床应用价值。回顾性分析 6年间 78例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术患者的治疗经过 ,其中 38例施行胆汁回输 ,观察其术后表现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示 ,回输组与对照组比较在术后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精神状态、食欲及腹胀、术后补液与电解质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 ,回输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 )。提示术后胆汁回输能提早恢复肠蠕动 ,维持电解质平衡 ,减少补液 ,改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5.
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并发十二指肠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术后并发十二指肠瘘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 对 2 2例SAP术后并发十二指肠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4例手术治疗的SAP发生十二指肠瘘 2 2例 ,15例出现在术后 2周。 18例非手术治疗自行愈合 ,4例再次手术治愈。结论 SAP早期手术、胰周感染、手术时引流管放置不当或时间过长与十二肠瘘发生有关。保持瘘口周围引流通畅 ,积极控制胰周感染 ,抑制胃肠道分泌 ,加强营养支持 ,多数十二指肠瘘可自行愈合  相似文献   

6.
回顾分析20例胆道手术后与T管有关腹腔胆汁漏的临床资料,结果示T管安放技术不规范,术后T管误拔以及机体愈合能力低下,在正常情况甚至延期拔管后出现腹腔胆汁漏为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原因。20例中7例沿T管窦道及时插入钝头导尿管重建有效引流;另7例T管接低负压同时T管外周置多孔腹腔管低负压引流,将漏入腹腔胆汁有效引出体外;6例再次剖腹,手术重置T管引流。20例治愈。笔者认为,规范T管安放技术,加强术后T管管理以及部分胆总管切开后一期缝合不置T管可以减少与T管有关的腹腔胆汁漏发生。  相似文献   

7.
探讨回输胆汁方式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临床治疗中的价值。回顾性分析5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胆汁回输组和单纯引流组。两组患者术前均行PTC D治疗,比较围手术期肝功能、胆红素、肠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等方面的变化发现,两组患者术前肝功能指标均有好转,胆红素水平明显下降,回输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肠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前经PTC D将胆汁引流后加温并回输至患者肠内,可促进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T管拔除后并发胆漏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 2013-01—2016-03间,共发生T管拔除后并发胆漏11例,7例随即经原T管瘘管放置导尿管引流,4例因经T管瘘管重新置管困难转手术再次放置T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护理资料。结果11例患者重新置管后,胆汁引流通畅,均于术后2~3周拨除导尿管(T管)治愈出院。结论对T管拔除后并发胆漏再次置管患者,严密病情观察及精心护理,对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治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两种不同胆汁回输方式的患者的术后情况对比,探讨在不同胆汁回输方式下的护理重点和对策。方法将胆总管结石患者49例按胆汁回输方式分为经鼻肠营养管胆汁回输组(鼻肠管组)19例和经空肠造瘘管胆汁回输组(造瘘管组)30例,观察回输期间两组患者的发热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主诉不适、腹泻和胆汁回输管堵塞情况。结果造瘘管组比鼻肠管组的术后发热时间长,鼻肠管组的不适比例、回输管堵塞比例,均比造瘘管组要高,均P〈0.05。两组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与腹泻情况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胆结石患者除进行细致的胆汁回输操作外,应针对不同回输方式所出现的不同情况,进行相应的护理重点调整。  相似文献   

10.
T管窦道形成时间的临床研究与意义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是临床上常用的术式.但拔除T管后并发胆汁性腹膜炎时有发生,甚至需作二次手术。为了预防这种并发症,我们对30例置T管的病人,在T管旁又另置一小管,定期经小管作窦道造影,以明确窦道是否完整形成,合理选择拔管时机,有效地减少了拔管后胆汁性腹膜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