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2 毫秒
1.
描述内窥镜在耳科和耳神经外科应用的适应证、方法及局限性。二期乳突根治术:8例患者,均因胆脂瘤曾行乳突根治外耳道成形术,二期手术内窥镜检查有否胆脂瘤残留或复发。于耳后做1cm切口,钻开乳突皮质,用2.7mm和4mm0~°和30~°内窥镜进入乳突腔、鼓窦和上鼓室。发现胆脂瘤残留3例,其中1例经内窥镜下切除,2例行标准的二期根治术。8例内窥镜发现与后来显微镜手术所见一致。内窥镜增加了病灶的能见度,在常规耳科手术时,内窥镜发现3例显微镜下不能窥见的上鼓室、咽鼓管胆脂瘤和上鼓室硬脑膜小破损。  相似文献   

2.
中耳内窥镜解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经不同途径的中耳内窥镜解剖所见。方法 :采用 0°,30°,90°的硬质内窥镜 ,对 17个颞骨标本进行了观察 (其中干标本 6个 ,湿标本 11个 ) ,内窥镜插入途径有 :外耳道 ;耳后切口 (包括乳突腔 鼓窦和乳突腔 后鼓室两条亚途径 ) ;中颅窝。结果 :外耳道途径 :采用 0°,30° ,90°的硬质内窥镜 ,所有鼓室结构都可看见 ,包括鼓室窦、面隐窝、上鼓室前隐窝等隐蔽处 ;乳突腔 鼓窦途径 :可以看见乳突腔、鼓窦、上中鼓室等结构 ;乳突腔 后鼓室途径 :可观察到乳突及中下鼓室结构 ;中颅窝途径 :可以观察到上鼓室、鼓窦、乳突腔及鼓室外侧壁的结构 ,中鼓室的大部分结构亦可观察到。结论 :经不同的途径行内窥镜术能清楚地观察到中耳各个结构 ,因此能减少胆脂瘤的复发率及评价术后中耳腔的状态 ,其中 30°的内窥镜提供的视野较好 ;但如经外耳道途径观察后上鼓室及经乳突腔 鼓窦途径观察后鼓室 ,则 90°内窥镜较适合  相似文献   

3.
胆脂瘤型中耳炎16例中男13例,女3例,均为单侧胆脂瘤型中耳炎,左耳10例,右耳6例,25~40岁.术中发现听骨完全消失9耳,部分听骨残存7耳,多为锤、砧骨破坏消失,面神经水平段暴露6耳.术前纯音测听语言区平均听阈骨、气导差为30~40dB.乳突X线片示12例X线片有0.2~0.3cm的类圆透亮区,周边硬化致密,不同程度地累及鼓室、鼓窦入口和鼓窦.4例透亮影周边部分硬化,有轻度不规则的侵蚀性骨破坏.16耳均行乳突手术治疗,手术采取耳内进路,经外耳道开放上鼓室,与外耳道连通,要点是削低外耳道后壁并彻底清除上鼓室、鼓窦、乳突病变,形成大的外耳道口,这对术腔通气极为重要,术腔采用游离皮瓣覆盖以加快干耳.术中见上鼓室、鼓窦、乳突腔内有完整包膜的胆脂瘤或豆腐渣样胆脂瘤上皮.胆脂瘤仅位于上鼓室5耳,其余11耳鼓窦、鼓窦入口及乳突腔内均有大量胆脂瘤.术后听力提高13耳,占80%;听力改进15~25dB 4耳,占25%;10~20dB 9耳,占56%;听力无明显改进3耳,占19%.无面瘫和外淋巴漏等并发症发生.13耳术后均得1干耳,3耳继发流脓.  相似文献   

4.
我科自 1 999年 1月 2 0 0 1年 1月对鼓膜大穿孔采用缝合法鼓膜修补术 ,取得了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患者 1 3例 1 6耳 ,男 8例 9耳 ,女 5例 7耳 ;年龄 1 5 5 7岁 ,平均 3 6岁。病因 :外伤 4耳 ,中耳炎 9耳 ,化学试剂腐蚀 1耳 ,原因不明 2耳。病程 3d2 5年。中耳炎干耳均在 6个月以上 ,检查耳道及鼓室内无分泌物。既往手术史 1次 7耳 ,2次 2耳 ,3次1耳。耳内窥镜 ( 3 0°、70°)检查鼓室内无胆脂瘤 ,听骨链无断裂。乳突CT检查无骨质破坏及胆脂瘤形成。声阻抗检查咽鼓管功能良好 ,鼓膜贴补试验听力有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乳突腔同种异体牙充填并上鼓室外侧壁重建的开放式鼓室成形术的手术疗效。方法 :对5 2例 (5 2耳 )胆脂瘤型及骨疡型中耳炎患者 ,根治病灶后 ,以同种异体牙乳突腔充填并上鼓室外侧壁重建 ,同期行开放式鼓室成形术。结果 :术后 4 8耳外耳道形态接近正常生理状态 ;4 6耳鼓膜移植物生长良好 ;干耳率 92 .3% ,干耳时间平均 (17.6± 4 .2 )d。术后气导听力提高在 15dBHL以上者为 4 1耳 ,气骨导差小于 2 0dBHL者为 31耳。结论 :乳突腔同种异体牙充填并上鼓室外侧壁重建的开放式鼓室成形术 ,可较好地恢复外耳道和中耳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听力提高远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文旨在探索耳内镜手术中的“锁孔”技术在中耳胆脂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收治的65名单侧中耳胆脂瘤患者,27例患者术前的颞骨CT提示低密度影及骨质破坏局限于上鼓室,鼓窦和乳突区域未见异常;38例患者术前的颞骨CT显示上鼓室内形成的低密度影像,存在骨质破坏,而鼓窦及乳突内也存在类似的低密度影像,难以确定病变是否累及乳突腔。术中耳内镜下经耳道“锁孔”技术早期探查上鼓室、鼓窦和后方的乳突腔内的空间,确定胆脂瘤范围,修正手术方案、优化手术策略。结果术前通过颞骨薄层CT显示的胆脂瘤仅局限于上鼓室的27例患者中,其中17例患者的影像学病变范围与“锁孔”技术探查结果吻合;另外10例病变累及鼓窦及乳突。术前38例患者的影像学显示上鼓室胆脂瘤可能累及鼓窦和乳突,术中通过“锁孔”技术验证,29例为上鼓室胆脂瘤侵及乳突;9例为堵塞形成的黏膜增厚及肉芽组织等非胆脂瘤病变。患者术后随访时间均超过了2年,随访方式为耳内镜及颞骨CT,8例患者的鼓窦及乳突区存在可疑软组织影,进行了便捷的内镜下“锁孔”的探查,鼓窦及乳突区未见胆脂瘤复发,软组织影为增厚黏膜及肉芽。结论在耳内镜下经外耳道径路,可结合持续灌流模式,在耳道后上壁快速开放直径4-6mm的骨窗,通过“锁孔”可以早期明确和判断中耳胆脂瘤累及乳突、鼓窦、上鼓室的病变范围,有利于修正手术方式,减少不必要的骨质磨除,更利于微创的实现和便于手术中耳道重建。  相似文献   

7.
1999年 8月~ 2 0 0 0年 7月我们用鼓室镜观察 44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术前患者的鼓室及咽鼓管鼓口 ,以了解鼓口的病变情况对咽鼓管功能的影响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与检查方法1 临床资料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术前患者 44例 (4 5耳 ) ,男 2 4例 ,女 2 0例 ,年龄 9~ 5 9岁。经过选择患者均为鼓膜中央性穿孔 ,并接受了手术治疗 ,术中证实为单纯型 2 4耳 ,胆脂瘤型 15耳 ,骨疡型 6耳。术前颞骨CT检查显示单纯型的鼓室、鼓窦及乳突无软组织影 ,无骨质破坏及听小骨破坏、吸收现象 ;而胆脂瘤型和骨疡型的鼓室、鼓窦及乳突有软组织影 ,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保持外耳道后壁完整的情况下,切除上鼓室外侧壁并软骨封闭治疗中耳胆脂瘤的疗效。方法2009年11月~2012年7月对123例(123耳)中耳胆脂瘤患者行保留外耳道后壁的乳突切开、上鼓室盾板切除及面神经隐窝向上鼓室开放,清除病变后行上鼓室软骨封闭及乳突腔填塞术,术后随访6~38个月,观察胆脂瘤复发、上鼓室回缩袋形成情况及听力提高水平,分析其疗效。结果123例中,2例中耳腔胆脂瘤复发,6例术后耳后切口感染,3例鼓膜边缘穿孔延迟愈合,2例人工听骨脱出,4例术后耳道后壁肿胀或皮肤缺损,其余病例术后换药2~3次后鼓膜、外耳道形态恢复,痊愈时间1个月。听力资料完整的83例(67.5%,83/123)中,0.5、1、2 kHz气骨导差术前平均32.2±11.25 dB ,术后平均20.69±12.41 dB ,手术前后气骨导差缩小11.59±10.1 dB(P<0.001)。结论乳突切开同时保留外耳道后壁使耳道形态得以保留,术后恢复时间短;切除上鼓室外侧壁能够更充分暴露病变,病灶清除彻底;上鼓室外侧壁软骨封闭重建可有效防止回缩袋的形成,避免胆脂瘤复发。  相似文献   

9.
儿童胆脂瘤     
作者收集10年间(1976~86)首次接受手术的325耳胆脂瘤,选择其中13岁以下婴幼儿共109耳为研究对象,并据手术显微镜,X线乳突拍片及手术所见,将病变分为四种类型。Ⅰ.内陷袋胆脂瘤:63耳(57%),内陷袋有感染,位置深在,70%位于上鼓室鼓窦,鼓室腔28%,乳突气房平均气化面积0.88cm~2(0~2.8cm~2),其中硬化型26.4%,板障型41%,  相似文献   

10.
自 1990年以来 ,我们对开放式乳突根治同时行鼓室成形术的方法加以改进 ,利用乳突皮质骨重建上鼓室外侧壁共 18例 (2 1耳 ) ,随访 1年取得较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 病例选择 :彻底清除中耳乳突腔的病变后见鼓室粘膜基本完整 ,无上皮化 ,咽鼓管功能尚好 ,以传导性聋为主的病例。2 一般情况 :18例中男 12例 ,女 6例 ;年龄 19~ 5 8岁 ;右 12耳 ,左 9耳 ;胆脂瘤型 16耳 ,肉芽型 5耳。3 手术方法 :2 %利多卡因加 1∶10 0 0肾上腺素局部麻醉暴露乳突后 ,凿取一块大于 1 5cm× 0 6cm的皮质骨片备用。方法是 :紧邻外耳道后壁 ,…  相似文献   

11.
例 1  女 ,6岁。“感冒”后间断左耳溢脓伴听力下降 3年余 ,曾多次在外院以“慢性中耳乳突炎”行保守治疗。检查见 :左外耳道有脓性分泌物附着 ,清除后见鼓膜后上象限穿孔 ,外耳道后上壁近鼓膜处塌陷 ,鼻腔通气良好 ,增殖体、腺样体无肥大。CT示左耳胆脂瘤性中耳炎。诊断 :左耳胆脂瘤型中耳炎。于全身麻醉下行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 ,术中见乳突腔、鼓窦及上鼓室为胆脂瘤充填 ,清除上鼓室胆脂瘤时见其内有 1个 0 2cm× 0 2cm× 0 2cm的红色塑料珠。术后 10d痊愈出院 ,随诊 2年 ,未见复发。例 2   男 ,6岁。污水灌耳后右耳间断…  相似文献   

12.
患者 ,女 4 9岁。以双耳反复流脓 4 0年为主诉入院。检查 :两耳鼓膜松弛部穿孔 ,可见血性分泌物流出 ;乳突 X线片示 :胆脂瘤型中耳炎 (双 )。CT报告 :两耳上鼓室、鼓窦及乳突腔内均见软组织影并伴骨质破坏。于 1 999年 2月以耳内切口上鼓室径路行右乳突根治术 ,暴露骨性外耳道后上壁及乳突外壁后 ,见自前下至后上有一长约 2 cm,宽约 1 .5cm斜形暗蓝色区。采用先打开上鼓室寻找鼓窦的方法手术 ,见上鼓室内充满胆脂瘤 ,鼓窦不清晰 ,用金钢砂钻头向后上、前下磨去菲薄骨质即见蓝色乙状窦壁露出 ,乙状窦沟骨板与外耳道后壁及乳突外骨壁融合为…  相似文献   

13.
胆脂瘤型和骨疡型中耳炎乳突根治并Ⅰ期鼓室成形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胆脂瘤型和骨疡型中耳炎乳突根治并Ⅰ期鼓室成形术的术式选择、手术适应证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78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胆脂瘤型58耳,骨疡型20耳)患者的手术方法及随访1~2年的效果,根据病变范围与程度不同,选择不同术式的乳突根治并Ⅰ期鼓室成形术,保留外耳道后壁乳突切开(完壁式)鼓室成形术28例,切除外耳道后壁乳突切开(开放式)鼓室成形术40例,上鼓室鼓窦开放、上鼓室外侧壁重建鼓室成形术6例,开放式乳突根治外耳道后壁重建鼓室成形术4例.结果 术后2个月干耳率为94.87%(74/78),语频听力提高≥15dB占73.07%(57/78),完壁式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后胆脂瘤复发率为14.28%(4/28),开放式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后鼓膜穿孔率为15.00%(6/40).结论 根据颞骨CT、听力学检查及临床特征,选择适当手术径路及方式,既可根除病灶,又可行听功能重建,提高干耳率与听力,故乳突根治Ⅰ期行鼓室成形术是有效可行的,但要指出,行完壁式根治伴鼓室成形术要严格掌握适应证,病变要轻并局限在上鼓室,同时要彻底清理胆脂瘤上皮,避免复发.  相似文献   

14.
两年来,我科利用硬管鼻内窥镜经耳道行耳科手术9例11耳,取得了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掌击伤致鼓膜紧张部穿孔2例,穿孔面积分别为4mm×3mm和4mm×4mm,纯音测听示双耳气骨导听阀差平均为25dB和30dB;分泌性中耳炎2例4耳,鼓室压图均呈低峰型,纯音测听示气骨导的阈差为 21~36dB不等;外耳道胆脂瘤3例;上鼓室小胆脂瘤2例,CT片示病变局限于上鼓室外侧.1.2 设备 德国storz公司生产的长18cm,直径4mm和2.7mm,角度为30°和70°的冷光源硬管鼻内窥镜和耳科显微手术器械一套.  相似文献   

15.
乳突根治腔的重建是为了干耳及改善听力。作者回顾1970~1990年的214例,其中开放性鼓室成形7例(重建鼓膜及乳突尖部分填塞),外耳道重建8例(用骨浆及纤维胶固定骨及软骨,覆以大块筋膜移植)及充填式鼓室成形术199例。着重分析199例,仅2例为11岁以下儿童,绝大多数为21~40岁。大多数病人接受2次以上手术,最多的分别为17及18次。术时发现乳突腔充满胆脂瘤86耳,半规管瘘管11耳,咽鼓管胆脂瘤8耳及阻塞6耳,镫骨底板完全固定4耳,全聋3例(分别为耳毒性药滴耳、瘘管及底板脱位各1例)。手术分二  相似文献   

16.
中耳内窥镜可看到中耳腔,使术前能对手术过程做到心中有数,它还能对手术后的中耳乳突术腔进行观察,以了解愈合情况,并能发现有无胆脂瘤残存或复发,或在必要时恰当地安排二期手术。本文介绍的内窥镜主要是为检查因耳胆脂瘤手术而行鼓室成形保持完整外耳道的上鼓室及鼓窦。做这类手术的患者有很高的胆脂瘤残存及复发率,因此常需做第二次复查手术,然而手术内容只不过是打开术腔看看而已。因此作者设计了这种内窥镜,以对这类病人作门诊检查,其用途为:①观察术后创腔;②早期诊断复发和/或残  相似文献   

17.
报告11例年龄2~9岁,平均6岁的先天性胆脂瘤病人。除2例外均有听力缺损,1例复发性中耳炎。术时发现4耳中耳渗液,5例胆脂瘤局限于鼓室前上部分,1例为两侧胆脂瘤,2例胆脂瘤位于鼓室后方,1例胆脂瘤扩展至乳突。所有病例鼓膜完整和无耳手术史。有关先天性胆脂瘤起源的许多理论,没有一个能令人信服地被证明。Michaels(1986,1988a、b)在许多胎儿耳的咽鼓管和中耳近鼓环前缘连接部看到细胞残余-表皮样结构和从鼓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隐匿性中耳炎的临床特点,避免误诊。方法回顾分析13例隐匿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从病史、鼓膜检查、听功能检测、颞骨CT及手术所见等方面总结分析其特征。结果所有病例无明显耳漏病史,鼓膜和外耳道局部无明显阳性体征,均以听力下降、耳闷、耳鸣、耳痛等症状就诊,病程8天~2个月;纯音听阈显示4耳为传导性听力损失,9耳为混合性听力损失,0.5~4kHz气导平均听阈为44.15±4.50dB HL;鼓室导抗图B型12耳,C型1耳;颞骨CT显示鼓窦、乳突区密度增高;术中见2耳上鼓室有包裹性积液及肉芽,9耳上鼓室、鼓窦、乳突腔有肉芽组织,部分听骨链中断,2耳乳突腔见胆脂瘤。手术清除病变,解除引流通道的阻塞,13例均治愈,随访6个月至3年,无复发。结论易漏诊的隐匿性中耳炎无明显临床症状,对于有反复原因不明的耳痛、耳闷感、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者,无论鼓膜完整与否,均应早期行听力及高分辨率颞骨CT扫描等检查以确诊;手术是该病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局限于上鼓室的小胆脂瘤症多采取外耳道像存术式。但如果从上鼓室及乳突清除胆脂瘤后,上鼓室侧壁的骨质缺损(简称 SD)没有封闭,术后外耳道皮肤和鼓膜可从此部位再次凹入上鼓室,而再次形成胆脂瘤。1975年以来作者开始使用正方形骨片修复 SD,并命名为“上鼓室侧壁成形术。”手术适应症:1.因胆脂瘤而产生的上鼓室外侧壁的骨缺损在0.5×0.5cm 以下;2.胆脂瘤局限在上鼓室内,且易剥离;3.胆脂瘤仅在听骨外侧,没有包绕听骨,尤其镫骨足板和脚;4.面神经管和水平半规管没有骨质缺损;5.中耳腔没有胆脂瘤,或有少量胆脂瘤。中耳腔粘膜病变较轻。  相似文献   

20.
中耳胆固醇肉芽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1988年3月~2003年3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70例(耳)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病人的临床资料。70例(耳)中,术前诊断为胆脂瘤型中耳炎37例,骨疡型中耳炎13例,此二者之中考虑胆固醇肉芽肿者13例;中耳乳突术后感染5例,分泌性中耳炎7例,特发性血鼓室8例,其中考虑可能为胆固醇肉芽肿者2例。所有病人均有不同程度听力下降、耳闭塞感或伴耳鸣,亦可有耳溢液、头痛、头昏及其他症状。70例(耳)均接受手术治疗,依照术前检查,根据病变程度不同而选择不同术式。结果 65例(耳)干耳,随访1年以上无复发。3例(耳)行改良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术后半年流脓,后改行乳突根治术,术后均干耳;2例(耳)行鼓室探查加鼓窦开放术,术后半年及1年又流脓伴听力下降,后改行改良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术后干耳。结论 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的病因主要有:含气腔通气受阻、引流障碍及含气腔出血。中耳胆固醇肉芽肿与特发性血鼓室、分泌性中耳炎及胆脂瘤关系密切。术式的选择应根据病变范围和程度来决定,其原则是彻底清除病变,保持通畅引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