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6 毫秒
1.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尿流动力学检查中的心理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尿流动力学检查中的作用。方法对43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行尿流动力学检查并作术前和术中以及术后的情感护理,并对照组42例进行比较。结果全部患者均理解尿动力学检查的重要性,并取得术中完善配合。两组最大尿流率、最大尿道闭合压力和最大尿道压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心理支持有助于尿动力学检查中排除主观因素的影响,利于取得准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女性真性压力性尿失禁尿动力学检查特点,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对90例女性真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行尿动力学检查,包括尿流率、充盈性膀胱压力、尿道压力、压力流率和漏尿点压测定。结果患者充盈性膀胱压力测定的各项指标均为正常,但最大尿道压、最大逼尿肌排尿压、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最大尿道关闭压和功能性尿道长则均显著低于正常值(P<0.01)。结论尿动力学检查能为女性尿失禁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客观依据,对女性真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正确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自2001—2006年对184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采用膀胱颈一针一线悬吊术治疗。评价治疗前后、随访3年时的临床症状、最大尿道压及关闭压、功能尿道长度、漏尿点压等指标。结果 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最大尿道压及关闭压、功能尿道长度、漏尿点压等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随访3年时上述各项指标较治疗前仍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膀胱颈一针一线悬吊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简便有效,不易复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亦称真性压力性尿失禁(GSUI),是中老年妇女的常见疾病。国际尿控协会(ICS)给SUI的标准定义为:在腹压(而不是逼尿肌收缩压或膀胱壁对尿液团的张力压)增加时,出现不自主的尿道内尿失禁。这一定义非常准确,排除了其他原因造成的尿失禁,但也对诊断提出了更加严格的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子宫脱垂病人为什么易合并压力性尿失禁(SUI),如何预测无SUI病人在作矫治子宫脱垂手术后,可能发生压力性尿失禁.方法采用经前庭B超观察了子宫脱垂47人,对照组88人的尿道膀胱.47名子宫脱垂病人中,28人合并不同程度的压力性尿失禁(female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检查指标是压力期尿道膀胱连接位UVJ-M(Mobility of Urethrovesical Junction),静止期近端尿道长度PUL-r(Proximal Urethra Length at rest).结果子宫脱垂妇女的UVJ-M和PUL-r与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异,P<0.001.将UVJ-M>1.0cm,PUL-r≤2.0cm作为诊断SUI的临界值,子宫脱垂妇女发生SUI的可能性高达85.1%(40/47)其中显性的SUI占59.6%,潜在性的占25.5%.在子宫脱垂无SUI表现的19人中,潜在性的SUI占63.2%(12/19).结论用经前庭B超检查尿道膀胱是术前评估子宫脱垂妇女是否需作尿失禁矫治术最理想的方法,并有利于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米多君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临床效果和尿动力学变化。方法:19例SUI病人予米多君2.5 mg,po,tid,疗程4 wk。观察治疗前后尿失禁等级评分(MHU)、尿失禁自我评价(ICIQ)和尿动力学检查结果。结果:19例病人治疗前后临床有效率74%(14/19);主观症状ICIQ评分和MHU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最大尿流率下降,最大尿道外压、最大尿道闭合压和腹腔漏尿点压力治疗后升高(P<0.01或P<0.05);而最大膀胱测量容量和功能性尿道长度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米多君治疗女性SUI有效,其尿动力学原理为提高尿道的闭合压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像尿动力学检查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总结临床表现为压力性尿失禁于我院行影像尿动力学检查的15例患者的影像尿动力学特点。结果尿动力学诊断符合压力性尿失禁13例,均于充盈期Valsalva动作时见膀胱颈口开放。排除压力性尿失禁患者2例。结论影像尿动力检查将普通尿动力学与尿路影像结合分析,能更好地对压力性尿失禁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妊娠和分娩及产科相关因素对女性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方法应用经会阴超声成像技术,测量94例初产妇产后6~8周膀胱颈活动度及尿道旋转角度,与30例未孕妇女行对照研究,分析妊娠和产科相关因素对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结果94例入选产妇中阴道分娩组50例,剖宫产组44例,两组年龄、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无明显差异(P>0.05),而产前体重指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6周阴道分娩组有15例(30%)发生过压力性尿失禁(SUI),而剖宫产组有4例(9.1%),有统计学差异(P<0.05)。阴道分娩组、剖宫产组及未孕妇女两两相比,膀胱颈活动度及尿道旋转角度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阴道分娩、产前有SUI、产钳助产及会阴撕裂是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危险因素。结论妊娠和分娩是压力性尿失禁的危险因素,与剖宫产相比,阴道分娩增加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超声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近2年来收治的36例压力性尿失禁女性患者进行尿道外口的超声检查,测量其膀胱颈与耻骨联合之间的距离,并且测定膀胱尿道后角与尿道角、膀胱尿道活动度。另选取36例在本院接收健康检查的人群接收相同检查。结果根据对36例患者超声检查发现,压力性尿失禁女性患者在深吸气时,膀胱颈与耻骨联合间的距离增大,且膀胱尿道后角与正常人相比较小,而尿道角与膀胱尿道活动度比正常人增大。结论超声波检测对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检查具有临床实用价值,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女性尿失禁是女性常见病,目前据全球统计,患病率接近50%,严重尿失禁约为7%,其中约一半为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我国的患病率与此基本相当。压力性尿失禁患病率高而就诊率却很低,朱兰等的调查显示北京地区成年女性的发病率达38.5%,孙万卉等对北京密云农村地区的调查研究表明老年女性SUI的发病率高达44.9%,国外SUI就诊率为15.0~39.7%,北京地区成年女性的就诊率为7.4%。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盆底脏器脱垂患者与下尿路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于2009年7月-2010年11月对54例诊断为盆腔脏器脱垂的住院患者进行病史采集、妇科检查、POP—Q评分及尿动力学检查,探讨盆腔脏器脱垂与下尿路功能障碍的关系。结果54例POP患者中,出现下尿路主观症状44例,其中尿失禁症状27例(压力性24例,急迫性1例,混合性2例),尿急和/或尿频27例,排尿功能障碍16例。尿动力学检查结果显示:压力性尿失禁28例,急迫性尿失禁2例,混合性尿失禁2例,伴膀胱顺应性降低1例,腹压排尿3例。腹部漏尿点压力(ALPP)〈60cmH2O有10例,60~90cmH2O13例,〉90cmH2O7例。与尿失禁主观症状的符合率为70%(19/27);隐匿性尿失禁的发生率为41%(11/27),均为重度阴道前壁脱垂的患者。结论POP患者术前在减轻脱垂程度情况下行尿动力学检查可更客观地评价下尿路功能障碍,POP患者术前应了解膀胱及尿道括约肌功能,注意排除隐匿性尿失禁。  相似文献   

12.
冯淑娜 《中国基层医药》2014,(14):2144-2146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刺激仪联合阴道锥体训练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表方法将100例产妇随机分为阴道锥体训练(对照组)50例和神经肌肉刺激+阴道锥体训练(观察组)50例进行治疗,每疗程8周,评价两组治疗前后SUI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盆底肌力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5.49,P〉0.05);治疗后观察组盆底肌力较对照组明显提高(x^2=23.11,P〈0.05);观察组治疗后12周盆底肌张力强度评分(4.88±0.77)分,高于对照组的(3.88±0.69)分(t=3.55,P〈0.05);观察组治疗后12周UI发生率(10%)明显低于对照组(18%)(x^2=4.33,P〈0.05);治疗后观察组盆底肌电收缩强度(37.55±7.98)μV,较对照组的(30.55±7.45)μV明显增强(t=5.13,P〈0.05)。结论神经肌肉刺激联合阴道锥体训练治疗能降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和增高盆底肌力。  相似文献   

13.
无张力尿道悬吊术治疗压力性尿失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经无张力尿道悬吊术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年来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接受无张力吊带手术患者46例(年龄35~72岁,平均53岁),其中女43例,男3例。采用经阴道无张力尿道吊带术(TvT)13例,经阴道一闭孔中段尿道吊带术(TvT-0)25例,经会阴-闭孔男性尿道球部悬吊术3例,耻骨上(Spare)中段尿道吊带术5例。其中9例局麻下完成,其余在腰麻下完成。结果:5例患者失访.40例随访10~50个月尿失禁治愈32例,改善8例。7例术后出现短暂尿潴留,1例出现顽固性排尿困难.膀胱穿孔1例.余手术前后最大尿流率及残尿量差异无显著性;无尿道腐蚀、吊带感染、术后持续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无张力尿道中段吊带悬吊术是治疗压力性尿失禁可靠方法,疗效确切,操作简单,男性压力性尿失禁(SUI)近期疗效较佳,但长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抗肌营养不良蛋白和结蛋白mRNA的表达与绝经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PFD)的关系。方法选择30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SUI组)、30例盆底组织膨出患者(POP组)及6例无SUI和POP的直肠癌患者(对照组),术中行肛提肌活组织检查(活检),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检测肛提肌中抗肌营养不良蛋白和结蛋白的表达。结果 POP组和SUI组肛提肌中肌营养不良蛋白和结蛋白mRNA表达较对照组均降低(P<0.01)。POP组和SUI组比较,肛提肌中抗肌营养不良蛋白和结蛋白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与女性肛提肌中抗肌营养不良蛋白及结蛋白的表达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5.
单倩倩  陶丽  颜士杰 《安徽医药》2013,17(3):364-367
压力性尿失禁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疾病,多发生于老年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迅速加剧,妇科泌尿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已经成为影响我国老年妇女生活质量的严重问题,也给政府和家庭带来诸多社会问题和经济负担,近年来针对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的研究,已经得到妇产科学界的重视,其具体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治疗方法也日趋多样化,为此该文对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病机制和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张锐  于书画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3):1948-1949
目的 观察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并讨论其意义.方法 对36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实施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40 min/次,1次/d,20d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评价疗效.结果 36例中治愈26例(72.2%),有效5例(13.9%),无效5例(13.9%),总有效率86.1%;随访6个月,复发l例(2.8%).结论 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轻、中度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简便易行,安全有效,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妊娠分娩前、后全程行盆底肌功能锻炼对女性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方法 选取孕产妇204例,68例自孕28周开始盆底肌功能锻炼至产后3个月(全程组),68例于产后行盆底肌功能锻炼至3个月(产后组),68例按常规妊娠分娩处理,(对照组).观察阴道分娩前、分娩后3个月盆底肌张力和产后3、6、12个月尿垫试验阳性率.结果 孕28周,各组盆底肌张力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阴道分娩前,全程组产妇Ⅱ级<肌张力≤Ⅲ级与Ⅰ级<肌张力≤Ⅱ级的比率均高于产后组与对照组(P<0.05),肌张力≤Ⅰ级的明显低于产后组与对照组(P< 0.005 );阴道分娩后3个月,全程组产妇Ⅱ级<肌张力≤Ⅲ级的比率明显高于产后组与对照组(P< 0.005),Ⅰ级<肌张力≤Ⅱ级与肌张力≤Ⅰ级的比率均低于产后组与对照组(P< 0.05和尸<0.005).全程组产后3、6、12个月的尿垫试验阳性率均低于产后组与对照组(全程组:14.7%、7.3%、1.4%,产后组:23.5%、16.1%、7.4%,对照组:39.7%、30.9%、20.6%,P均<0.005).结论 早期全程行盆底肌功能锻炼能增强盆底肌收缩力,有助于盆底肌功能恢复,预防产后压力性尿失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经闭孔无张力尿道悬吊术(TVT-O)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临床方法和效果。方法采用TVT-O治疗45例SUI患者,观察手术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手术时间20~50min,平均30min,术中出血5~50mL,平均25mL。拔管后尿失禁消失40例,术后2例出现排尿困难。3例患者出现膀胱过度活动症,无其他并发症出现。随访6~12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 TVT-O操作简单、效果可靠、并发症少,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首选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