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对开腹手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关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分析比较213例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患者和36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和住院总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包括胆心反射、腹腔出血、胆管损伤、感染、肠粘连等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除住院费用外,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及并发症明显优于开腹手术组.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患者康复快,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胆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胆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60例,开腹组行开腹胆囊切除术,腹腔镜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治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腹腔镜组的切口长度、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均明显比开腹组更短(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比开腹组更少(P<0.05),并发症发生率、止痛药使用率均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胆结石的创伤更小、术中出血量更少、疼痛更轻、术后并发症更少、恢复更快,疗效确切,是临床治疗老年胆结石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慢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到2019年5月收治的72例慢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胆管受损、切口感染以及胆漏等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2.78%(1/36),明显低于对照组19.44%(7/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慢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患者临床疗效好,患者恢复时间短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下胆囊切除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并发急性胆囊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2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收治的胆囊结石并发急性胆囊炎患者119例,其中61例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观察组),58例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对照组).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情况、炎性因子[包括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白介素-8(Interleukin 8,IL-8)、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ɑ,TNF-ɑ)]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肠胃功能恢复时间、 引流管置留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下床活动时间早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3.28%)低于对照组(13.79%)(P<0.05).结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治疗胆囊结石并发急性胆囊炎临床效果优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利于患者炎性水平及伤口的恢复,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常规腹腔镜器械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1月~2011年8月间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使用常规腹腔镜器械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61例患者作为 A组,使用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152例作为 B组,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术后疼痛程度、术后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等指标.结果:两组均痊愈出院,无出血、胆漏、胆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术后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两组无差异(P>0.05);但 A组术后疼痛较轻,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低于 B组(P<0.05).结论:只要适应证选择恰当,使用常规腹腔镜器械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一样安全可行,美容效果及病人的心理满意度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慢性萎缩性胆囊炎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00例慢性萎缩性胆囊炎患者,按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开腹手术治疗,给予治疗组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肠功能恢复时间等。结果治疗组治疗期间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肠功能恢复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手术费用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有效降低慢性萎缩性胆囊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实效,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65岁以上急性阑尾炎患者经腹腔镜和开腹阑尾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治疗策略。方法选取重庆市綦江区心新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65岁以上行急性阑尾炎手术切除患者168例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LA组)和开腹手术组(OA组)。比较两种术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L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愈合不良和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明显少于OA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65岁以上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恢复快,但术前应准确评估,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避免术后发生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胆囊炎开腹胆囊切除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分成腹腔镜组和开腹手术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腹腔镜组无中转开腹者.两组手术效果比较显示,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肛门排气时间早,住院时间短,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与开腹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性小、并发症少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手术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复杂型胆囊疾病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方法.方法 选取复杂性胆囊患者320例作为观察组,单纯胆囊结石或胆囊息肉行腹腔镜胆囊摘除术者200例作为对照组,并对比两组的临床资料.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中转开腹手术以及手术并发症发生几率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可比性(P <0.05).结论 复杂腹腔镜胆囊摘除术并不会增加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相反地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比分析经脐单孔腹腔镜与传统多孔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6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经脐单孔腹腔镜组(n=36)和传统三孔腹腔镜组(n=50),比较两组患者术时、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花费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花费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经脐单孔腹腔镜组手术用时(58.5±18.2)min明显长于传统三孔腹腔镜组(35.7±8.6)min,经脐单孔腹腔镜组总住院时间(3.8±0.8)d明显短于传统三孔腹腔镜组(6.0±1.2)d,<0.05。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多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疼痛少,感染率低,术后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置胃管与不置胃管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英  朱载阳 《医学信息》2008,21(8):1406-1408
目的 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不置胃管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89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置胃管组(A组,n=145)和不王胃管组(B组,n=144),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和胃肠道功能的恢复时间、早期进食和下床活动时间、中转开腹率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组和B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中转开腹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B组术后进食和下床活动时间更早、补液时间更短,与A组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前常规放置胃管不必要,不置胃管创伤更小、痛苦更少、术后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就诊于我院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情况及术后情况。结果观察组各项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各项指标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患者效果显著,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相比,具有能优化各项手术指标、缩短治疗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优势,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孙伟 《医学信息》2019,(3):113-115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传统开腹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结石性胆囊炎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和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上升,但观察组患者CRP、IL-6、TNF-α上升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免疫球蛋白水平均下降,但观察组患者IgA、IgG、IgM下降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44%,低于对照组的1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于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结石性胆囊炎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对患者炎症反应、免疫功能影响较小,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腹腔镜下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经腹腔镜下切开胆囊底部应用纤维胆道镜保胆取石80例,同期选取病情情况相似的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80例。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及术后饮食恢复时间;保胆取石组患者术后第2年复查胆囊收缩功能和胆囊壁厚度,统计胆囊结石复发率。结果保胆取石组在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上与胆囊切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饮食恢复时间,保胆取石组明显优于胆囊切除组(P〈0.05),术后第2年复查胆囊收缩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随访2—8年胆结石复发5例。结论经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结石复发率低,相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更加安全、创伤小且恢复快,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1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我院外科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120例临床资料,并与既往开腹胆囊切除术患者100例做对照。结果观察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二者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二者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适应范围广,操作简单,创伤小,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少,是成熟的胆囊切除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107例,均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观察组(n=56)和对照组(n=51).对照组选择胆囊三角入路,观察组选择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比腹腔镜和开腹阑尾切除术在治疗穿孔性阑尾炎中的手术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60例阑尾炎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对照组进行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手术治疗,对观察组给予腹腔镜下阑尾炎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中的出血量以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比对照组更短,手术中出血量更少,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阑尾炎切除术与传统阑尾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更好,所造成的创伤更小,手术后患者恢复更快,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小切口胆囊切除治疗早期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早期急性胆囊炎治疗的86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不同手术方案将其分为研究组(n=43,采取腹腔镜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和对照组(n=43,采取常规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恢复情况,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6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8.60%(P<0.05).结论:利用腹腔镜下小切口胆囊切除治疗早期急性胆囊炎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加快患者恢复进程,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肛门内镜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结直肠外科2013年4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64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行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肛门内镜联合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腹壁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相关指标,比较2组患者肺部感染、造口出血、切口漏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2年复发转移率,同时比较术前及术后1个月2组患者胃泌素、胃动素等胃肠指标水平,比较术后6个月及12个月2组患者的肛门功能Wexner评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腹壁切口长度及术中出血量均短/少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血清胃泌素、胃动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Wexner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但术后12个月2组患者Wexn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年2组患者复发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肛门内镜治疗低位直肠癌的疗效及术后2年内复发转移情况与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相当,但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对患者胃肠功能及肛门功能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复杂性阑尾炎的疗效。方法 总结2016年8月~2017年8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91例复杂性阑尾炎患儿资料,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将患儿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2例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照组49例行开腹阑尾切除术,统计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程度、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总费用等指标,比较有无组间差异。结果 LA组在术后疼痛评分、下床活动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总并发症、切口感染、术后肠梗阻、住院时间、总费用方面优于O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A组在手术时间上优于L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中出血量、腹腔残余感染方面,虽然LA组低于O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LA治疗小儿复杂性阑尾炎安全有效,与OA相比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住院总费用低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