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文献表明,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是引起医院内外感染的常见菌,尤易导致新生儿败血症。由于该菌不同于其它葡萄球菌,故引起的感染独具自己的临床特点,现将我院收治34例新生儿CNS败血症的临床情况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从1990年1月至1992年12月份新生儿病室共收治新生儿败血症76例,其中CNS败血症34例,占44.7%,位居首位。诊断符合《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标准初步方案》。34例中,男18例,女16例,男:女为1.12:1。日龄0~1天2例,~7天12例,~28天20例。早产儿2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院内感染新生儿败血症的原因与护理方式,提出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新生儿败血症患者40例的临床诊治资料做回顾性分析,探讨分析院内感染新生儿败血症的原因以及护理方式,总结出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对40例感染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新生儿感染败血症的原因有新生儿免疫力差、护理人员防范意识差、医护人员与患儿接触频繁等。40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抢救成功38例,1例未愈,1例放弃治疗。结论:为了防止新生儿感染新生儿败血症,应该从院内各方面的护理措施以及居住布局等加强预防管理,在新生儿感染新生儿败血症之后,要给予及时的抢救,并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以及血培养病原菌的构成和药物敏感性,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回顾分析医院近4年中326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资料感染菌株及细菌对抗菌药的敏感度。结果新生儿败血症感染菌株革兰阳性为89%,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居多,表皮葡萄球菌为首位(44.9%)。革兰阴性为11%,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33.3%)。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率最高(10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主要对万古霉素高度敏感(100%)。结论引起新生儿败血症的细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CNS为主要病原菌,临床应根据血培养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以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一种危重疾病,在活产婴儿中发生率为1‰~10‰,病死率为10%~50%,严重威胁新生儿的生命。其病因缺乏特异性,血培养阳性率低[1]。我院1996年1月到2005年12月收治临床诊断新生儿败血症患者52例,本文就其病因作一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2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感染疾病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治疗中,部分发展为新生儿肠源性败血症病例的早期诊断和防治。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7月我科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监测胆红素(经皮测)数值变化,对退黄疗效不理想或黄疸不退反而升高,同时并出现相关败血症症状的及早寻找原因,必要时做相关检查以早期诊断肠源性败血症,及时采取措施。结果 15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6例并发新生儿败血症,均是肠道菌,推测为肠源性败血症。结论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和细菌移位、肠源性败血症是本组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原因。早期诊断,及早采取防治措施是关键。  相似文献   

6.
《抗感染药学》2017,(5):1008-1010
目的:评价免疫球蛋白配合抗感染治疗对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新生儿败血症患者92例临床资料,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免疫球蛋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复常时间和病死率,以及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血小板计数(PLT)测得值复常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免疫球蛋白配合抗感染治疗对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疗效较好,能有效改善其炎症各指标,加快了临床症状复常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临床特点、病原菌等情况进行分析,为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诊断以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新生儿败血症患儿100例,时间为2012年1月~2015年12月,对这100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病原菌检验结果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黄疸、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吐沫、咳嗽、拒乳/吮乳差、体温异常、反应差、呕吐、腹泻以及皮肤脓疱等,与其他症状相比,黄疸症状患儿较多(P0.05);患儿的合并症主要为呼吸窘迫综合征、脐炎、肺炎、脓疱疮、脑膜炎(化脓性)、脑病(缺氧缺血性)、小肠结肠炎(坏死性)、颅内出血;药敏结果为:致病菌主要为革兰氏阳性菌以及革兰氏阴性菌;多数病原菌对万古霉素、舒巴坦、头孢菌类(第三代)、喹诺酮类以及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较为敏感,对碳青霉烯类以及头孢吡肟类抗生素有着高度的敏感性;经综合治疗后,97例治愈,3例自行出院(失访)。结论: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表现并不具有特异性,导致患儿出现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菌为葡萄球菌,为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实施治疗的主要方法为综合治疗(抗生素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学分布及其耐药变迁情况,为临床及时明确病原、正确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对苏州市立医院2009年6月—2012年6月间确诊的111例新生儿败血症病例的资料、血培养结果和药敏试验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1例患者中检出病原菌11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为78株(69.64%),革兰阴性菌为34株(30.36%);革兰阳性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为主,革兰阴性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为常见;革兰阳性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苯唑西林的耐药性较高,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未发现产生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产生耐药,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CNS是导致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的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的比例呈上升趋势,临床应重视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耐药性检测,根据血培养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致病菌的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治疗策略,为初始经验性治疗药物的选用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5年1月—2018年10月间收治的新生儿ICU新生儿败血症患者81例临床资料,分析血菌培养及其药敏结果。结果:81例新生儿败血症患者血液样本中分离出81株致病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2株占14.81%和革兰阳性菌69株占85.19%;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耐药,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高度敏感;革兰阳性菌以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其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敏感性为100.00%,而对青霉素类、红霉素均显著耐药;在迟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61株病原菌中,表皮葡萄球菌占29.63%。结论:迟发型新生儿败血症患者检出病原菌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建议可经验性选用万古霉素或利奈唑胺治疗。  相似文献   

10.
243例新生儿败血症病原学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新生儿败血症病原学特点和分析致病菌耐药情况,为临床及时明确病原、正确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新生儿科2007年1月~2009年12月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检出菌及药敏实验结果进行了回顾性调查.结果:临床诊断败血症的血液标本中检出病原菌24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4.70%(60/243),革兰阳性菌75.30%(183/243).排在前五位的菌种是表皮葡萄球菌24.69%(60/243)、溶血葡萄球菌20.16%(49/243)、大肠埃希菌8.64%(21/243)、金黄色葡萄球菌7.41%(18/243)、肺炎克雷伯菌6.58%(16/243).革兰阳性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苯唑西林耐药性高,对青霉素G(95.3%)、红霉素(90.5%)耐药率最高,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未产生耐药(0.0%).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90.0%)、庆大霉素(50?郾0%)耐药性高,对亚胺培南(6.7%)、头孢他啶(21.7%)耐药率低.结论:重视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耐药性检测,根据血培养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菌药物,可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NICU中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进行分析并探讨临床治疗败血症患儿的早期最佳药物选择。方法:分析我院NICU 75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临床资料、血培养结果,根据细菌培养阳性结果及药敏情况进行药物选择。结果:75例血培养阳性新生儿败血症共获得92株细菌,其中革兰阳性球菌58株(63.04%),革兰阴性杆菌31株(33.70%),另有3株(3.26%)为真菌。本次检出的病原菌对青霉素和红霉素等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很高,总耐药率高达90%。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耐药率较高在85%左右,对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头孢曲松的耐药率偏高,总耐药率在25%~50%。结论:我院NICU中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且耐药率较高,要警惕真菌感染可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近10年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99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资料、血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699例血培养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712株,革兰阳性菌590株(82.87%),革兰阴性菌113株(15.87%),真菌9株(1.26%)。革兰阳性菌以溶血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为主。2013年100株病原菌的药敏结果显示,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耐药率高(98.70%100%),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均敏感。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100%,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性增加,对亚胺培南均敏感。结论革兰阳性菌尤其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是新生儿败血症主要病原菌,常见病原菌均有多药耐药现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院内感染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和药敏情况,为临床合理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新生儿科2006年4月至2009年5月间13例确诊为院内感染的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细菌药敏试验结果.结果:早产、极低出生体重、使用广谱抗生素、侵入性操作多、住院时间长为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的易感因素.13株肺炎克雷伯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菌株有10株(76.9%),对青霉素、头孢菌素类几乎全部耐药(敏感率为7.6%),对含酶抑制剂类药物、喹诺酮和氨基苷类抗生素敏感率较高(53.8% ~100%);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高(96.2%).结论:新生儿科患儿普遍存在院内感染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的易感因素.此类细菌绝大部分为产ESBLs菌株,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为其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发型与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征,为新生儿科医师早期识别新生儿败血症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四川省科学城医院收治的新生儿早发型和晚发型败血症86例,比较分析其临床特征。根据不同发病时间分为早发型败血症组(≤72h)33例和晚发型败血症组(>72h)53例。结果:早发型组早产儿、小于胎龄儿、胎膜早破、母亲产前感染、黄疸、硬肿、拒乳、感染性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和化脓性脑膜炎发生率明显高于晚发型组,而晚发型组院内感染、院外感染、体温异常发生率高于早发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发型败血症以G-菌为主,主要包括大肠埃希菌(37.5%)、肺炎克雷伯菌(25.0%)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8.75%);晚发型败血症以G+菌为主,主要包括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3.33%)、B族链球菌(25.0%)和大肠埃希菌(20.83%)。结论:早发型败血症以G-菌、晚发型败血症以G+菌感染为主。早产、围生期感染是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的高危因素,做好围产期保健、减少围产期感染是预防新生儿败血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晚发型败血症新生儿血流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1月—2020年12月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晚发型败血症患儿376例病历资料,分析其血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药敏结果对抗菌药物使用的影响.结果:抽取的376例晚发型败血症新生儿血标本中,培养出病原菌387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49株(占38.50%,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196株(占50.65%,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和真菌42株(占10.85%,以近平滑假丝酵母为主),比较前后4年(2013年—2016年与2017年—2020年)病原菌的分布情况;387株病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革兰阳性菌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均为0.00%,对利奈唑胺的敏感率分别为99.14%、100.00%和100.00%;革兰阴性菌中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及黏质沙雷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分别为84.69%、88.46%和80.00%,对美罗培南的敏感率分别为97.96%、88.46%和100.00%.结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和近平滑假丝酵母是导致新生儿晚发型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菌,其中主要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的敏感率较高,主要革兰阴性菌对美罗培南及亚胺培南的敏感率较高;临床应根据患儿的临床情况、血培养及其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敏感率高的抗菌药物治疗,以确保其疗效.  相似文献   

16.
许银燕  黄新艳  谢娟  陈燕妮  傅菁  王俐 《中国药房》2014,(46):4346-4349
目的:了解我院早、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分布特征、细菌耐药性及抗菌药物的使用状况,为临床诊治新生儿败血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2013年1-10月117例第一诊断为新生儿败血症的出院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发型败血症86例,晚发型败血症31例。两组均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最多,其次是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利福平、万古霉素高度敏感;大肠埃希菌对庆大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美罗培南、亚胺培南高度敏感。头孢噻肟为使用最多的抗菌药物(早发型66.28%,晚发型35.48%)。治愈103例(88.03%),好转7例(5.98%),无效(自动出院)7例(5.98%)。结论:败血症仍为新生儿疾病中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临床迫切需要高特异性和高敏感性的诊断方法及合理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近6年本院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主要病原菌及药敏特点。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574例败血症血培养阳性病例,对致病菌及药物敏感试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本组新生儿败血症占同期住院新生儿的2.3%;②血培养检出病原菌28种,其中表皮葡萄球菌288株(50.2%)居首位,其他依次为大肠埃希菌81株(14.1%),溶血葡萄球菌54株(9.4%),肺炎克雷伯杆菌27株(4.7%)。③耐药菌133株占病原菌检出率的23.2%。结论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菌是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耐药菌株的增多,在使用抗生素前应进行病原学检查,按药敏结果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生儿大肠埃希菌败血症的药物敏感特点,为合理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成都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2007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临床怀疑败血症的新生儿血标本进行培养、分离、鉴定,选择培养结果为大肠埃希菌的病例作药敏及临床分析.结果:40例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率达100%,对头孢西丁敏感率达75.0%,对含酶抑制剂抗生素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敏感率为87.5%,对新生儿较少应用的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抗生素敏感率为62.5%~93.8%.对较常用的青霉素、头孢菌素均不敏感,对氨苄西林完全耐药.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有逐步上升趋势,晚发型高于早发型,但晚发型治疗效果较早发型好.结论:新生儿大肠埃希菌败血症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但可伴严重的并发症,部分大肠埃希菌为产ESBLs菌株,耐药性强,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故应根据药敏实验结果,指导选择敏感抗生素,以控制疾病发展,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病原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新生儿科自2005年1月~2007年8月收治的162例新生儿败血症病例的临床特点及血培养菌株和药物敏感情况。结果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41.4%)、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26.5%),其次是大肠埃希氏菌(21.6%)、肺炎克雷伯杆菌(6%)。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红霉素的耐药率均在75%以上,敏感药物有环丙沙星、万古霉素、力奈唑烷。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青霉素耐药率在88%以上,较敏感药物有阿米卡星、头孢他定、氨曲南、环丙沙星,对伊米配能高度敏感。结论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主要是耐药的细菌,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对可疑败血症患儿应及早进行病原学检测及药敏试验,并根据病原菌特点和药敏结果合理地选择抗生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及药敏情况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岳阳市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50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病原菌及药敏情况。结果:50例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占66.0%(33/5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44.0%(22/50),革兰阳性菌对利福平、夫西地酸、万古霉素敏感率高(76.0%~100%),对青霉素、苯唑西林及红霉素敏感率较低(9.0%~12.0%);革兰阴性菌占34.0%(17/50),以铜绿假单胞菌(5例,10.0%)、肺炎克雷伯菌(4例,8.0%)为主,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罗培南敏感率高(88.2%~94.1%),对氨苄西林敏感率低(6.0%)。结论: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症状、体征不典型,尽早行血培养明确病原菌并根据药敏结果选用合适的抗生素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