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尿剂治疗对气温骤降时高血压病人血压和心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利尿剂治疗对气温骤降时高血压病人血压和心率的影响.方法把111例血压控制稳定的高血压病人分成有、无利尿剂治疗两组,观察气温骤降前、后血压和心率的变化.结果①两组病人气温骤降前血压控制均达到目标血压;②气温骤降后两组病人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升高;③气温骤降后两组心率均无明显改变;④与对照组比较,利尿剂治疗组,气温骤降后收缩压上升幅度减少,舒张压上升幅度增加.结论气温骤降使高血压病人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上升,利尿剂治疗对阻断此时收缩压上升较其他降压药好,但对阻断舒张压上升不如其他降压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利尿剂治疗对气温骤降时高压病人血压和心率的影响。方法 把11例血压控制稳定的高血压病人分成有、无利尿剂治疗两组,观察气温骤降前、后血压和心率的变化。结果 ①两组病人气温骤然前血压控制均达到目标血压;②气温骤然后两组病人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升高;③气温骤降后两组收心率均无明显改变;④与对照组比较,利尿剂治疗组,气温骤降后收缩压上升幅度减少,舒张压上升幅度增加。结论 气温骤降铪使高血压病人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上升,利尿剂治疗对阻断此时收缩压上升较其他降压药好,但对阻断舒张上或不如其他降压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钙阻滞剂治疗对寒冷所致的高血压病人循环系统反应的影响。方法:把111例血压控制稳定的高血压病人分成有,无钙阻滞治疗两组,观察气温骤降前,后血压和心率的变化。结果:(1)两组病人气温骤降前血压控制均达到目标血压;(2)气温骤降后两组病人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升高;(3)气温骤降后两组心率均无明显改变;(4)与对照组比较钙阻滞剂组,气温骤降后收缩压上升幅度显著增加,而舒张压上升幅度无差别,结论:寒冷季节高血压病人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上升,钙阻滞剂治疗对阻断收缩压上升不如其它降压药,但在阻断舒张压上升方面与其它降压药无区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利尿剂对寒冷所致的高血压病人循环系统反应的影响。方法:把111例血压控制稳定的高血压病人分成有、无ACEI及有、无利尿剂治疗4组,观察气温骤降前后血压和心率变化。结果:(1)4组病人气温骤降前血压控制均达到目标血压;(2)气温骤降后,4组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上升;心率4组均无明显变化;(3)与对照组比较,ACEI组寒冷所致的收缩压上升明显增加;(4)与对照组比较,利尿剂组寒冷所致的收缩压上升幅度明显减少;(5)与对照组比较,ACEI及利尿剂组寒冷所致的舒张压上升均无统计差异,心率变化亦无差异。结论:ACEI不能有效地阻断高血压病人寒冷所致的循环系统反应,亦不优于其它降压药;但利尿剂能明显减少寒冷所致的收缩压上升幅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不同降压药对寒冷所致的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和心率的影响。方法 以有、无应用某一类降压药治疗 ,把 111例血压控制稳定的高血压病患者分成 β阻滞剂、利尿剂、钙阻滞剂、ACEI、ARB 5个组及无以上药物的 5个对照组。结果 ①气温骤降前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控制达到目标血压 ;②气温骤降后 ,只有ARB治疗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无明显改变 ,其余各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升高 ;③与对照组比较 ,寒冷所致的收缩压上升幅度 ,钙阻滞剂、ACEI两组显著增加 ;而利尿剂、ARB显著减少 ,β阻滞剂无区别 ;④与对照组比较 ,寒冷所致的舒张压上升幅度 ,利尿剂、β阻滞剂均显著增加 ,钙阻滞剂、ACEI及ARB无区别 ;⑤心率变化方面β阻滞剂自身对比和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下降 ;利尿剂组则明显上升 ,其余各组无变化。 结论 寒冷使高血压病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升高 ,而心率多无明显变化 ,在阻断收缩压上升方面利尿剂和ARB有效 ,在阻断舒张上升方面ARB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洛地平与美多心安合用的抗高血压疗效及其对左室肥厚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观察43例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服药前及服药后6个月、12个月血压、心率及左室肥厚、心功能的变化。结果①治疗后6个月、12个月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下降(P<0.05);②治疗后心率减慢(P<0.05);③治疗后6个月PWT、LVDd、LVCT均有明显减少(P<0.05),12个月时LVST、PWT、LVMI减少更明显(P<0.01);④A峰下降、E峰、E/A比值明显升高(P均<0.01)。结论非洛地平与美多心安合用可有效降低血压,逆转左室肥厚,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伊贝沙坦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方法5 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服用伊贝沙坦 ,每天 1次 ,每次 15 0mg ,连服 6周。采用偶测血压和 2 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临床总有效率为 84 % ,显效为 72 % ,有效为 16 % ,未达标者 8例 ,收缩压 (SBP)从治疗前的 (15 2 .4± 11.5 )mmHg降至治疗后 (130 .2± 8.2mm)Hg(P <0 .0 1) ,舒张压 (DBP)从治疗前 (96 .4± 4 .8)mmHg降至治疗后 (82 .1± 4 .6 )mmHg。动态血压监测SBP下降幅度为 (18.9± 0 .9)mmHg ,DBP下降幅度为(12 .8± 3.1)mmHg。降压谷 /峰比率 :SBP为 6 8% ,DBP为 6 3% ,血压负荷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口服安博维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降压疗效确切 ,不良反应少而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左旋氨氯地平、苯那普利单独治疗和联合治疗对高血压病患者降压疗效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6 7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给予苯那普利 10mg(n =2 3) ,每日一次 ;左旋氨氯地平2 .5mg(n =2 2 ) ,每日一次 ;苯那普利 10mg及左旋氨氯地平 2 .5mg(n =2 2 ) ,每日一次 ;疗程均为12周。治疗前后观察降压疗效及肾功能变化。结果①三组治疗后均能显著降低血压及尿蛋白排泄量 (P值均 <0 .0 1)。但联合治疗组降低尿蛋白排泄的幅度比苯那普利、左旋氨氯地平组明显高 (P值均 <0 .0 1) ,而苯那普利和左旋氨氯地平组之间无差异 (P >0 .0 5 )。②治疗后 2 4h尿白蛋白下降幅度与收缩压、舒张压下降幅度均无显著相关。结论苯那普利、左旋氨氯地平长期单独治疗均可明显降低血压 ,并可减少尿蛋白排出、保护肾功能 ,两药联用治疗对保护肾功能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手术切除瘤体、B超引导下取癌栓以及肝动脉、门静脉双插管灌注化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寻找积极的治疗原发性左叶肝癌并门静脉癌栓病人的方法。方法对 44例左叶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病人随机分两组 ,A组采用手术切除瘤体、B超引导下门静脉取癌栓及肝动脉、门静脉插管化疗 ;B组行经皮肝动脉插管化疗 ;并对A、B两组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B组患者在治疗 2个月后甲胎蛋白 (AFP)阳性率为72 %,生存率一年为 2 2 .7%,三年为 4.5 %。而A组患者术后 2个月AFP阳性率为31.8%,生存率一年为 6 3.6 %,三年为 40 .9%。两组上述指标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 <0 .0 5 )。结论原发左叶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手术切除并肝动脉、门静脉双插管化疗是一个积极而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氯沙坦单用或与培哚普利合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及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影响。方法选择 6 2例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 ,随机分成两组 ,分别给予氯沙坦 5 0~ 10 0mg/d或氯沙坦 2 5~ 5 0mg/d加培哚普利 2~ 4mg/d降压治疗 6个月 ,治疗前后分别测定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及血浆纤维蛋白原 (Fg)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 ,氯沙坦或氯沙坦加培哚普利均能使LVMI及Fg降低 ,氯沙坦加培哚普利降低的程度更大 ,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氯沙坦与培哚普利功能逆转左心室肥厚 ,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 ,且二者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联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3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观察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心率于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与其他两组相比较,收缩压、舒张压的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那普利组与硝苯地平缓释片组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在心率稳定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那普利联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可观确切,副作用少,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妇女控制血压后炎症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及与健康妇女间的差异。方法采用免疫浊度法、放射免疫分析法、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 (ELISA法 )测定 4 1例已接受降压治疗的老年妇女及 2 4例健康妇女循环中C反应蛋白 (CRP)、白细胞介素 6 (IL 6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 1)、E 选择素 (E se lectin)等炎症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老年高血压组妇女CRP、IL 6、sICAM 1、E selectin水平分别为 (1.4 2± 0 .30 )mg/L ,(0 .2 9± 0 .0 5 )ng/ml,(2 5 1.79± 30 .34)ng/ml,(39.0 7± 6 .39)ng/ml较正常对照组上述指标的水平 [(1.13± 0 .19)mg/L ,(0 .2 4± 0 .0 3)ng/ml,(2 19.2 0± 2 2 .73)ng/ml,(2 9.82± 5 .30 )ng/ml]明显增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老年高血压妇女积极控制血压后其炎症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仍存在明显异常 ,应寻求降压治疗之外的抗炎、抗粘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脑卒中后抑郁与神经功能康复的相关性。方法对58例脑卒中病人进行开放性治疗观察,使用氟西汀抗抑郁治疗,观察抑郁的好转与神经功能康复的关系。结果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减少11.58±5.3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0.57±4.82,两量表分数减少成正相关,相关系数(r=0.707,P<0.05);抗抑郁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3%,神经功能康复疗效的总有效率为88%。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的减轻与神经功能康复成正相关,脑卒中后抑郁的好转对神经功能的恢复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及倍他乐克对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成厄贝沙坦组及倍他乐克组,每组40例。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行24h动态血压检测,观察血压控制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压无显著差异,经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都有显著性下降,两组在治疗后24h夜均舒张压没有显著差异性,其余24h收缩压、24h舒张压、日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均有显著差异性,厄贝沙坦组血压下降更明显。结论厄贝沙坦和倍他乐克对原发性高血压降压疗效均明显,厄贝沙坦组血压下降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5.
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所收治的5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在治疗期间均停止服用其他降压药,对照组采用卡托普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硝苯地平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两组患者舒张压与收缩压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后治疗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高血压的控制应该采用联合用药治疗方案,卡托普利联合硝苯地平的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危重患者中采用静脉高浓度补钾治疗低钾血症的可行性。方法对重症监护病房 5 2例低钾血症患者 ,行静脉高浓度补钾 (0 .6 %~ 0 .8% ) ,补钾过程中动态监测动脉血气和电解质 ,持续心电监护 ,了解心率、心律、血压、心电图变化 ,监测尿量。结果5 2例低钾血症患者中的 5 0例在 2 4h内血钾水平恢复正常 ,另外 2例分别在 36h和 72h内恢复正常。所有患者均未因补钾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在严密监测条件下行静脉高浓度补钾 ,见效快、安全、不增加输液量 ,适用于治疗危重患者的低钾血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氯沙坦和卡托普利联合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分别观察三组治疗前后所有参与者血压、心率的变化.结果 监测血压显示联合治疗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与其他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氯沙坦组降压与卡托普利组无差异,三组在调整心率稳定方面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卡托普利加氯沙坦联合应用治疗高血压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卡托普利和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3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分别观察三组治疗前后所有参与者血压心率的变化。结果监测血压显示联合治疗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与其他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硝苯地平缓释片组降压与卡托普利组无差异,三组在调整心率稳定方面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卡托普利加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应用治疗高血压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应用纳洛酮 (金尔伦 )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 ,探讨其对重症颅脑损伤的疗效及机制。方法选择GCS3~ 8分患者 32例为治疗组 ,每天应用金尔伦 8.0mg,随机以 2 9例同等伤情未用金尔伦药物治疗病例为对照组。观察意识觉醒 ,生命体征 ,颅内压 ,头颅CT变化及远期疗效。结果金尔伦治疗组觉醒天数缩短 ;早期呼吸循环异常恢复稳定较快 ;伤后一周颅内压显著升高和重度脑水肿者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伤后 3个月恢复良好率明显增加 ;重残及死亡率明显减少。结论金尔伦对重症颅脑外伤有确切的治疗效果 ,可以缩短昏迷时间 ,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改善预后 ,其机制可能是拮抗或抑制损伤后阿片样物质的增多。  相似文献   

20.
谢芬 《全科护理》2021,19(8):1117-1119
目的:探讨社区连续指导性家访干预结合记忆训练对高血压记忆障碍老年人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某社区高血压合并记忆障碍老年病人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病人均遵医嘱口服降压药治疗。观察组进行社区连续指导性家访干预结合记忆训练干预,对照组仅进行记忆训练干预,均干预6个月。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的Rivermead行为记忆测验第2版(RBMTⅡ)、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以及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差。结果:干预后,两组病人的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差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病人的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差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病人的RBMTⅡ和ADL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且观察组病人的RBMTⅡ和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连续指导性家访干预结合记忆训练能够较好地控制血压,缓解老年病人的记忆功能障碍,提高依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