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证失误录     
叶益丰 《新中医》1993,25(6):14-15
余在50年临证生涯中,诊治得当,获成功者固多,然诊治失误者也为数不少,特别是诊务繁忙之时,又遇久病疑难证,未能细诊详辨,探本求源,造成于此。余常录之,便于诊余反思,从中受到教益,兹择录数案如下,律己律人或许有点裨益。  相似文献   

2.
1964年春日,岳老于印度尼西亚完成医疗任务回国度假时,赴唐邀诸同好及门弟座谈.笔者有幸聆听教诲,且随之诊务.今基岳老与患者议病之部分信札,爱将验案四则敬录于后,聊作补遗.  相似文献   

3.
中医儿科名家王玉玲主任医师,业医60余载,临床经验丰富,长于辨证,精于用药,疗效显著,屡起沉疴.笔者有幸侍诊于侧,受益颇多.今录其急症验案两则,以示一斑.1 流行性乙型脑炎案钱某,女,5岁.1979年7月28日初诊.两日前上午始发热,呕吐,时呼头痛,午后热势渐甚,旋即昏迷、抽搐,当即至某院急诊收住入院,经腰穿脑脊液常规检验,确诊为乙型脑炎,经补  相似文献   

4.
余随师吴银根教授侍诊,已四年有余,历验案颇多,今录一则,以见先生临证之思路与经验,备为同道讨论。  相似文献   

5.
戴永生教授,主任医师,贵州省知名中医,从医执教近40年,今有幸随师临床实习和侍诊,受益匪浅.现录验案3则以窥其医术.  相似文献   

6.
我的导师马华教授,从医二十余年,临床经验丰富,擅长治疗儿科、内科及皮肤血管疾病,屡获奇效。笔者有幸侍诊左右,亲聆教诲,获益匪浅,现将临床验案1例,择录于此。  相似文献   

7.
目前对某些急难病症的治疗 ,尽管现代医学已有较好的方法 ,而中医药仍不乏用武之地 ,兹录验案 2则以明证。1 药物过敏反应致大面积皮肤破溃案王某 ,女 ,6 7岁。 1993年 7月 14日诊。患者 10天前因腹痛腹泻服用氟哌酸 2天未效 ,改静滴庆大霉素 2 4万 u/ d,2天 ,腹泻仍 1日 4~  相似文献   

8.
笔者应用滋阴消热法治疗紫癜,常获显著疗效,兹录三验案如下: 例1.冯××,女,12岁。1985年7月21日诊。  相似文献   

9.
笔者近几年来应用三黄二香散外敷治疗外科皮肤病数例 ,疗效满意 ,现介绍验案如下。丹毒杜某 ,男性 ,44岁 ,1 997年 8月 1 1日初诊。因右小腿皮肤灼热、红肿、疼痛 ,诊为丹毒 ,静脉滴注青霉素 4日无效而来诊。诊见右小腿皮肤红肿 ,边界清楚 ,压之褪色。予生大黄、黄连、黄柏、乳  相似文献   

10.
《临证指南医案》卷三“遗精案”收载医案四十则,辨证入微,论治精当,读之发人深思。现做如下初探,不当之处请同道批评指正。一、叶氏“遗精案”概述“遗精案”绝大多数都是叶氏一诊之记录,少数案例则有复诊、三诊、甚至五诊者。“陈,厥后,吸短多遗。议摄下焦”。此案只  相似文献   

11.
真武汤新用二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武汤,见于张仲景《伤寒论》,功能温阳利水,为后世治疗内科水肿之有效良方.笔者根据异病同治的原则,将是方去生姜,重用附子,用于口腔、皮肤等疾病的治疗,收到满意效果,兹录验案两例如下。案一:黄某,男,54岁,农民,于1987年3月15日就诊.牙痛月余,多方求治无效.现症见牙痛,左侧大牙为甚,遇寒则痛剧,牙齿浮动,不红不肿,疼痛呻  相似文献   

12.
本刊为继承老年中医的学识经验,特搜辑有关临症医案,并附加按语,以便于指导实践,供学习中医者临床之参考。因过去医案记载有的数诊连续,有的单有一诊,有的处方记载剂量,有的单有药名而无剂量,其中不免存在缺点;但匠心独运,理法方药俱备者,虽只一案一方,亦有研究之价值。况且一症之中,有虚有实,前后用法不同,更可以互相对勘,加强辨证施治的能力。这对继承祖国医学者来说,不无裨益,为此,特选录常州承槐卿老中医医案数则供饗读者。  相似文献   

13.
赵国仁主任医师早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1997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省名中医称号。先生临诊40余年,治疗疑难杂证颇多,今录数案于下。  相似文献   

14.
王洪泉 《中医杂志》2001,42(6):330-330
先师李永才系长春中医学院教授,笔者有幸随诊,目睹其每遇口腔溃疡于辨证遣方中加入马鞭草20~50g,疑而问之,其曰:“马鞭草微寒、入脾经,清热消肿,杀虫止痛,且有活血生新之功,乃口腔粘膜修复之良药,如以鲜品取汁漱口效果更佳。”近20年反复验证,临证加用马鞭草皆可获事半功倍之效。现录验案如下。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中医院已故著名经方家刘景琦教授,每遇疑难病症,多以经方获效。今录其验案三则,以献读者。【麻黄附子细辛汤案】刘×,女,42岁。1987年4月3日诊。自1984年冬天始,颜面  相似文献   

16.
叶天士《临证指南·中风门》治某妪一案,前后18诊,历时3年,是《指南》诸案中之最完整者。第一诊记述“某妪,平日怒劳忧恐,五志之火交并于上,唇舌麻木,肢节如废,乃中厥之萌”。叶氏宗刘河间“内火召风”之说,用“苦降辛泄,少佐微酸”之法,“折其上腾  相似文献   

17.
张聿青(1843—1905),江苏无锡人,清末民初一代名医。毕生忙于诊务,著作阙如。传世者,惟门人所辑《张聿青医案》(以下简称《医案》一书。笔者藏有张氏未刻之医案二册,约录500案。张氏覃思博稽,斟酌诸家之说,论病处方,变化万端,临床造诣颇深,世称“张氏医法”。临床所用剂型,除汤剂外,膏、丸、散并备。《医案》有膏方、丸方各一卷,惟散剂——张氏称  相似文献   

18.
<正> 由虫积而变生的各种病证,临床中误诊失治,甚或经年不愈者每每有之。现将家父对虫疾之部分验案录之于后,谨供同道参考。一、夜啼:李某,男,2岁。1963年9月16初诊。连月来夜啼不安,甚则彻夜难眠,曾以清心安神,消积和胃论治而乏效。其父母颇为焦虑,特抱家父处求诊。患儿面色萎黄,白珠淡蓝少神,乳食二便尚调,细察之,外无发热咳嗽之表证,内无食滞腹泄之里证。及忆早岁常遇此疾之患儿,因蛲虫所扰者,只驱虫即可奏效,遂嘱其父母于当夜察患儿肛门处有无  相似文献   

19.
黄煌教授系江苏省名中医,长期从事经方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擅长运用经方诊治各科疑难杂症。笔者有幸侍诊于黄师,深感其运用经方之精妙,现择录其运用防风通圣散精简方治疗皮肤病的验案3则,并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周仲瑛教授系全国名老中医、疑难病专家,国医大师.周老悬壶桑梓六十余载,专攻内科,旁及妇儿,精于辨证,长于复法,善治急难病症,屡起沉疴顽疾,医术精湛,学验俱丰.今有幸参与周仲瑛教授师承门诊学习,随诊遇周老从痰瘀辨治失音验案2则,撷而录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