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对比微型外固定架与髓内钉固定治疗高危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笔者自2015-04—2016-07诊治41例高危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分为2组,21例行微型外固定架治疗(外固定组),20例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内固定组)。评价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用时及髋关节功能评分的差异,应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对其功能分析。结果术后2例死亡,2例失访,37例获得随访6~18(11.45±6.5)个月。外固定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较内固定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固定组术中出血量较内固定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固定组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固定组与内固定组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外固定架在治疗高危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优于髓内固定,其麻醉风险低,操作简单迅速,手术时间短,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无需输血、骨折愈合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中采用组合式外固定架辅助复位的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9-08采用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8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中采用组合式外固定架辅助复位并维持复位。结果术后摄X线片显示骨折复位良好,未出现骨折复位丢失与再移位情况,所有患者均早期开始进行功能康复锻炼。8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4(13~18)个月。骨折均一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8(6~12)周。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80~95分,平均86分。结论对于采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前需进行CT三维重建检查准确判断骨折块的移位情况,术中采用组合式外固定架牵引能够对骨折进行满意复位,同时有效维持骨折复位效果,有利于防止髓内钉置入后骨折复位丢失。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宝来特单边外固定架固定治疗高危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8-04—2011-04对3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和3例股骨颈基底部骨折在局部麻醉下应用宝来特单边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记录手术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外固定架拆除时间、术后行走能力及术后并发症。观察髋关节、膝关节活动度和双下肢长度的差异。结果本组手术时间20~41(20.9±6.8)min,住院时间2~7(3.0±0.8)d,骨折愈合时间6~12(8.6±2.1)周,外固定架拆除时间11~15(11.2±1.5)周。术后11例出现针道感染,通过口服抗生素、加强换药和对周围皮肤护理后获得痊愈;4例因Shanz钉松动导致髋内翻并畸形愈合;6例肢体短缩超过2 cm;1例在拆除外固定架后出现再骨折,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结论较少的术中失血量、较短的骨折愈合时间、允许早期肢体活动和较少的并发症是采用宝来特单边外固定架固定治疗高危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优点,同时具有微创手术的特点,可以快速恢复良好的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与组合式外固定架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DHS内固定41例(A组),组合式外固定架固定23例(B组)。结果 A、B组在术后卧床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5个月Harris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少于A组。结论组合式外固定架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比DHS更有优势,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固定稳定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国产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5—2016-08诊治的6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30例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PFNA组),32例采用国产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InterTan组)。比较2组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 62例均获得随访,PFNA组随访时间平均18.5(12~48)个月,InterTan组随访时间平均16.2(12~36)个月。PFNA组在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优于InterTan髓内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骨折愈合时间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和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对于身体条件差或基础疾病较多的患者,为减少手术创伤,可优先选择PFNA内固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对比分析2种股骨近端髓内钉PFN与InterTan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1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行PFN和InterTan内固定,其中A组(PFN内固定)78例,B组(InterTan内固定)82例,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术中透视次数、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髋关节WOMAC评分。结果 B组在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中透视次数方面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3、6、12个月髋关节WOMAC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与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疗效方面无明显差异,但InterTan内固定手术操作较简单、创伤较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累及股骨颈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2例累及股骨颈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多发骨折组)及12例单纯股骨粗隆间骨折(单纯骨折组)均采用PFNA内固定。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12周骨折愈合情况,以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多发骨折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切开复位例数明显多于单纯骨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发骨折组术后12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较单纯骨折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术后未出现感染、皮肤坏死、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但多发骨折组1例于术后4周螺旋刀片切出股骨头。结论对于累及股骨颈的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可以达到较好的临床疗效.但需要更高超的复位及固定技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外固定架固定与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Ⅱ)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7-01诊治的85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42例采用外固定架固定(外固定架组),43例采用PFNA-Ⅱ内固定(PFNA-Ⅱ组)。结果 85例均获得24个月随访。与PFNA-Ⅱ组比较,外固定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但是并发症发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外固定架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24.7±14.2)d,PFNA-Ⅱ组为(120.1±9.9)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固定架组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84.6±8.9)分,PFNA-Ⅱ组为(87.2 7.5)分;外固定架组Harris评分低于PFNA-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一般状况较好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应首选PFNA-Ⅱ内固定治疗,而对于身体状况较差、合并内科疾病较多、手术风险高的患者,外固定架固定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创伤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手术治疗60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31例,其中Camma钉固定16例,动力髋螺钉固定7例,外固定支架固定4例,经皮空心钉固定4例.结果29例随访10~30月(平均16月),骨折全部愈合,时间为3.5~8月.术后出现髋内翻畸形3例,外固定架针道感染1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1例.结论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应以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为原则.  相似文献   

10.
早期小切口重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股骨重建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2001年6月~2005年10月,采用闭合复位小切口股骨重建钉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58例,均在伤后1周内施行手术,手术采用C型臂X线机透视下闭合复位,小切口将股骨重建钉置入,观察术后疗效并对该治疗方法进行评价。结果58例术后随访8~22个月,平均13.6个月。3例术后3个月股骨颈拉力钉脱出(行钉道充填骨水泥后重新固定),1例发生骨化性肌炎,2例发生髋内翻,无心、脑栓塞和坠积性肺炎发生;58例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15±5)周;按黄公怡评价标准,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达91.6%。结论闭合复位小切口股骨重建钉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且固定牢靠的优点,适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青壮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特点及应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的治疗效果。方法对51例50岁以下青壮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PFN治疗,并对其骨折类型、合并症及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随访3个月~3年,患者无螺钉断裂、松动、股骨头切割等,无感染、髋内翻、患肢短缩外旋畸形,无股骨头缺血坏死及骨折延期愈合或不愈合等并发症,髋关节功能评价优良率为95.8%。结论PFN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创伤少、手术时间短的优点;轴心固定符合股骨转子间的生物力学要求,内固定可靠,能早期获得功能锻炼,减少了术后并发症,适合术后活动要求高的青壮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骶髂关节空心螺钉内固定联合支架外固定在骨盆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外二科收治的经皮骶髂关节空心螺钉内固定联合支架外固定治疗的40例患者(内外固定组),同期收治的采用开放手术治疗的40例骨盆骨折患者(开放手术组)作对照.术后,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Majeed功能评分、临床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内外固定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均显著短于开放手术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开放手术组,Majeed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开放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外固定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36/40例),显著高于开放手术组的65.0%(26/4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外固定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3/40例),显著低于开放手术组的20.0%(8/4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主要有感染、骨关节炎、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经皮骶髂关节空心螺钉内固定联合支架外固定相较于开放手术,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治疗优良率及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总结应用股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proximal femur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PFLCP)与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blade,PFNA)两种手术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从2008年7月至2011年10月,收治股骨粗隆间骨折56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PFLCP内固定,另一组采用PFNA内固定。术后分析手术时间、伤口大小、失血量、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内固定位置情况,并通过Harris功能评分评价下肢功能。结果两组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均定期完成随访,平均随访12个月(8~18个月)。PFNA组在切口长度、术后负重时间均优于PFLCP组(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LCP组出现2例髋内翻、螺钉松动退出、股骨大粗隆滑囊炎,PFNA组2例分别出现颈干角丢失、螺钉切出股骨头和下肢轻度短缩、螺钉稍退出。结论 PFNA和PFLCP两种内固定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均具有较好疗效,PFNA固定允许患者早期负重,两种内固定均具有自己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陈志祥  王传功 《中国骨伤》2020,33(11):1053-1057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及重建钛板重建外侧壁及股骨矩治疗Evans-JensenⅤ型转子间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分析自2013年10月至2016年3月采用手术治疗的股骨转子间Evans-JensenⅤ型骨折患者30例。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16例行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闭合复位组);14例行小切口切开重建钛板重建股骨矩及外侧壁PFNA内固定(切开复位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中(失血量、手术持续时间)、手术后康复(手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骨性愈合时间)、手术相关并发症(内固定断裂、退出、螺旋刀片切出),术后12个月行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观察比较颈干角丢失度数。结果:30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18个月。所有患者骨折顺利愈合,切开复位组患者手术失血量、手术持续的时间均明显大于闭合复位组(P<0.05)。切开复位组患者手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骨性愈合时间、手术相关并发症情况、术后12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颈干角丢失度数均优于闭合复位组(P<0.05)。。结论:使用重建钛板对股骨矩及外侧壁进行复位和固定,PFNA髓内固定治疗Evans-JensenⅤ型的转子间骨折,能够恢复股骨矩及外侧壁对股骨头颈的支撑,有利于提高手术以后骨折断端及内固定的稳定性,减少单独采用PFNA治疗以后骨折断端移位、内固定松动、切出甚至断裂等风险。缩短老年患者卧床时间,减少手术相关的并发症,为Evans-JensenⅤ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微创动力髋螺钉的应力测试和临床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测试和临床初步应用明确微创动力髋螺钉(MT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采用成人新鲜尸体10根股骨标本,制成股骨转子间骨折模型,随机分为MTDHS组和动力髋螺钉(DHS)组进行骨折固定。标本在WE-5型万能试验机上加载不同级别载荷,以检测载荷-应变变化、载荷-位移变化、股骨的强度和刚度,试验数据经统计学处理,进行组间对比。临床应用MT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15例,按Harris标准评分,确定疗效。结果:MTDHS组股骨张力侧应变变化比DHS组小14%,压力侧应变小11%;下沉位移比DHS组小19%,水平位移小22%;外侧应力强度比DHS组高12%,内侧应力强度高11%;轴向刚度和弯曲刚度比DHS组分别高19%和37%;MTDHS组最大破坏扭矩比DHS组高15%,而扭角变形小18%,最大平均扭转刚度比DHS组高15%;在1800N的作用下,MTDHS组骨折断面张开角为2.28°,而DHS组达到3.60°,相差37%。以上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经MTDHS固定,平均得分91分,优良率为92.7%,未发生内固定失效、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结论:MTDHS结构合理,能实现小切口微创植入固定,有效对抗骨折端旋转、剪切和内翻应力,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理想的内固定器械。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适合老年性股骨颈及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的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我院2019 年12 月—2021 年12 月收治的246 例老年股骨颈及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骨折类型将其分成接受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治疗组(FNS 组,24 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组(PFNA 组,49 例)及动力型加压髋螺钉组(DHS组,173 例),比较三组临床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生活质量评分及术后活动能力评分比较。结果: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治疗组所造成的创伤比较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组和动力型加压髋螺钉组(P <0.05),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组与动力型加压髋螺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治疗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及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其他两组(P <0.05)。结论:FNS 适用于一型和二型股骨颈骨折的患者,DHS 适用于大粗隆外侧皮质完整的患者,PFNA 适用于骨折累及粗隆、大粗隆下骨质的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牵引床仰卧位与非牵引床侧卧位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8年4月收治的符合选择标准的10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根据手术体位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50例,牵引床仰卧位行PFNA内固定治疗)和B组(52例,非牵引床侧卧位行PFNA内固定治疗)。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骨折侧别、致伤原因、骨折AO分型、合并症、受伤至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准备时间、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X线透视次数、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年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A、B组间除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16,P=0.268)外,A组术前准备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X线透视次数均显著大于B组(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4个月,平均13个月。A、B组分别有3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A组有2例出现髋关节疼痛症状、1例出现伤口局限性脂肪液化(经换药后愈合),B组有2例出现髋关节疼痛症状、1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2)。两组患者骨折复位、内固定质量均良好,无主钉松动、断裂,螺旋刀片切割、退出及断钉等现象,无骨不连及髋内翻等并发症发生。X线片示两组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15,P=0.133)。术后1年两组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78,P=0.438)。结论与牵引床仰卧位比较,非牵引床侧卧位行PFNA内固定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术前准备时间短、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X线透视次数少、术后恢复效果满意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采用动力髋螺钉(DHS)、InterTan系统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01—2010-02采用DHS内固定治疗的47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与自2010-03—2013-05采用InterTan内固定治疗的39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比较2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X线透视次数、住院时间、开始下地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后6、12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 86例均获得6~24(16.35±3.15)个月随访。与DHS组相比,InterTan组切口长度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开始下地负重时间更早,但手术时间更长、X线透视次数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nterTan组与DHS组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nterTan组术后6、12个月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均明显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nterTan系统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固定稳定、并发症少、术后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支架外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治疗总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20.
A subcapital femoral neck fracture in a healed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treated by an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is a rare, but catastrophic, event. We present the case of an 86-year-old woman, a community ambulator, who sustained a displaced right intertrochanteric hip fracture during a fall. She was treated with closed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with a dynamic compression hip screw and side plate. Four months later, she was noted to have a displaced subcapital femoral neck fracture and underwent hip screw and side plate hardware removal and cemented bipolar hemiarthroplasty. Both postoperative recoveries were uncomplicated, and she was discharged to a rehabilitation facility able to ambulate with minimal assistance. This devastating complication in patients with osteoporosis may be prevented by deeper placement of the dynamic hip compression lag screw to within 5 mm to 8 mm of the subchondral bone, which may decrease the stress forces in the subcapital femoral nec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