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已有越来越多的临床工作者[1-4]注意到头颅损伤后硬膜下积液(traumatic subdural hygroma,TSH)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但这种转变的确切过程及CSDH的自然演化过程尚处于认识阶段.笔者自2001年1月始对临床发现的130例TSH进行了CT追踪和随访,并对部分患者进行了手术干预和组织学检查.本文通过复习文献并结合临床提出TSH演变为CSDH的机理.  相似文献   

2.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traumatic subdural effusion,TSH)是因颅脑损伤时,脑组织在颅腔内强烈移动,致使蛛网膜被撕破,脑脊液经裂孔流至硬脑膜下与蛛网膜之间的硬脑膜下间隙聚集而成,也称外伤性硬膜下水瘤.本院2000年至今共收治31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血肿机制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已有越来越多的临床工作注意到头颅损伤后硬膜下积液(traumatic subdural hygroma,TSH)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但这种转变的确切过程及CSDH的自然演化过程尚处于认识阶段。笔自2001年1月始对临床发现的130例TSH进行了CT追踪和随访,并对部分患进行了手术干预和组织学检查。本通过复习献并结合临床提出TSH演变为CSDH的机理。  相似文献   

4.
外伤性硬脑膜下积液是闭合性颅脑损伤的一种特殊病理类型,其发生率在颅脑损伤中占3.7%~5.4%[1],由于老年人有脑萎缩存在,发病率较青年人为高,治疗也更为棘手.本院2000年至2002年,共收治老年外伤性硬膜下积液52例,其中11例采用蛛网膜造瘘及颞肌填塞术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硬膜下腔-腹腔分流术治疗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疗效。方法在积液最厚处作头皮切口,长3cm,颅骨钻孔,切开硬膜,硬膜下积液处内置2~3cm分流管,将腹腔分流管远端裂隙部分剪去,通过皮下隧道置人腹腔。结果术后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术后7天复查头颅CT,积液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随访6个月,再次复查头颅CT,硬膜下积液消失者27例,硬膜下积液明显缩小者5例。结论硬膜下腔-腹腔分流术治疗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手术安全可靠,简单易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是颅脑损伤后常见的类型,在颅脑损伤中的发病率2%,既往一般采用钻孔外引流或硬膜下腔-腹腔分流术。采用钻孔引流术,硬膜下积液容易复发,有些导致拔管困难;硬膜下腔-腹腔分流则损伤大,并发症多,对老年病人效果差。本院从2004年开始采用颞肌瓣填塞,治疗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效果比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方法选择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52例,积液量:〈30ml 21例,30~59ml 6例,60~100ml 17例,〉100ml 8例。保守治疗40例,手术治疗12例,其中单侧硬膜下腔-腹腔分流3例,单侧钻孔引流7例,双侧钻孔引流2例。结果保守治疗40例中29例积液消失,7例积液减少,2例积液无明显变化,2例伤后2~3月形成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治愈;手术治疗12例中10例一次治愈,2例术后复发,改行硬膜下腔-腹腔分流后治愈。结论外伤性硬膜下积液在不同时期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保守治疗期间CT动态复查十分重要,腰穿和高压氧治疗有一定作用,必要时需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髓外硬膜下黑色素瘤在临床上极为罕见,发生率约为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黑色素瘤的1/2[1],主要以脊髓压迫症状为首发临床表现,常被误诊为脊膜瘤、神经鞘瘤等[2],最终确诊需结合病理.目前,对于该病的治疗尚无统一标准[3-4],相关文献多为病例报告,治疗方法主张以手术完全切除为主,不能完全切除者结合术后放、化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预后.本研究收集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2010年1月—2018年12月采用椎管内肿瘤切除术治疗的原发性髓外硬膜下黑色素瘤患者3例,分析其临床资料,并以"原发性黑色素瘤""melanocytoma"为关键词对PubMed、中国知网、维普网近10年相关文献进行检索,挑选出原发性髓外硬膜下黑色素瘤相关文献,结合文献内容分析讨论该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9.
颅脑损伤后引起脑脊液积聚在硬膜下腔,称为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据文献报道,外伤性硬膜下积液占颅脑损伤的3.7%~10.0%。笔者在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了83例资料完整的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对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的慢性硬膜下血肿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Liu Y  Zhu S  Jiang Y  Li G  Li X  Su W  Wu C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5):360-362
目的 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几率、机理和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有关文献。结果 本组16.7%的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病例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积液演变为血肿的时间为伤后22-100d;经钻颅血肿引流均治愈。结论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是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来源之一。发病年龄两极化,常发生在积液量少、保守治疗的慢性型病例中,致病方式常为减速性损伤及合并的颅脑损伤很轻微是外伤性硬莫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病例进行临床分析。方法收集外伤性硬膜下积液79例,积液均位于幕上,其中单侧积液49例,双侧积液30例。积液量:〈60mL37例,60~100mL24例,〉100mL18例。钻孔引流术治疗48例;非手术治疗31例。结果手术治疗48例中47例1次治愈,1例失败改行硬膜下腔一腹腔分流术治愈;非手术治疗31例中,4例于伤后1~3个月演变为硬膜下血肿行钻孔引流术治愈,9例积液减少,18例积液消失。结论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治疗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慎重选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慢性硬膜下积液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最大层厚介于0.5~1.0cm单侧或双侧慢性硬膜下积液患者37例(双侧积液17例),保守治疗32例,手术治疗5例,手术均采用钻孔引流术。结果保守治疗32例中25例长期随访积液量无明显变化,3例积液消失,4例转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行钻孔引流术后好转;手术治疗5例均在钻孔引流后好转。结论高龄患者慢性硬膜下积液以临床随访为主,期间需动态复查头颅CT检查,如出现症状加重或积液增多时可选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儿外伤后硬膜下积液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总结61例小儿外伤性硬膜下积液,均由CT或MRI确诊,根据积液量和病程,采取手术治疗,观察疗效。结果前囟侧角穿刺16例,颅骨钻孔硬膜下腔置管外引流38例,7例开颅清除硬膜下积液,切除积液囊壁。术后痊愈46例,好转10例,无效0例,死亡2例。结论小儿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患儿可根据不同的积液量和病程,采用相应的治疗措施,如原发脑病损伤不重,治疗及时、合理,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正>临床上应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急性颅内血肿或弥漫性脑肿胀,去骨瓣开窗约12cm×15cm,骨窗尽可能接近颅底[1],可有效地清除血肿、降颅压、解除脑疝、降低病死率和伤残率;但手术本身所产生的各种并发症也应引起高度重视,如骨窗下积液(硬膜下积液及头皮下积液)等。我科2002-12~2009-11,共为207例患者行双侧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术后并发双侧骨窗下积液39例,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弹力绷带在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中的预防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4年12月我科因颅脑外伤行去骨瓣减压术63例资料,2012年1月后术后早期(3天内)给予弹力绷带(弹力绷带组,n=27),2011年12月前术后早期未应用弹力绷带(对照组,n=36)。比较2组硬膜下积液发生率及各部位硬膜下积液(同侧大脑凸面、对侧大脑凸面、同侧大脑镰旁)发生率。结果 27例(42.9%)出现硬膜下积液,早期应用弹力绷带组硬膜下积液发生率25.9%(7/27),较对照组(20/36,55.6%)明显降低(χ2=5.531,P=0.019)。早期应用弹力绷带组同侧大脑镰旁硬膜下积液发生率(1/27,3.7%)较对照组(12/36,33.3%)明显降低(χ2=8.271,P=0.004),其他部位硬膜下积液2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组间硬膜下积液量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839,P=0.409)。结论硬膜下积液是去骨瓣减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早期应用弹力绷带可显著降低术后硬膜下积液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婴幼儿外伤性双额部硬膜下积液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31例婴幼儿外伤性双额部硬脑膜下积液,经前囟门穿刺硬膜下置管持续外引流治疗,引流时间3~12天,平均6.4天;引流量46~347ml,平均9r7ml。进行临床观察治疗。结果 积液完全消失21例;积液大部分消失7例,症状好转、积液减少2例;症状及积液量无变化1例行硬脑膜下-心房分流术。30例随访1个月及3个月2次颅脑CT复查,双额部硬膜下积液完全消失。结论 及时有效地前囟门穿刺,置管外引流硬脑膜下积液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临床治疗与转归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是颅脑损伤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约占颅脑外伤的0.5%~1%犤1犦,临床报道较少。本文就本院1993年1月至2002年12月收治的51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病例,结合文献,谈谈对此病诊治体会。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1例,占同期脑外伤病人1.9%。男32例,女19例;5~20岁6例,21~50岁17例,51~80岁28例;车祸致伤40例,跌伤11例。1.2CT表现:32例为单侧额颞部硬膜下积液,19例为双侧额颞部硬膜下积液。CT显示为颅板下低密度新月状影,CT值约7H,近似脑脊液,积液下脑沟、脑裂消失或显示欠佳。其中34例合并有明显脑挫裂伤。1.3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40例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中,保守治疗28例,24例积液明显减少或消失;2例积液无明显变化,继续随访;2例积液增多,1例行钻孔引流术积液消失;1例钻孔引流后无效而行颞肌填塞术,积液仍无减少而改行积液腔一腹腔分流术积液消失。12例手术患者中,8例行钻孔引流术积液消失,3例钻孔引流术无效而行积液腔-腹腔分流术,1例直接行积液腔-腹腔分流术积液均消失。结论重度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多数经保守治疗有效,对于需手术患者行钻孔引流术和积液腔-腹腔分流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治疗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治疗体会。方法方法对37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分别采取非手术或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7例中,非手术治疗20例,随访6个月,总有效率95.00%;1例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17例患者均钻孔置管外引流并随访6个月,5例复发,其中4例联合腰大池穿刺置管持续引流或硬膜下腔-腹腔分流术等手术治疗,1例行开颅硬膜下积液囊壁(包膜)切除术后治愈。结论充分评估病情、严格掌握非手术或手术治疗指证、选择恰当治疗方式,可提高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复发性硬膜下积液的手术治疗。方法 对20例复发性硬膜下积液采用蛛网膜下腔沟通术加带蒂颞肌瓣填塞术治疗。结果 20例病人术后2周内均行CT复查,显效18例,有效2例。随诊6~24月,均恢复良好,无硬膜下积液复发。结论 采用蛛网膜下腔沟通术加带蒂颞肌瓣填塞治疗复发性硬膜下积液,术式简单,创伤小,疗效确切,不失为治疗硬膜下积液的一种较好临床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