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其他公司在中国建立一个区域性的研发中心,或者是为了利用中国的低成本优势建立一个中国研发中心完全不同的是,拜耳公司要在中国建立一个真正全球性的研发中心,我们希望中国能成为拜耳医药业务发展与药物研发的推动力和驱动力。”拜耳先灵医药公司的董事会主席Andreas Fibig、全球药品研究总裁Andreas Brush和全球临床发展总裁Kemal Malik三巨头二月在北京共同宣布,5年内将投资1亿欧元,在北京成立拜耳医药保健国际研发中心(中国),  相似文献   

2.
跨国医药公司在华投资研发中心动态研究及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作为市场潜力巨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在发展成为亚洲的研发中心,许多跨国医药企业逐渐从原来的注重产业投资向注重研发投资转变,并开始在华设立研发中心,这是跨国医药企业投资中国的新动向。2001年10月20日,法国施维雅药厂在北京创立了“施维雅(北京)医药研发有限公司”,这是跨国医药公司在中国设立的第一家研发中心。2002年1月底,丹麦诺和诺德公司在北京设立产品开发研究发展中心,这是跨国医药公司在中国成立的第一家致力于生物技术研究的研发中心,也是诺和诺德在海外唯一从事基础研究的研发中心。2002年11月,阿斯利康公司在上海成立阿斯…  相似文献   

3.
“欲称霸全球,先逐鹿中国”,1999年上海全球《财富》论坛上的这句口号充分说明了中国市场对于跨国公司的重要性。跨国公司投资中国的战略也正在从最初将中国作为生产基地到后来不断加强中国在其全球采购中的地位到今天将一些研发项目或研发中心逐渐移至中国。 研发战略的全球化思考 新药研发的过程被孔赋诚先生形象地比喻为“漏斗原理”,即大概1万个化合物中最终可能有一个新药上市,平均历时7—8年,花费约8亿美金。而  相似文献   

4.
《中国医院》2009,13(3):27-27
2009年2月12日,拜耳医药保健旗下的拜耳先灵医药宣布:在中国北京建立全球研发中心,从而加强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研发能力。拜耳先灵医药将在未来五年投资l亿欧元设立研发中心。随着全球研发中心在中国的设立,广大患者,尤其是亚洲的患者将在临床研究计划和医疗需求方面早日受益。  相似文献   

5.
罗氏(ROCHE)中国研发中心日前落户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这是罗氏在瑞士、德国、美国、日本之外的第五大全球性研发中心。 据悉,建成初期将有50位科学家在该中心工作。该研发中心主要致力于药物化学领域的研究,初期重点为基本化合物结构和重要化合物库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中国数字医学》2012,(10):40-40
本刊记者刘华报道9月23日,GE医疗集团在北京举办“GE医疗光纤MR中国100台下线庆典”。庆祝其创新产品1.5T光纤磁共振qKOpTixMR实现中国上市9个月100台和全球上市2年500台的销售突破。在庆典上,GE医疗集团隆重宣布,将在中国全面启动磁共振业务整合战略“MR关爱行动”。该行动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强化GE1.5T光纤磁共振全球研发中心的研发实力,加速研发成果,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7.
杨成志 《当代医学》2006,12(4):74-76
在跨国公司中,研发中心不仅是公司的一部分,也是企业的“大脑”和“灵魂”。研发中心花落何处,表明了该公司对当地人才资源和投资环境的信心。一百一十多年来,总部位于美国的伊士曼柯达公司一直在全球的影像行业居领导地位。2003年末,柯达做出了进军中国研发市场的决定。与其他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中国医药产业研发现状及跨国药企在华投资研发中心的现状,提出应从政府和本土药企两个层面出发,积极构建中国医药产业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中国医药产业研发现状及跨国药企在华投资研发中心的现状,提出应从政府和本土药企两个层面出发,积极构建中国医药产业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0.
金昶 《当代医学》2006,12(4):78-80
2004年7月1日,诺和诺德(中国)研究发展中心将从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移师到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作为第一家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的跨国制药公司,诺和诺德公司具有悠久的研发历史和雄厚的研发实力,始终是同行业中的佼佼者。这一地位为其在中国市场开拓辉煌的明天奠定了基础。总部  相似文献   

11.
杨成志 《当代医学》2006,12(4):81-81
在跨国公司进入之后,中国企业新药研发路在何方,是业内人士共同关注的焦点。每每谈到中国制药行业的弱势时,研发创新能力低总是必然被提及的一个话题。中国生产的化学药品中97.4%为仿制药品似乎是这一结论的最有力证据。“洋”药研发中心移师中国的背后是一场激烈的人才争夺战,  相似文献   

12.
《医药工程设计》2007,28(4):62-62
葛兰素史克(GSK)7月2日宣布在上海设立其研发中心,该中心最终将担负起全球范围内用于治疗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药物的职责,其规模计划将达到或超过GSK费城以及伦敦研发中心,成为GSK最大型的研发机构之一。该研发中心第一年的运作预算可达4000万美元。  相似文献   

13.
穆柯 《当代医学》2006,12(4):73-73
“利用中国人的智慧很划算”。一场跨国公司研发环节向中国转移的风潮正在形成。同其他经济活动一样,跨国公司的投资研发活动根本动机是追求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降低成本是其第一位的考虑。一般来说,制药企业都不把研发中心设在国外。但是,在领跑新药研发的欧美各国,研发动  相似文献   

14.
经管类榜单TOP5 TOP1 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 经济大趋势 美国一霸独强和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使得任何一个国家的趋势演变都不再是孤立运行的。要看清中国未来的大趋势,就必须站在大国博弈的战略高度,以全球化的视野去做分析。时寒冰是著名经济趋势研究专家。  相似文献   

15.
《医药工程设计》2009,(6):16-16
日前,全球知名生物制药巨头诺华在上海宣布建立全球第三大研发中心,同时宣布其全球技术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苏州诺华制药科技有限公司在江苏常熟正式投入运营。新公司毗邻长江、距上海西北处80公里。这意味着,诺华公司将把中国业务重心建立在长三角地区。  相似文献   

16.
信息集萃     
《当代医学》2005,(7):67-67
安万特华设立研发中心欧洲最大、世界第三大制药企业赛诺菲·安万特集团近日表示,年内将在中国设立一家研发中心。此前,瑞士罗氏公司、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美国辉瑞公司等先后表示将在华设立研究中心。业内人士认为,世界各大制药企业的在华发展正从注重产业投资向注重研发转变。  相似文献   

17.
葛兰素史克公司全球首席执行官在2月23-24日来华访问期间宣布,该公司将在我国建立一个研发中心。该执行官表示:“这一决定充分体现出中国在葛兰素史克全球未来业务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中国拥有雄厚的创新和专业实力及大量的科研人才。葛兰素史克公司希望在已有的临床实验和其他科研项目的基础上扩大对研发方面的投入,更好地发挥中国所拥有的世界一流的科研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18.
在4月11日召开的2006年国际医疗仪器设备展览会(Chi-naMed2006)上,柯达医疗集团携其全线数字医疗设备参展,展示了柯达领先全球的数字医疗科技,以及整体解决方案代表的全新医疗观念,同时也让与会者感受到了柯达数字技术与专业服务等带给医疗机构及患者的快捷与便利。“此次柯达参展的一系列医疗产品,显示出了柯达医疗集团在全球医疗影像领域的先进科技和研发实力,同时也昭示了柯达的中国本土化策略。”柯达医疗集团大中华区总经理刘杰说,柯达医疗集团已在上海建立了其全球第二大研发中心,也是在美国以外的惟一一家研发中心,它的目的就是要把…  相似文献   

19.
《健康之友》2014,(6):52-53
迄今为止,科学界已经揪出了许多影响黑色素生成的源头,但仍有一些藏匿在肌肤深层的“幕后黑手”尚未浮现。到底还有谁在偷偷“黑”我们?神秘编辑X今天就要和“美白高手”范冰冰—起,潜入欧莱雅(中国)研发中心,获取第—手美白资料!  相似文献   

20.
杨成志 《当代医学》2006,12(4):62-64
2006年2月23日,瑞士诺华公司拟投资1亿美元在中国建立其全球第八家研发中心的消息不径而走。与这条消息一同传播的还有一个重要新闻:诺华公司规划投资1亿多美元兴建的原料药和中间体生产基地正式在江苏省常熟市经济开发区奠基。这是跨国药企在我国建立的首家原料药生产和开发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