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探讨血管造影对顽固性消化道出血的诊断重要性。方法:对30例经胃肠气钡双重造影及内镜检查,原因不明的消化道出血病例进行了选择性血管造影(肠系膜上动脉30例,肠系膜下动脉10例。腹腔动脉5例)。结果:26例发现异常,6例造影剂外溢,20例病理血管,18例手术病理证实。结论:选择性血管造影是顽固性消化道出血的一种有效的、敏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将胃镜、肠镜及全消化道钡餐均未明确消化道出血部位及瘸四曲病人行肠道血管造影、双气囊推进式小肠镜及胶囊内镜检查,必要时剖腹探查。结果:小肠血管畸形、克罗恩病、小肠肿瘤及小肠憩室是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分别给予内科综合治疗,出血血管栓塞,内镜下介入治疗及外卞牛手术治疗。讨论:对于不明碌因的消化道出血病人选择性做肠道血管造影、双气囊推进式小肠镜、胶囊内镜及剖腹探查是明确诊断的有效方法,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选择性动脉造影在原因不明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应用(附9例分析)张永革①原因不明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工作中的棘手问题。本文对9例此类病人进行血管造影检查均获得了明确诊断,并经手术证实,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文9例,男6例,女3例,年龄23~74岁,平均5...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行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的意义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23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的护理。结果16例患者血管造影阳性,7例行血管加压素灌注或栓塞治疗;23例患者均未发生穿刺部位出血及感染,无异位动脉栓塞,腹痛3例,尿潴留4例,不同程度腰背酸痛23例。结论介入治疗安全、简便、微创、痛苦小、疗效可靠、并发症少,及早进行血管造影检查同时介入治疗能及时挽救患者的生命、减轻痛苦、缩短病程、降低手术的盲目性和危险性。护理的关键在于认真做好术前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穿刺局部护理,预防感染及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5.
孙美琴  陈燕 《全科护理》2012,10(25):2317-2318
[目的]总结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病人行急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对9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病人行急诊DSA诊疗,同时加强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结果]2例未发现血管病变,7例明确出血部位,其中5例实施介入治疗,2例转外科手术。[结论]加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急诊DSA诊疗的护理,是手术顺利完成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选择性动脉造影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选择性动脉造影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5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血管造影结果。结果 本组检出阳性率为 6 3 .6 4% ;选择性动脉造影出血活动期检出阳性率明显高于出血间歇期 ,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以病理结果为对照 ,本组定位诊断率为 80 .6 4% ,定性诊断率为 6 4.5 2 % ;本组无明显并发症 ,也无死亡病例。结论 为了明确消化道出血原因 ,急性大出血时选择性动脉造影是首选方法 ;慢性间断少量出血时 ,如果常规无创检查方法皆为阴性 ,行选择性动脉造影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0例次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选择性腹腔动脉,肠系膜上、下动脉造影.结果 60例次中, 非出血期26例次血管造影,阳性12例次(46.15%);出血期34例次血管造影,阳性27例次(79.41%).结论 消化道选择性血管造影检查对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和部位的确定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病例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因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行DSA的患者的临床资料。DSA采用Seldinger技术,行肠系膜下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腹腔动脉造影,分析造影征象以对出血部位和病因作出诊断。根据不同出血原因采用栓塞、药物收缩血管等方法进行介入治疗,并对外科手术治疗的病例采用导丝或导管进行术前定位。结果:DSA检测出血病灶的阳性率为43.3%,其中小肠出血占37.9%,结肠出血占62.1%。手术和造影证实,肿瘤性出血8例(27.6%),非肿瘤出血21例(72.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SA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有较好的诊断和治疗价值;并且在造影中发现出血部位后置入标记物,可以为手术中寻找病变部位提供很有效的定位标记。  相似文献   

9.
肠血管的DSA造影技术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肠血管的造影技术及临床意义。方法:根据11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肠血管病变的DSA资料,对肠血管造影的技术要点做一分析和总结。结果:11例中8例为肠血管畸形,主要表现为局部增多增粗的畸形血管团,有的伴有造影剂外溢。3例为小肠占位,其中1例为化学感受器瘤,2例为小肠平滑肌瘤,主要表现为动脉期网状肿瘤血管,实质期一定形态的深度染色。结论:肠血管的DSA检查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DSA在消化道出血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化道出血患者经常规检查大多能明确诊断,但部分患者虽经各种检查仍不能找出出血原因及部位,往往要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方能发现其原因及部位。作者回顾分析DSA对39例消化道出血诊治情况,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The characteristics (period, mesor, amplitude) of the rhythms of urinary excretion of sodium, potassium, chlorine, calcium, magnesium, and phosphorus were examined in normal women during various seasons. The urine was collected for 5 days with 4-hour intervals. The rhythms were detected and their parameters established with the use of mathematical methods for the assessment of the tested curve fragments repetitions and by the least squares nonlinear method. The rhythms of renal urinary and electrolyte excretion were found very smooth, particularly so in the fall and winter. The circadian rhythms have been found the most stable during all the seasons. Examinations of individual electrolyte excretion have shown that Na and K excretion is more stable all the year round and therefore this parameter is the most informative for the detection of disorders in renal electrolyte excretion.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18.
目的:分析在胎儿和新生儿的先天性心脏病筛查中通过应用心脏超声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2010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580例行胎儿心脏超声检查孕妇,统计其产前与产后的超声检查结果,并于胎儿的尸检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产后超声提示新生儿先心病共计13例,产前超声共计检出12例,检出率为92.31%,漏诊率为7.69%,与产后超声结果比较中P>0.05;10例均采取引产方式,尸检结果与产前超声诊断结果完全一致,且比较中P>0.05。结论:通过运用心脏超声有利于实现对胎儿和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明确诊断,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