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美玲  崔文成 《世界中医药》2022,(3):427-430,436
小儿喘证在临床中极为常见,其与肺关系最为密切,也与心、肝、脾、肾四脏有关联.现从小儿"三不足,二有余"的生理特点出发,与现代发病机制相结合,探究小儿喘证的病因病机及治法;且以支气管哮喘、闭塞性细支气管炎、胃食管反流病等能够引起喘证的疾病为例对小儿喘证特点及常伴症状加以论述,旨在为治疗喘证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论述韩明向教授治疗喘证的临床经验。从中医整体观出发提出了"重视脏腑相关的整体治疗"原则,实喘病位多在肺,治当祛邪为主;虚喘病位在肺,多与脾、肾关系密切,治疗上肺脾气虚之喘证运用培土生金之法;肺肾两虚之喘证,在治肺肾的基础加温补肾阳、纳气平喘之药,临床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3.
自《黄帝内经》成书以来,历代医家在对喘证的病因、病机、治疗的认识过程中,使肾主纳气的理论和补肾纳气的治法得到了发展,并在明清时期趋于成熟,为现代临床治疗喘证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该文对"肾主纳气"及"补肾纳气"理论进行梳理并加以探析。  相似文献   

4.
傅青主与陈士铎对喘证皆认识深刻。将《傅青主男科·喘证门》和《辨证录·喘门》中涉及喘证的病因病机、症状、治法和用药部分进行梳理归纳,分析二者对喘证的辨治。傅青主与陈士铎细化喘证的虚实之辨,从肾水与肾火分析正虚之本,认为喘证多为虚实夹杂,临床亦善用攻补兼施剂;重视五行生克和脏腑理论,从金水与金木关系论述嗽喘与郁喘;并对兼症细察辨别,建立完善的辨证体系;在治疗时善用多种治气法,提出虚喘应重用人参等独特用药思路。傅青主与陈士铎丰富了中医学对于喘证的辨治,为后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总结姜良铎教授应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治疗喘证的临证经验。从多维度、多层次进行分析,明确喘证的主导病机、初始病机及潜在病机,整体把握患者当前状态,从状态论治喘证。临证运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加减以祛邪通补平喘,同时强调外感以内伤为基础,擅用角药或对药平补通补,兼以调平脏腑功能关系,收效颇佳。  相似文献   

6.
总结姜良铎教授应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治疗喘证的临证经验。从多维度、多层次进行分析,明确喘证的主导病机、初始病机及潜在病机,整体把握患者当前状态,从状态论治喘证。临证运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加减以祛邪通补平喘,同时强调外感以内伤为基础,擅用角药或对药平补通补,兼以调平脏腑功能关系,收效颇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微电脑单片机电极贴片法对肺气郁闭型喘证患者的效果。方法将90例肺气郁闭型喘证患者随机分为子午流注微电脑单片机电极贴片法组和常规微电脑单片机电极片法组各45例,治疗28天,分别从治疗效果,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及患者满意度进行研究比较。结果 2组方法对肺气郁闭型喘证治疗效果、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及患者的满意度显著性差别,子午流注微电脑单片机电极贴片法组优于常规微电脑单片机电极片法。结论子午流注微电脑单片机电极贴片法治疗肺气郁闭型喘证疗效优于常规微电脑单片机电极片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喘证源流考     
通过对历代文献的查阅,从病名、病因病机及论治3个方面,对喘证的源流进行考证。按历史脉络梳理喘证的命名,整理归纳历代医家对于喘证病因病机的认识,对历代喘证的论治做了详细的总结。  相似文献   

9.
肺与大肠同治法治疗喘证机理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喘证”的治疗方法颇多,然近年应用肺与大肠同治法治疗“喘证”多收到满意的效果。文章从中医理论,经脉连属,脏腑功能相应,病变相关等方面进行机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孟河四家治疗中医喘证用药经验及规律。方法:基于频数分析及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对孟河四家治疗喘证医案60例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孟河四家治疗中医喘证的60例医案中,以杏仁、半夏、茯苓、化橘红、苏子、补骨脂应用最多;常用药物组合包括苏子-化橘红-茯苓、杏仁-薏苡仁、杏仁-化橘红、杏仁-苏子等。结论:孟河四家治疗中医喘证以止咳化痰平喘药杏仁、半夏、苏子为主,配伍补虚药补骨脂、利水渗湿药茯苓、理气药化橘红等,为中医喘证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喘证食疗源流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喘证迁延难愈,累及肺肾,防治尤为重要。中医食疗对于喘证的防治有着明显优势。《黄帝内经》奠定了喘证食疗的理论基础,张仲景在前人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诸多医学实践,丰富了喘证食疗的经验。更为重要的是仲景提出欲补血肉有情之体,须用血肉有情之品的理论,为后世医家对喘证的食疗用药开拓了思路。隋唐之际,喘证的食疗达到了兴盛时期。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最早提出食疗为先的原则,即治病首先以饮食治疗,饮食治疗不成,再以药物治疗,强调把饮食治疗放在首位。  相似文献   

12.
收集分析中医古典医籍中关于心力衰竭的症状、病因、病位、治疗原则的记载,对"心痹""心胀""心咳""心水""心衰""喘证""水肿""心悸"等疾病的实质内涵进行研究,认为"心痹""心胀""心咳"反映的是心力衰竭的一个侧面,"心悸"不能体现中医学对心力衰竭认识的特异性,其治疗侧重点与心力衰竭也并不相符。"喘证"反映的是肺心同病,其病位在肺,治疗重点与心力衰竭并不相符。"水肿"的疾病范围较心力衰竭更为广泛。中医的"心衰"反映的是病机而非疾病。心水病与西医学的心力衰竭更为贴近,因此临证时心力衰竭可参考心水病进行诊疗。  相似文献   

13.
郑彩慧 《国医论坛》2011,26(4):44-45
对于喘证的治疗历代医家的论述较多,而张锡纯先生对喘证的阐述和运用颇具特色,甚为精辟。其治喘从肺肾、肝、脾胃、大气、上焦阳虚等多方面分析病因,灵活运用理论知识,治喘多有创建,形成了一套完整、特色鲜明的喘证辨证论治体系,现就其治喘学术思想探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清代著名医家叶天士师法张仲景,临证从病因、病机、脏腑、方药探求疗喘之根本,其以辛宣苦降、培补脾胃、中满分消、降气通络、辛润纳气立法治疗喘证,条分缕析,颇具慧识,对现代喘证的中医药治疗具有裨益作用。  相似文献   

15.
喘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症状,以肺系疾病最为常见,亦可见于心、肾疾病,若以喘为主要临床表现,可归于中医喘证范畴。《伤寒杂病论》记载了较为丰富的治疗喘证方剂,其中角药的灵活运用具有鲜明的特点,既能独立成方,又能作为方剂主要部分或辅助部分,亦能联合应用。通过深入分析《伤寒杂病论》治疗喘证"角药"的配伍特点与应用,有助于传承与丰富角药理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温肺活血法治疗急性发作期慢性支气管炎10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支气管炎属祖国医学"喘证"、"咳嗽"范畴.究其病机,多认为与肺气失于宣发肃降,脾气亏虚,痰浊内生及肾气失于摄纳有关,而在治疗上多采用宣肺、肃肺、培补脾肾之气等调气之法.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逐渐认识到血分失调与"喘证"、"咳嗽"的关系,在治疗上采用活血化瘀法往往可以提高疗效.笔者运用温肺活血法治疗急性发作期慢性支气管炎103例,进行临床疗效观察,证明了此方的有效性和科学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喘证为中医内科常见的一种病证。喘证是以症状命名的疾病,既是独立性疾病,也是多种急、慢性疾病过程中的症状,多由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失调、素体虚弱等原因引起,致使七情内伤,情志常首犯于肝,肝失疏泄,气机升降受阻,故发为喘证。现代医学中肺部感染、支气管哮喘、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心源性哮喘等疾病症状均可参考喘证辨治。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关炜医师认为,喘证发病与肝密切相关,肝失疏泄,气机逆乱而导致喘证。治疗此类喘症当从“肝”论治,以疏肝为主,佐以清肝、养肝、柔肝、通肝。关炜医师临证应用柴覆疏肝饮联合针刺,以求畅达肝气,肺气肃降,升降协调,气血流行,脏腑安和,喘可治也,并强调患者要调畅情志,移情易性,治疗喘证取得良好效果。文章结合案例介绍关炜医师从肝论治喘证经验,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对喘证描述详细,但其内容较分散且仅有病而未有治法。笔者根据《内经》原文,对喘证的病因病机进行归纳,因六淫侵袭、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欲久病、痰饮瘀血等病因引起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或气无所主而发。根据相关原文,总结喘证在五脏和胃肠二腑不同证候的症状、治则、治法,根据临床运用经验进而列出其治疗方药。故总结了《内经》对喘证的论述,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丰富、完善了本病的中医治疗理论,为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正喘证,最早记载于《黄帝内经》,分为实喘与虚喘,为后世论述喘证奠定了理论基础。汉代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中虽无咳喘专论,但在书中可见"咳喘""上气"等论述,并配有治法方药。研究《伤寒论》中关于喘证的论述,对临床辨证治疗喘证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以病因病机为主,分类剖析如下。1表邪之喘1.1麻黄汤证:《伤寒论》第35条谓:"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平喘汤对肺肾两虚型喘证的治疗价值。方法:选择符合肺肾两虚型喘证诊断的患者,给予平喘汤进行治疗。结果:平喘汤治疗肺肾两虚型喘证总有效率91.8%。结论:平喘汤治疗肺肾两虚型喘证疗效确切、安全、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