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布鲁氏菌病多发于北方牧区,临床表现多样,可以伴有多器官损害,缺乏特异性.该病在南方很少见,因而特别容易误诊.对1例误诊为骨关节病的布鲁氏菌病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强化临床医生对布鲁氏菌病的认识,以便早期诊断,尽可能地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脑性瘫痪是临床常见致残疾病,如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很多患者完全可以治愈,但临床常因为各种原因造成误诊、漏诊而失去早期治疗的机会.本文通过总结126例误诊病例,分析其易误诊病因,讨论其诊断要素和条件,以提高对该病的正确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RN)临床早期误诊分析。方法从2015年的6月到2017年的12月这个时间段中取材并开展本次研究,所选取ARN患者总计10例,这些患者在我院接受早期诊断,诊断结果与患者病情不符,查阅与患者相关的各个方面数据,综合分析ARN早期误诊的原因。结果所选取的10例患者有1例患者被误诊为全葡萄膜炎、4例患者被误诊为虹膜睫状体炎、2例被误诊为视网膜血管炎、2例被误诊为急性结膜炎、1例被误诊为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这些患者中6例接受视网膜光凝术治疗,其中2例联合使用硅油填充治疗、4例患者联合使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3例接受剥离切割术治疗,并对其中1例患者落实硅油填充治疗;剩余的1例患者只接受药物治疗,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两年的随访调查,其中3例患者视网膜脱落病症复发,其余患者视力均得到有效改善。结论 ARN患者的早期病症表现与虹膜睫状体炎、视网膜血管炎等相似度较高,因此患者的早期诊断容易出现误诊,临床上应当加以重视,掌握ARN的各项特异性临床表现,准确进行早期诊断,减少误诊的情况出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喉癌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以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的老年喉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病早期常无明显自觉症状,或早期临床症状对症治疗后易缓解,因此往往被误诊为支气管炎或肺气肿,给患者及其家属造成负担;结论应仔细检查喉咽部,争取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提高患者存活率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布鲁氏菌病多发于北方牧区,临床表现多样,可以伴有多器官损害,缺乏特异性。该病在南方很少见,
因而特别容易误诊。对1例误诊为骨关节病的布鲁氏菌病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强化临床医生对布鲁
氏菌病的认识,以便早期诊断,尽可能地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RN)的误诊原因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7眼)ARN患者的误诊原因及治疗效果。结果 7例患者中3例误诊为虹膜睫状体炎,2例误诊为全葡萄膜炎,1例误诊为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1例误诊为视网膜出血。确诊后,7眼中4眼给予抗病毒药物及玻璃体手术治疗,3眼予抗病毒药物及眼底激光治疗。随访3~39个月,6例治疗后视力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从眼前指数至0.6不等。2例玻璃体手术患者取硅油后,均出现低眼压,视力下降。结论 ARN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如误诊会失去最佳治疗机会。早期、足量药物治疗联合眼内激光,必要时行玻璃体手术,可挽救ARN患者的残存视力。  相似文献   

7.
肝豆状核变性(HLD)属先天性遗传代谢病,目前少数患者能够用药物治疗,若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后良好。但是,本病临床表现多样,极易误诊。文献报道误诊率达67%。如果晚期确诊则预后不佳。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改善本病预后的关键。我科近期收治1例,病史1年多,在外院多次洪诊。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王天娥 《基层医学论坛》2014,(16):2083-2084
目的:分析青年大肠癌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2月收治的50例青年大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青年大肠癌患者中37例患者被误诊为痢疾、肠炎等消化道疾病,误诊率为74%;病理学分型中多见未分化腺癌、黏液腺癌及低分化腺癌等,行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为45%。结论青年大肠癌临床症状不典型,容易发生误诊延误治疗,病程短,病情严重,预后差,早期确诊并采取根治术治疗可以明显提高青年大肠癌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为分析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误诊原因,笔者对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极易误诊,早期识别较困难。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早期识别、早期治疗,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0.
老年甲亢性心脏病误诊为心血管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欣 《辽宁医学杂志》2009,23(3):153-154
目的探讨老年甲亢性心脏病被误诊为心血管病的情况和原因,提出减少误诊的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被误诊的老年甲亢性心脏病28例,分析本病被误诊的种类及原因。结果28例患者分别被漏诊或误诊为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多种心血管病。其主要原因是老年患者甲亢临床表现不典型、老年患者基础疾病多和医生对其认识不足。结论加强对老年甲亢性心脏病的认识可以提高本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临床上有肾内肾外多系统表现时诊断狼疮性肾炎(LN)不难,但有少数患者开始仅有肾损害为首发的临床表现,无肾外症状,极易误诊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贻误了早期治疗的有效时机[1]。2007年~2009年在门诊治疗中接诊3例狼疮性肾炎误诊为肾小球肾炎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低血糖昏迷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对23例拟诊急性脑血管病的老年低血糖昏迷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老年低血糖昏迷患者早期被误诊为急性脑血管病,经及时诊断、治疗,均愈后良好。结论:老年低血糖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偏瘫等易被误诊为急性脑血管意病,应提高认识、及时诊断、早期治疗、尽快纠正低血糖状态。  相似文献   

13.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波 《广州医药》2007,38(6):35-36
目的 分析甲亢性心脏病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探讨容易发生的误诊因素,提高甲亢性心脏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57例甲亢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和心电图变化.结果 甲亢性心脏病多发生甲亢病程较长者、中老年甲亢患者多见(66.7%).心电图异常多为房颤、室早、房早及ST-T改变.误诊多发生于老年患者.结论 应提高对甲亢性心脏病的认识,对甲亢进行早期诊断和及早治疗,特别是对原因不明的心律失常,心脏扩大或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应注意甲状腺功能的筛查.  相似文献   

14.
风湿性多肌痛(PMR)是一种多见于老年人的风湿性疾病,由于临床医生对本病认识不足,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容易造成误诊。小剂量激素治疗有效,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有利于改善预后。本文旨在通过对本院收治的1例PMR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早期诊治水平,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发病机制、诊治及临床分析。方法对2010年7月~2012年7月期间诊治的4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误诊28例,误诊率达到70%,其中17例被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6例被误诊为急性支气管炎、3例被误诊为咽炎、2例被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综合征。误诊患者给予抗生素、止咳、祛痰药物治疗后,疗效不理想,待确诊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后,停止上述药物治疗,给予万托林、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口服氨茶碱、酮替酚。患者均在治疗后5d内咳嗽症状缓解,2~4周症状消失。结论掌握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抑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16.
李智军 《中外医疗》2008,27(27):52-52
目的 探讨小量出血的误诊原因,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40例首诊误诊为脑梗死的小量脑出血(≤10mL)的患者的起病形式、临床表现,CT结果 ,诊断治疗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出血量少,无占位效应,无颅内压增高,无意识障碍,无脑膜刺激症首诊易误诊误治.结论 小量的出血早期易误诊需傲头颅CT方能确诊.  相似文献   

17.
常兵  刘立华 《吉林医学》2012,33(23):5057-5058
目的:总结椎管内肿瘤常见的误诊原因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1例椎管内肿瘤患者,分析其被误诊的疾病的临床表现、误诊原因和时间以及治疗转归。结果:11例患者初诊均被误诊为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症、风湿性关节炎和腰椎管狭窄等。经MRI检查后诊断为椎管内肿瘤,术后病理证实10例神经鞘瘤,1例脊膜瘤。术后患者症状恢复满意。结论:对腰腿痛患者应该仔细询问病史、严格查体、对于可疑的患者直接进行MRI检查,以做到椎管内肿瘤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8.
何勤  马凤琼 《华夏医学》2006,19(4):718-719
目的:探讨川崎病临床特点,分析其易造成误诊的原因。方法:分析我院2000年11月至2005年11月收治的川崎病52例临床资料。结果:其中28例为当天确诊,15例为3d内确诊,误诊9例,误诊率达17.3%。以呼吸系统症状表现者最易误诊,占13.3%,其次为消化系统症状易误诊,占2.9%,还可有败血症、腹膜炎为诊断者。结论:川畸病早期可以其他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较特异的典型症状出现较晚,易造成误诊。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很重要。减低误诊率首先是对本病要有足够认识,对疑似患者进行细致的动态观察,尽早确诊,及时治疗,减少心脏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脑梗死的误诊原因,以降低其误诊漏诊率.方法:对2009 年1月~2010 年5月北京市顺义区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3 例小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其误诊原因总结为症状轻微未能及时就诊;症状不典型而忽视早期治疗.结论:为减少小脑梗死的误诊漏诊率,必须重视后循环缺血症状的表现,给予早期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早期给予磁共振弥散加权像检查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20.
周永红 《中外医疗》2011,30(24):66-66
目的探讨低血糖的误诊原因,以提高早期诊断符合率及抢救成功率。方法分析16例患者的误诊疾病及误诊原因。结果由于低血糖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早期比较容易误诊,本次研究误诊原因为病史陈述不详,医师缺乏临床经验;考虑脑部疾病较多;未作进一步检查。结论为减少或避免误诊,应注意常规检查血糖,早诊断、早治疗,防止脑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