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1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王昱  何念海 《重庆医学》2006,35(21):1932-1934
目的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及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旱防旱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1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1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病因分析明确的占66.7%(140/210).主要原因有新生儿溶血病、感染、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窒息、G-6-PG缺陷症、旱发母乳性黄疸、头颅血肿、肝胆疾病及遗传代谢性疾病;与围产因素相关的占33.3%(70/210).胎膜旱破、宫内窘迫、羊,批粪染、高龄初产、剖宫产、出生后体重明显下降、母乳缺乏、肝内胆管淤积症、妊娠期高血压、胎龄以及母亲产前使用催产素、镇静剂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积极处理孕期疾病。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减少人为催产的比例.加强高危妊娠、高危分娩的监测.积极喂养并及时处理新生儿期的并发疾病。可以有效地减少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围产期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在我院进行分娩的新生儿2 379例为调查对象,共821例纳入调查.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剖宫产、母乳缺乏、体重下降>10%、围产窒息、宫内窘迫、母亲高龄产妇、感染、产前使用催产素是影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围产期危险因素(P<0.05或<0.01).结论 剖宫产、母乳缺乏、体重下降>10%、围产窒息、宫内窘迫、母亲高龄产妇、感染、产前使用催产素是影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围产期危险因素,临床工作中应尽量避免这些危险因素,以降低新生儿患高胆红素血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围产期的高危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新生儿416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胆红素水平,记录同产期可能与高胆红素血症有关的因素,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剖宫产、母乳少、低血糖、体重下降〉10%、1minApgar评分〈7分、宫内窘迫、母亲高龄、新生儿感染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剖宫产组母乳较少的比例较非剖宫产组低,体质量下降〉10%的比例高,新生儿窒息的比例高,母亲妊娠期合并症的比例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导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因素较多,要加强同产期的保健,以及时发现高危因素,及时预防与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构成,控制并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方法对钟祥市妇幼保健院2012年1月至10月产科出生资料完整的167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例的病因、治疗加以回顾性分析.结果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依次为围产因素67例(40.12%),感染因素40例(23.95%),母乳性黄疸36例(21.56%),溶血因素23例(13.77),其他1例(0.60%).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以围产因素占首位,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积极处理孕期疾病,加强围产相关危险因素的监测,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洪涛  叶安青 《当代医学》2014,(11):32-33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早防早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520例新生儿经皮胆红素的水平与相关联的产式及有无高危因素的关系。结果剖宫产新生儿总人数150例,其中47例需临床干预;非剖宫产新生儿总例数390例,其中87例需临床干预;其它高危因素组(头颅血肿、官内感染及喂养困难及延迟排胎便的新生儿)总人数150例,其中45例需临床干预;无高危因素组总人数240例,其中42例需i15床干预。统计显示,剖宫产组与非剖宫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72;P〈005)、剖宫产组与无其它高危因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061;P〈0.05),剖宫产组与其它高危因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5),其它高危因素组与无高危因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22;P〈005)。结论剖宫产与其它高危因素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具有相关系,而剖宫产更甚。积极处理孕期疾病,严格掌握剖官产指征,对于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影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高危因素。方法:选择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220例患有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同期选择220例非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高危因素。结果:出生体重、1min Apgar评分、母乳开奶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血糖检测以及母亲年龄、孕期合并症、分娩方式、羊水情况、胎膜早破、母乳量少均为影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高危因素。结论:影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高危因素较多,较少或早期避免这些高危因素对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分析,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对2007年1月~2009年6月在金昌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163例诊断为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进行与胎龄、出生体重等围产因素有关的统计学分析。结果: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体重儿和巨大儿。故围产因素所致者明显高于其他因素。结论:围产因素是导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儿低血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低血糖新生儿150例为病例组,血糖正常新生儿150例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新生儿低血糖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日龄、出生体重、早产儿、足月小于胎龄儿、母亲年龄、妊娠期高血压、合并呼吸系统疾病、新生儿窒息、先天性心脏病、出血性疾病、感染性疾病、高胆红素血症、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均是新生儿低血糖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出生体重≤2500 g、早产儿、足月小于胎龄儿、母亲年龄≥35岁、有妊娠期高血压、合并新生儿窒息、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高胆红素血症是患低血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应加强新生儿低血糖危险因素的监测,采取有效防治措施预防低血糖。  相似文献   

9.
陈玲 《中国医疗前沿》2012,(4):47+51-47,51
目的探讨引起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及相关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210例足月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引起高胆红素血症的因素进行分类并比较总结。结果由于围产期相关因素(胎龄、高龄初产、剖宫产、母乳缺乏、宫内窘迫、羊水污染、妊娠期高血压、产前使用催产素、镇静剂以及胎膜早破等)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占总数的33.3%(70/210),是引起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原因;其次为新生儿感染,占总数的12.4%(26/210)。结论加强围生期保健及护理,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以及提倡母乳喂养,是有效预防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情况在我国位居新生儿常见疾病之首[1].随着发病率逐年增高,其发病因素也随之发生变迁.有大量资料证实,围产因素已成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的首要因素,占35.7%~56.8%[2].国内已发现大多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其母亲均为剖宫产,为探讨剖宫产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关系及干预措施,我们对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胎儿宫内窘迫发病率和手术产率.方法对2006年6月至2007年7月在我院妇产科定期检查和分娩的孕妇共106例,对孕妇进行每周NST和B超检查等联合检测分三组观察比较.第Ⅰ组:孕41周组(孕周41~41周+6 d),第Ⅱ组:足月妊娠组(孕周37~40周+6 d),第Ⅲ组:过期妊娠组(孕周≥42周).结果孕41周组胎儿宫内窘迫及手术产的发生率高于足月妊娠组,与过期妊娠相似.结论妊娠41周后母婴存在一定程度的高危因素,应用多种监护手段进行检测,及时发现母儿异常给予相应处理,以降低围产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章霞 《湖南医学》2014,(10):1993-1995
【目的】分析43例子痫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ELLP综合征)的临床结局。【方法】收集子痫合并HELLP综合征患者43例,根据 HELLP综合征诊断标准分为完全性 HELLP和部分性 HELLP两组,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结局。【结果】完全性组孕妇低蛋白血症并发率、抽搐>2次者及围生儿重度窒息、死亡发生率显著高于部分性组(P <0.05);围生儿轻度窒息发生率低于部分性组(P <0.05)。【结论】了解掌握孕产妇的临床资料,可有效降低孕产妇并发症及围生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及时干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确诊的100例GDM患者,根据血糖水平控制情况分为A组(血糖控制正常)50例和B组(血糖控制不良)50例,并选取同期在我院定期产检的非糖尿病产妇(50例)为正常对照组,比较3组母婴在分娩前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B组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产后出血、羊水过多、剖宫产、早产、巨大儿、新生儿窒息、高胆红素血症及新生儿低血糖等发生率均明显高于A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而A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及时诊治对妊娠结局至关重要,及早干预能有效降低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对妊娠结局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李玄 《当代医学》2011,17(26):15-16
目的通过分析重度子痫前期子痫并发多系统疾病的防治结果,探讨共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3月~2010年5月收治的40例重度子痫前期病例的临床资料,给予其包括解痉、降压、镇静等为主的治疗,将其作为观察组,另随机选取同期100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围产儿的死亡、窘迫、窒息、早产率以及产后出血率等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孕妇在并发症如心衰、肾功能损害、产后出血、胎盘早剥、低蛋白血症和HELLP综合征发生率比较发现,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围产儿预后情况比较发现,观察组预后明显较差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子痛前期母婴病死率较高,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较高,早期采取有效的预防及治疗措施能够明显降低重度子痫前期子痫的发生,有助于改善母儿结局,降低孕产妇、围产儿的发病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黄体酮治疗早期流产的临床效果及治疗后继续妊娠对围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361例早期流产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选择无早期流产症状妊娠妇女340例为对照组,对围生儿结局进行对照分析。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血清孕酮水平;妊娠并发症对比;记录分娩方式、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Apgar评分等。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清孕酮水平明显升高(P〈0.05),两组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前置胎盘、胎膜早破、胎盘早剥、妊娠期高血压及糖尿病等所占比例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活产儿、新生儿身长、新生儿体重、1min Apgar评分≤7分所占比例及巨大儿、足月低体重儿、胎儿窘迫及围生儿畸形发生率相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体酮治疗早期流产安全有效,科学合理用药可改善围生儿结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先兆流产孕妇经中西医结合治疗保胎后产前筛检与新生儿畸形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08年6月至2009年10月间345例经我科中西医保胎后的先兆流产孕妇作保胎组,并随机选取同期分娩、早期无先兆流产及无其他高危因素的孕妇35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分析两组孕妇产前筛查结果。[结果]先兆流产孕妇经中西医结合保胎后继续妊娠者,产前筛查异常率与正常孕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妊娠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经中西医结合保胎后,不会增加产前筛查异常率及新生儿畸形风险。  相似文献   

17.
妊娠晚期羊水过少对围生期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妊娠晚期羊水过少者对产妇及围生儿的影响。方法应用B型超声测定羊水指数(AFI),对245例妊娠晚期羊水过少孕妇(观察组)进行分析,同时选择200例羊水量正常者作为对照,比较2组分娩方式及其对产妇及围生儿的影响。结果除新生儿死亡外,羊水过少组中羊水污染率(≥Ⅱ度)、胎儿窘迫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发生率及平均总产程均高于羊水正常组(P〈0.01),在羊水过少组中,羊水量越少,羊水污染率(≥Ⅱ度)、胎儿窘迫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发生率越高(P〈0.05)。结论羊水过少严重威胁围生儿生命,应适时终止妊娠,以选择剖宫产为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分析产科危重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围产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2年在我科进行诊治分娩的产科危重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患者43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妊娠合并症及妊娠并发症患者孕产妇及围生儿的死亡情况。结果孕产妇死亡5例,围生儿死亡7例。妊娠并发症的患者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比例均显著高于妊娠合并症。脏器衰竭数≥4个的患者孕产妇死亡和围生儿死亡的比例均显著高于脏器衰竭数2~3个的患者。围生儿共7例死亡,均为孕周〈34周的患者。结论产科危重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严重威胁着孕产妇和围生儿的生命,在临床上应加强孕产期的保健,积极治疗合并症,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度子痫前期265例的临床资料,按其发病的孕周分为:〈32周的为早发型组有75例,≥132周的为晚发型共190例。比较两组孕妇基本情况、生育史、部分临床指标及辅助检查结果、围生儿情况。结果对比分析两组中有定期产检者的比例、孕妇有自觉症状者的比例、有严重高血压、蛋白尿、大量胸水、腹水者的比例,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分析两组中发生严重并发症的比例、围生儿死亡率,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比分析两组孕妇年龄、基础血压、孕产次,其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相比,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具有病情重、并发症多、围生儿死亡率高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20.
薛锋  王立新 《湖南医学》2014,(2):304-306
【目的】分析产后母婴早接触、早吸吮产妇初乳分泌及新生儿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50例产妇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产后采取母婴早接触、早吸吮,对照组产后仅采用传统的哺乳方式,比较两种处理方法对产妇初乳分泌及新生儿并发症等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产后胎盘娩出时间、产后出血量、乳房充盈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产妇的产程末的一般情况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产后初乳48h内分泌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新生儿腹泻、呼吸道感染、黄疸、湿疹的发病例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相应发病例数,且两组患病情况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产后采取母婴早接触、早吸吮能明显降低产妇产后并发症的发病率,改善新生儿健康状况,有利于母婴间情感沟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