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良性发作性头位眩晕症 (BPPV) ,是主诉旋转性眩晕患者中比例最高的疾患。文章对 BPPV发病经过、自觉症状、眼震所见、缓解时间等进行了研究。1999年 4月~ 2 0 0 0年 3月底 1年内 ,主诉眩晕初诊患者 6 19例 ,经详细问诊和多项检查及眼震诱发试验 ,确诊 BPPV139例 (2 3% ) ,怀疑 BPPV118例(19% ) ,BPPV和其它内耳性眩晕 4例 (1% ) ,其它内耳疾患 118例 (19% ) ,其它疾患 114例 (18% ) ,未诊断眩晕症 12 6例 (2 0 % )。初诊患者中 4 3% (2 5 1例 )与 BPPV有关系。确诊 BPPV患者 14 3例中 ,诊断一侧后半规管型 BPPV(P- BPPV) 93…  相似文献   

2.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临床最常见的前庭外周性眩晕,少数患者症状持续不愈或反复发作,此类称之为难治性BPPV.近年来,随着对BPPV的发病因素、临床表现和手法复位研究报道的增多和深入,日益受到学者和临床医师的关注和重视.本文就难治性BPPV的发病机制及其临床评价方法和意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良性发作性头位眩晕症(BPPV),是主诉旋转性眩晕患者中比例最高的疾患。文章对BPPV发病经过、自觉症状、眼震所见、缓解时间等进行了研究。 1999年4月~2000年3月底1年内,主诉眩晕初诊患者619例,经详细问诊和多项检查及眼震诱发试……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分析难治性梅尼埃病患者术后眩晕状态,浅谈难治性梅尼埃病术后眩晕再发的可能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并行3个半规管阻塞术+内淋巴囊减压术的16例难治性梅尼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调查患者术前术后眩晕发作情况、严重程度及其对生活的影响。结果 16例患者术后均出现眩晕及活动后不稳感,2周内均消退。14例患者(87.5%)在术后3个月内存在发作性头晕。随访期间,共有12例患者(75%)诉存在头昏、走路不稳感。术后眩晕发作次数控制程度:A级13例(81.25%),B级1例(6.25%),C级2例(12.5%),眩晕控制总有效率87.5%(14/16)。术后眩晕发作的严重程度及对日常生活的影响:0级4人(25%),1级12人(75%)。病例9术后出现眩晕再发,结合病史及相关检查考虑双侧梅尼埃病。病例8和病例16术后眩晕再发考虑梅尼埃病复发。病例13术后出现头痛及发作性不稳感。尚存在其他不典型眩晕发作形式。结论 本研究中2种术式联合治疗难治性梅尼埃病远期疗效较确切;术后眩晕再发可能与双侧梅尼埃病、半规管的不完全堵塞或再通及...  相似文献   

5.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一种体位变化诱发反复发作性眩晕为临床特点的常见外周前庭疾病,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既往认为BPPV在儿童青少年眩晕中少见而未被引起足够重视.然而,随着对儿童青少年BPPV的不断深入认识以及儿童眩晕检测技术的飞...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眩晕症患者跌倒发作的病因,为临床诊疗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眩晕门诊10年内跌倒发作的眩晕症的病因分布,年龄趋势及就诊规律。结果眩晕症患者跌倒发作共35例,梅尼埃病耳石危象16例,无一在首次就诊时被问及;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跌倒发作7例;梅尼埃病与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共患5例;继发于心源性晕厥后的BPPV 7例。随着年龄的增长,跌倒的发生率呈增长趋势。结论眩晕症患者跌倒发作的发生率被低估,病史采集不全是主要原因;难治性BPPV可能为晕厥后继发,诊疗过程需要关注患者心血管病史及相关检查;关注耳源性眩晕与晕厥的共患,进行及时正确的诊断与处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高刺激率ABR检测与眩晕反复发作的相关性,探讨眩晕反复发作的病因,为眩晕反复发作的临床诊疗提供重要的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反复眩晕的患者101例,分别观察比较眩晕反复发作患者发作期和间歇期与高刺激率ABR之间的关系.结果:反复眩晕患者发作期多次(2次及其以上)出现高刺激率ABR异常率为56.4%,其中偏头痛性眩晕出现的异常率最高,达到71.9%,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次之;用药期间或发作间歇期多次出现高刺激率ABRI~V潜伏期差值异常的患者占总例数的14.9%,各眩晕组出现异常的比率较之发作期都有明显下降.结论:高刺激ABR异常率与眩晕反复发作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内耳微循环障碍可能是引发眩晕反复发作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科诊治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分析发病因素及治疗方式,旨在协助临床医生提高精准诊治。方法以眩晕问卷形式收集2010年6月-2016年11月接诊1200例BPPV患者,分别采用Epley复位法、Barbecue复位法、Semont复位法及Brandt-Daroff习服法,药物与心理辅助治疗。分析发病原因、临床特征、治疗方式。结果 1200例BPPV患者中,女性多见,男女比例为1:2.2;60-70岁年龄段发病多;症状仅表现为体位发作性眩晕,无基础病和合并症者多;诊断分型后半规管BPPV1012例(84.33%)、水平半规管BPPV162(13.50%)、上半规管BPPV0例(0.00%)、多个半规管BPPV26例(2.17%);耳石复位是首选治疗方法,首次复位有效率为88%。结论详细收集病史及临床特征,综合评估做出正确诊断,给予个性化治疗是有效治疗BPPV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影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2020年8月-2021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首次确诊并治愈的131例BPPV患者.全部患者登记信息,进行前庭功能检查、纯音测听,填写耳鸣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垂直悬头位试验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诊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24例BPPV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先行Dix-Hallpike试验和滚转试验,然后行垂直悬头位试验,并研究垂直悬头位试验诱发眩晕的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324例BPPV患者中,经Dix-Hallpike试验和滚转试验确诊为多半规管受累的BPPV 53例(16.36%,53/324)中合并垂直悬头位试验诱发眩晕的BPPV患者27例;单半规管BPPV271例(83.64%,271/324)中,通过Dix-Hallpike试验诱发眩晕及眼震或仅诱发眩晕的患者85例(26.23%,85/324),通过滚转试验诱发眩晕及眼震或仅诱发眩晕的患者120例(37.04%,120/324),而前两项试验阴性,通过垂直悬头位试验诱发眩晕及眼震或仅诱发眩晕的患者66例(20.37%,66/324),该66例患者沿矢状位快速翻转复位后随访1周和3个月,总有效率分别为86.36%(57/66)和83.33%(55/66)。结论垂直悬头位试验使本组BPPV患者的检出率提高了20.37%(66/324),其对上半规管BPPV的诊断有一定意义;对于Dix-Hallpike和滚转试验阴性但疑为BPPV的患者,应行垂直悬头位试验。  相似文献   

11.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指头部运动到特殊位置诱发的短暂性眩晕,是最常见的外周性眩晕.近年来国内外对BPPV研究不断深入,临床医务工作者对该病也越来越熟悉.本文将从病理基础、治疗方式、复位后相关问题及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是常见的外周性前庭疾病,尤其在老年人群中具有较高发病率。本文系统地回顾了国内外在BPPV领域的相关文献,并总结分析老年BPPV患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详细描述了老年BPPV患者诊断与治疗情况,以期提高临床对老年BPPV的认识及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3.
病史两问法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病史两问法(床上翻身或起卧是否反复出现短暂眩晕)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诊断中的意义。方法详细记录2007年12月~2008年4月头晕门诊符合病史两问法的位置性眩晕患者138例,进行Dix-Hallpike及滚转试验明确诊断,和同期确诊的62例BPPV患者进行统计分析,明确病史两问法对诊断BPPV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138例主诉符合病史两问法的位置性眩晕患者中,除变位试验阴性的33例,105例变位试验中出现不同程度的眼震,并伴有眩晕主观感觉,其中符合贵阳会议BPPV标准者56例,病史两问法对诊断BPPV的敏感性为53.3%(56/105)。同期确诊的62例BPPV患者,其中56例符合病史两问法,6例为其他主诉,病史两问法诊断BPPV的特异性为90.3%(56/62)。结论病史两问法可以作为BPPV的筛查诊断方法,是一个简单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治疗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探讨良性阵发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方法:追溯复习1999.12至2002.11两年间37例BPPV的诊断与治疗。诊断依据典型发病史及体位试验,在排除其他疾病的基础上诊断本病。采用综合治疗,包括血管扩张剂、体位治疗及前庭功能锻炼。结果:10名(27%)患者经治疗后眩晕未再复发;17名(46%)症状减轻、发病次数减少;10例(27%)仍有间歇性发作,经药物治疗持续几小时后好转。结论:虽国内外对BPPV的诊治尚无统一标准,根据临床公认的耳石症理论确诊后,采用药物、体位治疗加前庭功能锻炼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患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慢性咳嗽患者经手法复位治疗后的疗效,为BPPV的综合治疗及病因探索提供帮助。方法:分析2009—10—2012—12期间400例BPPV患者的治疗效果,包括观察患者的症状和行体位试验检查。结果:后半规管BPPV的一次治疗成功率为93.4%,水平半规管BPPV治疗成功率为83.0%。在400例BPPV患者中随访到372例,一次治疗成功的复诊患者中,有35例复位治疗好转后又出现阵发性眩晕发作,再次行手法复位仍取得良好效果。追问病史,有29例存在不同程度的咳嗽。控制咳嗽后再行手法复位治疗,眩晕症状消失,随访半年未再发作。结论:BPPV的发生机制可能与咳嗽所致的头部震动有关。  相似文献   

16.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 )是最常见的眩晕疾病,约占眩晕疾病的20%[1]。随着年龄的增长,BPPV发病率不断升高。以往认为眩晕患儿中不存在BP‐PV ,但随着对BPPV 认识的不断深入,国外文献对儿童BPPV已经有了相关报道,认为儿童在前庭器官未完全发育成熟时也可罹患BPPV[2,3]。本文报道一例6岁男孩反复罹患后半规管BPPV的病例,以进一步加深对儿童BPPV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临床上常见的四种前庭性眩晕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及其眩晕残障程度等相关因素并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治四种前庭性眩晕提供依据。 方法 搜集确诊为前庭性眩晕的患者,分别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前庭性偏头痛(VM)、梅尼埃病(MD)及前庭神经炎(VN)四种疾病,记录患者的病程、持续时间等一般资料,完善耳科学检查并进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眩晕残障量表(DHI)测定。 结果 纳入前庭性眩晕患者121例,其中BPPV47例,VM31例,MD29例,VN14例,四组患者焦虑/抑郁阳性率分别为BPPV 31.9%、VM 71.0%、MD 75.9%、VN 42.9%;轻度、中度及重度眩晕残障程度分别为BPPV 58.9%、19.8%、21.3%,VM 19.4%、25.8%、54.8%,MD 6.9%、24.1%、69.0%,VN 38.6%、21.4%、40.0%。焦虑与抑郁评分之间线性相关(r=0.570,P<0.05);DHI与HAD评分之间线性相关(r=0.804;P<0.05)。 结论 前庭性眩晕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且焦虑和抑郁有一定的相关性;VM和MD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生率较高;VM、MD及VN患者眩晕残障程度高于BPPV患者。因此在临床上诊治前庭性眩晕疾病的时候要重视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特别是VM、MD患者,以便更好的治疗前庭性眩晕。  相似文献   

18.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一般人群中最常见的眩晕疾患,中老年人群发病率较高,且多合并相关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病、糖尿病、偏头痛、骨质疏松症等,严重影响BPPV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本文系统地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分析BPPV合并相关慢性病的临床特征的近期进展,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急性期临床特点、处理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0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诊断为急性期BPPV患者46例,予口服抗眩晕治疗,分析急性期处理策略、手法复位的相关风险及并发症。结果 46例急性期BPPV患者予口服抗眩晕治疗,1周后复诊时症状消失痊愈18例,症状改善有效27例,无效者1例;对仍有眩晕的28例予手法复位,眼震、症状均消失。另外报道1例急性期BPPV在手法复位过程中,出现腰椎骨折,予对应处理;1例在耳石复位后出现耳石嵌顿现象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结论  BPPV因发病病程长短、自愈性、急性期BPPV手法复位可能存在的风险,应充分评估患者全身情况;对骨质疏松、围绝经期患者,复位过程中应充分告知手法复位风险并采取相应预防性措施,避免副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后半规管短臂侧和长臂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诊治策略。方法 Dix-Hallpike试验确诊后半规管BPPV患者240例,行低头摆头试验区分和治疗后半规管短臂侧BPPV,对其他可能长臂侧BPPV予以Epley法复位。结果 36%患者行低头摆头试验后复查Dix-Hallpike试验阴性,考虑短臂侧BPPV;其他可能长臂侧BPPV用Epley法复位,78%复位1次成功,9%复位3~5次成功。结论 制定后半规管BPPV的诊断和治疗策略,能够将大部分短臂侧和长臂侧BPPV进行区分并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总体治愈率接近100%,且短臂侧BPPV患者可以免除低头摆头试验复位过程中的眩晕不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