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分析红树莓(哈瑞特斯)果实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结合保留指数法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共鉴定出16种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占挥发性成分总峰面积的74.72%。结论主要挥发性成分为2-庚醇(22.97%)、(E)-4-(2,6,6-三甲基-1-环己烯-1-基)-3-丁烯-2-酮(14.78%)、(E)-4-(2,6,6-三甲基-2-环己烯-1-基)-3-丁烯-2-酮(10.87%)、(1S)-α-蒎烯(9.13%)等成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黑莓(萨尼)果实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结合保留指数法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共鉴定出23种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占挥发性成分总峰面积的77.78%。结论主要挥发性成分为2-庚醇(27.28%)、α,α,4-三甲基苯甲醇(11.27%)、1-(1-丁炔)环戊醇(8.69%)、4-甲基-1-(1-甲基乙基)-3-环己烯-1-醇(4.94%)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树莓饮品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结合保留指数法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共鉴定出2种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占挥发性成分总峰面积的98.3%。结论主要挥发性成分为脱氢醋酸(95.34%)和2-乙基-3-羟基-4H-吡喃-4-酮(2.96%)。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苣荬菜、长裂苦苣菜、花叶滇苦菜中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与比较。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苣荬菜、长裂苦苣菜、花叶滇苦菜的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鉴定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苣荬菜鉴定出35种成分,长裂苦苣菜鉴定出55种成分,花叶滇苦菜鉴定出49种成分。结论苣荬菜的主要成分为6,10,14-三甲基-十五烷-2-酮(26.46%)、植醇(9.67%),长裂苦苣菜的主要成分为正十六烷酸(8.01%)、4-(2,6,6-三甲基-1-环己烯-1-基)-3-丁烯-2-酮(7.09%),花叶滇苦菜的主要成分为正十六烷酸(12.87%)、6,10,14-三甲基-十五烷-2-酮(12%)。三者共同的成分有6,10,14-三甲基-十五烷-2-酮、1,1,5-三甲基-1,2-二氢萘、(E)-1-(2,6,6-三甲基-1,3-环己二烯-1-基)-2-丁烯-1-酮等11种。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长白瑞香的挥发性成分并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长白瑞香中的挥发性成分并计算收率,以GC-MS结合NIST质谱库、保留指数和文献资料共同分析鉴定挥发性化学成分及种类,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长白瑞香挥发性成分的提取率为0.56%,从分离出的76个色谱峰中共鉴定出51个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5.22%.挥发性成分相对百分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β-谷甾醇(32.63%)、β-香树素(7.11%)、十六烷酸(5.98%)、亚麻酸甲酯(5.40%)、亚油酸甲酯(4.90%)、维生素E(4.25%)、亚油酸(3.24%)和二十四烷(3.09%)等.[结论]长白瑞香挥发性成分中相对百分含量最高的为β-谷甾醇,占32.63%.  相似文献   

6.
赤芍中脂溶性成分GC/MS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赤芍中脂溶性物质,分析鉴定出其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和含量。方法使用连续回流提取法,用索氏提取器,以石油醚来提取脂溶性成分,浓缩后进行甲酯化处理,离心,取上清液,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GC/MS)分析鉴定其成分的组成和含量。结果从中分离出72个峰,鉴定了其中31种化学成分,按照面积归一法计算,已鉴定成分的面积之和占气相色谱峰总面积的相对百分含量为68.906%。结论其主要化学成分为:棕榈酸类,其相对含量达11.118%;8,11-十八碳二烯酸类,含量高达18.098%;邻苯二甲酸类,含7.739%;以及二十烷、二十一烷、二十二烷、二十三烷、二十四烷、二十六烷等烷烃,其总含量在20%左右,为进一步研究赤芍中脂溶性成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陕西凤县大红袍花椒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陕西凤县大红袍花椒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陕西凤县大红袍花椒挥发油,经GC/MS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确定各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其挥发油中分离出33个色谱峰,鉴定出25种化合物。挥发油主要成分和含量分别为:β-水芹烯(42.285%)、β-月桂烯(10.268%)、3-甲基-6-(1-甲基乙基)-2-环己烯-1-醇(6.834%)、α-蒎烯(5.616%)、α-松油醇(5.034%),其中还含有抗癌活性组分β-榄香烯。结论:从鉴定出的化学成分可知,凤县大红袍花椒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运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法对3年陈艾条燃烧产物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采用顶空进样-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并通过所用质谱库(NIST 11.L)检索研究其挥发性化学成分组成,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 共分辨出87个色谱峰,鉴定出54个化学成分,约占总挥发性成分含量的88.505%,主要挥发性成分为苯酚(17.448%)、邻- 异丙基苯(5.369%)、乙酰胺(4.957%)、对二甲苯(3.527%)、3- 甲基丁酸(3.001%)等。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分离效果较好,所鉴定组分较准确,能够较全面反映出艾烟中主要挥发性成分。  相似文献   

9.
青天葵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分析青天葵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青天葵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GC—MS)技术和标准图谱检索对照、核对及补充检查的方法,分离和鉴定挥发油中各化学组分,用离子流色谱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化学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青天葵挥发油中分离出89个化学组分峰,鉴定出53个峰(占挥发油总含量的91.82%)。【结论】青天葵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为: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13.55%),4-乙烷基。顺-3-硫代环[4,4,0]癸烷(6.54%),4-甲基-N-(2-氧络-2苯乙基)苯磺酰胺(6.33%),植醇(6.32%),δ-Cadinol(4.54%),β-紫罗兰酮(4.43%),石竹烯氧化物(4.13%),它们的含量占挥发油总含量的45.84%。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研究《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药材质量标准》新增民族药野梦花鲜品与干品挥发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分析野梦花鲜品及干品挥发性化学成分,经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化学成分相对含量。结果:野梦花全株鲜品中分离鉴定出72种挥发性化学成分,主要有(Z)-己烯醇(32. 5%)、石竹烯(6. 6%)和己醇(4. 8%);干品中鉴定出52种挥发性化学成分,主要是壬醛(11. 6%)、己醇(8. 5%)、十六烷(5. 8%)、己醛(4. 9%)和(Z)-己烯醇(4. 4%)。结论:野梦花鲜品和干品中主成分及含量差异性大,鲜品及干品共有成分有52种,其主要为(Z)-己烯醇和己醇。  相似文献   

11.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蔓荆子挥发性化学成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蔓荆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技术。结果:分离出81个组分,确认了其中64种组分,并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百分含量,其相对含量占总挥发性组分峰面积的96.85%。结论:主要成分为:α-蒎烯(4.26%)、1,8-桉树脑5.90(%)、芳樟醇(3.59%)、莰烯(4.89%)、丁子香酚(2.18%)、β-石竹烯(14.72%)、β-古芸烯(2.56%)、双环吉马烯(4.35%)、α-雪松醇(11.29%)。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吉林长白山产高山红景天(Rhodiola sachalinensis A.Bor.)干燥根的挥发油水溶性部分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水溶性部分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其成分进行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25个峰,鉴定出18种化合物,根据面积归一法测其相对含量为90.17%。高山红景天挥发油水溶性部分中主要成分为桃金娘烯醇(28.04%),顺式氧化芳樟醇(16.90%),正辛醇(10.05%)等。结论: GC-MS结果为红景天的产品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超临界CO_2萃取甘松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甘松中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结果:分离出102个成分,鉴定了60个成分,占挥发油组分总含量的92.17%。结论:该方法可有效萃取甘松挥发的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4.
米口袋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米口袋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的研究,为米口袋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柱色谱法从米口袋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质谱图用NIST98谱库检索并与标准图谱进行比较,鉴定各种成分,并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其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共分离出137个峰,鉴定了其中80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79.325%。结论:米口袋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为9,12-(Z,Z)-十八二烯酸乙酯(20.843%)、十六酸乙酯(19.324%)、3,7,11,15-四甲基-2-十六烯-1-醇(7.016%)、3,7,11,15-四甲基-1-十六烯-3-醇(5.430%)、9,12,15-(Z,Z,Z)-十八三烯酸乙酯(5.078%)等。  相似文献   

15.
透骨香挥发油化学成分的SPME-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中药透骨香挥发油成分.方法: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技术对透骨香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共鉴定出34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9.52%.结论:透骨香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是水杨酸甲酯 (74.18%)、十六烷(1.59%)、十五烷(1.38%)、2-羟基-4-甲氧基苯乙酮 (1.09%)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苗药土一枝蒿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法提取苗药土一枝蒿中的挥发性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鉴定出72种化学成分,相对含量占总挥发性组分峰面积的97.24%,其中主要化学成分是β-倍半水芹烯(40.227%)、(Z, E)-α-大根叶烯(12.853%)、E -β-法尼烯(11.205%)等。结论:土一枝蒿的挥发性成分主要是萜烯类。  相似文献   

17.
王勇  陈硕  李泽友  张俊清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12):1701-1703,1707
目的:研究海南产黄皮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黄皮叶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黄皮叶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共分离出41个峰,分析鉴定了其中的39种成分,所鉴定的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8%以上,其中相对质量分数较高的成分有β-石竹烯(44.721%)、α-石竹烯(23.236%)、α-葎草烯(6.050%)、石竹烯氧化物(5.511%)、橙花叔醇(3.635%)等。结论:海南产黄皮叶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倍半萜及其氧化物,主要成分为β-石竹烯,与其他产地黄皮叶挥发油成分及含量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18.
红冠紫菀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红冠紫菀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GC-MS联用法对红冠紫菀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共鉴定出48个化合物,占总挥发油的80.32%。结论:红冠紫菀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匙叶桉油烯醇(8.17%)、1-甲基-4-[1-甲基乙基]环己烯(6.56%)、吉玛烯B(6.12%)、吉玛烯D(5.99%)、4,11,11-三甲基-8-亚甲基-双环[7.2.0]-4-十一碳烯(5.07%)、2,6,6-三甲基-双环[3.1.1]-2-庚烯(4.83%)、石竹烯氧化物(3.14%)、喇叭茶萜醇(2.72%)、α-石竹烯(2.48%)、α-杜松醇(2.36%)。  相似文献   

19.
云威灵挥发油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云威灵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及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分析方法对云威灵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从云威灵挥发油中鉴定出30个组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4.02%,主要成分为丁酸百里香酚酯、百里香酚和戊酸百里香酚酯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