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医药学是在东方文化背景下产生的,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属性于一体的医学体系。探讨中医药文化与哲学的意义就在于,从文化认同的角度去认识和发展中医药学。几十年的研究结果告诉我们,用西方的文化认同审视中医药学是不客观也是无益的,从根本上说是不能发展中医药学的,因为它首先是把中医药学放在了是否科学的角度上来分析与解读。只有认识中医药文化的的背景、内涵、特征及其文化核心,才能清楚地解读中医,才能更好地发展中医。  相似文献   

2.
本项目通过对“平台+模块式”课程体系建设、中药教学改革、多模块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专业教育阶段的多模式设计、教学管理制度的完善等5方面进行综合改革,构建新型拔尖创新中药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具有时代特征的拔尖创新中药人才培养的各个教学环节以及一整套可操作性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达到培养创新中药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孟蕾 《黑龙江医学》2012,36(9):715-717
<正>1背景中医药教育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人才培养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命脉。现代学科的基础教育,通常已在教育的基础阶段展开。然而,中医药学的基础教育却迟滞到大学阶段才逐步展开[1]。这一有违学科教育规律的做法,使中医药院校教育的质量大打折扣,教育水平明显滞后,严重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高等教育面向农村中医药队伍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卫生工作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关系到保护农村生产力、振兴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大局。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化,是我国卫生事业独具的特色和优势,在农村具有深厚的基础。中医药在防治农村常见病、多发病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而且疗效可靠,价格低廉,为广大农民群众所  相似文献   

5.
11月1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四川成都召开全国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会议,全面总结近年来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进展,研究部署"十二五"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提出了今后一段时期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四川省副省长陈文华出席会议开幕式并讲话,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吴刚主持会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主任王炼作了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报告。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学表现出显著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互融合与互补的价值取向 ,从而使其不仅具有国际间的科学和技术交流价值 ,而且更具有迷人的文化交流和圆融魅力 ,尤其是在国际范围内各种精神文化力量相互激荡和渗透日益成为具有重建世界格局的强大力量的条件下 ,中医药特有的文化表达力对于我国对外关系中的文化发展战略具有深远的意义。为此 ,大力开展中医药翻译理论研究 ,集中翻译一批中医药经典名著和做好中医药翻译专门人才的培养工作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食疗     
中医药饮食疗法,具有效、廉、简、便之优点,一些疑难痼症,单用药物施治颇感棘手,然而通过一些中医药食疗,却能妙手回春,因此,中医药食疗已逐渐引起众多医家的重视,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科临床。现将近年来临床上疗效确切、简便易行的中医药食疗验方介绍几种如下。 一、皂角刺煨老母鸡治疗骨结核 江苏省高邮县中医院伤骨科许钜林报道,采用皂角刺  相似文献   

8.
学点中医药     
经典处方化血丹组成三七、花蕊石、血余炭。主治咳血、吐血、衄血及二便下血而有瘀滞者。百宝丹组成金铁锁、三七、生草乌、重楼。主治刀枪伤,跌打损伤,月经不调,经痛经闭,慢性胃痛及关节疼痛。  相似文献   

9.
高睿  张杰 《中外医疗》2011,30(25):192-192
中医药虽源于中国,但已在马来西亚得到了广泛的影响和应用,由于马来西亚气候环境比较特殊,愿意使用中医药进行治疗并且得到不错疗效的人越来越多,所以中医药教育在马来西亚也已经开始形成一定的规模并采取了多种培养形式,为培养中医药人材做出贡献。马来西亚政府也已经认识到中医药的重要性,鼓励马来西亚中医师进行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和进修学习,以促进中医药在马来西亚的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医药研究     
韩英 《中国民康医学》2014,(21):129-13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护理满意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护理,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预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SDS评分、SAS评分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护理,有助于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提升和对预后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医药院校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势在必行。在教育方法上,应该高度重视渗透教育在中医药文化传承传播中的价值,明确中医药文化的内涵与中医药文化渗透教育的内容,设计多渠道的渗透教育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知识产权是现代司法中一种十分重要的权利,属于与人身权、物权、债权并列的一种民事权利.随着世界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知识产权已成为继物力、财力、人力三大经营资源后的"第四经营资源".已从传统法律定义上的研究单位和科研人员的权利逐渐成为国家科技和经济竞争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加强中医药的知识产权保护,对推动我国的经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医药信息学及其中医药信息的IT平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中,最富成果的发展几乎总是发生在两种不同思维方法的交会点上。他们可能起源于人类文化中十分不同的部分,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文化环境或不同的宗教传统。———W.Heisenberg  相似文献   

14.
2006年1月10日~11日,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总结2005年工作,分析中医药工作面临的形势,部署2006年任务。卫生部部长高强参加大会作了重要讲话,卫生部副部长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佘靖作了题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医药工作全局,推进中医药在新时期新阶段又快又好地发展》的工作报告。来自各省、市、厅局主管中医药工作的领导参加了会议,就当前中医药发展形势,面临的问题、任务,以及“十一五”…  相似文献   

15.
中医-中国国粹之一,经历几千年的历史沉淀,依然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在现代医疗体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与其特色优势是分不开的. 1 中医的精髓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中医把人体看成一个以心为主宰,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认为局部的病变是由整体失调而产生的,因此在治疗疾病的时候不单单注意局部,特别重视人体的内外环境的统一,通过调整整体来达到治疗局部疾病的目的,相反局部的病变会使人的整体发生一些变化.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中医院校在科技论文、科研成果、专利申请数量方面的统计分析,提出中医院校的 科研工作者应从重视信息、积极查新、关注专利、主动争取外来基金等方面努力提升中医院校的科研 水平。  相似文献   

17.
胡燕 《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2):23-24
随着现代医药的快速发展,我国中医药的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同时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中医药特色优势逐渐淡化,服务领域趋于萎缩,主要体现在:许多中医思想和经验得不到传承;一些特色诊疗技术、方法濒临失传;中医药理论和技术、方法创新不足;野生中药资源破坏严重;中医药发展受限,人才匮乏等。这都要求作为中医药文化继承和创新、展示和传播重要场所的高职中医药院校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体现中医院校的基本特征,巩固以中医药为主的发展方向,更好地保持、发挥高职中医药院校在中医药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祖国医学和中西医结合作为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特殊组成部分,日益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中医药文献和中医药方面的科技查新项目也越来越多。作者在收集第一军医大学(下称我校)最近9年中医药查新登记表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统计分析,拟从一个侧面反映我校中医药科研的现状。1资料来源及方法1.1资料来源我校图书馆情报室1992~2000年共9年的查新工作登记表。1.2方法将中医药科研分为理论研究、临床研究、中药研究和其他四个方面。其中理论研究包括医药基础理论和对中医药古籍、医史文献和民族医药文献的挖掘、整理等;临床研究包括中医各科的…  相似文献   

19.
多年来,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始终秉承"仁爱博学,求实创新"的院训,坚持"科技兴院、人才立院、质量建院、特色办院"的方针,历经50年艰辛跋涉,已发展成为整体规模横跨长春市三大区域,格局呈南区(科研院区)、中区(总院)、北区(附属医院)三点一线跨越式分布的院区,拥有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3个国家级  相似文献   

20.
洛文 《开卷有益》2014,(6):53-54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时,出了一个谜语":全国十二个,人人有一个",请周总理猜。周总理听了后开怀大笑,脱口而出"十二生肖",这是一段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佳话。十二生肖也被称为十二年兽,在中国的历法上有十二只年兽依次轮流当值,所以就有以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和猪等十二种动物符号应用在历法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