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间置空肠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存在着胆肠逆流问题至今仍未能理想地解决,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设计了间置空肠远端悬垂法。研究方法间置空肠远端悬垂法,就是将长2.5cm左右间置的空肠远端悬垂于十二指肠内2.5cm。术中测试胆道内压及测定胆汁生化成分并与术后所测的结果作对比;术后作钡餐检查及T管胆道造影,另还进行术后随访观察。结果临床应用15例胆石症患者,经术后胆道内压力测定均较术前明显下降。术后钡餐检查,令患者取多种体位未见有胆肠逆流的征象出现。胆管造影见间置肠管蠕动良好,不断地将造影剂自胆道推向十二指肠。术后随访14例无反流性胆管炎及结石复发的临床表现。结论间置空肠远端悬垂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具有强大的防胆肠反流的功能,同时又避免了现存的一些防胆肠反流术式的缺点,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张景山  郑永 《现代保健》2010,(36):97-98
目的 总结保留Oddis括约肌、空肠皮下盲袢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经验及治疗效果.方法 肝内胆管多发结石6例,采取保留Oddis括约肌、皮下盲袢型胆肠吻合.结果 术后未发生近期并发症,远期并发症1例为反流性慢性胆管炎,术后经皮下盲袢行胆道镜取石4例.结论 保留Oddis括约肌、空肠皮下盲袢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术后胆道镜的观察,了解胆肠吻合术中的人工乳头瓣膜的防反流效果,探讨胆肠吻合术及人工乳头瓣膜的可行性及其对肝胆管结石复发干预的有效性.方法 44例肝胆管结石行胆肠Roux-en-Y吻合术的病例,术中均在空肠输出袢行人工乳头瓣膜防反流,术后胆道镜通过T管窦道进入肝胆管,观察肝内外胆道、胆肠吻合口及其反流情况.对于复发的2例通过穿刺置管建立通道,应用胆道镜进行观察和治疗.结果 术后32例发生胆肠反流;2例术后结石复发通过胆道镜诊治,其中1例结石松软,内以食物渣、纤维素为主,另1例为松散的食物团絮.结论 胆肠Roux-en-Y吻合术、空肠输出袢行人工乳头瓣膜防反流并未有效地解决胆肠反流的弊端,复发的结石与术后反流及胆管狭窄有关.  相似文献   

4.
对原发性胆管结右并胆管狭窄的病例在治疗上是比较困难的,彻底取出肝胆管内结石及完全解除胆管狭窄也是不易的。对胆色素为主的胆管结石主张在取石后附加胆肠引流手术,而术后胆肠吻合口的狭窄,反流性胆管炎及残余结石的存在均影响肝胆管结石症的治疗效果或成为再次手术的原因。为了提高对本病的治疗效果,我们改进和统一了胆肠引流术的术式及术前后常规,并初步总结了几年来的治疗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5.
胆系引流常规拔管所致胆汁性腹膜炎的并发症,一旦发生,若处理不当,后果严重,现将我院自1986~1992年胆系统常规拔管所臻胆汁性腹膜炎12例报告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12例中,男15例,女7例,年龄19~67岁,平均48.5岁。术前诊断胆石病11例,慢性胆管炎1例,其中胆总管探查置T管10例,胆囊小切口取石术胆囊造瘘管2例。当胆管引流两同,经胆囊造影,胆道通畅,造影剂能顺利进行进入十二指肠,无  相似文献   

6.
徐斌 《现代保健》2010,(11):170-171
目的探索胆囊炎胆石症行胆囊切除时总胆管的探查方法。方法胆囊炎胆石症患者术前做B超、CT及MRI检查以确定行胆囊切除术时行胆总管探查的绝对指征和相对指征以及有无探查总胆管的必要性。结果318例胆囊炎胆石症在术中有25例怀疑有总胆管结石,行总胆管术中造影,其中有18例行总胆管探查,诊断出胆总管结石13例。结论胆囊炎胆石症患者行胆囊切除术时切忽忘记并发胆总管结石的可能,术前术中都要做到仔细的检查,才能做到杜绝胆囊炎胆石症患者并发胆总管结石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医药与保健》2012,20(9):52-52
胆石症很常见,我国成年人中患各种类型的胆结石者约7%,保守估计患者总数在6000万以上。随着年龄的增长,胆石症患病率升高,50岁以后飙升。不论何年龄组,女性发病率都比男性高。胆石症祸害不小,轻者消化不良,腹部不适;重者疼痛难忍,还会引起化脓性胆管炎、胆源性败血症。胆石症是急性胰腺炎的第一位原因,胆石对胆囊、胆管的长期刺激,还可引发胆囊(胆管)癌症。不论从哪个角度讲,预防胆石症都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8.
我院对原发性肝癌(HCC)患者引起的急性胆管炎病人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有一定疗效,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6例,男12例,女4例,最大年龄66岁,最小42岁,均有右上腹痛、寒战、高热,体温在39℃以上,伴有黄疸,既往病史胆石症14例,肝炎史8例,表面抗原阳性12例,ALT>80U为10例。1-2 B超检查 肝内胆管扩张,肝外胆管内或充满实体回声或呈稍强光斑。1-3 CT检查 肝右叶占位4例,肝左叶占位5例,余7例未及异常。1-4 术中探查 肝淤胆,肝外胆管扩张,结节性肝硬化…  相似文献   

9.
胆石症很常见,我国成年人中患各种类型胆结石者约7%,保守估计患者总人数在6000万以上。随着年龄增长,胆石症患病率升高,50岁以后飙升。不论何年龄组,女性恒比男性高。胆石症祸害不少,轻者消化不良,腹部不适,重者疼痛难忍,更快引起化脓性胆管炎、胆源性败血症,胆石症更是急性胰腺炎第一位原因,胆石对胆囊、胆管的长期刺激,还可引发胆囊(胆管)癌症。胆汁中的胆汁酸、胆固醇、卵磷脂三者之间平衡失调,是形成胆石症的直接原因。不论从哪个角  相似文献   

10.
本文拟就化脓性阻塞性肝胆管炎一些特殊问题进行探讨。急性阻塞性化脓性肝胆管炎(AOSHC)的常见原因是肝胆管结石及原发性肝门部胆管或肝胆管狭窄,其次为损伤性胆管狭窄,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肝胆管蛔虫,肝胆管囊肿,肝门部胆管癌等引起。肝胆管狭窄及部分阻塞引起胆汁潴留,必将引起结石形成,从而加重阻塞及感染。我院60例肝门部胆管癌中12例(20%)主要表现为化脓性肝胆管炎症状。此外胆管空肠吻合术,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后,食糜及肠内容物返流入肝内胆管引起的返流性胆管炎,主要表现为肝胆管炎;随着病程进展,长期肝胆管炎可导致肝内胆管纤维增生及多处狭窄,其临床症状亦属于化脓性阻塞性肝胆管炎。  相似文献   

11.
面部、颈部痛 可由心绞痛、心肌梗死引起,常被误诊为牙痛、淋巴结炎. 胸痛 反流性食管炎与贲门失弛症(贲门痉挛)的疼痛酷似心绞痛,因而有假性心绞痛或食管源性胸痛之称. 胆石症、胆囊炎不但可出现类似心绞痛发作的胸痛,甚至会出现心律紊乱,被称为胆心综合征.  相似文献   

12.
总结基层医院对特殊类型肝内外胆管结石症的手术处理经验。方法对15年手术处理特殊类型肝内外胆管结石症74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安全,无手术死亡病例发生;在围手术期亦无胆漏、胆道梗阻等并发症发生;远期效果满意。胆肠吻合术的病例中,有8例曾发生过“胆汁返流性胆管炎”。结论对特殊类型肝内外胆管结石症,采用各相应的手术方法是合理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正>胆结石指的是胆管或胆囊内等胆道系统发生结石的疾病,由于患病后易引发患者出现发热、黄疸和腹痛等症状表现,甚至还会出现胆道出血、肝脓肿和化脓性肝内胆管炎等症状,能严重影响患者的机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对此,为避免上述情况发生,加强对胆结石的预防非常重要。但胆结石是如何发生的,现就对胆石症是怎么引起的做介绍如下。什么是胆石症胆结石指的是我们胆道系统内出现病变,随后在胆管或胆囊里慢慢形成一些大小不等的结石,这就被称作为胆石症。胆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讨论肝左叶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5例肝左叶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通过回顾分析治疗病历和随访治疗,评价肝左叶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疗效。结果 15例患者经过切除术治疗后,均成功取出了肝内胆管结石。无大出血、死亡病例。经过T管造影、B超等检查,1例患者存在残留结石,结石残留率为6.67%。2次手术后成功取出。术后并发症情况为:1例切口感染,1例肺部感染,1例胆瘘,2例膈下脓肿。经过对症治疗后,并发症消失。患者平均随访8.9月。其中:13例患者治疗效果认定为优良,2例患者治疗效果为差,治疗优良率为86.67%。在15例患者中,11例患者未出现其他不良症状;1例患者有偶发胆管炎,2例患者出现胆道感染,经过手术处理后得以消除。结论肝左叶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具有一定临床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肝叶(段)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和总结肝叶(段)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意义。方法对本院7年来242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根据不同病变行肝段、叶切除治疗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42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行肝叶(段)切除后,229例术后恢复良好;发生胆漏5例,膈下脓肿3例,胆道出血1例,切口感染8例;术后经T管造影以及BUS、CT检查证实结石取净者221例。术后随访217例,随访时间6个月~7年,肝内结石复发14例(5.8%),反流性胆管炎9例。结论正确的肝叶、段切除既能去除胆管狭窄、结石、毁损的肝组织,甚至肝脓肿,又能去除胆管癌的好发部位或早期胆管癌。研究结果表明:肝叶(段)切除术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病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医症候学特点以及胆热犯胃型患者接受中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1月到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20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展开中医症候学调查;采用随机方法将其中的胆热犯胃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疗法,观察组应用中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胆热犯胃型在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中所占比例为%,较其他类型均高;对照组治疗效果的总有效率为77.1%,远不及观察组的97.1%;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汁反流性胃炎最常见的中医辨型为胆热犯胃型,中药治疗应用于胆热犯胃型患者的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7.
张顺锡 《中国卫生产业》2012,(7):87+89-87,89
目的 探讨胃食管反流性咳嗽与胃食管反流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期间住院的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46例,进行抗反流治疗,采用便携式24h食管pH监测仪记录食管下段治疗前后PH值变化,观察pH值<4的次数、反流持续时间≥5min的次数、最长反流持续时间及总酸暴露时间指标,了解抗反流治疗的效果.结果 46例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治疗后的pH值<4的检出次数、反液持续时间>15min的检出次数、最长反流持续时间以及总pH<4的时间占总监测时间的百分率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抗反流治疗后46例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均明显减轻或消失.结论 抗反流治疗对此类患者呼吸道症状的改善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1978~1983年我科对53例肝胆管结石进行了手术治疗,占同期胆石症手术的45.9%。本文对影响其手术效果的因素予以分析。临床资料男20例,女33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67岁,以41~50岁居多。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胆管炎。胆管炎急性发作时,有阻塞性黄疸者37例,继发重症胆管炎者12例,其中10例有休克;发生低血钾者16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126例胆汁反流性胃炎病例,分析其形成的基本病因.方法 将研究人群分为胆汁反流性胃炎组及对照组.统计其引起胆汁反流的病因,并比较两组HP感染率.结果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基本病因以胃大部切除和胆系疾病为主,幽门螺杆菌感染率27.0%低于非反流性胃炎组42.0%.结论 幽门解剖及功能异常、胃肠运动功能障碍、十二指肠反流物的损伤作用是引起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X形胆肠吻合术治疗恶性肿瘤胆道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4例恶性肿瘤胆道梗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1例),分别采用X形胆肠吻合术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肝功能情况及生存情况.结果 治疗组反流性胆管炎和消化道梗阻发生率分别为4.35%(1/23)和0,明显低于对照组(均为28.57%,6/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O.020).治疗组术后2周总胆红素从术前的(213.65±3.10)μmol/L下降到(45.60±3 30)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从术前的(274.04±3.86)U/L下降到(202.87±1.94)U/L;γ-谷氨酰转移酶从术前的(163.00±6.29)U/L下降到(84.43±2.48)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X形胆肠吻合术治疗恶性肿瘤胆道梗阻术后并发症少,胃肠功能恢复快,且能解决将来有可能出现的消化道梗阻,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