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2‐07—2014‐07诊治的带状疱疹患者213例。按是否出现神经痛分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组和带状疱疹后无神经痛组。比较2组性别、年龄、焦虑或抑郁状态、皮疹部位、急性期疼痛程度,对各主要研究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患者年龄≥50岁、女性、有焦虑或抑郁状态、急性期重度疼痛4个因素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皮疹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0岁、女性、急性期重度疼痛进入回归模型( P<0.05)。结论年龄≥50岁、女性、急性期重度疼痛为影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重视高年龄、女性及急性期重度疼痛患者早期给予抗病毒及抗病理神经痛可有效预防疱疹后神经痛。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卒中后急性期和随访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并探讨DVT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设计.所有患者于发病后10~14 d进行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出院后继续随访6个月.计算出卒中后急性期和随访期DVT发生率.通过比较卒中后并发DVT与卒中后无DVT的患者多种相关因素,筛选出卒中后DVT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卒中急性期DVT发生率为4.49%,其中有DVT症状者为51.6%,无症状者为48.4%;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70岁,OR=1.63,95%CI 1.08~2.84)、卧床(OR=4.85,95%CI 2.65~9.68)、Wells评分≥2(OR=3.96,95%CI 1.86~7.86)、下肢NIHSS评分≥3分(OR=4.56,95%CI 2.07~8.85)、D-二聚体水平高(OR=3.45,95%CI 2.01~8.52)、Barthel指数(BI)评分低(OR=2.98,95%CI 1.52~6.47)、是否康复治疗(OR=1.82,95%CI 1.22~3.43)、是否抗凝治疗(OR=1.91,95%CI 1.34~4.92)是急性期卒中患者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康复治疗和抗凝治疗是保护因素;卒中随访期DVT发生率为1.51%,年龄(≥70岁,OR=1.82,95%CI 1.21~3.98)、出院后仍卧床(OR=5.12,95% CI 2.82~11.32)、出院时下肢NIHSS评分≥3分(OR=4.25,95%CI 2.11~7.87)、出院时BI评分低(OR=2.18,95%CI 1.18~6.23)、急性期有DVT(OR=3.81,95% CI 1.87~7.48)是随访期卒中患者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卒中后DVT多发生于老年患者,48.4%DVT无症状,卒中患者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对有上述危险因素卒中患者进行DVT监测和预防干预十分必要,康复治疗和抗凝治疗可能能降低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系统分析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恢复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 系统检索中国知 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 数据库,收集 建库至 2022 年 12 月发表的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恢复不良影响因素相关研究,使用 RevMan 5.4.1 软件 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 22 篇文献,4 248 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70 岁 (OR=1.53,95%CI:1.29~1.80)、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 8 分(OR=2.36,95%CI: 1.53~3.63)、改 良 Rankin 量 表(mRS)评 分 > 0 分(OR=1.71,95%CI:1.40~2.09)、双 侧 卒 中(OR=4.85, 95%CI:2.62~8.97)、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3 mg/L(OR=3.70,95%CI:2.46~5.56)、认知障碍(OR=6.23, 95%CI:0.98~39.58)、误吸(OR=4.47,95%CI:3.28~6.11)、气管插管(OR=2.70,95%CI:1.58~4.63)是脑 卒中患者吞咽功能恢复不良的危险因素(P< 0.05);体重指数> 18.5 kg/m2 (OR=0.76,95%CI:0.67~0.86)、 Barthel 指数(BI)> 60 分(OR=0.37,95%CI:0.22~0.62)、功能独立性测评(FIM)评分> 20 分(OR=0.96, 95%CI:0.94~0.99)是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恢复不良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高龄、高NIHSS评分、 双侧卒中、低体重指数、高 mRS 评分、低 BI、低 FIM 评分、高 LDL 水平、合并认知障碍、误吸、气管插管是 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恢复不良的危险因素,临床可结合影响因素完善吞咽障碍患者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天津市北辰区社区居民睡眠质量与心理躯体状态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 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天津市北辰区集贤街10个社区中共抽取18岁以上的调查对象3 000人。调查问 卷包括被调查者的一般资料、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自测健康评定量表1.0版(SRHMS V1.0)、 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研究以PSQI总分>7分为低睡眠质量。结果 回收问卷2 806份, 应答率为93.5%,剔除不完整问卷后取得有效问卷2 764份。正常睡眠者较低睡眠质量者SRHMS总分 及因子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低睡眠质量者SDS和SAS评分更高,且SAS评分组间比 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1.559,95%CI=1.164~2.088)、年龄越 大(OR=1.023,95%CI=1.013~1.034)、SAS评分增高(OR=1.077,95%CI=1.060~1.095)为低睡眠质量的危 险因素。SRHMS中生理健康因子分评分高(OR=0.992,95%CI=0.984~1.000)、社会健康因子分评分高 (OR=0.979,95%CI=0.971~0.986)为低睡眠质量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天津市北辰区社区居民低睡眠质 量者的自评健康状态不佳。女性、年龄大以及较高的焦虑水平可能是低质量睡眠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抑郁障碍伴混合特征(DMX)患者发生非自杀性自伤(NSSI)的危险因素。 方法 选取 2021 年 5 月 4 日至 2022 年 7 月 29 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抑郁症门诊就诊的 100 例 DMX 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自我伤害行为问卷中近 1 年是否发生 NSSI 行为将患者分为 NSSI 组 (n=39)和非 NSSI 组(n=61)。采用 17 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杨 氏躁狂量表(YMRS)和哥伦比亚自杀量表(C-SSRS)4 个他评量表评估患者的抑郁、焦虑、躁狂严重程 度和自杀意念风险等级。采用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和斯奈 思 - 汉密尔顿快感量表(SHAPS)3 个自评量表评估患者的抑郁、焦虑和快感缺失严重程度。采用多因 素 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 DMX 患者发生 NSSI 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居住方式、起病年龄、 HAMD-17 得分、PHQ-9 得分、SHAPS 得分以及自杀意念风险等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小(OR=0.900,95%CI=0.829~0.977,P=0.012)、HAMD-17 得分高 (OR=1.361,95%CI=1.013~1.829,P=0.042)、SHAPS 得分高(OR=1.147,95%CI=1.078~1.215,P< 0.001) 是 DMX 患者伴 NSSI 的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小、抑郁程度重、快感缺失程度重是 DMX 患者 NSSI 发生 的危险因素,在临床中应关注伴有此特征的 DMX 患者,尽早干预,以减少 NSSI 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经静脉溶栓治疗后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并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本院2016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798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是否发生SAP分为肺炎组和非肺炎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AP的危险因素。结果 798例静脉溶栓的AIS患者中,有115例并发SAP。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OR=2.846,95%CI 2.311~5.083,P 0.001)、糖尿病(OR=2.291,95%CI 1.601~3.945,P=0.00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OR=2.064,95%CI 1.759~3.528,P=0.005)、入院时NIHSS评分 8分(OR=1.814,95%CI 1.502~2.452,P=0.001)、意识障碍(OR=2.325,95%CI 2.005~3.404,P=0.008)、吞咽障碍(OR=2.457,95%CI 2.221~4.017,P 0.001)、出血转化(OR=1.828,95%CI 1.653~2.523,P=0.012)是AIS静脉溶栓患者并发SA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70岁、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入院时NIHSS评分 8分、意识障碍、吞咽障碍、出血转化是AIS静脉溶栓患者并发SAP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偏头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为优化偏头痛患者管理提供帮助。方法 选 择攀枝花市中心医院门诊临床确诊的138 例偏头痛患者,完成偏头痛特异性生活质量问卷(MSQ 2.1)调 查,并记录患者年龄、性别、频率、头痛程度、体重指数(BMI)、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评分、病人健康 问卷抑郁量表(PHQ-9)评分、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分及是否药物滥用、是否先兆性头痛。先进行单 因素分析,再以有关联的因素为自变量,MSQ 2.1 评分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 素分析显示,是否药物滥用、疼痛程度评分、BMI、频率、PHQ-9 评分、GAD-7 评分、AIS 评分与MSQ 2.1 评分有关(P<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PHQ-9、GAD-7、AIS 评分未进入回归方程(P > 0.05),是否药物 滥用,疼痛程度评分、BMI、频率与MSQ 2.1 评分独立相关(P < 0.05)。结论 偏头痛患者滥用止痛药、 发作时头痛越重、发作越频繁、BMI 越高者,其生活质量越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药物治疗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1 月至 2022 年 4 月在阜阳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 212 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治 疗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 26 分的患者纳入认知功能无障碍组(n=141),评分< 26 分的 患者纳入认知功能障碍组(n=71)。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病程、吸烟、家族史、饮酒、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分、17 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文化程度、抑郁程度。采用 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年龄和 SSRS 评分预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治疗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价值。 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治疗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性 别、BMI、病程、有无家族史、HAMD-17 评分、抑郁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认知功能障 碍组患者的年龄及吸烟、饮酒、初中文化程度患者占比高于认知功能无障碍组,SSRS 评分低于认知功 能无障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年龄、SSRS 评分预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治疗后认知功能障 碍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6、0.964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14~18岁(OR=1.571, 95%CI=1.251~1.973)、吸烟(OR=1.457,95%CI=1.187~1.788)、饮酒(OR=1.254,95%CI=1.093~1.439)、初 中文化程度(OR=1.513,95%CI=1.178~1.943)、SSRS 评分< 20 分(OR=1.593,95%CI=1.251~2.028)为青 少年抑郁症患者治疗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治疗后认知功 能障碍受年龄、吸烟、饮酒、文化程度、社会支持度的影响,临床中应该给予密切关注,预防患者认知功 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孤立性脑桥梗死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进展的预测因素。方法收集发病48 h内经DWI证实的138例孤立性脑桥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据卒中发生后病情最严重时NIHSS评分变化(NIHSS评分较入院增加≥2分或运动障碍评分增加≥1分)分为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进展组(进展组)和非进展组。比较两组的危险因素、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特征,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进展的预测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进展组空腹血糖、入院时NIHSS评分、出院时的mRS评分明显高于非进展组(P0.05)。进展组累及脑桥腹侧表面梗死、梗死灶最大直径、重度脑室旁WMH及皮质下WMH明显高于非进展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累及脑桥腹侧表面梗死(OR=0.160,95%CI:0.052~0.493,P=0.001)、重度脑室旁WMH(OR=2.824,95%CI:1.206~6.614,P=0.017)及重度皮质下WMH(OR=3.460,95%CI:1.427~8.393,P=0.006)是孤立性脑桥梗死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累及脑桥腹侧表面梗死及重度WMH是孤立性脑桥梗死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进展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 的影响因素及凝视 - 面 - 臂 - 言语 - 时间(G-FAST)评分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6 年 1 月 至 2019 年 1 月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并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 219 例 AIS 患者。用美国 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静脉溶栓治疗后 END 的发生情况。Logistic 回归分析影响 END 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预测 END 的价值。结果 219 例患者中 43 例患者发 生 END,占 19.63%。年龄≥ 60 岁(OR=1.035,95%CI:1.003~1.236)、心房颤动病史(OR=1.925,95%CI: 1.313~2.685)、昏 迷(OR=2.031,95%CI:1.340~3.026)、入 院 时 NIHSS 评 分 ≥ 10 分(OR=1.368,95%CI: 1.167~2.361)及入院时 G-FAST 评分≥ 3 分(OR=1.509,95%CI:1.368~3.165)是 END 发生的独立危险因 素(P< 0.05)。G-FAST 评分和 NIHSS 评分及二者联合预测 END 的 ROC 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0.768、0.733 和0.897。结论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END 发生的影响因素较多,G-FAST量表对END 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