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36例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承夸  韦文  陆文忠  麦荫文  华树良 《吉林医学》2011,32(13):2533-2534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胫骨平台骨折患者7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采用关节镜辅助下进行微创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之间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22%,对照组有效率为71.43%,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2,P<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并发症发生率比较,χ2=14.69,P<0.01;骨折愈合时间与住院时间比较,t值分别3.975 6、9.682 1,均P<0.01。结论: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损伤程度较传统切开手术小,手术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某院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期间住院的7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关节镜辅助下微创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36例患者为治疗组,单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36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优良率为83.3%,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优良率为55.6%,治疗组明显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无明显的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切口长度 、术中出血量 、骨折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7%,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实施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手术治疗能够减少术中组织损伤,获得更短的康复时间以及更好的治疗效果,减少了患者的治疗费用,值得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分析关节镜下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84例关节镜下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及100例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一般资料、手术方法、临床疗效、愈合时间、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镜下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Ⅰ、Ⅱ、Ⅲ、Ⅳ型患者方法简单易于掌握,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缩短骨折的愈合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从本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入院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选取76例,根据患者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分别采用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手术治疗以及传统开放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相关指标、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达到94.73%,高于对照组的73.68%,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89%,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1.05%,P0.05。结论采用关节镜下微创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临床效果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微创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3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12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60例患者采用关节镜下微创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60例患者采用常规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以及骨折愈合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未见1例患者出现早期并发症。结论:关节镜下微创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具有创伤较小,手术效果好,同时术后早期功能可以得到较好的恢复,并发症较少等,值得向临床广泛推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8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开展研究分析,将其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患者均予以关节镜微创治疗方式,对照组予以常规手术方式,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手术治疗,开展临床跟踪调查,分析2组患者术中效果、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平均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数据,继而评估关节镜下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患者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术中出血量及切口长度低于对照组,解剖复位率与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 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于关节镜下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显著,能够有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提升解剖复位成功率,避免术后并发症影响,预后理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PPO)联合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低能量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6例低能量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观察组行MIPPO联合关节镜微创手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PPO联合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低能量胫骨平台骨折的复位效果显著,且能显著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8.
潘琦 《中外医疗》2016,(4):86-87
目的:观察关节镜辅助微创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源自整群选取该院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7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6例﹚与观察组(3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于关节镜辅助下实施微创手术。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3%显著低于对照组27.8%,骨折愈合优良率83.3%显著高与对照组61.1%,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57.63±13.37﹚min和(123.36±37.87﹚mL]均优于对照组[(77.82±13.18﹚min和(187.13±42.42﹚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关节镜辅助下行微创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可获得理想效果,并发症少,骨折愈合优良率高,较传统开放手术优势更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关节镜辅助下MIPPO结合LCP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路径及效果。方法:36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其中观察组行关节镜辅助下MIPPO技术结合LCP钢板固定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骨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膝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77.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临床治疗时,实施关节镜下MIPPO技术结合LCP微创处理治疗的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进一步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10.
沈特  吴计春  汪亚东 《中外医疗》2010,29(23):37-38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并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胫骨平台骨折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有效率为71.88%,2组患者有效率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χ2=5.326,P〈0.05)。2组术后的并发症主要有感染、患肢肿胀、疼痛等,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经统计学分析,与对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优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损伤较传统切开手术小,手术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微创双钢板治疗胫骨平台Ⅵ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收治胫骨平台Ⅵ型骨折患者38例,将其分为观察组(20例)及对照组(18例)。观察组采用微创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开放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临床愈合时间等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胫骨平台Ⅵ型骨折患者采用微创双钢板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及体征,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探讨采用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的临床效果。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110例HICH患者,其中55例患者采用微创血肿抽吸术治疗(微创组)、另外55例采用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术前、术后7天、术后14天的血清S100B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术前、术后7天、术后14天神经缺损功能评分(NIHSS)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显示微创组手术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但微创组术后3天的血肿清除率、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7天、术后14天,微创组血清S100B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手术并发症发生率(10.91%)低于对照组(25.45%)(P<0.05)。采用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HICH患者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效果较好的特点,同时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3.
庾明 《海南医学》2014,(10):1441-1444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微创锁定钢板固定和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TPF)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TPF患者94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行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观察组于关节镜下行微创锁定钢板固定(MIPPO),观察和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采用Lysholm评分系统评价膝关节功能和SF-36评分量表评价生活质量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5.14±1.03) cm、(69.42±7.56) ml、(6.91±1.73) d和(10.22±1.38)周,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2年和4年Lysholm功能评分分别为(91.26±11.78)分、(85.23±9.94)分和(81.59±8.63)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SF-36评分和VAS评分分别为(84.36±10.62)分和(8.21±0.70)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总不良反应率为10.6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40%(P〈0.05)。结论关节镜下微创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关节优良率高、患者生活质量高等优点,疗效显著优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微创关节镜下医用钢丝与Orthocord 缝线内固定方案治疗Meyers- Mckeever Ⅲ、Ⅳ 型胫骨髁间棘骨折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 选取该院2011 年6 月-2015 年6 月收治胫骨远端闭合性 骨折患者100 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 例)和观察组(50 例),分别采用微创关节镜下医用钢丝 与Orthocord 缝线内固定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止血带应用时间、骨性愈合时间、术后HSS 评分、 Lysholm 评分、膝关节屈伸活动度、Lachman 试验阳性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与 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止血带应用时间和骨性愈合时间比 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HSS 评分、Lysholm 评分及膝关节屈伸活动度与对照组比 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Lachman 试验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微创关节镜下 Orthocord 缝线内固定方案治疗Meyers-Mckeever Ⅲ、Ⅳ型胫骨髁间棘骨折可有效缩短手术用时,提高术后关 节功能恢复效果,且未增加并发症发生概率,价值优于医用钢丝。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取AO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4月在我院收治的78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传统解剖钢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AO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24个月,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和膝关节活动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SS评分优良率为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36%(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5.13%)显著低于对照组(20.51%)(P0.05)。结论对于股骨远端骨折采取AO微创内固定系统,手术伤口小,患者康复较快,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仔细探究微创钢板接骨技术治疗复杂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9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3例复杂胫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主要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达法分组,对照组为31例,观察组为32例.2组患者分别接受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微创钢板接骨技术治疗,比较2种手术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治疗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及AOFAS踝-后足评分.结果:经比较2种内固定方法的治疗效果,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活动时间、术后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经比较2种内固定方法的安全性,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AOFAS踝-后足评分大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过分析得知,针对临床患有复杂胫骨远端骨折患者给予微创钢板接骨技术治疗,其治疗效果较佳,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将脊柱微创手术应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8月~2017年9月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8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方案,而实验组患者则应用椎间盘镜下切除术,进行微创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在手术完成后均得到完全治愈;而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更优,各数据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较对照组更少,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脊柱微创手术应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和患者的住院时间,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对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2月~2010年5月收治的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5例采用微创穿刺治疗(微创组),25例采用保守方法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微创组的血肿、水肿改善情况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微创组的再出血率、生活能力及神经缺损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创伤小,疗效肯定,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谢昊真 《当代医学》2021,27(8):110-112
目的探讨脊柱微创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及疼痛度。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6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则予以脊柱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围术期指标及术前、术后1个月椎体疼痛程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床时间、椎体愈合时间及肌力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疼痛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两组疼痛程度评分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采用脊柱微创手术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并减轻疼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