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TNF-α及IL-6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选取64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糖尿病肾病40例,分别为蛋白尿组1(DN1)18例和临床蛋白尿组2(DN2)22例,其余为正常蛋白尿组(DM)24例。另选4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各组血清CRP、TNF-α及IL-6水平。血清CRP水平采用ELASA法测定,TNF-α及IL-6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结果DN1组及DN2组血清CRP、TNF-α及IL-6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与DM组比较也升高,而DN2组升高的更明显。DN1组及DN2组血清CRP与TNF.仅及IL-6呈正相关。结论血清CRP、TNF-α及IL-6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的程度呈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与2型糖尿病肾病(diabetes nephropathy,DN)的关系。方法: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103例2型糖尿病(DM2)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A)组、早期糖尿病肾病(B)组和临床糖尿病肾病(C)组,另选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D)组,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检测SAA、免疫比浊法检测CysC含量。结果:糖尿病组血清CysC和血清SA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随着肾病的加重而升高。结论:DN患者血清CysC和血清SAA水平随着尿微量白蛋白(Alb)的增加而升高,当尿Alb还在正常水平时,血清CysC和血清SAA水平已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提示对于DN的早期诊断,血清CysC和血清SAA可能较尿Alb更敏感;血清CysC和血清SAA可作为DN早期敏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在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液中的变化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对12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两组:T2DM无蛋白尿组(UAER< 30mg/24h),60例;T2DM微量蛋白尿组(UAER30 ~ 300mg/24h),60例;用免疫比浊法检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和健康体检人群的血清CysC,速率法测定尿素氮(BUN),酶法测定血肌酐(Scr),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0例T2DM尿微量白蛋白患者CysC、BUN、Scr的异常结果检出率分别为80.0%、10.0%、18.3%,CysC的异常结果检出率明显高于BUN、Scr.结论 血清中CysC的浓度可作为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指标,且对了解肾脏损伤程度也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尿IL-6变化在糖尿病肾病诊断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将实验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2人,对照组40人.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观察组又分为两个小组:分别为微量蛋白尿组DN1(24例)和临床蛋白尿组DN2(28例).对照组选取40名健康成年人.观察各组血、尿IL-6水平.结果 ①观察组病人血、...  相似文献   

5.
2型糖尿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与微量白蛋白尿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微量白蛋白尿(MAU)与hs—CRP的关系。方法对16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分别进行空腹血糖和hs—CRP测定,并与10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hs—CRP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微量白蛋白尿组hs—CRP值明显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P〈0.05)。结论hs—CRP与糖尿病及其血管并发症有关。微量白蛋白尿是心血管病的预测指标.慢性炎症可能起媒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脂联素(APN)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变化以及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关系,用ELISA法测定T2DM患者血清APN,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常规测定UAER以及用吡格列酮治疗后APN和UAER的变化。结果显示,DM、DN组APN水平均较正常人低(P〈0.01),但随病程进展而逐渐增高(P〈0.01),并与UAER呈正相关(r=0.284,P〈0.05),DN组经吡格列酮治疗后,能降低尿白蛋白水平(P〈0.01)和提高血清APN水平(P〈0.01)。APN和UAER与DM、DN的发生发展有关,对指导糖尿病的治疗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 C)检测对糖尿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诊断意义。方法将76例1型或2型糖尿病患者按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3组(B、C、D组),20例无糖尿病的正常人为A组。其中,B组为正常蛋白尿患者31例(UAER〈20μg/min),C组为微量蛋白尿患者28例(UAER 20~200μg/min),D组为大量蛋白尿患者17例(UAER〉200μg/min)。同时测定各组血肌酐(Scr)及Cys C,并计算肌酐清除率(CCr)。结果 2型糖尿病各组血清Cys C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而且其水平随蛋白排泄率的升高而升高(P〈0.05),而Scr在B组、C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ys C与糖尿病肾病的病情呈正相关,Cys C可作为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监测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脂源性细胞因子脂联素(adiponectin,APN)和瘦素(Leptin)在2型糖尿病(T2DM)中的变化以及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关系和瘦素抵抗在T2DM中的作用.方法 用RIA法测定T2DM患者血浆Leptin、用ELISA法测定血清APN、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常规测定尿UAER以及用吡格列酮治疗后APN、Leptin和UAER的变化.用t检验和两因素的直线相关分析r统计.结果 DM、DN组Leptin水平均较正常人显著升高(P<0.01),并随病程进展而逐渐增高(DM、DN组比较P<0.01),并与尿白蛋白排泄率呈正相关(r=0.292,P<0.05);DM、DN组APN水平均较正常人显著降低(P<0.01),并随病程进展而相对增高(DM、DN组比较P<0.01),并与尿白蛋白排泄率呈正相关(r=0.284,P<0.05);DN组经吡格列酮治疗后,能相对降低尿白蛋白水平(P<0.01)和血浆Leptin(P<0.01)水平,能相对提高APN水平.结论 高Leptin血症、高UAER和低APN血症与DM、DN的发生发展有关,吡格列酮具有一定的改善胰岛素抵抗和瘦素抵抗作用,对指导糖尿病的治疗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患者尿TGF-β1、Ⅳ胶原(Ⅳ-C)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61例2型DM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Ⅰ)、微量白蛋白尿组(Ⅱ)和大量白蛋白尿组(Ⅲ),分别检测各组患者尿TGF-β1和Ⅳ-C的含量,并与30例正常对照组((NC)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各组患者尿TGF-β1和Ⅳ-C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随着UAER增加其水平亦呈逐年递增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1).相关分析表明,尿TGF-β1与尿Ⅳ-C、UAER及尿α1-m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TGF-β1和Ⅳ-C在糖尿病肾病(DN)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测定DM患者尿TGF-β1和Ⅳ-C的含量,不仅可作为诊断DN早期肾损害较敏感的指标,还将有助于监测、判断DN的病程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尾加压素Ⅱ(UⅡ)的变化,探讨UⅡ在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按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三组:Ⅰ组:UAER〈20μg/min,Ⅱ组:UAER:20μg/min~200μg/min,Ⅲ组:UAER〉200μg/min。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52例2型糖尿病及20例对照者血浆UⅡ含量。结果2型糖尿病各组患者血浆UⅡ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人血浆UⅡ水平(P〈0.01),并且Ⅲ组患者血浆UⅡ水平均高于Ⅰ组及Ⅱ组患者血浆UⅡ水平(P〈0.01),而且Ⅱ组患者血浆UⅡ水平高于Ⅰ组患者血浆UⅡ水平(P〈0.05)。血浆UⅡ水平与空腹血糖(FBS)、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无相关。结论UⅡ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可能有关。联合测定糖尿病患者血UⅡ及UAER水平,不仅可作为诊断糖尿病肾病早期损害较灵敏的预警指标,还将有助于监测、判断糖尿病肾病的病程进展。  相似文献   

11.
血清Hcy、hs-CRP和尿β2-m联检对DM2-N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尿β2-微球蛋白(β2-m)联检在2型糖尿病肾病(DM2-N)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05例DM2-N患者按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A、B、C三组,A组:UAER<20μg/min,45例;B组UAER 20~200μg/min,37例;C组U...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核因子-κB(NF-κB)表达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76例2型DN患者根据尿白蛋白/尿肌酐(UAlb/UCR)分为早期DN组(n=27例)、临床DN组(n=25例)和晚期DN组(n=24例),检测3组血清MCP-1、NF-κB、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尿蛋白排泄率(UAER)表达水平,同期选择28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及30例门诊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各组在性别、年龄、腰臀比、身体质量指数(BMI)等各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各组DN患者血清SCr、BUN、UAER、MCP-1、NF-κB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单纯糖尿病组(P0.05),且随着病情程度加重而显著性升高(P0.05);而对照组与单纯糖尿病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血清MCP-1和NF-κB表达水平分别与血清SCr、BUN、UAER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性关系(P0.05)。结论 NF-κB和MCP-1表达水平升高均参与了DN发生、发展过程,阻断NF-κB信号转导途径,进而下调MCP-1表达水平可明显延缓DN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的水平,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对本院133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其分成三组:一组为单纯糖尿病组(UAER<30mg/24h)(B组),共58例,平均年龄56.6岁,其中男性28例,女性30例;二组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组(30 rmg/24h<UAER<300mg/24h)(C组),共41例,平均年龄58.5岁,其中男性20例,女性21例;三组为糖尿病肾病组(UAER> 300mg/24h)(D组),共34例,平均年龄63.5岁,其中男性17例,女性17例.同时设立健康对照组(A组)50例,平均年龄61.8岁,其中男性24例,女性26例.四组分别测定CysC、血清肌酐(scr)、血清尿素氮(BUN)及UAER,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D组CysC、Scr、BUN及UAER均高于A组(P<0.01),C组CysC、UAER均高于A、B组(P<0.05),B组CysC、UAER均高于A组(P<0.05),C组Scr、BUN均高于A、B组(P<0.05),而Scr、BUN在A、B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ysC与UAER相关性良好(r=0.656,P<0.01),与Scr、BUN无相关性.结论相对于Scr和BUN,CysC在糖尿病肾病时升高较早而且明显,与UAER联合检测可以作为糖尿病肾病早期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分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FFA)、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等水平变化及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相关性。方法:2型糖尿病(T2DM)患者178例,根据24hUAER分为单纯T2DM组(DM组,n=82)、早期DN组(EDN,n=56);临床DN组(CDN,n=40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n=42)。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各组血清FFA(酶法)、Hcy(循环酶法)、CysC(免疫增强比浊法)、尿素氮(Urea,酶法)、肌酐(Cr,酶法)含量,采用全自动特种蛋白分析仪测定UAER,比较各组各指标水平差异,分析EDN、CDN组患者FFA、Hcy、CysC与UAER的相关性。结果:EDN组和CDN组血清FFA、Hcy、CysC水平高于DM组和对照组(P均0.05),且CDN组高于EDN组,DM组高于对照组(P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EDN组和CDN组血清FFA、Hcy、CysC水平与UAER均呈高度正相关(P0.01)。结论:FFA、Hcy、CysC水平升高与DN的发展进程有关。  相似文献   

15.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糖尿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浓度变化,分析其在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根据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测定结果,将104例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单纯糖尿病组(SDM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组)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CDN组);46名健康者作对照组;采用颗粒增强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胱抑素C水平,常规测定内生肌酐清除率、血肌酐和UAER,并对全部患者胱抑素C血清浓度与尿UAER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SDM组,EDN组及CDN组间血清胱抑素C水平均有非常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胱抑素C与UAER、内生肌酐清除率及血肌酐值有良好相关性(r值分别为0.772,-0.754,0.785,P均<0.01)。结论:血清胱抑素C水平测定有助于2型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优于血肌酐和内生肌酐清除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黄芪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T2-DN)患者血中Ⅳ型胶原(Coll Ⅳ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变化,探讨黄芪注射液对T2-DN的治疗作用及机理。方法8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根据尿微量白蛋白(UAER)排泄率分为T2-DM无肾病组37例和T2-DN组43例,另设30例健康对照组。T2-DN组接受黄芪注射液治疗。分别检测其血糖、Coll Ⅳ、TGF-β1与尿UAER水平。结果治疗前T2-DM患者血中Coll Ⅳ、TGF-β1和UAER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T2-DN组较无肾病组也明显升高,且相关分析表明,血清CollIV、TGF-β1水平与尿UAER呈正相关,Coll Ⅳ与TGF-β1呈正相关。经黄芪治疗后,血中CollⅣ与TGF—β1水平显著降低,尿UAER含量也显著降低。结论T2-DM患者存在胶原代谢异常,且与TGF-β1过度表达有关,黄芪治疗T2-DN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GF—β1的产生和Coll-Ⅳ的合成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腺苷脱氨酶(ADA)在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98例2型糖尿病患者(无蛋白尿组30例、微量蛋白尿组35例、大量蛋白尿组33例)和30例健康体检者ADA、胱抑素C(CysC)、白介素6(IL-6)以及C反应蛋白(CRP)进行测定,并对比分析。结果各组糖尿病患者与对照组的ADA、CysC、CRP和IL-6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微量蛋白尿组的ADA、CysC、CRP和IL-6水平明显高于无蛋白尿组(P〈0.05);大量蛋白尿组的ADA、CysC、CRP和IL-6水平明显高于微量蛋白尿组(P〈0.05)。ADA分别与CysC、CRP、IL-6成正相关。结论早期联合检测血清ADA及CRP、CysC、IL-6水平变化可以作为评估糖尿病肾病病情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贺伟  高峰 《医学信息》2018,(11):151-153
目的 探讨24 h尿微量白蛋白和血清胱抑素C水平以及血清肌酐、尿素水平在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我院住院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20例,按UAER分为三组:A组(UAER<30 mg/24h)35例,B组(UAER 30~300 mg/24h)60例,C组(UAER>300 mg/24h)25例,测定CysC、SCr、Urea的水平及阳性检出率,留取24 h尿液检测mAlb水平。结果 三组CysC、mAlb分别两两比较,其中B、C两组均高于A组,统计学意义显著(P<0.01),C组高于B组,统计学意义显著(P<0.01)。三组SCr、Urea分别两两比较,其中A组和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高于A、B两组,统计学意义显著(P<0.01)。CysC在A、B、C三组中均有不同程度阳性检出率,根据UAER的升高而显著增加,CysC阳性检出率高于SCr、Urea的阳性检出率;SCr、Urea只有在B组和C组中有阳性检出率。结论 尿微量白蛋白和血清胱抑素C的检测可作为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的监测和诊断指标,血清胱抑素C其敏感性显著高于血清肌酐、尿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测定163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50例正常人的血清脂联素水平.结果:在糖尿病各亚组中,大量蛋白尿组患者的血清脂联素水平高于微量蛋白尿组(P<0.01)及正常蛋白尿组和对照组(P<0.001).微量蛋白尿组患者的血清脂联素水平高于正常蛋白尿组(P<0.05).脂联素水平与血肌酐、HbA1c、TC、SBP、DBP、TG及UAER呈正相关(P<0.05),而与年龄、HDL-C、BMI无明显相关性(P>0.05).女性血清脂联素水平(15.82±7.21)mg/L高于男性(13.98±7.86)mg/L,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随着肾病进展而升高,说明肾脏参与了脂联素的代谢与排泄.脂联素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