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初治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观察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效果。方法37例结核性粘连包裹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对照组(19例),胸腔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抽尽胸水,治疗组胸腔内注入NS100ml 尿激酶10万IU,其他治疗与对照组相同。结果治疗组抽胸液总量(3361±1208)ml,对照组(2485±1455)ml(P>0.05),3个月后测胸膜厚度,治疗组(1.24±0.30)mm,对照组(1.56±0.40)mm(P<0.01),胸膜粘连发生率治疗组16.7%,对照组47.4%(P<0.05)。结论胸膜腔内注入尿激酶能有效降低胸膜肥厚和粘连,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胸腔内置管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方法 将60例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静脉留置针引流胸水后,胸腔内注入尿激酶;对照组采用传统抽胸水治疗.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胸腔内置管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能有效加速胸水的吸收,减少胸膜肥厚、粘连及包裹性积液.  相似文献   

3.
曹敬银 《临床肺科杂志》2007,12(11):1180-1181
目的探讨尿激酶胸腔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效果。方法将82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胸穿抽液后注射生理盐水20ml稀释尿激酶10万u,对照组在抽液后注入生理盐水20ml,两组抗结核化疗方案相同。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6%,优于对照组82.9%(P<0.05);抽液量2486ml,优于对照组1817ml(P<0.05),治疗组胸膜增厚粘连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结论尿激酶对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有辅助治疗作用,可减少胸膜粘连。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腔置管引流并注入尿激酶在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的应用价值。方法 90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A、B、C 3组,各30例;A组胸腔置管引流并注入尿激酶;B组胸穿抽液后注入尿激酶;C组单纯胸穿抽液;化疗方案等其它治疗方法相同。结果 A组在胸水消失时间、排液总量、胸膜厚度、肺功能FEV1%和FVC%改善方面均优于B组或C组。结论胸腔置管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包裹性积液引流彻底,安全有效,并发症少,能显著减轻胸膜肥厚,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5.
尿激酶、氟美松预防结核性胸膜炎胸膜肥厚和包裹性积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胸膜腔内注入尿激酶、氟美松对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所致胸膜肥厚和包裹性积液的影响。方法  6 7例结核性粘连包裹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尿激酶组 (36例 )和氟美松组 (31例 )。尿激酶组于每次抽液后注入尿激酶 10 0 0 0 0 IU ,氟美松组于每次抽液后注入氟美松 5 mg。结果 尿激酶组抽液总量 (310 9± 4 39) ml,而氟美松组 (2 80 5± 4 30 ) m l(P<0 .0 1) ;尿激酶组胸膜厚度 (0 .81± 0 .2 3) mm,而氟美松组 (1.12± 0 .2 4 ) mm(P<0 .0 1) ;尿激酶组胸膜粘连的发生率为 11% ,而氟美松组为 39% (P<0 .0 1)。结论 胸腔内注入氟美松虽能减少胸水形成 ,但在降低胸膜肥厚和粘连发生机会和程度方面不如尿激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管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多房包裹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治疗组37例,导管引流,同时注入生理盐水20ml 尿激酶10万单位。24h后放管引流,最长置管时间为2周,注药4次。对照组36例,在B超引导下胸穿抽液 注入异烟肼(INH)0.3,每周2~3次。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4.6%对照组有效率7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管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安全,简便,疗效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持续引流加胸腔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病人60例,随机分为引流组及穿刺组,每组30例。引流组胸腔内注射50ml生理盐水加尿激酶100,000U;穿刺组胸腔内注射50ml生理盐水加地塞米松10mg。两组均按同样方案抗结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疗效。结果引流组胸腔积液引流量平均为2134±203ml,显著多于穿刺组的1356±213ml(P〈0.05);治疗后胸膜厚度为2.78±0.24mm,显著低于穿刺组3.24±0.29mm(P〈0.05);且肺功能指标明显优于穿刺组(P〈0.05),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结论中心静脉导管加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赵刚  沈春明  王巍  徐密琴 《临床肺科杂志》2008,13(12):1657-1657
目的讨论胸腔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收效。方法将32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12例,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引流胸液;对照组20例,采用常规胸腔穿刺抽胸液。比较两组治疗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胸腔置管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安全。  相似文献   

9.
改良中心静脉导管序贯治疗复杂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改良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内注入尿激酶(UK)联合导丝切割及序贯胸腔冲洗的方法治疗复杂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 102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治疗前经B超证实胸液呈多发分隔或蜂窝状。均常规予以抗痨治疗,随机分为3组:A组36例胸膜腔置入改良中心静脉导管,用J型导丝插入导管中反复抽插旋转后抽净胸水,用25万IUUK+生理盐水100ml注入胸腔,4h抽出,并用500ml生理盐水冲洗,隔日1次,连续3次;B组32例不用生理盐水冲洗,其余同A组;C组34例用穿刺针抽液,隔日1次。3组均观察前后肺功能变化、胸膜厚度、胸液引流量、FDP量。结果 A组较B组和C组的胸液引流彻底,胸膜肥厚黏连,肺功能、症状改善明显(P〈0.05)。结论 改良中心静脉导管联合弹性导丝切割及胸腔内注入UK序贯胸腔冲洗的方法能显著增加胸液引流量,能有效降低胸膜肥厚和黏连发生的机会和程度,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胸腔置管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20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胸膜腔内放置引流管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效果。方法将90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47例、43例,在规则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留置胸腔静脉导管,并向胸腔内注入尿激酶20万+生理盐水20mL/次,对照组常规抗结核加抽液治疗。结果治疗组胸水吸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没有并发症发生。结论胸腔内留置静脉导管联合注射尿激酶可加速胸水的吸收,减少胸膜分隔、粘连和多房的形成,减轻胸膜肥厚,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与传统胸腔穿刺抽液对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142例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对照组140例应用传统胸腔穿刺抽液法每周2次,观察发热、气促改善、胸水吸收时间、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平均退热时间、气促缓解时间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胸水吸收时间治疗组6.92±4.61天,对照组22.57±15.13天,胸膜增厚程度治疗组10.54±8.59mm,对照组19.36±9.87mm,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4.29%,明显高于治疗组14.1%。结论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仅需一次性操作,可较快减轻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时间,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尿激酶对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治疗作用。方法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197例,分成治疗组(125例)及对照组(72例),对照组为足量联合抗结核及胸腔B超引导抽液治疗,治疗组除此之外,还加用胸腔内尿激酶10万单位+生理理水20ml注入治疗1~2次。结果经过2月的治疗,治疗组胸腔抽液量2615±321ml,对照组1908±336ml(P〈0.01);胸液吸收时间治疗组26.3±2.1d,对照组37.2±5.2d(P〈0.01);胸膜厚度治疗组2.2±0.11mm,对照组4.2±0.28mm(P〈0.01)。结论胸腔内注入尿激酶能促进胸水引流、减轻胸膜肥厚,减少胸膜粘连,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腔内注射利福平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4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蒋昌杰 《临床肺科杂志》2011,16(12):1959-1959
目的探讨利福平在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中的疗效。方法 80例确诊为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均采用2HRZE/10HRE,对照组每次常规抽胸水,隔日抽胸水一次;治疗组胸腔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胸水自动流出后胸腔内注入利福平0.3 g。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胸水吸收时间减短,胸膜肥厚粘连、包裹性积液等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胸腔内注射利福平在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中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应用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胸腔置管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肥厚、粘连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胸腔置管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积液和胸膜肥厚的疗效。方法将60例结核性胸膜肥厚,粘连患者随机分为置管注射组(n=30),和对照组(n=30)。置管注射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抽液,每次抽液后注入尿激酶10万单位;对照组只采用常规胸腔穿刺抽液。结果胸腔置管注射组30例:显效5例,有效2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3%;对照组30例:显效2例,有效10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40%。结论规则抗结核治疗并胸腔置管注入尿激酶能加速胸液吸收,有效地降低胸膜肥厚和粘连。  相似文献   

15.
周健  刘黎  黄丽雯 《临床肺科杂志》2011,16(11):1795-1796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48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治疗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胸腔持续引流胸水。对照组采用常规胸腔穿剌抽胸水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予抗结核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和出现的并发症。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5.0%(P〈0.05),治疗组胸水消退时间明显缩短(P〈0.05),并发症少。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显著,操作简便,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胸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并注入尿激酶+地塞米松+异烟肼对无包裹性结核性胸腔积液胸膜粘连肥厚的预防作用。方法将120例中等量以上无包裹性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每次引流胸腔积液后注入尿激酶+地塞米松+异烟肼的治疗组60例和胸腔内注入地塞米松+异烟肼的对照组60例,分别于治疗3个月复查胸部CT。结果治疗组胸膜粘连发生率6.7%较对照组的28.3%明显减少(P0.01),胸膜肥厚(1.9±0.6)mm较对照组的(3.7±0.8)mm明显减轻(P0.01)。结论胸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并注入尿激酶+地塞米松+异烟肼在治疗无包裹性结核性胸腔积液中有很好的预防胸膜粘连肥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治疗结核性胸膜炎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芳  贺永宏  向歆  黄玉蓉 《临床肺科杂志》2009,14(11):1497-1498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持续引流替代反复多次胸腔穿刺抽液治疗结核性胸膜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8年10月收治的结核性胸膜炎病例中经胸部X线和/或胸部超声检查确诊为中或大量胸腔积液的病例87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0例及对照组47例),分别用中心静脉导管持续胸腔引流和反复多次的胸腔穿刺抽液治疗,对这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出现并发症情况、住院费用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方法相比:胸水吸收时间、胸膜反应、胸水包裹发生率、气胸发生率、住院费用、治疗后第三个月的胸膜厚度等各项指标对比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持续胸腔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膜炎方法简单、方便、安全、经济,患者痛苦少、效果好,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在结核性胸膜炎中的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岩  王申莲  姜云清 《临床肺科杂志》2008,13(11):1438-1439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在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应用价值。方法将72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均予以全身规则抗结核治疗。A组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B组常规胸腔穿刺抽液。结果两组间在抽放胸液量、胸液消失时间等方面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胸腔穿刺留置导管引流胸腔积液安全可行,操作简便,降低胸膜肥厚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采用胸腔置管联合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76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胸腔抽液术和抗结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胸腔置管联合尿激酶治疗。结果:治疗组的引流量、胸液吸收时间和胸膜肥厚发生率分别为(3 689±362)mL、(12.5±2.0)d、1.14%(1/88)较对照组(2057±352)mL、(21.0±3.0)d、6.82%(6/88)明显改善(均P0.05)。治疗后胸水蛋白含量和胸膜厚度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采用胸腔置管联合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胸膜肥厚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与反复胸腔抽液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方法 将60例中量以上积液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予胸腔穿刺置管闭式引流;对照组30例予反复胸腔穿刺抽液.所有病例均在引流后给予胸腔内注射异烟肼、丁胺卡那、地塞米松治疗,并给予6个月短期抗痨方案(2HRZE/4HRE),治疗第1个月均配合小剂量激素口服.结果 对比两组胸水消失时间,治疗组(5.2±2.5天)较对照组(9.7±3.2天)缩短(P<0.01).治疗8周后,对比胸膜增厚粘连程度评价疗效.治疗组显效21例,有效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1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6.7%,两组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有效抗痨治疗前提下,经中心静脉持续胸腔闭式引流在防止胸膜肥厚方面明显优于反复胸腔穿刺抽液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