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摘 要 目的:对盐城地区21家综合医疗机构的基本药物合理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促进基本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随机抽取盐城地区21家综合医疗机构2015年10月~2016年9月的住院病历,对基本药物的种类、名称、剂型、用法用量、金额等进行调查,并依据药品说明书、诊疗指南等对基本药物的合理使用情况进行评价分析。 结果:共抽取一、二、三级医疗机构住院病历217,761,570份,其基本药物使用率分别为100.0%,97.1%,96.8%。各级医疗机构单个病例平均基本药物使用种数为(8.2±4.0),(6.8±3.9),(6.5±4.1)种,基本药物金额占药品金额比例分别为(92.9±20.9)%,(28.0±29.6)%,(19.7±21.5)%。一级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类和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二级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类和水、电解质平衡调节药使用率较高;三级医疗机构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和胃肠解痉药及胃动力药使用率较高。基本药物不合理使用问题主要体现在头孢菌素类药物、中药制剂类等药物用法用量不适宜方面。结论:盐城地区基本药物使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合理用药水平尚需提高。  相似文献   

2.
金燕  季如强 《中国药事》2018,32(10):1435-1438
目的:分析2012-2016年在“药品零差价”政策的影响下,昆山市中医医院的用药现状以及用药的发展趋势。方法:根据本院2012-2016年西药、中成药、中药饮片和自制制剂的用药数据以及医院总收入和药占比的数据,采用金额分析法和数据汇总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在“药品零差价”政策的影响下,医院总收入趋于平稳,药占比总体有明显的下降,2016年为40.92%,医院对于药品收入的依赖有明显的降低。各类药品中,西药占比保持平稳,中药饮片及自制制剂占比有了提升,超过了中成药占比,中成药占比下降。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评价南京地区2014~2016年性激素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和变化趋势。 方法:对南京地区51家医院2014~2016年使用的性激素类药物的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性激素类药物的销售总金额逐年增长,平均年增长率为26.70%。地屈孕酮、黄体酮、雌二醇等3种药物2014~2016年均排在销售金额排序、DDDs值排序前列,且所占总销售金额、总DDDs值比例均超过55%。结论:南京地区性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广泛,使用量和销售金额均呈快速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4.
卢宏丽  卢宏霞 《中国药事》2018,32(5):675-681
目的:为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山西省肿瘤医院2014-2016年中药注射剂品种、销售金额等数据,采用限定日剂量(DDD)法和ABC分类法对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2014-2016年我院中药注射剂的DDDs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分别为421572.1、494534.1、537426.2,DDC基本保持稳定,大多数品种的用药同步性较好。ABC分类结果显示临床应用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我院被临床较好认可的品种为复方苦参注射液、康艾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结论:我院中药注射剂使用稳定,但存在临床应用结构不合理现象,应重视A类药品的用药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蔡瑞君  李娟  刘静 《中国药事》2018,32(3):399-403
目的:分析酒泉市人民医院糖皮质激素用药的合理性,为临床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医院信息中心平台和病案系统,采用回顾分析方法,对我院2014年9月-2016年9月住院患者糖皮质激素临床使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我院住院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主要以内分泌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为主,多数采用静脉给药方式。其中地塞米松和泼尼松龙因其适用范围广、不良反应明确,药品使用金额及数量排名位于我院前5位。不合理使用病例主要体现在联合用药不适宜或存在配伍禁忌、用法用量不适宜及无适应证用药等。结论:我院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日益广泛,使用基本合理,但仍需进一步加强规范化管理,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6.
刘雅娟  曹译丹  刘鑫 《中国药事》2018,32(2):260-266
目的:分析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儿科急诊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液的使用情况及用药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医院HIS系统调取我院儿科急诊2015-2016年的门诊处方,筛选含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液的处方,对品种、金额、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统计,并对年龄、临床诊断、联合用药等药品使用情况做回顾性分析;利用PASS合理用药系统,评价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液处方用药的合理性。结果:2015-2016年我院儿科急诊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液用药金额分别为人民币367362.7元、475579.58元,占全年药品销售总额的8.93%、4.35%;主要使用品种为热毒宁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和喜炎平注射液3种。2015年热毒宁注射液的年销售额居首位。喜炎平注射液的DDDs由2015的805.56增至2016年的1685.28,超过热毒宁注射液跃居首位;不合理用药方面存在用法用量不适宜、适应证不适宜、超说明书用药、联合用药不适宜等情况。结论:我院儿科急诊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液的使用基本合理,但也有不合理之处,可以通过药师干预、处方点评等方法改进。  相似文献   

7.
兰艳纤 《中国药事》2017,31(2):214-223
目的: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民族医院)抗高血压药应用情况和趋势,为医院药品管理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数据统计方法,对我院2013-2015年临床用抗高血压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和日均费用(DDC)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来,我院抗高血压药销售金额逐年上升,但其占药品总销售金额的比例较平衡。最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种类为钙通道阻滞剂,位居销售金额和DDDs首位,其中马来酸氨氯地平分散片(缬平)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施慧达)销售金额和DDDs连续3年处于第1、2位。结论:我院抗高血压药使用情况基本合理,符合目前抗高血压药的用药规律和用药趋势,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β受体阻断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复方制剂为我院主要使用的抗高血压药。  相似文献   

8.
郑利光 《中国药事》2018,32(12):1710-1715
目的:了解某口腔专科医院门诊中成药使用合理性,为规范门诊中成药的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统计方法,对该院2014-2016年门诊中成药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2014-2016年,该院门诊中成药销售金额分别占门诊药品销售总金额的42.28%、36.22%和36.98%;口服中成药销售金额分别占中成药销售总金额的89.13%、85.33%和84.78%;9种治疗口腔黏膜病的口服中成药年度销售金额和DDDs在口服中成药中均排序前9位,且年度销售金额排序和DDDs排序无大的变化;低价口服中成药销售金额分别占口服中成药销售总金额的99.71%、99.78%和99.70%,DDDs分别占口服中成药总DDDs的99.84%、99.88%和99.87%。结论:该口腔医院门诊中成药使用较为稳定、经济,符合口腔门诊患者药物治疗特点,中成药使用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广东省医疗机构中药制剂注册申报存在的问题,为促进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研发与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2016-2018年60份广东省医疗机构中药制剂注册申报资料进行梳理、归纳,从技术角度阐述医疗机构中药制剂注册申报资料存在的不足。结果与结论:经过技术审评,符合《医疗机构制剂注册管理办法》(试行)有关规定的申报资料24份,通过率为40%。对未通过技术审评的36份注册申报资料的各项目进行系统分析发现,自《医疗机构制剂注册管理办法》实施以来,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研发水平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但在协定处方使用历史、配制工艺研究、药用辅料使用、直接接触制剂的包装材料和容器选择、申报资料完整性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建议医疗机构引入制剂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by-design,QbD)的研发理念,加大对医疗机构制剂的重视程度;医疗机构制剂注册配套的法规要及时出台,以促进其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解决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使用紫河车药材可能影响产品安全性的问题提供思路,促进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发展。方法:针对广东省现有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使用紫河车药材可能影响产品安全性的问题,通过查阅文献、研究技术指导原则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结果:提出加强紫河车来源管理、提高紫河车质量标准、变更制剂工艺及制剂说明书标示警示语4种解决思路。结论:4种解决思路的提出, 解决了使用紫河车药材所引起可能影响产品安全性问题的不足,可为支持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吴颖雄  田侃 《中国药事》2017,31(12):1404-1407
目的:分析新颁布的《中医药法》的亮点与不足,为《中医药法》的完善提供建议。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和法规,结合我国中医药行业现状,对《中医药法》进行评析。结果:《中医药法》的颁布实施将对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其内容涵盖中医药服务、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医药科学研究等方面。结论:《中医药法》在中医医疗服务和中药生产经营监管方面有突破性的制度设计,但还需要在章节、名称、语言表述以及仅应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制剂的限制等方面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中药配方颗粒发展情况、面临问题与管理思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浙江省中药配方颗粒发展情况与面临问题,为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和管理制度提供参考。方法 对5家在浙江省有中药配方颗粒生产销售的企业和30家已使用的医疗机构进行调查,对面临问题进行回顾性、描述性分析,并提出相应管理思路。结果 70%医疗机构的中药配方颗粒智能化药房已建成和投入使用,但与之相适宜的药品质量监管、有效期管理和包装管理的制度尚待完善,相应的科学研究尚待加强。结论 中药配方颗粒作为新的中药饮片使用形式,不能生搬硬套现有的中药饮片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通过调研和分析,提出中药配方颗粒的管理新思路,以推动其更快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促进我省医疗机构应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制剂(以下简称传统中药制剂)备案及传统中药制剂向中药新药转化提供参考。方法:统计分析江苏省传统中药制剂备案系统中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备案数量、剂型分布、主要问题等。结果:传统中药制剂备案实施以来,备案申请每年多在35~40件之间;合剂、颗粒剂、胶囊剂占总申请的81.1%;委托配制占31.4%;从申报资料看,备案研究和资料准备均有较多问题。结论:我省传统中药制剂备案积极性不高;认识不足、能力薄弱和临床医生和药学人员之间缺乏相互沟通和支持影响备案;修订备案程序、完善技术指导原则,逐步推动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和临床试验相结合证据体系在传统中药制剂备案中的运用,为传统中药制剂向中药新药转化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中药制剂监管检查更好地服务于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归纳中药制剂原料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结果:现行GMP没有完全对焦中药制剂主要矛盾,对高质量发展关注不够。结论:中药制剂应该探索均一化投料,完善原料质量控制,加强原料供应保障,建议完善GMP中药制剂相关内容,强化投料前质量控制,细化内控质量标准要求,加强原料供应体系审计要求,突出原料供应的稳定性和保障能力,建立基础数据库,助力中药行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干预前后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的合理性,考查干预效果。方法:通过电子病历管理信息系统,按出院日期随机抽取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2014年1-3月出院的1214份病历,作为干预前组;从2014年10-12月出院的病历中通过电子病历管理信息系统,按出院日期随机抽取1328份,为干预后组,设计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根据相关标准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干预后中药注射剂的使用率由干预前的52.55%,下降到干预后48.72%,溶媒选择的错误率由干预前的8.78%下降到干预后的1.70%,中药注射剂与其他药物联用时不冲管、同瓶混用干预前分别是34.01%和4.55%,干预后得到杜绝。结论:合理有效的干预措施可促进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罗守萍  赵豆豆  万小燕  李婷婷  彭芳 《中国药事》2022,36(12):1443-1452
目的:为社区医院中医药系统建设提供参考。方法:采用Excel 2010和R语言对成都市双流区某社区医院2020年1-12月的中药饮片和配方颗粒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社区医院中医科室在2020 年共诊疗患者3045人次,以0~18岁的婴幼儿和青少年为主(47.31%);16.67%的中医医生接诊处方量占总中医处方量的83.54%,少数医生接诊量占比高,头部效应明显。处方中中药配方颗粒总体使用率为 43.51%,给婴幼儿开具的处方中使用率高达94.19%。配方颗粒组成的处方因药味和药量少,并未对患者造成经济负担。66.32%的毒性中药使用超过了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最大用量;不合理处方中66.03%未写特殊煎法,应引起重视。结论:中医药社区诊疗可通过加大中药配方颗粒的推广和普及,并建立有毒饮片使用规范等制度,同时提高软硬件条件,从而提升社区医院中医药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7.
吴萍 《中国药事》2017,31(5):560-564
目的:对中药注射剂不合理医嘱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中药注射剂临床用药的合理使用。方法:对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简称静配中心)于2016年6月至8月审核处方过程中发现及纠正的中药注射剂不合理医嘱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共审核2207份中药注射剂医嘱,其中不合理医嘱46例,不合理医嘱主要为溶媒选择与用量、药物剂量、联合用药、配伍用药及用法不合理。结论:静配中心的建立对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起到了应有作用,而不合理医嘱的数据也反映出还存在一定问题,需要临床医师、静配中心药师以及护士的审核等环节进一步改进、完善,从而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中药颗粒剂水分限度进行研究。方法: 通过背景分析、企业调研及高水分样品进行稳定性试验等方面开展水分限度研究。结果: 调研结果表明乳糖型及无糖型颗粒剂的水分较难控制在现行标准6.0%限度范围内;试验表明含水分7%~8%的样品稳定性较好。结论: 建议在选用适宜的包装材料下,将中药颗粒剂的水分限度值放宽至8%,以适应工业药剂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