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大转子下与腘窝上外侧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气管内全麻下行单侧TKA手术的患者60例,男20例,女40例,年龄60岁,ASAⅡ或Ⅲ级,术毕待清醒拔管后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单次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阻滞镇痛,根据坐骨神经阻滞入路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大转子下外侧入路坐骨神经阻滞组(LG组)和腘窝上外侧入路坐骨神经阻滞组(LP组),每组30例。记录坐骨神经阻滞操作完成时间、尝试穿刺次数、穿刺针深度、感觉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记录穿刺及阻滞成功例数、患者满意度评分等;记录术后2、4、8、12、24、36 h静息及活动时VAS评分。结果 LP组坐骨神经阻滞操作完成时间明显短于LG组(P0.05),尝试穿刺次数明显少于LG组(P0.05),穿刺针深度明显浅于LG组(P0.05),穿刺及阻滞成功率、患者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LG组(P0.05)。两组感觉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术后不同时点静息及活动时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腘窝上外侧入路坐骨神经阻滞较大转子下外侧入路进针深度更浅,穿刺、阻滞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更高,为一种优化后外侧入路坐骨神经阻滞穿刺技术。 相似文献
2.
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CFNB)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PCIA组患者术后持续静脉输注芬太尼镇痛,PCNA组行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连续股神经阻滞,两组均持续镇痛2d.记录静息、持续被动运动(功能锻炼)时的VAS评分、患肢主动关节屈曲角度、肌力分级、镇静程度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PCNA组患者术后8、12、24、48 h静息时和术后48 h功能锻炼时VAS评分均明显低于PCIA组(P<0.05或P<0.01).PCNA组患者术后24、48 h患肢主动关节屈曲角度明显大于PCIA组(P<0.01).结论 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TKA术后镇痛效果良好,对肌力影响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TKA术后较为理想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不同入路连续隐神经阻滞在膝关节镜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和对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全身麻醉膝关节镜手术患者48例,男42例,女6例,年龄25~33岁,体重65~81 kg,BMI 18.1~26.4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收肌管阻滞组(MG组)和大腿远端阻滞组(DG组),每组24例。患者麻醉诱导前均行超声引导下隐神经阻滞。MG组将导管置入收肌管间隙;DG组将导管置入隐神经周围约3 cm。两组均用超声定位导管位置,连接电子自控镇痛泵,镇痛泵设置两组相同。单次给药0.5%罗哌卡因+1%利多卡因20 ml,连接镇痛泵持续输入0.2%罗哌卡因。记录两组患者神经阻滞成功率,阿片类(舒芬太尼、瑞芬太尼)药用量,术后辅助镇痛情况,术后6、12、24 h静息时VAS评分和timed-up-and-go测试时间,记录术后24 h穿刺部位血肿、周围神经损伤、局麻药中毒、穿刺部位感染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神经阻滞成功率,阿片类(舒芬太尼、瑞芬太尼)药用量,辅助镇痛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12、24 h两组患者静息时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12、24 h MG组timed-up-and-go测试时间明显长于DG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穿刺部位血肿、周围神经损伤、局部麻醉药中毒、穿刺部位感染等不良反应。结论与收肌管处阻滞比较,超声引导下经大腿远端1/3处行连续隐神经阻滞可为膝关节镜手术提供相同的术后镇痛效果,并对运动能力影响更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近端收肌管阻滞联合远端腘动脉与膝关节后囊间隙(IPACK)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以及对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于全麻下首次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87例,男16例,女71例,年龄65~75岁,BMI 18~35 kg/m2,ASAⅠ—Ⅲ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近端收肌管阻滞联合远端IPACK阻滞组(A组,n=29)、股神经阻滞组(F组,n=30)和对照组(C组,n=28)。超声引导下采用0.25%罗哌卡因实施相应神经阻滞,A组行联合阻滞各15 ml, F组行股神经阻滞30 ml, C组不行神经阻滞。术毕均采用静脉自控镇痛。记录术后6、12、24、48、72 h静息和活动时的NRS疼痛评分,术后12、24、48、72 h股四头肌肌力和术后24、48、72 h膝关节活动度。记录术前1 d、术后2、15 h血清IL-6浓度。结果 与C组比较,A组术后6、12、24、72 h静息和活动时NR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24、48 h膝关节活动度明显增加(P<0.05),术后2、15 h IL...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连续收肌管阻滞联合连续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全麻下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男46例,女34例,年龄65~80岁,体重55~82 kg,ASA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连续收肌管阻滞组(A组)和连续收肌管阻滞联合连续坐骨神经阻滞组(B组),每组40例。手术结束后两组在超声引导下行收肌管阻滞,然后B组在超声引导下行坐骨神经阻滞,两组分别注入负荷剂量0.2%罗哌卡因20 ml后,置入神经丛导管,连接PCA泵。记录术后4、8、12、24、48 h的静息和活动VAS疼痛评分,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改良Bromage运动阻滞分级,以及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等。结果与A组比较,B组术后4~24 h的静息VAS评分,4~48 h的活动VAS评分均明显降低,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明显减少(P0.05)。术后24 h两组改良Bromage运动阻滞分级均恢复到0级。两组均未见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结论连续收肌管阻滞联合连续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优于单纯连续收肌管阻滞。 相似文献
7.
超声引导连续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足部手术术后镇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连续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足部手术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跟骨或外踝骨折患者20例.在腰麻F行切复内固定术后,随机被分为连续坐骨神经阻滞(CSB)组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组.每组10例.记录术后静息和运动时的VAS评分、不同时段吗啡用量、患者满意度和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 CSB组在术后静息和运动时VAS评分都显著低于PCA组(P<0.05或P<0.01);CSB组各时间段吗啡用量及吗啡总最少于PCA组(P<0.01).CSB组患者镇痛满意度优于PCA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的连续坐骨神经阻滞能有效缓解足部、踝部手术术后疼痛,减少阿片类镇痛药物使用量.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超声引导收肌管阻滞与膝关节后囊间隙阻滞联合关节腔注射混合镇痛药物的镇痛效果.方法 纳入自2018-01-2020-12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120例单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60例术中进行超声引导收肌管阻滞与膝关节后囊间隙阻滞联合混合镇痛药物关节腔注射镇痛(观察组),60例术中单纯进行超声引导收...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不同入路持续髂筋膜阻滞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12月择期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0例,男21例,女19例,ASAⅠ或Ⅱ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平行穿刺组和垂直穿刺组,每组20例。手术结束后,平行穿刺组采取平行腹股沟韧带平面内进针置管,垂直穿刺组采取垂直腹股沟韧带平面内进针置管,注入负荷量1%利多卡因10ml预镇痛,并连续泵注0.2%罗哌卡因4ml/h至术后48h。记录两组患者持续髂筋膜阻滞的超声成像时间、穿刺注药时间、导管置入深度。记录术后6、12、18、24、30、36、42、48h患者自控神经阻滞镇痛(patient-controlled nerve blockade analgesia,PCNA)有效按压次数、罗哌卡因累积用量、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s,NRS)、感觉阻滞效果、镇痛满意度评分和相关并发症等。结果垂直穿刺组超声成像时间、穿刺注药时间、置管深度明显长于平行穿刺组(P0.05)。术后30、36、42和48h垂直穿刺组PCNA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少于平行穿刺组(P0.05)。术后6、12、18、24、30、36、42和48h垂直穿刺组股外侧皮神经阻滞成功率明显高于平行穿刺组(P0.05)。术后24、30和36h垂直穿刺组罗哌卡因累积用量明显少于平行穿刺组(P0.05)。术后24、30、36、42和48h垂直穿刺组静息NRS评分明显低于平行穿刺组(P0.05)。两组股神经阻滞成功率、镇痛满意度评分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平行穿刺入路和垂直穿刺入路实施持续髂筋膜置管均能提供良好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垂直穿刺组能更有效地降低患者术后静息疼痛评分,减少罗哌卡因累积用量,提高股外侧皮神经阻滞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股神经阻滞(femoral nerve block,FNB)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 方法 检索PubMed、OVID、EMBASE、Cochrane图书馆,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4年11月.收集在TKA术后使用FNB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或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atient-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的临床随机对照实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采用Cochrane协作网系统评价法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评价. 结果 共纳入14项研究,包括1 157例患者,其中FNB组616例,PCIA组380例,PCEA组161例.与PCIA组比较,FNB有效减少了患者术后24 h[加权均数差(weighted mean difference,WMD)=-17.93,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27.38~-8.49]及48 h(WMD=-25.70,95%CI:-41.67~-9.74)的吗啡累计消耗量,降低患者术后24 h活动时VAS(WMD=-1.99,95%CI:-3.14~-0.85)(P<0.05);且FNB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比值比(odds ratio,OR)(0.31,95%CI:0.22~0.44)、尿潴留(OR=0.24,95%CI:0.13~0.43,P<0.05)及头晕的发生率(OR=0.27,95%CI:0.14~0.52)都较低(P<0.05). 结论 比较PCIA及PCEA,FNB可能是TKA患者术后镇痛的一种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连续股神经阻滞(continuous femoral nerve block,CFNB)超前镇痛对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疼痛程度和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 60例择期全凭静脉麻醉下行首次TKA的患者,年龄≥6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超前镇痛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超前镇痛组于手术前施行CFNB,对照组于手术后施行CFNB.收集患者术前一般资料,监测术中循环功能变化和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index,BIS),记录术中麻醉用药、手术时间、止血带时间和麻醉时间等.应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双盲法测定患者术前1d及术后1、3、5、7d的认知功能,以术后评分和术前1d评分比较下降大于1个标准差即判断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于上述各时间点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估患者静息和运动时的疼痛程度. 结果 超前镇痛组术中瑞芬太尼的用量为(1.7±0.4)mg,低于对照组的(1.9±0.3) mg(P<0.05);超前镇痛组术后1d和3d运动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静息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前镇痛组术后3 d POCD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7%比26.7%)(P<0.05). 结论 CFNB超前镇痛可促进老年患者TKA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恢复,这可能与超前镇痛降低了TKA术后功能锻炼时的疼痛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与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或地佐辛连续股神经阻滞(FNB)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镇痛中的效果。方法择期行单侧TKA患者60例,采用统一麻醉和手术方案,术后FNB自控镇痛48h,持续剂量2ml/h,总量100ml。随机将患者均分为三组:罗哌卡因组(R组):0.225%罗哌卡因;罗哌卡因复合地佐辛组(D组):0.15%罗哌卡因含地佐辛10 mg;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组(S组):0.15%罗哌卡因含舒芬太尼1μg/kg。记录三组患者术后1、3及7d静息状态下VAS(RVAS)评分、主动功能锻炼时VAS(AVAS)评分和被动功能锻炼时VAS(PVAS)评分;记录其他镇痛药物用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3、7d三组患者RVAS评分,术后1、7d的AVAS评分和术后1d的P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后3d,S组与D组RVAS评分明显高于R组(P0.05)。三组术后恶心呕吐及谵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或地佐辛用于FNB,可提供良好的TKA术后镇痛效果,且不增加不良反应;但0.15%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或地佐辛不及0.225%罗哌卡因镇痛维持时间长,复合地佐辛这一现象更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股神经阻滞联合无止血带技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在减轻术后疼痛中的作用及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行TKA患者251例,男117例,女134例,年龄18~80岁,BMI 16.9~31.7 kg/m~2,ASAⅠ—Ⅲ级,随机分为四组:止血带下膝关节置换+静脉镇痛组(PT1组,n=56);止血带下膝关节置换+股神经阻滞镇痛组(PT2组,n=63);无止血带下膝关节置换+静脉镇痛组(P1组,n=56);无止血带下膝关节置换+股神经阻滞镇痛组(P2组,n=76)。分别于术前1 d、术后1、2、3 d测量术侧大腿中上1/3处周长,并于同时点采集外周静脉血测定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C-反应蛋白(CRP)浓度。分别于术前1 d、术后1、2、3、7 d和3个月评测患侧膝关节活动度(AROM),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评估静息和活动时的疼痛VAS评分。分别于术前1 d、术后1、2、3 d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患者认知功能,记录术后3 d内认知功能损害发生情况和恶心呕吐(PONV)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2、3 d PT1组和PT2组大腿周长增加值明显大于P1组和P2组(P0.05)、CRP浓度明显低于P1组和P2组(P0.05)。术后1、2 d PT1和P1组AROM明显小于PT2组和P2组(P0.05),PT1组静息和活动时VAS评分明显高于PT2组、P1组和P2组(P0.05),且P1组活动时VAS评分明显高于PT2组和P2组(P0.05)。术后1 d PT1组和PT2组MoCA评分明显高于P1组和P2组(P0.05)。术后3 d内PT1组和PT2组认知功能损害总发生率明显低于P1组和P2组(P0.05),PT1组和P1组PONV的总发生率明显高于PT2组和P2组(P0.05)。结论持续股神经阻滞联合无止血带技术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大腿肿胀及疼痛程度较轻,利于膝关节功能锻炼,关节活动度恢复快,但术后全身炎症反应较重且术后早期认知功能损害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腘动脉与膝关节后囊间隙(IPACK)阻滞联合收肌管阻滞(ACB)与坐骨神经阻滞(SNB)联合ACB的镇痛效果和对阻滞后小腿三头肌肌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50例,男13例,女37例,年龄50~80岁,BMI 18~39 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IPACK阻滞联合ACB组(IA组)和SNB联合ACB组(SA组),每组25例。麻醉诱导前分别在超声引导下采取0.25%罗哌卡因实施相应神经阻滞。IA组行IPACK阻滞(20 ml)和ACB(10 ml);SA组行SNB(20 ml)和ACB(10 ml)。确认阻滞效果后,实施喉罩全麻。手术结束后,患者均采用静脉自控镇痛。记录术前1 d、离开PACU即刻、术后4、8、24、48 h及术后90 d静息及活动时VAS疼痛评分。记录术后48 h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例数。记录离开PACU、术后4、8、24、48 h小腿三头肌和股四头肌肌力。结果与SA组比较,IA组镇痛效果并不劣于SA组,VAS疼痛评分差值的95%CI上限均低于预设值1.0。IA组小腿三头肌肌力在出PACU即刻、术后4、8 h明显优于SA组(P0.001)。两组术后48 h内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按压次数、补救镇痛率和股四头肌肌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PACK阻滞联合ACB可提供与SNB联合ACB相当的术后镇痛效果,同时又最大限度的保留小腿三头肌肌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单侧腰麻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的效果。方法本组TKA手术123例,ASAⅠ-Ⅱ级,均选择L4/5间隙穿刺轻比重布比卡因单侧腰麻。Ⅰ组42例,Ⅱ组26例,术后均选用自控静脉镇痛(PICA),PICA配方为(舒芬太尼100 ug+氯胺酮50 mg+咪唑安定1 mg+托烷司琼6 mg),用0.9%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首剂量为3 ml静注后连接患者自控镇痛泵(PCA),PCA泵维持量为1.5 ml/h、2 ml/PCA,锁定时间为60 min;Ⅱ组由术者于术毕加用0.375%左布比卡因20-30 ml行膝关节及切口局部浸润阻滞;Ⅲ组55例,于手术后床边超声引导下患侧股神经旁置管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PCA泵配方为0.15%左布比卡因300 ml(含舒芬太尼100 ug),首剂量15 ml后2 ml/h,8 ml/PCA,锁定时间为60 min。记录术后患者首次PCA时间,术后6 h、6-12 h、12-24 h、24-48 h舒芬太尼用量及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术后48 h内膝关节的主动屈曲度,及48 h内膝关节被动屈曲90°时的VAS最大值;及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1)术后患者首次PCA时间,Ⅲ组〉Ⅱ组〉Ⅰ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2)术后6 h和6-12 h舒芬太尼用量比较,Ⅰ组〉Ⅱ组〉Ⅲ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术后12-24 h及24-48 h舒芬太尼用量比较,Ⅰ组和Ⅱ组分别〉Ⅲ组,有统计学差异;(3)静息时VAS评分:术后6 h,Ⅰ组〉Ⅱ组和Ⅲ组,有统计学差异;6-12 h和术后12-24 h,Ⅰ组和Ⅱ组〉Ⅲ组,有统计学差异;24-48 h的VAS评分三组无统计学差异;(4)术后48 h内膝关节的主动屈曲度比较,Ⅲ组均明显大于及Ⅰ组和Ⅱ组,有统计学差异;(5)48 h内膝关节被动屈曲90°时的VAS比较,Ⅰ组和Ⅱ组均明显高于Ⅲ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超声引导下股神经旁置管TKA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的镇痛效果好,更有利于术后膝关节功能锻炼和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