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市2006-2009年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中心收集到的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2995例中的401例中药制剂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2006年97例中药制剂ADR中,中药注射剂占总例数的86.6%,2007年106例中药制剂ADR中,中药注射剂占总例数的75.5%;2008年99例中药制剂ADR中,中药注射剂占总例数的76.76%;2009年99例中药制剂ADR中,中药注射剂占总例数的63.64%。中药注射剂是引起ADR的主要剂型。结论:理性看待中药不良反应,讲究中医辨证论治,加强对其监测与研究,有助于减少和避免中药制剂ADR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我院2003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在我院的发生情况及其给患者造成的危害。方法:回顾性调查2003年我院各科室呈报的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对其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按我国卫生部颁布的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估方法。对ADR因果关系进行初评。结果:128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物共有96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居首位,占52.34%,其次为心脑血管用药、抗肿瘤药物,中药制剂也较多。ADR病例中合并用药占31.1%,给药途径以静脉用药为主。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损害,其次是胃肠系统损害、发热等全身症状,重度ADR有15例(占11.72%)。结论:应做好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及加强慢性ADR的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某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及给患者带来的危害,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并探讨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收集我院ADR报告223例,分别从患者年龄、ADR表现、药品种类、给药途径、关联性评价及转归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23例ADR报告涉及71种药品.其中,抗菌药物有32个品种,ADR 148例,占总例数的66.37%;其次为中药注射剂,有10个品种,ADR 28例,占12.56%.引起皮肤及附件损害的ADR最多(148例),占总例数的66.37%;其次为消化系统反应(37例),占总例数的16.59%.小于9岁的患者发生ADR的比例最高(105例,占47.09%);其次为大于60岁的老年患者(29例,占13.01%).结论:在婴幼儿及老年患者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其不良反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中药注射剂,加强ADR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席哲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2):81-8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深入开展ADR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月报告的ADR报告63例,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ADR因果关系评定与程度、ADR类型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年龄比例中,小于20岁和41~60岁人群发生ADR最多,分别占26.98%和38.10%;静脉给药途径ADR发生率最高,占84.12%;发生ADR药品种类中以抗感染药物比例最大,为65%;ADR累积器官多为皮肤及其附件,占55.56%。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出现,坚持合理用药,合理控制抗感染药物及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加强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以保证药物在临床中安全有效的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收集的96例临床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床ADR涉及的药品种类及例次中以抗感染药占首位,占总例数的44.8%(涉及23种抗感染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51例);女性ADR发生率高于男性;静脉给药途径的ADR发生率较高。结论:要重视药物的不良反应的报告和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我院2010年1至12月收集上报的中成西药联合使用118例药品不良反应信息,寻求避免或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方法,确保临床用药的合理.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总结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118例ADR报告中60岁以上人所占比例最大,占33.9%.用药途径主要为静脉给药.涉及的药品品种:抗生素、中成药和中药注射剂、循环类药物ADR发生率高.ADR表现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发生率较高.结论:通过探讨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和患者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认识,注意用药安全性,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恩施州直涉药单位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与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恩施州直涉药单位2010年度上报的359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药物种类、给药途径、不良反应表现及严重程度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59例ADR报告共涉及药品8类92种,其中抗微生物药引发的ADR最多,共158例(44.O%),其次为中药制剂66例(18.4%);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313例,占87.1%);严重及新的ADR为17例,所占比例为5.9%。结论应重视ADR监测工作,强化ADR监测意识,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规范用药。更大程度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99例ADR报告分别就患者年龄、性别、药物的种类、给药途径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9例ADR中,男性50例,女性49例。年龄最小的2个月,最大的91岁。抗微生物药物引起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49.49%。静脉滴注给药引起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81.82%。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最为常见,占总例数的53.25%。结论:应当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确保临床用药安全、合理、有效,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某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医院2019年上报的346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的年龄、既往过敏反应史、引发ADR的给药途径、引发ADR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346例报告中,怀疑药品涉及146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最多,占33.53%,其次为中药制剂,占15.90%;超过60岁的老年患者ADR发生率最高;静脉给药是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26.27%。结论:医院应积极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及评价工作,特别要重视抗菌药物及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监测,加强临床合理使用,避免或减少ADR重复发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019—2021年医院中药注射剂使用及不良反应情况,为中药注射剂在综合性医院的合理用药监测提供参考。方法:从医院HIS系统中调取2019—2021年中药注射剂的品种、数量和金额,并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中查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统计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和排序比(DUI)。结果:中药注射剂静脉输液率逐年增加;基本药物金额占比降低;祛瘀剂、清热剂、肿瘤用药DDDs累积量占比排前三,其中祛瘀剂在医院调控措施下金额占比逐年下降,调控有效,另两类呈上升趋势;药品不良反应发生例数逐年增加,祛瘀剂与清热剂ADR占比74.41%,类型主要为一般ADR(占78.00%),其中银杏内酯注射液ADR数排名第一(占22.27%)。药品ADR发生率与DUI及DDDs存在相关性。结论:祛瘀剂、肿瘤用药及清热剂临床选择倾向性较大,与医院重点科室建设和临床实际情况有关,用药患者病情较复杂,且联用药品多,因此ADR较多;清热剂DDDs涨幅最大,与抗生素耐药率高有一定关系,需加强相关科室用药监控和宣教,以防过度用药;基药使用率下降,应进一步做好基药制度宣传以及基本药物普及,提...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探讨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因素,总结药品不良反应发生规律,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选取34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作为研究对象,从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种类、给药途径、器官损害表现及程度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调查分析,年龄较大人群有170例(48.71%),静脉注射、口服给药引起的ADR分别有161例(46.13%)、177例(50.72%),中药制剂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95%。结论:增强合理用药意识,完善防范处理方案,指导患者合理服用药物,同时加强ADR监测,保障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丽水市中心医院近几年来中成药的不良反应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对丽水市中心医院2010-2012年问中成药应用中的90例不良反应按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起不良反应的药品种类及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46例,女44例;60岁以上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占34.5%;注射剂占42.2%;皮肤及附属器官和消化系统的药品不良反应占50.5%,其中参麦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共21例。结论:药物剂型、给药途径、药品质量、患者性别及体质等因素均会导致不良反应发生,应重视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加强对中成药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及特点。方法:选取临沧市临翔区人民医院2009年-2014年期间发生不良反应的12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了解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用药情况,从而明确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上报的123例药品不良反应(ADR)中,抗微生物药物占32.52%,中药注射剂占8.1%;静脉给药引发的ADR例数最多,占92.68%;累及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52.84%。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监管和上报工作,规范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掌握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降低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对石门县中医院2008年1月至12月上报的52例药品不良反应,按年龄、性别、药品种类、给药途径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40~49岁年龄段发生率最高,占32.69%;给药途径中,静脉滴注引起的比例最高,占75%;抗感染药物发生频次最高,占51.92%;药品不良反应涉及的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最多,占50%。结论在我院报告的52例药品不良反应中,提示中成药及抗菌药物的滥用,是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关键,要求临床医师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以下简称ADR)发生的情况和特点,以促进ADR监测和合理用药。方法对46例严重ADR病例,按ADR发生的关联性因素进行统计、分析与评价。结果引起严重ADR的前两类药品是抗感染药和中药注射剂;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受累最为多见;静脉给药是引起严重ADR的主要给药途径;联合用药引起的病例多于单一用药;小于12岁患者居多,占总数的54%。结论重视儿童用药安全性监控,加强抗感染药和中药注射剂ADR监测,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可以减少严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以下简称ADR)发生的情况和特点,以促进ADR监测和合理用药。方法对46例严重ADR病例,按ADR发生的关联性因素进行统计、分析与评价。结果引起严重ADR的前两类药品是抗感染药和中药注射剂;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受累最为多见;静脉给药是引起严重ADR的主要给药途径;联合用药引起的病例多于单一用药;小于12岁患者居多,占总数的54%。结论重视儿童用药安全性监控,加强抗感染药和中药注射剂ADR监测,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可以减少严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上报的106例中药注射剂致ADR报告,分别按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疾病、ADR发生时间、涉及的药品种类、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描述性的统计分析。结果:106例中药注射剂致ADR报告中,男女构成比分别为48.11%和51.89%;年龄60岁患者发生ADR最多,占57.55%;用药后30min内发生ADR最多,占58.7%;涉及4个类别19种中药注射剂,以活血类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居多(占66.98%),又以红花注射液所致ADR例数最多,有27例;ADR累及器官/系统以全身性损害为主(占43.67%),主要表现为寒战、发热;106例ADR患者经及时停药、对症处理全部好转或痊愈,未出现药物后遗症或死亡病例。结论:重视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注重患者个体差异,根据中医辨证规范使用中药注射剂,加强用药监护,是减少ADR发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方法:对雅安市共17家医院在2009年1~12月期间收集到的63例中药注射剂ADR报告分别从药物种类、典型病例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雅安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分中心2009年1~12月共收到777例各类药品不良反应,中药制剂99例,占比12.7%,中药注射剂63例,占中药制剂的63.6%。结论:应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监测,避免或减少ADR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和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1日-20D9年12月31日收集到的232例ADR报告,分别从报告数量、报告来源、药品种类、给药途径、中西药比例、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师呈报占94.40%,药师呈报占1.29%,护士呈报占4.31%;涉及药品以抗感染药居多,占60.34%;西药静脉滴注占西药总数的72.86%,中药静脉滴注占中药总数的95.45%;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43.53%.结论:医院应进一步加强对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及ADR监测工作,并加强用药干预,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分析,为老年人安全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ADR报告表为对象,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观察导致ADR的药物、给药途径及临床表现。结果:ADR事件中,抗感染药引起的占首位(48.74%),其次是中药注射剂(8.48%);合并用药引起高于单一用药;静脉注射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占67.23%。结论: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强调合理用药,保障老年人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