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体位对妇科患者术前清洁灌肠次数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妇科术前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灌肠方法,即患者取左侧卧位,两腿屈曲,灌人灌肠液后以同两腿屈曲样的体位保留5~10 min,然后自行排便.B组(实验组)采用改良清洁灌肠方法,即患者采用左侧卧位,两腿屈曲,臀下垫1个10 cm高的臀垫,插入肛管10~15cm,灌入灌肠液后保持1~2 min在臀部抬高的基础上向右转身取屈膝仰卧位2~4min,然后继续右转身取右侧卧位,两腿屈曲,去掉臀垫,保持2~4 min,最后回到左侧卧位自行排便,在变换体位的同时护士加一定的手法按摩.结果:改良清洁灌肠方法对灌肠次数、肠腔清洁效果、患者腹部疼痛、便意感程度的影响均好于传统的灌肠方法(P<0.05).结论:妇科患者术前采用改良清洁灌肠方法能够减少痛苦,快速、顺利达到清洁灌肠的标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电脑灌肠组件(简称组件)是电脑灌肠机的连接管路,是患者进行电脑清洁灌肠时必不可少的物品,而清洁灌肠具有解除便秘、减轻中毒、为肠道手术、检查做准备或灌入低温液体降温等作用。清洁灌肠是普外科常见护理操作,在此介绍电脑灌肠组件在脱机状态下的再利用,且能达到与电脑清洁  相似文献   

3.
清洁灌肠是将灌肠液注入直肠,刺激肠蠕动,达到刺激排便、清洁肠道的目的。灌肠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患者病情的诊断和治疗。在给患者进行清洁灌肠时,常遇到经反复灌洗后肠道清洁度不理想,有的甚至液体外流,污染床单和地面。  相似文献   

4.
改良灌肠法     
大量不保留灌肠是指将一定量的溶液经肛门直肠灌入结肠,帮助患者排出粪便和积存的气体,清洁肠道,为手术、检查和分娩作准备。以住在门诊采用传统法时,由于容量大,速度快,患者有明显腹痛、腹胀,很快就将灌肠液排出体外,故洗肠的效果不佳。为些,我们将一次性输液器作了改进,用以灌肠,提高了洗肠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1997-01~1997-03,我院行改良法灌肠72例(男46例,女26例,年龄24~76 y)。1996-11~1996-12行传统法灌肠60例(男44例,女16例,年龄:22~73 y)。对两法的洗肠效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客观评价水合氯醛灌肠时用药温度对灌肠效果的影响,寻找提升灌肠效果的方法。方法以随机法选择本院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接收的108例婴幼儿(实验组),做核磁共振、听力诊断等检查时予以水合氯醛灌肠,并将用药温度设置为30℃;同期选择58例婴幼儿(对照组),将其用药温度设置为4~10℃。在对所有入选婴幼儿灌肠效果深入观察的基础上,客观对比各项临床数据。结果上述入选婴幼儿中,实验组婴幼儿的有效率46.30%,对照组是34.48%,对比有差距(P<0.05)。结论水合氯醛灌肠时用药温度对灌肠效果的影响较大,所以控制用药温度非常关键。临床上建议将水合氯醛灌肠时用药温度控制在30℃左右,有助于提升灌肠效果。  相似文献   

6.
复方灌肠液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穆立新 《中国医药》2009,4(8):581-582
目的探讨复方灌肠液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9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66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应用琥珀酸氢化可的松、普鲁卡因、锡类散、云南白药、甲硝唑及生理盐水组成的复方灌肠液保留灌肠,1次/d,2周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47例,好转14例,5例无效,有效率为92.4%;对照组临床治愈15例,好转1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8.8%(26/33),2组有效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因副作用明显而需要停止用药者。结论复方灌肠液为安全而有效的局部治疗药物,具有保护肠黏膜及促进糜烂溃疡修复之作用。特别对轻、中度患者及病变范围累及直肠或直一乙状结肠者,疗效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7.
临床上肛管排气通常使用的是能重复消毒使用的橡胶管或者一次性肛管,对于使用频率小的科室,经常消毒或者备用一次性肛管易致过期而造成临床上不必要的浪费。因此,我们试用一次性灌肠袋改造一次性肛管,临床应用收到良好的效果。1方法截取灌肠袋下段肛管及排气管部分约45~60cm(即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小儿肠套叠的诊断与灌肠复位技术。方法 60例小儿肠套叠病例,全部采用超声检查诊断,在透视下实施空气灌肠复位术。结果超声诊断符合率86.78%,透视下空气灌肠诊断符合率100%,空气灌肠复位成功率88.3%。结论小儿肠套叠超声检查是首选检查方法 ,透视下空气灌肠复位成功率高,技术简单,并具有明确诊断作用,是首选复位技术。  相似文献   

9.
慢性结肠炎也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型结肠炎,是常见病,以腹泻、腹痛、黏液便、脓血便为主症,似属祖国医学中“肠风”、“久痢”范畴,近年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常由饮食不节,情志郁结,过度劳累,湿邪内侵等因素所致。2001-2005年本研究采用中药复方灌肠汤保留灌肠治疗25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清洁灌肠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操作,其目的是为了软化粪块,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清洁肠道,为外科手术创造良好的肠道环境。老年患者肛门括约肌松弛、体质弱、常伴有慢性疾病、耐受力较差,我们采用传统清洁灌肠法为老年患者灌肠时,当肛管插入或灌肠液刺激后极易产生失控现象,如灌肠液容易溢出,在体内保留时间短,达不  相似文献   

11.
产后尿潴留是比较常见的产后并发症,它会影响产妇恢复。本文从尿潴留发生的原因、症状、治疗方法及护理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发现以甘油灌肠剂治疗,配合适当的护理干预,可尽快缓解症状。  相似文献   

12.
滴注式保留灌肠与传统灌肠临床应用效果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保留灌肠是消化科最常见的护理操作之一。但是按传统的灌肠方法要求肛管插入深度一般为7~10cm,同时,有药液灌入速度快、保留时间短、患者症状缓解慢等不足,达不到预期的治疗效果。自2006-04以来,笔者所在医院尝试采用点滴式保留灌肠的新方法治疗溃疡型结肠炎,并与传统法进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和水压灌肠复位的疗效.方法:对比分析128例采用空气灌肠复位和116例采用水压灌肠复位小儿急性肠套叠复位成功率,复位时间,复发率,穿孔率,恢复时间.结果:空气灌肠和水压灌肠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在复位成功率,复发率,穿孔率和恢复时间上差异无显著性,二者只在复位时间上有所差异,空气灌肠时间短于水压灌肠时间.结论:空气灌肠复位和水压灌肠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均是安全的、有良好的疗效.空气灌肠在操作方便性方面更有优势,但患儿暴露在放射线下,对健康有一定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药物灌肠前行清洁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方法6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2例。对照组的患者采用传统的药物保留灌肠法,实验组的患者采用先行清洁灌肠之后再对其进行药物保留灌肠的方法。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率比较低(P<0.05)。结论药物灌肠前行清洁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以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王晓燕 《医药世界》2009,11(6):203-203
灌肠法是将一定量的溶液由肛门直肠灌入结肠,借以解除便秘、排出积气积便,行肠道准备及治疗肠道疾病的常规技术。临床上常用灌肠筒,操作频琐,灌肠液流速不易控制,消毒过程复杂。我科自1998年将一次性输液器代替灌肠筒应用效果满意。具体方法:将配好的灌肠液倒入一无菌输液瓶接输液器(如生理盐水、甲硝唑、1∶2∶3液等可直接接输液器)按输液法排除空气,去掉针头细管,接一次性导尿管,再次排气,润滑导尿管前端,根据灌肠目的插入肛门一定深度进行灌注。  相似文献   

16.
刘燕  邵红  曾娜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8):1240-1241
慢性结肠炎是一种与遗传及免疫有关的非特异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直肠、乙状结肠甚至伞结肠黏膜,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便或脓血便[1].中药保留灌肠是通过肛门将中药灌注至肠腔,经黏膜的透析和吸收功能,达到消炎、解毒等治疗功效[2].故延长灌肠药物保留时间是提高疗效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妇科患者改良灌肠法与传统灌肠法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妇科手术前清洁灌肠的最佳体位及插管长度。方法将妇科手术需要行灌肠的患者507例,随机分为试验组257例和对照组250例,试验组使用改良法:即臀高头低左侧卧位(臀部抬高30-35cm),肛管插入长度为20~22cm;对照组采用传统左侧卧位,肛管插入长度为7~10cm。比较2组患者灌肠次数、肠道清洁度、不适感及灌肠入液量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灌肠次数、灌肠清洁度、不适感及灌肠入液量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改良灌肠法能彻底清洁肠道,可减少患者的不适和痛苦,并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妇科灌肠液保留灌肠结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五水头孢唑林钠、奥硝唑静滴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妇科灌肠液保留灌肠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8.0%,对照组为7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灌肠液保留灌肠结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起效快、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确定中药抗溃疡性结肠炎生物黏附剂中所选用促渗剂的种类及其用量.方法:采用大鼠在体灌流模型处理灌肠液,并采用HPLC法测定秦皮甲素在灌肠液中的含量.结果:0.5%,1%,2%,3%,4%,5%的薄荷脑作为促渗剂时,秦皮甲素的吸收度分别为0.015 742,0.022 566,0.016 520,0.014 586,0.012 946,0.012 818 μg.mL-1·cm-1;0.5%,1%,2%,3%,4%,5%的冰片作为促渗剂时,秦皮甲素的吸收度为0.015 664,0.016 067,0.013 753,0.012 597,0.011 899,0.011 449 μg.mL-1·cm-1.结论:薄荷脑和冰片对灌肠Ⅰ号中秦皮甲素都有较强的促渗透作用,1%薄荷脑及1%冰片对秦皮甲素的促透作用最明显.两药比较,薄荷脑的促透效果更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