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纳米羟基磷灰石修复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材料在种植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将纳米羟基磷灰石植入钛种植体周围的骨缺损区,观察种植体与骨界面的结合形式和程度.结果:纳米羟基磷灰石修复钛种植体骨缺损处实现良好的骨结合.结论:纳米羟基磷灰石材料的使用在实现钛种植体与周围健康骨组织的骨结合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羟基磷灰石及纯钛作为种植材料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近年来,文献报道纯钛表面作氧化或氮化处理可提高其生物相容性,国内文献报告羟基磷灰石与骨水泥掺和使用可以增加羟基磷灰石的韧性,同时骨水泥可解决羟基磷灰石难以塑形的问题,本文通过细胞生长抑制试验和细胞毒性试验对羟基磷灰石——骨水泥复合材料,氧化钛,氮化钛三种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作了初步评价,为临床应用提供生物学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羟基磷灰石复合骨形成蛋白骨表面种植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组织学观察方法,比较单纯羟基磷灰石与羟基磷灰石复合骨形成蛋白在兔颅骨骨皮质表面的种植情况。结果表明:羟基磷灰石—骨形成蛋白复合材料有极高的成骨率,成骨现象十分活跃,可达种植材料全层,材料与骨皮质之间的界面为骨性连接。而单纯羟基磷灰石成骨率低,成骨范围局限,这种成骨可能是手术创伤所致,材料与骨皮质之间的界面多为纤维结缔组织。我们认为,羟基磷灰石复合骨形成蛋白是较理想的骨皮质表面种植材料,而单纯羟基磷灰石材料不适宜作为骨皮质表面的种植材料,特别不适宜用作牙槽嵴再造。  相似文献   

4.
羟基磷灰石植入治疗磨牙根分叉区骨质吸收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羟基磷灰石与骨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骨亲和力,且无抗原性.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科自1993年2月开始用国产致密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植入磨牙根分叉骨质吸收的病例.临床观察,获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将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和单纯羟基磷灰石植入10只成年狗颌骨缺损内,通过对钙、磷元素的定量分析和扫描电镜观察,研究胶原粘结剂的加入对羟基磷灰石生物特性的影响及该复合材料的成骨特性。结果表明,胶原粘结剂的加入不影响羟基磷灰石良好的成骨作用,且对新骨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复合材料固泣成型作用良好,与新骨形成完全的骨整合。  相似文献   

6.
吴文蕾  葛久禹  李升  黄晓峰  陈湘华 《口腔医学研究》2011,27(12):1049-1051,1055
目的:将胶原-羟基磷灰石人工骨与胶原膜联合应用于修复牙周缺损的动物实验,探讨其用于引导牙周组织再生的可行性。方法:人工构建4只成年Beagle犬下颌后牙区牙周缺损模型,分别随机采用:胶原-羟基磷灰石人工骨/胶原膜、胶原-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空白对照治疗,每组8颗牙,12周后处死动物,进行组织学观察并测量新生组织高度。结果:与单纯植入胶原-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组相比,胶原-羟基磷灰石人工骨/胶原膜组获得了更多的新附着,表现为有较多的新生牙槽骨、新生牙周膜和新生牙骨质样组织生长,2组之间新生组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胶原-羟基磷灰石人工骨与胶原膜联合运用修复牙周牙槽骨缺损引导牙周组织再生的效果优于单纯植入人工骨。  相似文献   

7.
人工构建4只成年Beagle犬下颌后牙区牙周缺损模型,分别随机采用:胶原-羟基磷灰石人工骨/胶原膜、胶原-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空白对照治疗,每组8颗牙,12周后处死动物,进行组织学观察并测量新生组织高度。结果:与单纯植入胶原-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组相比,胶原-羟基磷灰石人工骨/胶原膜组获得了更多的新附着,表现为有较多的新生牙槽骨、新生牙周膜和新生牙骨质样组织生长,2组之间新生组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胶原-羟基磷灰石人工骨与胶原膜联合运用修复牙周牙槽骨缺损引导牙周组织  相似文献   

8.
羟基磷灰石复合骨形成蛋白根管充填的疗效陈东,程玉华,夏镇斌天津解放军254医院(300142)自1992-07起应用羟基磷灰石复合骨形成蛋白(BMP)加碘仿进行根管充填,疗效满意。所用羟基磷灰石复合BMP按每克BMP加20g羟基磷灰石的比例,将两者在...  相似文献   

9.
羟基磷灰石颗粒人工骨修复口腔颌面部骨缺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羟基磷灰石颗粒人工骨修复颌面部各类类型骨缺损140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颈项磷灰石颗粒人工骨在临床应用中容易出现的有关问题及并发症的进行了讨论,并对羟基磷灰石颗粒人工骨存在的无成形笥及无骨诱导能力等缺点提出了自己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多孔型块状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P)骨传导性不佳。我们将改进的、骨传导性良好的HAP和骨形成蛋白复合后植入兔的颅骨缺损中,分期观察新生骨长入情况,测量材料的力学强度并与正常颅骨作对照。1.材料及实验动物:改进型块状羟基磷灰石和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拔牙后在牙槽窝中即刻植入羟基磷灰石微粒人工骨对维持牙槽嵴高度的作用及护理配合。方法:对48例拔牙后即刻植入羟基磷灰石微粒人工骨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及护理。结果:48例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未发生羟基磷灰石微粒人工骨移位等术后并发症,同术前相比,牙槽嵴高度无明显降低。结论:拔牙后即刻植入羟基磷灰石微粒人工骨可以维持牙槽嵴的高度,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许多实验已经证明多孔羟基磷灰石陶瓷具有骨引导作用,但迄今为止,尚无实验能证明它具有骨诱导作用。为了进一步了解多孔羟基磷灰石陶瓷是否具有诱导骨形成的作用,作者将多孔羟基磷灰石陶瓷种植体埋植于狗背部肌肉内,分别于植入后1,2,4和8月处死动物,取出种植体,将其固定、脱钙、切片、HE 染色,在光镜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水热合成法制备羟基磷灰石生物涂层材料的细胞相容性及动物体内植入体与骨界面的状况进行研究.方法水热合成法制备羟基磷灰石涂层,采用细胞培养和动物实验评估涂层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结果成骨细胞在涂层材料表面具有良好的细胞增殖率,碱性磷酸酶活性逐渐增加.植入动物体内1月后即有骨组织与涂层材料结合,3月后骨结合量增加.涂层材料在体内稳定,未见溶解脱落.结论水热合成法制备的羟基磷灰石生物涂层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效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氟离子植入猪骨源羟基磷灰石对破骨样细胞体外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化学浸泡结合高温烧结法制备氟化猪骨源羟基磷灰石,以小鼠单核巨噬细胞株RAW264.7诱导形成破骨样细胞,扫描电镜观察破骨样细胞在材料表面黏附、分化与功能,CCK-8法检测材料上前破骨样细胞的增殖活性,酶活性定量检测细胞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TRAP)活性。结果:破骨样细胞可在氟离子植入猪骨源羟基磷灰石上黏附、分化并发挥吸收功能,材料对前破骨样细胞的增殖活性无明显抑制作用,但可降低破骨样细胞TRAP的表达。结论:氟离子植入猪骨源羟基磷灰石可抑制破骨样细胞的骨吸收作用。  相似文献   

15.
自体骨移植与生物材料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用组织学观察的方法及分析植入材料在成骨过程中的骨动力学变化比较自体骨移植和胶原羟基磷灰石植入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效果。方法:本实验将自体骨、胶原羟基磷灰石分别植入10头中国试验用小型猪下颌骨缺损内,采用常规组织学观察,测量并统计基本的骨动力学参数,从定量、动态的角度,研究分析各自在修复过程中骨生长情况。结果:胶原羟基磷灰石植入后比自体骨植入后骨再建发生早,说明前者也具有良好的成骨作用,可较早地促进新生骨生长。结论:胶原羟基磷灰石、自体骨修复下颌骨缺损,其前者可以免除患者自体二处手术供骨的痛苦及心理负担,优于自体骨移植修复,便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拔牙后即刻植入羟基磷灰石微粒人工骨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方法:65 例患者拔牙后牙槽窝内即刻植入羟基磷灰石微粒人工骨,术后1 周、1 月、3 月分别复诊,进行临床及X 线检查。结果:65 例患者伤口均顺利愈合,未发生术后出血、感染、羟基磷灰石微粒人工骨移位等术后并发症,同术前相比,牙槽嵴高度无明显降低。结论:拔牙后即刻植入羟基磷灰石微粒人工骨可以维持牙槽嵴的高度,减少术后并发症,为以后进行义齿修复提供一个良好的基骨条件,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纳米羟基磷灰石修复兔颌骨缺损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纳米羟基磷灰石修复颌骨缺损的生长特性及生物相容性。方法24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在下颌骨体部造成直径1.0cm的骨缺损,实验组以纳米羟基磷灰石修复,对照组以普通羟基磷灰石修复,于术后1周、4周、8周、12周分别处死,用医学图像分析系统分析各组分的组织生成量,进行组织学定性和定量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纳米羟基磷灰石组骨缺损修复区随时间增长修复材料被利用与新生组织结合成骨而不断减少,直至与正常骨接近而趋于稳定;HA组新生骨仅围绕材料生成。结论纳米羟基磷灰石可与新生骨组织结合且成骨较快,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8.
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骨植入治疗根分叉病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波  李月玲  杨德龙 《口腔医学》2010,30(6):358-359,366
目的 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骨植入治疗根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0例根分叉病变患者施行根分叉刮治术,并植入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骨,观察其疗效。对所得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牙周袋深度减少2.93mm,附着丧失平均获得1.35mm,牙龈出血指数减少1.62,经检验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骨植入对治疗根分叉病变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文观察了羟基磷灰石及其制剂在猴牙切髓术后1周、1月、3月的牙髓组织学反应。结果表明:羟基磷灰石与牙髓组织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可诱导骨样牙本质沉积,形成牙本质瘤,但不能诱导管状牙本质形成;羟基磷灰石制剂、羟基磷灰石-氢氧化钙制剂有良好的生物学性能,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应用XIVE种植体行口腔种植治疗并同期植入珊瑚羟基磷灰石(CHA)的临床效果。方法:12例患者在使用XIVE种植系统进行口腔种植修复时,应用成品珊瑚羟基磷灰石作为同期骨增量治疗的植入材料。结果:术后随访全部病例均无全身性异常反应,术后创口愈合良好,无异物排出现象,种植体稳定度好。X线片显示植入3月后珊瑚骨密度逐渐降低,而珊瑚骨之间的空隙密度增高,6~9个月珊瑚羟基磷灰石基本完全吸收。结论:珊瑚羟基磷灰石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诱导性,在应用XIVE种植体时可作为同期植入的骨增量植入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