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乳腺增生病,又称乳腺囊性增生病,乳腺小叶增生病。发病年龄多在20~45岁,其发病率占乳房疾病的首位。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乳房疾病。根据研究资料发现,本病有一定的危险性,尤其对伴有乳癌家族史的患者,更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马朝群 《中医研究》2008,21(12):54-57
乳腺增生病是临床常见的乳腺疾病,乳房肿块和乳房胀痛是其两大主要症状,症状与月经周期及情志变化密切相关。现代医学认为,乳腺增生病是一种非炎症、非肿瘤性的以乳腺不同程度增生为主的病变,与卵巢内分泌失调有关,即黄体功能相对不足而雌激素水平相对过高,致乳腺在经期过度增生,月经后复原不全,从而导致乳腺导管、小叶或周围结缔组织细胞增生。其病属中医“乳癖”范畴。笔者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周期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病6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增生病是一种常见、多发、难治的乳房疾病。近年来,笔者采用周期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乳腺增生病的中医证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增生病是最常见的乳腺疾病,约占全部乳腺疾病的75%。乳腺增生病是以乳房部肿块和疼痛为二大主症,并每随月经周期的变化而有轻重变化,多在月经来临前加重,它是一种既非炎症,亦非肿瘤的增生性病变,乳腺增生病归属中医乳癖的荡畴,多由情志内伤、冲任失调、痰瘀凝结而成。VORHERR研究发现乳腺增生病变,30%的患者有上皮增生,这些患者罹癌危险是正常妇女的5倍,其中约5%的患者3年可能癌变,10%的患者10年内可能癌变,15%的患者15-20年内可能癌变。因此,研究和治疗乳腺增生病将有助于乳腺癌癌前期病变的研究,同时也有助于早期预防乳腺癌。从2004年11月至2006年12月,笔者在本院中医外科门诊采用逍遥散加减治疗乳腺增生病2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乳腺增生病中医药治疗浅谈谢纪源(江西省上犹县中医院上犹341200)关键词乳腺增生病中医药疗法临床体会乳腺增生病是妇女乳房疾病中的常见病,属中医学乳癖范畴。笔者多年临床实践运用中医疏肝解郁、化痰散结、理血行瘀法治疗本病,临床疗效确切,现作如下介绍:基...  相似文献   

6.
乳腺增生病是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其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多发于有月经周期的女性,发病率约在40%~50%之间.其基本病理变化为乳腺组成成分的增生,在结构、数量及组织形态上表现出异常,其本质上是一种生理增生与复旧不全造成的乳腺正常结构的紊乱.由于一小部分乳腺增生病重的患者以后有发展成为乳腺癌的可能性,所以有人认为乳腺增生病为乳腺癌的"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7.
加味逍遥散配合外治法治疗乳腺增生病6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增生是乳管和腺泡上皮增生所致乳管扩张形成的囊肿,属祖国医学乳癖范畴。乳腺疾病,与行经有关,以中年妇女病者较多,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加大,乳腺增生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趋向年轻化,严重地影响了女性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近年来,笔者运用加味逍遥散配合外治法治疗乳腺增生病65例,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天冬合剂治疗乳腺增生病20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腺增生病是妇女乳房疾病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我院应用本院制剂天冬合剂治疗乳腺增生病200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乳腺增生病又可称为乳房结构紊乱症.由于乳腺组织成分增生,乳腺导管和小叶在结构上退性和进行性变化,是以乳腺腺泡、导管上皮细胞及纤维组织增生为基本病理变化的一类疾病总称.好发于25~50岁,性情急躁,易怒,或性格内向的女性.其发病率占育龄期妇女50%,根据病变的不同发展阶段及主要特点,将其分为单纯性乳腺上皮增生、乳腺腺病(又可分为小叶增生、纤维腺病和硬化性腺病三种)、乳腺囊性增生病.  相似文献   

10.
千金花  王寅 《中国针灸》2013,33(6):539-540
乳腺增生病是一种由内分泌功能紊乱而导致的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和间质纤维组织进行性增生的乳房疾病.乳腺增生病属于中医学中的"乳癖""乳中结核"的范畴,其主要症状为乳房的疼痛和乳房内肿块.乳腺增生病是临床最常见的乳腺疾病,其发病率占全部乳腺疾病的75%,占育龄妇女的40%左右[1].  相似文献   

11.
乳腺增生病是女性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率占育龄妇女的40%左右,而占全乳房疾病的75%。现代病理学将其归为乳腺结构不良病,是一种非肿瘤性、炎症性的乳腺腺上皮增生性疾患,属于蒙医学"七素布日勒都森病"范畴[1],属祖国医学中"乳癖"范围疾病[2]。其主要表现为乳房胀痛和乳房结块。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对乳腺癌的发生,认识是经历了"正常腺体→增生→非典型增生→原位癌→侵润性癌"的发展模式[3],所以很多女性患者的心理压力大,惧怕乳腺增生病慢慢变成乳腺癌。笔者试图用蒙医理论分析乳腺增生病的发病机制和病因,为治疗本病及预防本病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2.
乳腺增生病是妇女常见而多发的乳房疾病之一。临床上多以乳腺肿块及疼痛为特点,有些乳腺增生与乳腺癌关系密切,尤其囊性增生更普遍地被认为是一种癌前病变。近年来30岁以上的妇女乳腺增生病发病几率显著上升,乳腺癌的发病率也呈明显升高。所以尽早发现和治疗乳腺增生病是预防和降低乳腺癌发病的重要措施之一。我们自2000年以来,用自拟乳康灵汤治疗乳腺增生病48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乳核消片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乳腺增生病是女性最常见的一种乳房疾病,本研究以乳核消片治疗乳腺增生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乳腺增生病是一种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增生性乳腺疾病,是中青年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居全部乳腺疾病的首位,多见于25~45岁女性,且现在起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人群也逐渐低龄化。近年来,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国内报道的中医药治法在乳腺增生病治疗的运用也日渐广泛,并取得较好疗效,现就治疗情况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5.
乳腺增生病已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妇女的身心健康。乳腺增生病是临床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其发病率占育龄妇女的28-40%,占全部乳房疾病的75%。多种类型的乳腺增生(尤其是囊性乳腺上皮增生)与乳腺癌的发病有一定关系,因此,对乳腺增生进行广泛的研究,对乳腺癌的一级预防有现实意义,而乳腺增生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与生殖激素失调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探索子宫全切、次全切对本病发病的影响有助于乳腺增生病病因的研究及临床防治方面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乳腺增生病的中医药研究近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乳腺增生病是以乳房部肿块和疼痛为两大主症,是乳腺主质和间质不同程度地增生及复旧不全所致的乳腺结构在数量和形态上的异常,常形成可触及的肿块,既非肿瘤,也非炎症。本病属中医“乳癖”范畴,是育龄妇女最常见的乳腺疾病,发病率占乳房疾病的首位,有发展为乳腺癌的危险性。现代  相似文献   

17.
乳腺增生病现代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毅 《中医药学刊》2005,23(8):1469-1471
乳腺增生病是中青年妇女最常见的乳腺疾病。病程长,容易复发,并且具有一定的癌变倾向。近十几年来中医对乳腺增生病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无论是基础实验研究还是临床治疗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现予以分类叙述。  相似文献   

18.
三甲消癖汤治疗乳腺增生病12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增生病是临床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其发病率居乳腺疾病之首位.乳腺增生病可发生于青春期后任何年龄的女性,但以30~50岁的中青年妇女最常见.其临床主要表现为乳房肿块和乳房疼痛,且其疼痛多于经前加重,行经后减轻.由于乳腺增生病中的较重的一部分患者日后有发展成为乳腺癌的可能,因此乳腺增生病也被认为是乳腺癌的"癌前病变".中医认为其发生与忧思、劳倦有关.2006年10月~2008年11月,笔者采用自拟三甲消癖汤治疗乳腺增生病123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108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增生病是乳腺外科门诊最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病既非炎症又非肿瘤,而是乳腺导管和小叶在结构上的变化,是以乳腺腺泡、导管上皮细胞及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为基本病理变化的一类良性疾病的总称.该病以乳房疼痛、乳房肿块为主要临床表现,包括乳腺囊性腺病、乳腺囊性增生症、乳腺小叶增生、乳痛症、乳腺腺病等,临床上尤以乳腺小叶增生、乳痛症居多.笔者2004年7月-2007年8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乳腺增生病2000余例,治疗效果满意,现将1080例得到随访且资料完整者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辨证分型治疗乳腺增生病598例临床观察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410006)何桂云主题词乳腺纤维性囊肿病/中医药疗法,乳腺纤维性囊肿病/分类乳腺增生病是乳腺主、间质增生的总称,又称乳腺结构不良,属中医“乳癖”、“乳中结核”范畴。临床上以单侧或双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