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傅粉何郎,窃香韩寿”、“搜红访绿,落翅修眉”,这风流香艳词句,都是古人吟咏蝴蝶之作。庄周的蝴蝶一梦,至今还脍炙人口。清代穷书生相聚小餐,无钱买菜,就在这一壶水酒、两碟素肴中吟诗作赋,梁绍王称之为“蝴(壶)蝶(碟)会”,倒也幽雅清高。本世纪20年代,上海市南京路望平街,家  相似文献   

2.
在气功健身活动中.为什么有时一个轻微的意念.竟能产生令人惊讶的效果?自然界中的“蝴蝶效应”或许能带给我们某些启示──巴西上空一只蝴蝶翅膀的轻轻扇动,所引起的微弱气流变动,经过一系列的逐级放大,有可能引发太平洋中的一场飓风。“蝴蝶效应”的比喻,生动地体现了科学前沿最尖端的混饨理论之本质:微小的原因能够引发巨大的结果。天文学家对“混沌蝴蝶”的恐惧宇宙空间的“混沌蝴蝶”,是由一位美国天文学家在研究被称之为“宇宙之客”的小行星时发现的。众所周知,小行星是绕太阳轨道运行的相当数量的巨大岩石,它们有可能与地…  相似文献   

3.
木蝴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作者根据近50年来的国内外研究文献,对木蝴蝶的本草考证、炮制、化学成分、质量标准、药理作用及临床的研究进行了综述。综述中发现木蝴蝶始载明代书籍,炮制方法不一,古代有“盐水炒”等,现代各省主要以“净制”为主;化学成分主要以黄酮及其苷类为主,还含有红景天苷等对羟基苯乙醇和环己醇类化合物和紫檀碱类化合物,另外还含有大量的挥发油类成分;质量标准自1995年版《中国药典》才增加了定性指标,而定量标准目前药典为空白,文献中报道多以黄芩苷为定量指标,缺乏特征性,通过对资料的整理发现,木蝴蝶苷 B这一成分目前为止还没有报道在其他药用植物中存在,对这种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确定是否可以做为木蝴蝶的特征性成分,将十分有利于木蝴蝶质量标准的提高;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与黄芩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主要以抗炎、抗诱变、抗菌、抗癌、止咳等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4.
<正> 中药补骨脂与木蝴蝶的名称非常复杂,两者某些名称极为近似,如川故纸-云故纸、洋故脂-洋故纸、破故子-破布子、黑故子-白故子,虽极近似,但却是各自的别名。而“破故纸”同时是补骨脂与木蝴蝶的别名,则构成同名异物,引起混淆,尤其在处方调配上就会出现无所适从的现象:主张配补骨脂的认为“破故纸”是补骨脂的别名由来已久,同时“脂、子、纸”同音,在中药名称中常常相互借代,故应付补骨脂;主  相似文献   

5.
记得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报上一则有关大理“蝴蝶会”的报道,曾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加之不久又  相似文献   

6.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生于女性,病变常累及全身结缔组织,除皮肤关节外,以肾、心、肝损害更多见。本病与中医文献所记载的“蝴蝶丹”、“马缨丹”、“日晒疮”、“温毒发斑”、“虚劳”等病症相似。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本病方面取得一定进...  相似文献   

7.
黄褐斑属中医“面(黑干)皰”、“面皯”、“(黑干)(黑曾)”、“?黑斑”之范畴,是发生于面部的常见色素沉着性皮肤病,表现为黄褐色、暗褐色或深咖啡色的斑片,常对称分布于颊部,多呈蝴蝶形。笔者依据前人对本病论述结合多年临床实践,将其病因概括为“肾虚”、“肝郁”、“血瘀”,采用疏肝解郁,养阴滋肾,活血祛瘀之  相似文献   

8.
黄褐斑为颜面部对称而局部性褐色斑片,多见于青壮年妇女,中医称为“黧黑斑”、“肝斑”、“面尘”,因其状如蝴蝶,又有蝴蝶斑之称。近年来,发病率日渐增多,西医认为主要与内分泌,慢性肝肾疾病,结核,慢性酒精中毒,口服避孕药及化妆品等因素有关,主要采用维生素及外用制剂治疗,  相似文献   

9.
“印斑”是以鼻为中心的面部黑斑或灰斑。因为常形成蝴蝶形,又名“蝴蝶影”。如见于孕妇则叫孕斑。此症好发于中、青年女性,虽无痛苦,却影响美容。《内经》云:“地气上为云,云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肺气通于天。”肺为华盖,主皮毛,五脏六腑之气皆上承于肺。肺通调水道,输布津液,有如天地之气化然。头面为诸阳之会,其出“印斑”也,或黑或灰,皆为阴邪、湿邪,如天之有云,乃地气蒸腾使然。乌云不散,责之于天。结合临床,患者有鼻塞、溲黄、脉数、舌尖红、  相似文献   

10.
中药内服及皮肤美容治疗黄褐斑刘世琴,齐锡位主题词黑变病/中医药疗法,外治法黄褐斑是一种较常见的色素性皮肤病,中医称之为“面”、“黧黑斑”、“面尘”。它是面部黑变病的一种,以淡褐色或淡黑褐色斑片蝴蝶状分布于面部,常对称、好发于双颊、眉额,故又叫“褐斑”...  相似文献   

11.
红斑狼疮的中医病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红斑狼疮 (以下简称LE)属于风湿病学科范畴 ,在现代医学中风湿病学仅有 60多年的历史 ,而红斑狼疮 (以下简称本病 )作为完整的病名概念传入我国也只有数十年。因此 ,中医对红斑狼疮的系统研究尚为粗浅 ,在浩翰的中医典籍中也没有一个相应的病名 ,不像“肺痨”与“肺结核”相对应 ,“消渴”与“糖尿病”相对应那样 ,能很容易的找到一个相对应的中医病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把本病定为皮肤病的“红蝴蝶疮” ,但这只能较形象地说明本病的面部蝴蝶样皮损 ,不能概括本病的全貌。笔者经过大量查阅中医文献及对本病…  相似文献   

12.
红斑性狼疮是结缔组织疾病之一,病因尚不明。一般临床分为盘状与系统性两型。在治疗上比较困难,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在祖国医学文献中没有查到红斑性狼疮的记载,但依其临床表现,我们认为与“红蝴蝶”、“日晒疮”、“鬼脸疮”、“流皮漏”等病类似。至于病因方面可归纳为阴阳不调、气血失和、气  相似文献   

13.
中医称失音为“喑”或“喉喑”。其由暴感寒热之邪所致者,谓金实不鸣;因肺经燥热灼伤津液,肺失所养而致者,谓金破不鸣。前者之治,常用自订“黄氏响声汤”(桑皮12克、杏仁9克、蝉蜕6克、木蝴蝶8克、甘草3克、前胡  相似文献   

14.
黄褐斑是脸部常见的色素增加性皮肤病,俗称“肝斑”、“面尘”。本病多见于青中年女性,部分病人是在妊娠期发病,故又称“妊娠斑”。皮疹特点是双颧或面颊部对称性的褐色斑片,形状大小不一,多数呈蝴蝶状,亦可以单侧脸发病,一般无自觉症状,夏季阳光照射后斑片可增多加重。  相似文献   

15.
<正> 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疾病,临床分为盘状和系统性两型,病因尚不清楚。我们认为它与“红蝴蝶”、“日晒疮”、“鬼脸疮”、“流皮病”等相似,可按“痹证”辨证。其病变在经络经脉系统,而症状反应与任督二脉、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关系密切。我们运用针刺及穴位注射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予报道:  相似文献   

16.
黄褐斑是发生于面部的常见色素沉着性皮肤病。皮损为黄褐色或咖啡色的斑片,形状不同,大小不等,边界清晰,表面平滑,无自觉症状。常对称于两颊,形成蝴蝶样,故又称蝴蝶斑。中医称本病为“面尘”、  相似文献   

17.
禤维教授系统性红斑狼疮辨治观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禤国维教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国家级名老中医,博士后导师,从事中西医结合皮肤病临床、教学、科研工作40载,医术精湛,经验丰富,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的论治观点鲜明,获效良多。笔者现将禤教授的辨治观浅析如下。1 察病机,肾虚为本 在中医文献中无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名的记载,其内涵分属于“红蝴蝶”、“湿热发斑”、“日晒疮”、“虚劳”等范  相似文献   

18.
面部色素斑,俗称蝴蝶脸。现代医学称为黄褐斑,与祖国医学著作中论述的“面尘”、“黧黑斑”,“黧黑(黑干)黯”相类似。几年来我们在门诊中,应用刺络法治疗该病取得了一定效果。现将近三年治疗240例面部色素斑临床疗效总结如下:一、一般资料1.240例面部色素斑患者中,合并痤疮者161例,合并雀斑、扁平疣、皮炎、牛皮癣者共  相似文献   

19.
木蝴蝶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木蝴蝶为紫葳科木蝴蝶属植物木蝴蝶Oroxy-lum indicum(L.)Vent.的成熟种子。木蝴蝶始载于《滇南本草》,原名千张纸。我国广东、广西、福建等省的木蝴蝶资源十分丰富。木蝴蝶味苦、甘、性凉,入肺肝、胃经,有清肺利咽止咳、舒肝牙口胃之功效。主治肺热咳嗽、喉痹、音哑、肝胃气痛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中医文献资料的系统回顾和分析,从病因、病机及症状三个方面,对红斑狼疮相关的历代中医病名论述作了初步的探讨。根据病因命名的有“日晒疮”、“肾脏风毒”;根据病机命名的有“阴阳毒”、“温(瘟)毒发斑”、“热毒发斑”、“血热发斑”、“伏气温病”等名称;根据临床症状命名则更多。从命名发现,古代医家尤其重视红斑狼疮的皮肤表现,如“温毒发斑”、“红蝴蝶”、“鸦疮”、“赤丹”等病名,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红斑狼疮的特征性表现,但所反映的病情往往很局限,而且在不分型的情况下很难把握病情和预后,因此,将红斑狼疮中医病名进行规范化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