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 总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35例入住我院RICU、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1例患者经机械通气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呼吸衰竭治愈或好转出院,4例患者经抢救无效或家属放弃治疗死亡。结论 严密监测病情、加强呼吸道护理是患者康复的关键;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做好基础护理是预防感染、促进康复的重要手段;心理护理是患者保持积极心态,顺利康复的前提。  相似文献   

2.
BIBPAP无刨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衰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瑞新 《医学信息》2010,23(5):1480-1481
目的 探讨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Ⅱ型呼吸衰竭的护理特点.方法 通过对收治的17例肺部疾患(COPD)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无创通气治疗与护理,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17例患者中13例顺利脱机,3例改为有创通气,1例死亡.结论 COPDⅡ型呼吸衰竭应用无创通气治疗临床效果好,在护理上注意必要的治疗前准备,治疗中严密观察血气生命体征、神志、呼吸的工作状况以及并发症的护理是无创通气的护理要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有创一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救治非COPD病因所致急性严重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选择非COPD病因所致急性严重呼吸衰竭患者20例为序贯通气组,先经口气管插管有创通气,根据病情在3~7d内拔除气管插管改为无创正压通气;选择相似病情病例20例作为对照组,经Kr气管插管有创通气,以同步间歇强制通气+压力支持通气方式撤机。对2组患者均进行密切观察、精心护理以配合治疗。观察两组病例的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撤机成功率、住院死亡率、总住院时间等,并对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序贯通气组VAP发生率、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总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创一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策略不仅可应用于COPD所致的重症呼吸衰竭,结合有效的护理措施,对非COPD病因所致急性严重呼吸衰竭的救治也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4.
党强  仝建 《医学信息》2005,18(3):257-258
目的评价序贯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后脱机过度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19例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COPD呼吸衰竭患者作为序贯治疗组,待“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拔出气管插管,改为经面罩Bi-PAP无创通气渐至脱机,回顾性研究既往COPD呼吸衰竭患者14例为对照组,行常规机械通气,最后以PSV方式至撤机,对比两组的机械通气总时间,有创通气时间,重新插管例数等. 结果序贯治疗组较对照组机械通气总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有创通气时间明显缩短(P<0.05)重新插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有创及无创序贯通气能明显缩短有创通气时间,使机械通气患者顺利脱机,减少重新插管。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在老年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对46例老年重症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早期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随机分为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组(治疗组)和有创机械通气组(对照组),在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后,治疗组拔出气管插管,改用经鼻面罩无创通气模式,逐渐减低压力参数,直至成功脱机.对照组继续有创通气治疗,逐渐减低SIMV频率及PSV水平直至脱机成功.观察两组患者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例数和住ICU时间.结果 治疗组的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VAP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住ICU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 对于老年重症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在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后,应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可取得明显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取无创序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整理收集我院收治的6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无创机械通气序贯治疗和对照组30例患者进行常规机械通气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撤机失败及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有创通气时间、机械通气总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13 3%)以及撤机失败率(3 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3.3%、30%,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序贯通气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缩短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减少住院治疗时间,降低呼吸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提高撤机成功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呼吸衰竭患者在ICU应用俯卧位通气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2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俯卧位通气及其相关护理措施。结果经俯卧位通气治疗后,8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顺利转出ICU,4例因费用问题放弃继续治疗。结论俯卧位通气能改善患者的症状,加之强有力的护理措施,促进肺部分泌物的排出,减少肺不张等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对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应用不同通气方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并确诊的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且经常规治疗无效后选择呼吸机通气治疗的60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进行有创机械通气的25例患者为对照组,进行无创正压机械通气的3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回顾分析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前后生命体征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及氧分压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氧分压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效果显著,使患者各生命体征(氧分压、心率、呼吸频率等)趋于平稳,呼吸衰竭症状显著缓解,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小,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影响作用。方法回顾分析125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在机械通气及常规治疗过程中,据分期辨证施治结果加用中药组与未用中药组。比较两组患者呼吸力学参数,观察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死亡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等。结果两组机械通气呼吸参数、总的住院时间、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VAP发生率降低,病人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治疗结合常规治疗能有效降低COPD患者机械通气VAP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但对机械通气呼吸参数、总的住院时间、死亡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治疗脑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9例脑出血后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早期应用死亡率的方法,日常生活能力(ADL),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幸存者,上消化道出血病例和非脑出血34例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早期比较分析的应用。结果机械通气早期应用的死亡率并没有显着下降,对幸存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有明显提高,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混合感染、上消化道出血的机会减少。结论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的结论应该是脑出血的早期应用。  相似文献   

11.
经鼻(面)罩无创气道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是近几年发展最为迅速的一种无创辅助通气模式,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尤其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 ic obstructive pu lmonary d isease,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者[1]。合理应用常能起到挽救和延长患者生命的作用,作者观察18例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的住院患者,经NIPPV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变化,并用二氧化碳分压值进行分析,进一步指导NIPPV的临床应用。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COPD急性发作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18例,男12…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基于患者为中心的舒适化浅镇静策略(Early comfort using analgesia,minimal sedatives and maximal humane care,eCASH)的综合性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s of chronic Tool,CPOT)评估两组患者的镇静镇痛效果;统计干预期间两组患者谵妄、意外拔管、气道损伤等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ICU治疗、住院等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Ramsay评分、CPOT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eCASH策略的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减少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气管插管患者并发症,改善患者镇静镇痛效果,且能加速患者康复.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气管插管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我院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气管插管患者103例,以入院顺序分组,对照组51例为常规护理,观察组52例为常规护理+eCASH策略的综合性护理.记录两组患者干预期间康复进程(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干预前后采用Ramsay镇静评分、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Critical care Pain Observation Tool,CPOT)评估两组患者的镇静镇痛效果;统计干预期间两组患者谵妄、意外拔管、气道损伤等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ICU 治疗、住院等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Ramsay 评分、CPOT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eCASH 策略的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减少AECOPD 合并呼吸衰竭气管插管患者并发症,改善患者镇静镇痛效果,且能加速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有创和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在治疗临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严重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4月~2013年12月收治的40例COPD并严重呼吸衰竭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每组各20例,分别给予其持续性的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与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有创通气时间、住ICU病房时间与总机械通气时间以及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患病率。结果通过分析发现,观察组有创通气时间、住ICU病房的时间,同对照组,均有显著优势(<0.05);同时,观察组中,患者总机械通气时间与VAP的患病率分别为(13±6)d与5%,同对照组的(23±15)d与25%相比,优势比较明显(<0.05)。结论对于临床上因严重的肺部感染所导致的COPD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抓住其肺部感染控制窗时机,并给予其有创和无创序贯性的机械通气治疗,将能大大缩短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且降低了VAP的患病率,整体效果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4.
安瑞芬 《医学信息》2005,18(11):1547-1548
目的探讨BiPAP呼吸机无创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将2002-2004年收入我科50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病人分为对照组(鼻导管吸氧 药物治疗)和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无创呼吸机面罩正压通气治疗),结果发现在提高PaO2、改善组织缺氧等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讨论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机械通气辅助治疗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具有肯定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急性加重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 .方法 选择 4 0例次COPD急性加重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 ,随机分成 2组 ,每组 2 0例次 .对照组予常规治疗 ,治疗组予常规治疗联合使用无创正压通气 ,6小时后 ,观察患者血气、APACHEⅡ评分及气管插管率的差异 .结果 ①治疗组的血气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 .0 1) ;②治疗组的APACHEⅡ评分小于对照组 (p<0 .0 1) ;③治疗组的气管插管率低于对照组 (p <0 .0 1) .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可改善COPD急性加重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的病情及减少气管插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指令分钟通气(MMV)和适应性支持通气(ASV)两种闭环通气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在呼吸机撤离过程中临床价值。方法选择80例接受机械通气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其中男性48例,女性32例;年龄53~68岁,平均年龄60.7岁。依据随机原则分为MMV组(予以MMV通气模式)和ASV组(予以ASV通气模式)。MMV组40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59.5±7.0)岁。ASV组40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62.4±6.8)岁。两组患者经治疗病情稳定后脱机,除脱机时通气模式不同外,其他处理均相同。记录每例患者的脱机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脱机成功率、脱机耐受率、再插管率和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ICU病死率。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脱机成功的危险因素。结果与MMV组比较,ASV组脱机成功率和脱机耐受率较高(77.5%vs 65.0%;χ~2=5.515、3.905,P 0.05),脱机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再插管率较少[(74.2±8.5) h vs (81.2±9.4) h,(6.7±1.1) d vs (7.4±1.6) d,20.0%vs 27.5%;t=3.493、2.280,χ~2=4.121,P 0.05],ICU住院时间、ICU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36、3.765,P 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SV模式的闭环通气模式是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脱机成功率的保护性因素(OR=0.268,P=0.033)。结论 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通过ASV进行脱机,能显著提高脱机成功率,缩短脱机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以患者自愿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行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患者同时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者患者则采用综合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后SaO2情况及舒适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经雾化吸入治疗及综合护理干预后其SaO2情况及舒适度均明显优于行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0.05)。结论在给予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雾化吸入治疗的同时配合综合护理干预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急性加重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40例次COPD急性加重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20例次.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予常规治疗联合使用无创正压通气,6小时后,观察患者血气、APACHEⅡ评分及气管插管率的差异.结果①治疗组的血气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②治疗组的APACHEⅡ评分小于对照组(p<0.01);③治疗组的气管插管率低于对照组(p<0.01). 结论无创正压通气可改善COPD急性加重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的病情及减少气管插管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开展双气道正压通气 (BIPAP)疗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呼吸衰竭患者治疗的应用价值 .方法 分析了 2 0例COPDⅡ型呼衰患者应用BIPAP通气 ,观察通气过程中症状体征变化 ,监测血气变化 .结果 除 2例须中途停机转院治疗外 ,其余 18例均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气促减轻 ,呼吸频率减慢 ,辅助呼吸肌活动均减轻或消失 .PaO2 明显上升 (p <0 .0 1) ,PaCO2 降低 (p <0 .0 1) .18例平均住院天数缩短 .结论 BIPAP通气可改善缺氧 ,纠正二氧化碳潴留及呼吸性酸中毒 ,缩短住院时间 ,增加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无创正压通气(NIPPV)和呼吸兴奋剂辅助在治疗慢阻肺急性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 对50例COPD患者分为两组,一组给予双水平气道内正压通气(NIPPV),另外一组给予呼吸兴奋剂辅助治疗.结果 NIPPV可以显著的降低患者的血压、心律和呼吸频率,是治疗COPD的有效方法.结论 NIPPV在治疗COPD优于呼吸兴奋剂辅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