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与普及,多数唇裂息者通过第一次手术,即获得较好效果。但由于各种原因:患儿年龄过小,唇解剖标志识别困难;畸形严重;手术设计不合理,术者经验不足,操作有误;术后感染,伤口张力过大,造成切口裂开,均可造成术后继发畸形,需行二期再修复术。二期再修复手术设计较第一次手术复杂得多。现就我科3例唇裂二期修复术的经验体会作一介绍。例1,女,12岁。因右上唇红上翻10年入院。患儿出生后右上唇全层裂开,1岁半时行唇裂修复术,术后右上唇红外形欠佳。查:右上唇红缘不齐,红白唇错位交叉。入院后局麻上行唇裂…  相似文献   

2.
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Ⅱ期整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临床观察单侧唇裂鼻畸形的Ⅱ期修复效果.方法 选择2004年6月~2008年12月在我院手术的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患者73例.采用鼻小柱及鼻孔缘的蝶形切口进路,鼻翼软骨内侧脚上移悬吊及鼻尖弓背成形术行鼻畸形的Ⅱ期整复.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鼻外形明显改善,鼻小柱居中,两侧鼻孔大小基本相等,鼻尖抬高并形成自然的弓背形态.结论 鼻小柱及鼻孔缘的蝶形切口进路行鼻翼软骨内侧脚上移悬吊及鼻尖弓背成形术是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Ⅱ期整复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系统护理对唇裂患儿术后唇组织结构畸变及唇部伤口疤痕的影响.方法 分析影响唇裂手术后伤口畸变及皮肤疤痕形成的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唇裂手术伤口系统护理的方法,主要包括高压氧辅助下的伤口持续性减张、使用上皮生长因子湿敷、持续性地保持伤口清洁3个方面.结果 经临床使用和统计学分析比较发现,系统护理组唇组织恢复率(9...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小儿肠套叠空气或氧气整复成功与失败病例在临床X线表现及整复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对年轻医生及基层医生有一定的帮助。材料与方法:X线荧屏下行结肠注空气或氧气整复小儿肠套叠133例。整复成功86例。失败47例。结果:空气或氧气灌肠整复成功病例均属比较单纯套叠,病程比较短,无肠管畸形及肠腔坏死患者,整复失败经手术复位均属比较复杂型肠套叠,病程比较长,年龄比较小或有肠管畸形,肠腔坏死等。结论:整复成功与失败与肠套叠所套类型,病程长短,年龄大小,肠管有无畸形,肠腔有无坏死等因素有关。另一方面与整复医生如何掌握压力及整复方法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单侧唇裂患者唇部肌肉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进一步了解单侧唇裂患者唇部肌肉的结构特点。方法:利用单侧唇裂患者手术时切取的唇部组织行电镜观察。结果:发现单侧唇裂患者唇红缘内有肌纤维,但有超微结构变异,主要表现为肌原纤维和线粒体的改变,离裂缘越近,变异越明显,传统唇裂修复术形成的疤痕处有少量变异的肌纤维。结论:唇红缘处有超显微结构变异,在行功能性修复时最好对唇红缘处的肌纤维适当修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空气整复与肠壁肿胀厚度之间的关系。资料与方法对61例肠套叠经彩色多普勒B超检查,测量套叠肠壁肿胀的厚度并记录,然后根据测量数据,按肠壁肿胀厚度、选择不同的空气压力进行整复。结果:整复成功52例,占85%;失败9例,占15%。并且肠套叠空气整复成功与否,与患儿的性别及肠套叠部位无明显关系,与肿胀肠壁厚度、选择空气压力有关。空气整复可行性的标准:当水肿肠壁厚度〈1.10cm、选择空气压力8—15kpa,可以空气整复。当水肿肠壁厚度在1.10—1.50cm、选择空气压力8—13kpa,可以谨慎地进行空气整复。当水肿肠壁厚度1.50cm、空气压力不超过8kpa、只作诊断,不宜进行空气整复,否则有穿孔危险。结论:小儿肠套叠空气整复成功与否,与肠壁肿胀厚度有明显关系,这对小儿肠套叠选择性地空气整复具有很高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7.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整形外科鲁开化教授等整复治疗烧伤后瘢痕增生与挛缩畸形2500余例,效果显著。他们使99.4%的严重致残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使87.7%的患者恢复局部组织器官的形态及功能,使众多患者重新投身社会。该研究成果荣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西京医院整复烧伤后畸形效果显著@张中桥  相似文献   

8.
胸套叠是婴幼儿常见急腹症,它直接影响到肠壁的血供,如治疗不及时,易引起肠管缺血、粘连、坏死。既往以手术复位治疗为主,近年来以X线灌肠手法整复为主。整复以损伤小、痛苦小、恢复快而甚受欢迎。目前整复的方法很多,如钡灌肠整复法、空气灌肠整复法等。笔者采用空气整复前常规注射抗胆碱药物山芭蕾碱,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材料与方法116例患儿,男77例,女39例,年龄最小者2月,最大者7岁,其中两岁以下儿童112例,尤以4-10月最多。发病时间3—70小时不等,体温均在38C以下,无腹膜刺激征。春夏季发病率高,这可能与春季上呼吸道感…  相似文献   

9.
分析1986年8月-2007年5月期间在我科住院110例双侧唇裂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论述双侧唇裂术后畸形产生的原因;阐述上颌前部上翘的处理、口轮匝肌解剖重建、外鼻的重建对减少双侧唇裂术后畸形的意义,以及减轻术后畸形的主要措施;总结不同手术方法整复双侧唇裂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46例小儿肠套叠实施空气灌肠整复治疗。整复前均经临床拟诊,X线灌肠证实,分别按照套叠后的不同时间进行统计分析:其中套叠0-24小时,22例,整复19例;24-36小时20例,整复20例;36-48小时4例;整复2例。文章从小儿肠套叠的病理变化、客观因素以及本组病例的统计分析,阐明了①整复小儿肠套叠的最佳时机应选在24-36小时之间;②严格掌握适应症、熟练的操作技术及正确的方法是整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移植部分下唇做为翻转皮辦,对丧失上唇特有外形的唇裂病人重建上唇和人中的手术方法。手术的基本原则如下。(1)无论应用何种方法,都必须把移植的唇瓣放置在上唇的中间,而且其形状和范围必须与人中相符。三角形者显得难看,因而不宜应用。(2)移植唇辦的肌层必须恰当地与口轮匝肌缝合,如果上唇肌层的肌肉不整,在移植前必须整复肌肉的排列次序。(3)如遇双侧唇裂,必须全部切除红唇,充分展平移植唇辦,然后才能二次修剪瓣的人中范围。(4)在移植后的二次手术中,必须修整上唇的垂直长度和人中,要塑造弓形的上唇、小突和人中窝。这个手术应间隔6个月后进行。  相似文献   

12.
兔唇是一种先天缺陷,医学上称为“唇裂”。该病是由于胚胎的部分骨骼和组织未能正常发育而引起的,主要表现为患儿出生后即可发现唇部有一裂隙,根据裂隙的大小可分为1-3度,裂隙位于红唇者为Ⅰ度,裂隙到达白唇但未到鼻孔基底者为Ⅱ度,裂隙贯穿白唇和红唇者为Ⅲ度。根据裂隙部位的不同,唇裂又可分为单侧唇裂和双侧唇裂,有时也可见上唇或下唇中裂,但较为少见。  相似文献   

13.
肠套叠是婴幼儿较常见的急腹症,其发病率高,以6-10个月婴幼儿最为常见。X射线检查对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肠套叠的整复为钡剂灌肠和空气灌肠整复两种,其中空气灌肠简单易行,效果极佳,且安全,清洁。现将我们的整复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85例小儿肠套叠气压整复的临床观察,分析肠套叠的坏死征象,从而提高肠套叠诊断准确性和整复率,减少灌肠并发症。材料和方法:近三年来,用气钡灌肠机确诊小儿肠套叠共85例,分析小儿肠套叠气压整复的体会和成功率。结果:85例确诊小儿肠套叠,除7例伴肠坏死,2例严重淤血水肿未能整复外,其余76例(90%)全部整复,无出现灌肠并发症。结论:基层医院要注意抓住肠坏死特有X线征象,避免或减少灌肠并发症为重点。采用简便安全的整复术,可提高整复率,有极好临床应用疗效。  相似文献   

15.
小儿肠套叠空气整复失败原因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分析小儿肠套叠空气失败病例的临床及X线表现。材料与方法 X线荧上行结肠注气整复小儿肠套叠497例,失败43例。结果 空气灌肠整复失败43例均经手术复位,其中复杂型24例,器质性肠套叠1例,2例肠坏死,16例肠壁损伤,25例阑尾被套。结论 整复失败与复杂型肠套叠、病程长、年龄小、肠管畸形、肠腔坏死等有关。透视下见套入头吴大团块影、分叶状和在间隙气压作用下套入部呈“弹簧”样表现是难整复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6.
本文收集自1980—2003年间328例肠套迭病人,均利用钡剂混悬液灌肠法得到整复。在肠套迭钡灌肠整复过程中,正确使用整复手法,运用离心力的作用原理,为肠套迭的成功整复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空气整复失败的因素,提高空气整复成功的把握性和安全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空气整复失败并经手术探腹整复的病例。结果:本组59例手术探查均发现肠套叠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其中肠坏死共42例,合并回肠囊肿5例,并发肠穿孔4例,阑尾被套35例。回回结结型3例,回回回结2例。空气整复过程中出现呼吸停止1例,空气整复压力不足2例。结论:空气整复失败与复杂型肠套叠,患儿病程长,肠壁肿胀坏死有明显关系,X线下“杯口影”位置固定不变,呈大团块状肿块影是难复性肠套叠的特征,应中转手术治疗,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钡剂灌肠X线表现与整复的关系,认为钡剂灌肠与空气灌肠整复同样具有高安全性、高整复率的优点,对未整复成功的病例进行了临床分析。材料与方法:总结了2003年1月至2005年11月,经钡剂灌肠确诊的小儿肠套叠46例,年龄3个月至3岁,以6个月至1岁患儿多发,发病时间8h至4d,主要临床表现:患儿哭闹不安,呕吐,血便,腹部可触及包块;全部病例在灌肠前做了腹透,发现有肠梗阻征象就摄片;用日立XF130型800mA胃肠X线机,容量300ml至400ml带气囊灌肠器,灌肠压7KPa至14KPa(52.5mmHg至105mmHg)进行灌肠。结果:钡剂灌肠X线片上1.梗阻端为“杯口”状改变,本文43例,其中41例整复成功,整复率89.1%;尚有2例,因发病时间长3d至4d,精神差,疑有肠坏死,未整复。2、梗阻端为“分叶”状及“弹簧”状改变,本文分别为1例和2例,整复失败;在整复过程中均无一例肠破裂穿孔。结论:通过对41例整复成功和5例整复失败小儿肠套叠的钡剂灌肠,结合有关资料表明,只要患儿,1、发病时间短48h内,体质好;2.无复杂性套入;3、无合并器质性病变;无论是钡剂灌肠还是空气灌肠均能达到安全性高、整复率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山莨菪碱在小儿肠套叠空气整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山莨菪碱在小儿肠套叠空气整复中的作用。方法 常规空气灌肠不能整复的患儿550例,经肌注山莨菪碱5mg,20~30min后再行试灌。结果 468例整复成功,82例未成功,其中2例穿孔,行手术治疗。结论 空气整复小儿肠套叠应用山莨菪碱是一种简易有效的方法,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婴幼儿急性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成功率。方法:搜集近十年经空气灌肠未能成功整复的婴幼儿肠套叠68例,均经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主要临床、X线表现及手术所见。结果:整复失败的原因包括肠坏死(22例)、复杂型肠套叠(36例)、套叠肠管嵌顿(2例)、伴有消化道器质性病变(9例),对肠坏死的评估有误,操作者的经验不足。结论:操作者的经验及手法不足、病情复杂是整复失败的原因。气囊控压、手法按摩等辅助手段的改进和应用,对病情的综合评估及套鞘松弛等征象的正确判断,能明显提高整复率,减少肠穿孔等并发症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