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实习生行为规范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临床护理教学质量评分标准(实习生版)"回顾性调查某院护理实习生临床实习过程的不良行为发生率,通过确立主题、设立目标及可行性要因分析、制定对策及措施、进行效果评价及巩固措施等一系列活动,并对开展QCC活动前后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开展QCC活动后某院护理实习生不良行为发生率从73.73%下降至27.95%,活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CC活动可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性改进,提高护理实习生临床工作规范.  相似文献   

2.
张晓敏 《现代养生》2014,(16):170-170
目的:探讨在实施ICU护理质量管理过程中,品管圈(QCC)活动的应用价值。方法:在准备开展品管护理活动之前,需要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理论知识,对当前科内存在的管理缺陷进行认真分析,最终创建品管小组。结果:QCC活动有效开展后,显著提高了医院ICU护理工作的质量。并且显著增强了护理人员的积极参与意识,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获得了有效提升,团队合作意识表现为明显增强,护理人员针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以及操作技能的掌握都表现为明显提高。结论:QCC活动的顺利开展,在提高TCU护理管理质量以及促业护理质量改进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意义,成功凸显品管圈活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提高PICC体外导管固定正确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QCC,选定主题,对病区所有PICC带管者实施护理,比较QCC活动前后体外导管固定正确率的差异。结果:QCC活动后PICC体外导管固定正确率(85.71%)高于QCC活动前(55.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9)。结论:开展QCC活动能有效提高PICC体外导管固定的正确率,与此同时护士参与科室质量管理的积极性与工作能力均有提高。  相似文献   

4.
《现代医院管理》2016,(1):72-74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急诊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选取急诊科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急诊科先后建立5个QCC小组,各小组均完成QCC活动目标值的设定,达标率为100%;开展QCC活动后科室在护理文书书写、急危重症病人护理、护士急救技术方面均显著优于活动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由7.50%降至1.67%,急救物品缺陷率由13.33%降至5.00%,患者满意度由活动前91.67%增至97.5%,与活动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能有效保证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活动在提高CCU病区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运用QCC管理模式对临床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偏低的原因进行现状调查、设立目标、原因分析、制定对策、组织实施、效果检查、巩固措施、总结。对照《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将科室2013年12月1日~2013年12月31日共54份护理病历进行查阅,记录护理病历中存在的问题,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针对原因制定了相应的对策并予以实施。结果应用QCC管理4个月,临床护理文书书写每份病历的缺陷率由活动前的1.52降到活动后的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开展QCC活动不仅提高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同时还提高了护士的团队精神和质量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6.
开展品管圈活动,把握急诊危重患者口腔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导致急诊危重患者口腔并发症的因素,从引用修订口腔评估量表、通过实验选取合适的口腔护理溶液两方面进行改进。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急诊危重患者口腔并发症发生率从81%下降至29%,其中唾液、舌、口腔卫生得到明显改善,提高了患者口腔舒适度,提升了护士综合素质,有利于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降低颅脑外伤患者便秘发生率的作用。方法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在2017年4-12月期间开展实施QCC活动,将2017年9-10月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117例作为观察组;将2017年4-6月开展QCC之前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152例为对照组;成立QCC活动小组,确立"降低颅脑外伤患者便秘发生率"为活动主题,分析颅脑外伤患者发生便秘的原因,提出改进对策并予以实施;最后进行对策标准化处理。结果开展QCC后,颅脑外伤患者便秘发生率由32.8%下降至改善后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CC活动在降低颅脑外伤患者便秘发生率方面效果明显,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护士科学应用质量管理工具的能力,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输血科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QCC活动小组,通过评价法确定该次活动主题为"提高输血科感控措施落实率",小组活动遵循PDCA循环,运用质量管理常用工具对输血科存在的感染控制措施落实不到位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出相应对策并组织实施,并将改进前后输血科感控措施落实率进行比较和评价.结...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品管圈提高PCI术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对心血管内科的护理质量进行分析,采取头脑风暴法确定以提高PCI术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为主题,按品管圈的步骤来进行质量控制。结果按照品管圈的活动完成后,PCI术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由原来的45%提高到90%。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提升了健康教育的完整率,规范了临床护理工作,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同时提高了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提升了团队的凝聚力和自信心,最终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QCC)活动在提高住院患者健康宣教知晓率中的效果。方法 2017年7月-2018年1月天津市环湖医院开展以"提高住院患者健康宣教知晓率"为主题的QCC活动。通过组建QCC小组"心欣圈",组织成员使用头脑风暴选定主题,通过现状把握,要因分析,拟定有效对策并合理实施的方法 ,达到提高住院患者健康宣教知晓率的效果。结果比较开展以"提高住院患者健康宣教知晓率"为主题QCC活动前后数据变化发现:住院患者健康宣教知晓率由活动前的62.4%提高至活动后的83.6%,目标达成率为10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QCC活动可以有效提高住院患者健康宣教知晓率,从而促使住院患者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有助于提高品管圈小组成员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1.
对第五届全国医院品管圈大赛三级医院综合组的86个参赛圈组主题选定阶段进行分析,发现主题选定主要问题表现为主题内容较集中;选题背景不严谨;衡量指标设置不合理。提出如下建议:建立全国医院品管圈信息交流平台;提高选题背景严谨性;建立规范的主题衡量指标体系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妇科人流管腔器械清洗质量,降低或杜绝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在科室质量管理过程中,针对人流管腔器械清洗质量存在问题,运用品管圈管理工具,科室全体圈员通过头脑风暴,集思广益,分析存在问题,探讨实施对策,共同解决问题。结果实施活动四个月后,有形成果和无形成果得到明显提升,经活动前后对比,人流吸管清洗合格率分别为86.99%和98.04%。结论通过品管圈管理工具的应用,科室全体圈员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团队凝聚力、责任心增强,整体工作质量得到提升,人流吸管的清洗合格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运用微信群开展手卫生品管圈活动,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增强品管圈成员解决问题能力。方法 2015年6月,某院11名临床感控人员在手机上组建手卫生品管圈微信群,按两周一次的活动周期,以群聊形式分析存在问题并拟定对策与实施方法,由各圈员向科内医务人员推行与落实,达到实施效果。结果微信品管圈活动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从活动前56.71%提高至85.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928,P0.05);各圈员的责任心、自信心、积极性、和谐度、团队凝聚力、品管手法、沟通协调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均得到提高。结论运用微信品管圈活动可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及各圈员的圈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降低电子病历护理文书书写缺陷。方法通过开展品质管理圈活动分析导致电子病历护理文书书写缺陷的原因,通过筛选找出主要原因并进行改进。结果电子病历护理文书书写缺陷减少82.2%,95分以上护理文书由96%提高至100%。培养了护理人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了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自信心,提高了团队凝聚力。结论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护理质量,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品管圈(QCC)活动在降低医务人员手机表面微生物携带超标率中的效果。方法医院感染管理科与试点外科共建QCC活动小组,确立"降低医务人员手机表面微生物携带超标率"为活动主题,通过查找问题真因,提出解决问题对策。比较QCC活动前后医务人员手机表面微生物携带超标率。结果医务人员手机表面微生物携带超标率QCC活动前为36.82%,QCC活动后为13.15%,QCC活动后医务人员手机表面微生物携带超标率低于QCC活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81,P0.001)。医务人员手机表面微生物携带超标率目标达成率为144.68%,进步率为64.29%。圈能力由QCC活动前的60%提高至活动后的85%。结论开展QCC活动可降低医务人员手机表面微生物携带超标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降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方法开展问题解决型品管圈活动。结果通过科学管理、更新理念、建立制度、加强培训等,使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从34.4%降低至10.4%。结论品管圈活动开展可有效降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更好地确保患者安全。同时,使圈员综合素质与解决问题能力、专科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等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品管圈(QCC)在产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9年6月—2020年4月本院实施常规产科护理期间接收的42例待产妇设为对照组,2020年5月—2021年3月开展QCC活动期间接收的42例待产妇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产妇心理状态、妊娠结局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焦虑(SAS)、抑郁(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28±6.43) vs (42.15±7.48),t=5.171;(37.66±6.49) vs (44.51±7.80),t=4.375,P均<0.001];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7.17%,低于对照组的2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9,P=0.035);观察组护患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专业水平、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95.62±1.17) vs (93.05±1.66),(94.19±1.40) vs (92.33±1.52),(96.22±1.03) vs (94.25±1.28),(90.30±1.12) vs (86.49±1.78),P均<0.001]。结论 QCC活动在产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价值较高,能够改善产妇心理状态,预防不良妊娠结局,从而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二级医院品管圈活动起步较晚,在主题选定、对策拟定环节相比三级医院存在较多问题。通过案例解析,对我国二级医院品管圈活动现状展开分析,内容涉及主题选定、对策拟定等。认为主题选定类型单一、工具及手法操作不规范是目前二级医院品管圈活动的重点及难点,并针对性提出了改进建议,为今后二级医院品管圈活动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