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复方氟米松软膏对皮炎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2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30例和对照组92例,分别应用复方氟米松软膏和复方地塞米松软膏薄涂患处,早晚各1次,均治疗14天判效。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痊愈率为56.15%,有效率为88.46%;对照组分别为41.30%和72.83%。两组痊愈率及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皮炎湿疹疗程短,起效快,简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盐酸戊乙奎醚在人工流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人工流产术者30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术前30min肌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1mg)和对照组(不用任何药物)。比较两组的宫颈松弛程度,疼痛程度及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镇痛有效率为973%,显著高于对照组(42.0%,P〈0.01);观察组的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为4%,显著低于对照组(22%,P〈0.01)。观察组扩张宫颈有效率为98.0%,显著高于对照组(86.0%,P〈0.01)。结论盐酸戊乙奎醚具有良好的松弛宫颈及镇痛效果,对心率、血压影响小,能较好地预防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具有长效物理抗菌功能的洁悠神喷洒于放射性皮炎发生区域的皮肤,观察洁悠神防治放射性皮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接受放射治疗过程中出现急性放射性皮炎的258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22例和治疗组136例。治疗组采用洁悠神治疗,对照组采用涂抹烧伤膏和氢地油治疗,2组治疗时间均为6周。评价6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2级及以上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2级以上急性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分别为52.94%和65.57%,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X^2=4.24,P〈0.05)。结论洁悠神可预防继发感染、止痒止痛,促进创面愈合,能有效降低急性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非诺贝特在急性心肌缺血性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配体非诺贝特在急性心肌缺血性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对照组和异丙肾上腺素(ISO)模型组接受生理盐水20ml/kg灌胃7日,每日一次;非诺贝特(FF)预处理组接受FF 40mg/kg生理盐水溶液灌胃7日,每日一次。最后一次灌胃后ISO组和FF组接受ISO 5mg/kg腹腔注射。24h后摘眼球取血。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中一氧化氮(NO)含量,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SDS—PAGE测定心肌组织PPARα蛋白质。取血后处死动物,迅速取出心脏进行病理学检查。测定梗死面积,计算心脏湿重/体重(HW/BW)和梗死范围占心室重的百分比(IS/Vw)。结果ISO组的HW/BW为(6.71±0.55)mg/g,显著高于对照组[(4.05±0.37)mg/g,P〈0.01],FF组的HW/BW为(5.28±0.49)mg/g,显著低于ISO组(P〈0.05),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SO组的IS/vW为(0.75±0.09)%,显著高于对照组[(0.07±0.02)%,P〈0.01];FF组的IS/VW为(0.31±0.08)%,显著低于ISO组(P〈0.01),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fP〈0.01)。ISO组的血清NO水平为(20.79+5.95)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49.65±6.97)μmol/L,P〈0.01];FF组的NO水平为(80.45±11.61)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和ISS组(均P〈0.01)。ISO组血清TNF-α水平为(275.41±27.61)%,显著高于对照组[(20.01±3.29)%,P〈0.01];FF组血清TNF-α水平为(149.07±22.39)%,显著低于ISO组(P〈0.01),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ISO组心肌PPARα蛋白质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FF组的心肌PPARα蛋白质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ISO组(均P〈0.05)。结论非诺贝特预处理可通过激活PPARα从而减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曲安奈德新霉素贴膏联合蜈黛软膏治疗疥疮结节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的方法将183例疥疮结节患者分为2组,试验组63例(每晚将曲安奈德新霉素贴膏剪成皮损大小贴于皮损上,次日晨起将贴膏祛除,白天将蜈黛软膏涂搽患处2次/d,共3周).对照组A 60例(用棉签吸附液氮直接接触疥疮结节,使之变为黄白色硬块,3周后评价疗效).对照组B 60例(每晚将曲安奈德新霉素贴膏剪成皮损大小贴于皮损上,次日晨起将贴膏祛除,共3周).结果 试验组痊愈率76.8%,有效率90.5%.对照组A痊愈率78.3%,有效率93.3%.2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53,P>0.05).对照组B痊愈率45%,有效率63.4%,2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75,P<0.05).结论 曲安奈德新霉素贴膏联合蜈黛软膏治疗疥疮结节疗效肯定,患者依从性好,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操作方便,安全,特别适用于儿童、老年人以及结节数目较多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水杨酸对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及其联合氟米松软膏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疗效。方法特应性皮炎患者64例,选择躯体两侧大小及严重程度相似的皮损,分别外用复方氟米松软膏(0.02%氟米松+3%水杨酸)、0.02%氟米松软膏、3%水杨酸软膏及基质软膏;选择患者躯体两侧非皮损区皮肤,分别外用3%水杨酸软膏及基质软膏。均为每日2次,连用3周。使用皮肤生理测试仪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开始后第1、2、3周的经表皮水分丢失量(TEWL),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总积分,判断疗效。3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选择双前臂屈侧健康皮肤,外用水杨酸及基质软膏,每日2次,连用3周,于用药前、用药后1、3周检测TEWL。结果健康人皮肤用药前及用药后1、3周,各组TEW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区TEWL在第0、1、2、3周,复方氟米松组分别为(34.26±20.82)、(22.38±16.16)、(17.04±12.74)、(15.34±13.13)g·m-3·h-1,氟米松组分别为(33.02±16.71)、(24.63±17.08)、(20.37±9.53)、(19.06±9.17)g·m-2·h-1,水杨酸组分别为(34.16±18.03)、(26.49±8.59)、(21.91±8.46)、(21.20±9.38)g·m-2·h-1,基质组分别为(33.81±17.11)、(29.80±12.48)、(26.16±8.31)、(25.52±6.05)g·m-2·h-1;治疗前(0周)各组TEW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各组TEWL下降值经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57,P〈0.01);随机单位组设计资料方差分析显示,治疗1、2、3周后TEWL下降值复方氟米松组均显著高于氟米松组(P〈0.05),水杨酸组显著高于基质组(P〈0.05或P〈0.01),水杨酸组与氟米松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特应性皮炎患者非皮损区TEWL,水杨酸组在第2、3周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基质组(P〈0.05)。复方氟米松软膏组基愈率(53.1%)及有效率(84.4%)均高于氟米松组(分别为34.4%和64.1%),两组比较,基愈率χ2=4.57,P〈0.05;有效率χ2=6.90,P〈0.01。结论3%水杨酸软膏对特应性皮炎患者皮肤屏障功能的损伤具有修复作用,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疗效优于氟米松软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与氧化应激的相关性及其意义。方法体检健康者63例(健康对照组)、糖尿病患者81例(DM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54例(DKA组),测定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和总抗氧化力(T-AOC)。对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氧化应激指标与血糖和血气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DM组和DKA组的T-SOD活力和T-AOC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DKA组的T-SOD活力和T-AOC显著低于DM组(均P〈0.01),MDA含量显著高于DM组(P〈0.01)。DKA组pH值、血糖与氧化应激各指标间都没有明显相关性(均P〉0.01);阴离子间隙(AG)与T-SOD活力和T-AOC均呈显著负相关(均P〈0.01),与MD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HC03^-,与T-SOD活力和T-AOC均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与MD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氧化应激与代谢性酸中毒之间具有明显相关性,氧化应激水平越高,代谢性酸中毒越严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不同胃管置入方法一次插管成功率及对患者的不良影响。方法将279例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A组)、头部前倾组(B组)和牵拉气管组(C组)各93例。观察并比较一次插管成功率,置管时间,插管前后心率(HR)、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及插管过程中呛咳、鼻咽黏膜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①一次插管成功率比较,B组显著低于A、C组(均P〈0.01),C组显著高于A、B组(均P〈0.01):②置管时间,B组置管时间明显长于A、C组(均P〈0.01);C组置管时间明显短于A、B组(均P〈0.01);③置管后HR与各自置管前相比,C组无显著性改变(P〉0.05),A、B组HR明显加快(P〈0.05,P〈0.01);置管后SpO2与各自置管前相比.C组无显著变化.A、B组均显著降低(P〈0.05,P〈0.01)。④置管过程中恶心、呕叶、呛咳及鼻咽黏膜出血发生率,B组显著高于A、C组(P〈0.05.P〈0.01),C组显著低于A、B组(均P〈0.01)。结论对气管插管患者在镇静状态下牵拉气管的同时置入胃管,准确性高、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发伤患者早期蛋白c活化率(APC%)、抗凝血酶Ⅲ(ATⅢ)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44例多发伤于1、3、6d空腹采外周静脉血一次,另10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于体检时第1、3、6d空腹采外周静脉血一次,检测血液APC活化率及ATⅢ浓度变化。结果伤后AP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前DIC组高于非前DIC组(P〈0.01);ATⅢ在伤后明显降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前DIC组明显低于非前DIC组(P〈0.01);APC%/ATⅢ在伤后持续升高,其比值与伤后前DIC发生与否成正相关性(r=0.75,r=0.79,P〈0.01)。结论创伤后急性期ATⅢ、APC%水平变化与创伤严重程度有关,对这两项指标进行检测有助于预测患者病情进展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冰黄肤乐软膏治疗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42例,用冰黄肤乐软膏均匀涂于患处,2次/d;对照组37例,用10%硫磺软膏均匀涂于患处,2次/d。两组均连续用药3周。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66.67%,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治愈率为16.22%,有效率为48.6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使用冰黄肤乐软膏治疗脂溢性皮炎效果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方法对鼻咽癌放疗患者抑郁症状改善的效果研究。方法将82例鼻咽癌放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用常规护理;实验组42例,除常规护理外,采用系统化护理方法。运用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及出院后1个月的心理健康情况。结果实验组出院后1个月抑郁自评表(SDS)评分显著提高(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能显著改善鼻咽癌放疗患者的抑郁情绪和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血必净对心肺复苏(CPR)后复苏后综合征(PRS)的防治作用。方法经标准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存活期≥7d的患者41例,随机分为血必净治疗组(19例)和对照组(22例)。血必净治疗组加用血必净注射液50ml静脉滴注(静滴),每天2次,连续7d,余治疗措施两组相同。观察并记录ROSC当天和7d后的心率、血压、是否有消化道出血,测定中心静脉压、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肌酐(SCr)、总胆红素(TBil)、血小板(PLT),行格拉斯哥评分(GCS),结合上述指标进行Marshall氏评分,判断发生功能障碍的器官数耳及程度,统计PRS的发生率、28d存活率等。结果治疗7d后,治疗组PRS发生率为57.9%,显著低于对照组(68.2%,P〈0.01);治疗组器官功能障碍数为(2.4±1.1),显著少于对照组(3.6±2.1,P〈0.01);治疗组Marshall氏评分为(3.5±1.7),显著低于对照组[(4.8±2.2),P〈0.01];治疗组28d存活率为63.2%,显著高于对照组(45.5%,P〈0.01)。结论血必净能有效降低CPR后PRS的发生率,减少脏器衰竭数目及程度,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溶栓后心电图QT离散度(QTd)的变化及其对预后的预测。方法对108例发病〈12h临床诊断AMI的患者进行急诊溶栓治疗,以同期58例临床诊断为AM/但因年龄〉70岁或发病时间〉12h而未行溶栓治疗。另取临床诊断冠心病而无AMI者82例为对照组。各组患者在就诊时或溶栓时(DO组)及就诊或溶栓后24h(D1组)、第5天(D5组)行心电图检查,测量QTd;以心脏复苏或心脏猝死为研究终点,分为1年内猝死组、存活超过1年组。结果AMI未溶栓组的QTd为(87.5±14.2)ms,显著长于对照组[(36.4±15.3)ms,P〈0.01)]。AMI溶栓后血管再通组的QTd为(62.3±13.6)ms,显著短于未溶栓组(P〈0.05);溶栓后血管未开通组的QTd为(71.3±17.8)ms,与未溶栓组无显著差异(P〉0.05)。AMI未溶栓组早期(〈5d)频发室早、室颤等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8.0%,显著高于行AMI溶栓后血管再通组(17%,P〈0.01)。AMI溶栓治疗再通后一年内猝死发生率1.4%,显著低于未溶栓组(8.6%,P〈0.01)与对照组(1.7%)无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AMI后QTd显著延长,急诊溶栓后QTd显著缩短。QTd可以作为预测AMI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银屑病皮损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ion factor,MIF)的表达水平及其相关性,并比较他克莫司对银屑病皮损中MIF的影响,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和染色评分半定量法对50例进行期斑块状银屑病皮损标本和42例正常皮肤组织标本(对照组)中的MIF的表达量进行检测,比较结果.同时,选取30例对他克莫司治疗有效的银屑病消退期皮损中MIF的表达量与曲安奈德治疗组、安慰剂治疗组各30例及未用药组50例进行比较.结果 斑块状银屑病皮损中MIF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他克莫司和曲安奈德药物治疗组MIF的表达阳性率明显减低(P<0.05),安慰剂组与未用药组的MIF表达阳性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斑块状银屑病皮损中MIF的表达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他克莫司可以明显抑制MIF在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达到与糖皮质激素相当的治疗效果,他克莫司对银屑病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其抑制MI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法(CSⅡ)与传统小剂量胰岛素静脉点滴法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伴发肾功能不全的短期疗效。方法DKA并发肾功能不全患者36例,随机均分为CSⅡ组(用胰岛素泵经导管持续皮下输注短效生物合成人胰岛素)和对照组(给予小剂量短效生物合成人胰岛素静滴)。结果CSⅡ组酮体平均消失时间为(22.94±7.89)h,显著短于对照组(38.22±12.29)h,P〈0.05]。CSⅡ组肾功能恢复时间(4.11±2.05)d,显著短于对照组[(6.72±2.87)d,P〈0.051。CSⅡ组调整期各时点(除凌晨3点)的空腹血糖值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CSⅡ组低血糖事件发生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CSⅡ能更有效地治疗DKA,能更快地改善肾功能,使血酮体转阴,降低低血糖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盐酸戊乙奎醚与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发生中间综合征(IMS)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58例AOPP患者随机分为盐酸戊乙奎醚组和阿托品组,对比分析2组IMS的发生率、病死率和住院时间。结果盐酸戊乙奎醚组IMS发生率及病死率分别为2.2%、1.5%,明显低于阿托品组的10.6%、6.5%(P〈0.01、P〈0.05)。结论盐酸戊乙奎醚可降低AOPP并发IMS的发生率,提高AOPP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