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复方缬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价复方缬沙坦(缬沙坦80mg/氢氯噻嗪12.5mg复方制剂)治疗经单用缬沙坦80mg控制不良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双盲、双模拟、随机、活性药物对照、平行试验方法。对经2周洗脱期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坐位舒张压≥95mmHg(1mmHg=0.133kPa)且〈110mmHg]采用单药缬沙坦80mg/d治疗4周,在单药导入结束后,坐位舒张压仍〉190mmHg的864例患者按1:1随机、双盲分为复方缬沙坦组或缬沙坦80mg/d组,继续治疗8周。在治疗4周和结束时评估药物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在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复方缬沙坦每日1次比单用缬沙坦80mg/d血压进一步下降、达标率提高。治疗结束时平均坐位收缩压多降低3.5mmHg,平均坐位舒张压多下降2.2mmHg,血压控制〈140/90mmHg的患者在复方缬沙坦组和单用缬沙坦80mg/d组分别为53.9%及40.9%。结论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复方缬沙坦治疗组降压有效率及达标率均优于每日1次服用缬沙坦80mg/d组。复方缬沙坦适用于缬沙坦单药控制不良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相似文献   

2.
复方缬沙坦与血脂康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复方缬沙坦(缬沙坦80mg/氢氯噻嗪12.5mg)联合血脂康(600mg)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将28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组和对照组。缬沙坦组患者给予复方缬沙坦(缬沙坦80mg/氢氯噻嗪12.5mg,1次/d)和血脂康(600mg,2次/d)治疗,对照组患者降压药物单用缬沙坦(80mg,1次/d)。治疗中每周测量血压。在治疗8周和结束时评价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对于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缬沙坦组较对照组血压进一步下降,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结束时平均坐位收缩压均降低5mmHg,平均坐位舒张压多下降3mmHg,缬沙坦组和对照组患者中,血压控制<140/90mmHg者分别占54.1%和40.7%。结论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复方缬沙坦联合血脂康治疗,降压效果和达标率均优于单用缬沙坦。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缬沙坦治疗前后老年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变化;探讨缬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Hcy的影响. 方法 150例老年高血压2级患者和80例健康老年人进行Hcy的测定.再将高血压组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给予缬沙坦(80 mg,1次/d)治疗;B组给予氢氯噻嗪(12.5 mg,2次/d)治疗,监测2组患者血压均能控制在< 140/90 mmHg,在给药前及给药1、3月后分别进行Hcy测定. 结果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Hcy的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A组治疗后Hcy含量下降,并且下降幅度大于B组(P<0.05). 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人Hcy增高,缬沙坦可降低Hcy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缬沙坦与氨氯地平联合用药和缬沙坦单药治疗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研究.125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经2周洗脱期后,给予4周缬沙坦(80 mg/d)单药治疗,89例平均坐位舒张压(SeDBP)仍≥90 mm Hg的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80 mg/d)和氨氯地平(5 mg/d)联合用药治疗组及缬沙坦(80 mg/d)单药治疗组,共随机双盲治疗8周,以SeDBP下降差值和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下降值作为主要疗效指标.54例患者(联合用药组28例,单药组26例)完成了24h动态血压监测,并作为降压疗效的评价指标.结果 随机、双盲治疗8周末,联合用药组SeDBP下降值为(13.7±5.8)mm Hg,达目的血压占65.9%;单药治疗组SeDBP下降值为(7.7±6.9)mm Hg,达目的血压占37.8%,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用药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为(7.15±2.13)μg/min,单药治疗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为(8.76±3.01)μg/min(P<0.05).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联合用药组和单药治疗组舒张压/收缩压(DBP/SBP)的谷/峰比率(T/P)分别为83.1%/76.0%和85.8%/79.5%(P<0.05).联合用药组与单药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2%和 10.7%(P<0.01).结论 缬沙坦与氨氯地平联合用药治疗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的降压疗效明显优于缬沙坦单药治疗,且具有明显的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缬沙坦(80 mg)/氨氯地平(5 mg)复方片剂(复方片剂)治疗经氨氯地平5 mg或缬沙坦80 mg控制不良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双盲、双模拟、随机、活性药物对照、平行试验方法进行两项临床研究.在两项研究中对经1~4周洗脱期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坐位舒张压≥95 mm Hg(1 mm Hg=0.133 kPa)且<110 mm Hg]分别采用单药氨氯地平5 mg或缬沙坦80 mg治疗4周,在单药导入结束后,坐位舒张压仍然≥90mm Hg且<110 mm Hg的患者随机进入复方片剂组或继续原有的单药治疗,共8周.其间,在治疗4周和试验结束时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 治疗结束时,复方片剂组平均坐位收缩压/平均坐位舒张压下降幅度较氨氯地平单药治疗组多4.4mm Hg/3 mm Hg(P<0.0001);较缬沙坦80 mg组多6.4 mm Hg/4.2 mm Hg(P<0.0001).两项研究中复方片剂组的血压控制率(血压<140/90 mmHg)分别为71.0%及71.2%,显著优于氨氯地平或缬沙坦单药治疗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单药治疗组相当.结论 复方片剂组的血压控制率显著优于其两种成分(氨氯地平5 mg或缬沙坦80 mg)单药的治疗,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比较缬沙坦与苯那普利治疗老年人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0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治疗组给予缬沙坦80~160mg/d,对照组给予苯那普利10~20mg/d,观察两组患者4周和8周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第2周后平均收缩压、舒张压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在整个治疗期间血压持续平稳下降;缬沙坦与苯那普利治疗4周降低舒张压总有效率分别为86.4%及84.3%,8周降低舒张压总有效率分别为92.3%及90.2%,两组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是一种安全、有效、长效。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的降压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缬沙坦治疗轻、中度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60例轻、中度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用缬沙坦80~160 mg/d治疗,对照组用贝那普利10~20 mg/d治疗,治疗时间为12周.结果 两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1.2%和82.9%,降压幅度分别为33/20 mm Hg和31/22 mm Hg,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左心室心肌肥厚均较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两组均较轻,但试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缬沙坦治疗轻、中度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疗效好、安全性高,可作为轻、中度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首选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缬沙坦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30例,给予缬沙坦80mg每日一次口服,服药2周后未达标准者,则增至160mg每日一次,共治疗8周。于用药前,及用药后1周、2周、4周、6周、8周分别测偶测血压;于用药前及用药结束后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缬沙坦治疗8周后,降压总有效率为86.6%。用药2周达到最大降压效果,降低收缩压及舒张压的谷峰比值分别为59.1%和63.2%,且不改变血压昼夜节律。结论 缬沙坦80mg-160mg每日一次口服,能有效的控制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的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比较缬沙坦分别联合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其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13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70例给予口服缬沙坦80 mg联合氨氯地平5mg qd;B组68例给予口服缬沙坦80 mg联合氢氯噻嗪12.5 mg qd.分别在治疗前、治疗8w时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24 h、白天与夜间收缩压变异性(systolic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SBPV)和舒张压变异性(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DBPV);24h、白天与夜间平均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和平均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第8周A组与B组24 h、白天、夜间SBP、DBP、SBPV均下降(P<0.05),A组下降幅度均大于B组(P<0.05).A组治疗8w后,DBPV均有下降(分别地,P<0.05),而B组无变化,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治疗均能有效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但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具有更佳的血压达标率和更低的血压变异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动态血压监测探讨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倍博特)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晨峰血压(MBPS)控制和血压变异性(BPV)的影响。方法收集原发性高血压病人60例,给予倍博特治疗8周,采用自身对照的研究方法,分别对入选病人治疗前、治疗后8周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比较治疗前后晨峰血压和血压变异性的变化。结果 60例病人,经倍博特治疗8周后,与治疗前相比,24 h平均收缩压(24 h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DBP)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晨峰血压方面,与治疗前相比,晨峰血压升高比值显著下降(P0.05);血压变异性方面优势显著,24 h平均收缩压变异性(24 hSBPV)、24 h平均舒张压变异性(24 hDBPV)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倍博特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切,对晨峰血压和血压变异性均能有效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