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脉压差与发生缺血性卒中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0~75岁高血压病患者612例,分析脉压与发生缺血性卒中及类型的相关性。结果老年高血压病组与高血压病合并缺血性卒中组的脉压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脉压大小与是否发生缺血性卒中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临床采取针灸联合通络扶正汤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到本院就诊治疗的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控制血压、调节血脂及康复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中医针灸联合通络扶正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48例有效,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41例有效,总有效率为8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MA评分、BI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但是观察组评分变化幅度要比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针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应用中医针灸+通络扶正汤治疗的效果显著,可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并发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方法46例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设定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46例高血压无高脂血症患者设定为对照组,分析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并发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患者并发缺血性心脏病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应用Logistic 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并发缺血性心脏病与高三酰甘油血症、吸烟、高水平超敏 C-反应蛋白、高胆固醇血症、高尿酸血症具有明显相关性。结论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并发缺血性心脏病相关危险因素具有多样性,了解相关因素并予以有效预防可以降低缺血性心脏病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远程心电监护系统诊断老年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远程心电监护仪和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分别对151例老年缺血性 心脏病患者进行检测,通过对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两种方法诊断老年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心律失常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151例老年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中,远程心电监护系统显示138例伴发心律失常,心律失常阳性检出率为91.4%,常规12导联心电图显示56例心律失常,心律失常阳性检出率为37.1%,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远程心电监护系统对老年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心律失常的阳性检出率高,更具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怡文辉  王凯悦 《贵州医药》2022,46(2):253-254
目的 分析缺血性脑卒中中医证型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临床相关性.方法 选取13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中医证型理论完成疾病分类,另选择130例同期在本院接受体检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进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检测;比对两组受检者Hcy水平均值及增高率;对比不同中医证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Hcy的水平.结果 (1)...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病变特点及颈动脉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6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及同龄正常人30例,其中有32例高血压患者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情况.结果: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动脉硬化斑块发生率明显增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者颈动脉硬化程度严重,软斑较硬斑多见.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生率呈正相关,颈动脉硬化程度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代谢综合征(MS)患者静息心率(RHR)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方法入选老年 MS患者178例,按 RHR 水平分为4组,RHR1组:<65次/ min(52例);RHR2组:65次≤RHR <75次/ min(50例);RHR3组:75≤RHR <85次/ min(38例);RHR4组:RHR≥85次/ min(38例)。对入选患者行以下检查:心电图、血液生化全项、头颅 CT 及 MRI 检查。结果静息心率加快使得老年 MS 患者缺血性脑卒中患病率增高。结论老年 MS 患者静息心率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存在相关性,控制 RHR 对于老年 MS 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飞飞  潘立栋 《贵州医药》2022,46(4):616-618
目的 分析美托洛尔与通心络胶囊联合治疗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4例.两组老年患者均给予基础的对症治疗,对照组继续给予美托洛尔治疗,研究组给予美托洛尔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LVE...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中医辨证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自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34例,采用中医辨证法对34例患者进行治疗,并对患者的一般资料、治疗前后视力、SBP-1000视野等进行分析并总结。结果中医辨证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结论中医辨证用药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可显著提高患者的视力,减少视野平均缺损,从而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探讨老年人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心电图的相关性。方法:120例于某院接受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若干组,设置5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不同中医辨证分型下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电图异常的相关性。结果: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检出率较高,心律失常次之。此外,相对于健康人群,老年冠心病患者的QTd值较高。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心电图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通过观察心电图的变化有助于临床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治疗。动态心电图的监测为临床老年冠心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正>本研究应用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评估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观察与糖尿病相关的一些检测指标,分析糖尿病和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为及早预防和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提供参考,为防治脑卒中事件发生具有十分重要意义。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确诊的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2例,男性63例,女性49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纽曼系统模式结合中医护理对缺血性中风的护理作用.方法 将缺血性脑中风病人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以纽曼系统模式结合中医护理,而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护理.结果 实验组患者通过纽曼系统模式结合中医护理,掌握健康知识的程度及对护理满意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纽曼系统模式结合中医护理对缺血性中风患者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护理模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医辩证施护在老年性肺炎患者中的应用,为临床护理老年性肺炎提供有效的护理方法,以提高护理质量和老年性肺炎的治愈率。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性肺炎患者79例,对患者进行基础护理、情志护理以及中医辨证护理,并对其疗效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通过对老年性肺炎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护理,79例患者治愈48例(60.76%),有效24例(30.38%),无效7例(8.86%),总有效率高达91.14%。结论合理有效的中医辨证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老年性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治疗时间,提高老年性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中医辨证施护值得在老年性肺炎患者的治疗中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辨证分型与颅脑MRI征象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确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8例,每例均于入院当天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在入院48 h内行颅脑MRI检查,记录新发梗死病灶的部位及面积,用SPSS16.0软件统计分析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病灶梗死部位、面积大小的相关性。结果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梗死部位最多位于基底节区,脑干、脑叶次之,小脑较少;在梗死面积上,以腔隙性脑梗死最多见;研究显示不同的病变部位及梗死面积大小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辨证分型与颅脑MRI表现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并发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3年7月本院78例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记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本院同一时期7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记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日常生活习惯、心电图、病史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等各项指标,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并发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对照组缺血性心脏病病发率明显低于观察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年龄、日常生活习惯、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等都有可能诱发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并发缺血性心脏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疗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8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54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54例,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BI评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 <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丁苯酞联合神经节苷酯注射液,对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小板聚集水平及NDS评分的影响.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法,选取98例老年缺血性脑血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情况、NDS评分.结果 观察两组患者血小板凝集情况,结果发现观察组治疗后血小板凝集情况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NDS评分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使用丁苯酞联合神经节苷酯对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治疗,能有效的降低患者血小板聚集水平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对于病情的控制较为迅速,不良反应也相对较少,疗效明显,安全性高,值得作为治疗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何春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7):121-122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中风中医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68例缺血性脑中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68例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观察组应用中医综合治疗,对照组采取西医综合治疗方案,28d为1个疗程。观察1个疗程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生活质量指数(QLI)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生活质量指数(QLI)的变化都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综合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疗效确切,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浆中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变化与老年高血压病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为早期干预、防治老年高血压病并发缺血性脑卒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69例老年高血压病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另选69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集受试者空腹肘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测定血浆中sTM的水平。结果治疗前实验组和对照组血浆sTM水平比较,实验组(50.21±11.56)ng/mL,对照组(13.26±2.98)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按照高血压分级进行t检验,三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2周和3周进行比较,三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sTM可作为老年高血压病并发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皮损伤的观察指标,对防治老年高血压病并发缺血性脑卒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ACE基因多态性及其血浆水平与老年脑卒中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脑卒中的发生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及其血浆ACE水平的关系.方法 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ACE基因多态性,同时用比色法测定血浆ACE水平.对89例老年脑卒中患者(缺血性脑卒中50例,出血性脑卒中39例)与51例老年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老年脑卒中组D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0.58/0.36, P<0.05),DD基因型患者血清ACE水平亦显著高于对照组[(42.38±16.61) U/L /(31.28±8.64) U/L, P<0.05].而出血性脑卒中组与缺血性脑卒中组等位基因及血浆ACE水平无显著差异.结论 血浆ACE水平和ACE基因多态性有关,D等位基因是老年脑卒中的基因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