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产妇产后乳汁分泌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119例产后乳汁缺乏症患者,乳汁不足108例,乳汁全无11例。结果:经中西医联合治疗1个疗程(7~9d),乳汁分泌正常86例,乳汁分泌增多14例,有效1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4.1%。结论:产妇产后乳汁分泌不足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口服中药配合手法按摩治疗产后缺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社区中抽取398名缺乳孕妇随机分为口服中药组、手法按摩组、口服中药+手法按摩组、对照组,口服中药组采用中药(黄芪15 g、王不留行9 g、通草9 g)加入猪蹄汤或鲫鱼汤同煮,饮汁食肉;手法按摩组指导产妇自行手法按摩乳房;口服中药+手法按摩组采用上述两种方法同时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产后访视指导,同时观察上述四组的乳汁分泌情况。结果:经过为期3周的治疗,口服中药组99例,治愈19例,好转43例,总有效率62.63%;手法按摩组100例,治愈22例,好转40例,总有效率62.00%;口服中药+手法按摩组101例,治愈47例,好转35例,总有效率81.19%;对照组98例,治愈13例,好转19例,总有效率32.65%。四组比较,干预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其中尤以口服中药+手法按摩组疗效显著。结论:口服中药+手法按摩可促进产妇乳汁分泌,有助于母乳喂养,方法简便易行,利于社区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对初产妇产后乳汁分泌情况及母乳喂养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9月104例初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医护理,比较两组产后乳汁分泌时间、分泌量和母乳喂养率。结果观察组产妇乳汁分泌时间早于对照组,且分泌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可有效缩短初产妇产后乳汁分泌时间,增加乳汁分泌量,提高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耳穴贴压联合催乳颗粒口服治疗产后气血虚弱型乳汁分泌不足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将102例剖宫产后气血虚弱型乳汁分泌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治疗组采用耳穴贴压,每日按压4次,同时口服催乳颗粒,每日1剂,分两次口服;对照组仅耳穴贴压。治疗5 d后,评价两组疗效及中医证候积分、泌乳量、补授乳量、血清催乳素(PRL)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综合疗效愈显率为96.1%,对照组为88.2%,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提高泌乳量、减少补授乳量,升高产妇PRL水平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耳穴贴压联合催乳颗粒口服治疗剖宫产术后气血虚弱型乳汁分泌不足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文凤妮  陈舒华 《中医药学刊》2006,24(7):1347-134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反复声嘶的疗效优势。方法:取反复声嘶的门诊患者24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80例。中医组以活血化瘀、化痰散结、补气开音为治疗法则,以桃红四物汤随症加减,每日1剂,连服2周;西医组口服强的松10mg,1日3次,1周后减半,2周后停药,合用青霉素加克拉维酸钾0.5g,1日3次,连续1周;中西医结合组将中医组和西医组的治疗方案合用。以上治疗均以2周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结果:3纽疗效经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表明:中西医结合组疗效明显优于中医组(P〈0.05)和西医组(P〈0.001),且中医组疗效亦优于西医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在针对局部病变的同时,兼顾患者全身情况,辩证施治,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中医组或西医组,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近2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产后恶露不绝51例,疗效较好,并与西医组48例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99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例,随机分为两组:中西医结合组51例,年龄20~46岁,平均30岁;阴道流血时间为产后18~91天.平均34天。西医组48例,年龄21~43岁;平均28岁,阴道流血时间为产后20~96天,平均38天。分娩方式:足月顺产87例(清宫者26例),剖宫产12例。2治疗方法西医组:口服乙酰螺旋霉素0.3g,安络血5mg,均每日3次,疗程7天;同时肌注催产素10u,每日1次,疗程3天。中西医结合组:除不用催产素外,其余西药…  相似文献   

7.
夏明  刘志坚 《新中医》2015,47(5):305-306
目的:观察产后早期行足三里及三阴交穴位注射对产妇乳汁分泌的影响。方法:将本院产科收治的100例产后缺乳的产妇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予产科常规处理;穴位注射组在此基础上在胎儿娩出后6 h内即予足三里及三阴交穴位注射维生素B12及当归注射液。隔天1次,连续治疗3次为1疗程,观察2组产妇产后乳汁分泌情况。结果:穴位注射组产妇初乳出现时间及24 h泌乳量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注射组产妇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早期给予足三里及三阴交穴位注射,可提高泌乳量,缩短初乳出现时间,有效治疗产后乳汁不足,疗效优于单纯产后常规处理。  相似文献   

8.
刘爱萍 《河南中医》2013,33(5):748-75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2年8月来我院急诊科接受治疗的银屑病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三组,其中50例患者接受单纯西医治疗,为西医组;50例患者接受单纯中医方式治疗,为中医组;50例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进行治疗,为中西医结合组.对比三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分析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及治疗后复发情况.结果:中西医结合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西医组和中医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中西医结合组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和中医组基本相同,同时优于西医组;中西医结合组经过治疗复发情况优于西医组和中医组(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法作为一种综合治疗方法,既体现了西医疗效迅速、确切的优点,又能体现中医辨证施治,随证加减的用药原则,有效的提高了银屑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频治疗仪穴位电疗法对预防产后出血及乳汁分泌不足的疗效。方法选择宁都县中医院妇产科2018年6月—2019年7月收治的产妇5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这2组产妇泌乳量、产后出血量、住院时间及疼痛指数。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2 h、3 h、4 h的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 0.05),而泌乳量随着产后时间的增加逐渐增加,高于对照组(P 0.05),且观察组产妇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中频治疗仪穴位电疗法对预防产后出血及乳汁分泌不足的疗效明显,可刺激产妇产生催乳素使乳汁分泌,促进脑垂体分泌缩宫素而使子宫收缩,从而减少产后阴道出血量,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孙兰颖  郭银树 《河北中医》2000,22(7):543-544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产后缺乳的疗效。方法 对照1组25例口服中药猪蹄汤,对照2组27例口服西药甲氧氯普胺(灭吐一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即口服中药猪蹄汤和西药灭吐灵。3组均服药7日,观察效果。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明显优于对照1组和2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产后缺乳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房穴位按摩对减轻乳房胀痛和促进乳汁分泌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100例刚分娩完的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产妇进行产后乳房的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产妇在生产后第3天实施中医乳房穴位按摩,治疗2周后对两组产妇乳房胀痛程度和乳汁分泌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妇的乳房胀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乳汁分泌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刚分娩完的产妇进行中医乳房穴位按摩可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缓解乳房胀痛和促进乳汁分泌,使婴儿能够接受母乳哺育,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反复声嘶的疗效优势.方法取反复声嘶的门诊患者24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80例.中医组以活血化瘀、化痰散结、补气开音为治疗法则,以桃红四物汤随症加减,每日1剂,连服2周;西医组口服强的松10mg,1日3次,1周后减半,2周后停药,合用青霉素加克拉维酸钾0.5g,1日3次,连续1周;中西医结合组将中医组和西医组的治疗方案合用.以上治疗均以2周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结果3组疗效经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表明中西医结合组疗效明显优于中医组(P<0.05)和西医组(P<0.001),且中医组疗效亦优于西医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在针对局部病变的同时,兼顾患者全身情况,辨证施治,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中医组或西医组,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张改 《中医临床研究》2014,(13):116-117
目的:探讨在按需哺乳的基础上自拟通乳方治疗产后乳汁分泌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60例产后乳汁分泌不足的产妇并随机分成两组,两组患者均及时有效地进行按需哺乳,随时哺喂,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同时服用通乳方。结果:对照组总有效例数(显效+有效)28例,有效率为93.3%;观察组总有效20例,有效率66.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通乳方联合按需哺乳治疗产后乳汁分泌不足疗效确切,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产后乳少是产妇产后哺乳常见的问题之一.产后乳少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大体分为生化不足和分泌不畅两大类.中医认为乳汁生化不足是产妇气血不足或先天不足所致,乳汁分泌不畅主要与产妇气机不畅或痰湿阻滞等有关.中医药膳以其"良药可口"等优点而广受大众青睐,本文对中医药膳治疗产后乳少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期为临床治疗产后乳少进行...  相似文献   

15.
中风康系列方剂及中西结合治疗中风43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杨启平 《光明中医》2008,23(11):1765-176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辨证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疗效。方法:中西医结合组给予胞二磷胆碱注射液、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丹参滴注液,每日一次,并依据中医辨证使用脑通1号、2号、3号,醒脑1号、2号、3号中药汤剂口服;单纯西医组给胞二磷胆碱、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静滴等治疗。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95.3%,单纯西医组总有效率73.6%,两组间疗效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辨证治疗缺血性中风,其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调气固本推拿法干预气血虚弱型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产后乳汁分泌过少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母乳喂养,治疗组30例用调气固本推拿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中药猪蹄通草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乳汁分泌量及乳房充盈程度。结果:治疗组乳汁分泌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乳房充盈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气固本推拿法能够增加产后缺乳产妇乳汁分泌量,是治疗产后缺乳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和探讨综合中医护理干预治疗产后乳汁分泌不足的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92例分娩后乳汁分泌不足的产妇,并将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介入综合中医护理干预,并对2组患者的护理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介入综合中医护理干预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仅进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中医护理干预对治疗产后乳汁分泌不足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产后缺乳属中医乳汁不行或乳汁不足范畴 ,临床多因化源不足或瘀滞不行所致。笔者临床采用通乳丹治疗产妇气血虚弱所致产后缺乳 40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40例哺乳期妇女 ,其中初产妇 35例 ,经产妇 5例 ;产后 2日者 30例 ,产后 3~ 5日者 1 0例 ;平产2 0例 ,剖宫产 2 0例。治疗方法通乳丹 :党参 30 g,生黄芪 2 0 g,当归 2 0 g,麦冬1 5 g,通草 1 0 g,桔梗 5 g,生地 1 0 g,王不留行 1 0 g,纱布包好 ,加猪蹄 2只 ,炖烂后食肉喝汤 ,每日 1剂 ,5日为 1个疗程。治疗效果40例经服通乳丹均获效 ,其中服 2剂乳汁增多者 35例 ,服 3~ 5剂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西医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疗效。方法:将60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3组,西医组:叶酸片0.4mg,1次/日,止血(维生素C2g,止血敏2g,止血芳酸0.2g)维生素E胶丸100mg,1次/日,黄体酮20mg,1次/日,3~7天;中医组:寿胎丸加减(菟丝子15g桑寄生30g山药12g炒杜仲10g续断10g阿胶10g、炒白术10g、党参15g黄芪15g白芍8g甘草6g黑荆芥5g黑槐花5g);中西医结合组以上同时方法结合。结果:西医组20例,显效17例,总有效率95%;中医组20例,显效16例,总有效率90%;中西医结合组20例,显效19例,总有效率100%。结论:西医、中医、中西医结合组均有效。但中西医结合组的疗效更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健脾养胃汤配合乳房按摩治疗产后乳汁不行的疗效。方法:36例气血不足产后乳汁不行其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16例。治疗组于分娩后30min内进行乳房按摩,分娩后12h服健脾养胃汤,同时进行母乳喂养。对照组于产妇分娩后30min内进行乳房按摩。结果:治疗组泌乳足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结论:健脾养胃汤配合乳房按摩能更好地治疗产后乳汁不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