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感在医学生特质应对方式、幸福感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对405名学生施测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大学生幸福感影响因素问卷(AFW-US)。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进行探索。结果①医学生幸福感与自我效能感和积极应对有显著正相关(r=0.353,0.281;P<0.01),而与消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r=-0.102,P<0.05);自我效能感与积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r=0.256,P<0.01),与消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r=-0.261,P<0.01);②自我效能感和特质应对方式可以显著预测医学生幸福感;自我效能感是应对方式与幸福感之间的中介变量。结论自我效能感在特质应对方式影响医学生幸福感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中生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和抑郁情绪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应付方式问卷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386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高中男生的GSES得分显著高于高中女生(t=2.550,P<0.05);高三学生应对因子解决问题的得分显著高于高一和高二学生(F=3.173,P<0.05);②高中生GSES得分与应对因子解决问题、求助有显著正相关(r1=0.393,P1<0.01;r2=0.149,P2<0.01),与自责有显著负相关(r=-0.149,P<0.01),与SDS得分有显著负相关(r=-0.338,P<0.001);③GSES得分高与GSES得分低的高中生在应对因子解决问题、自责、退避和SDS的得分上有差异显著(t1 =-7.695,t2=3.472,t3=-3.258,t4=6.800).结论 高中男生的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高中女生;高中女生更多使用求助应对方式;自我效能感高、更多使用积极应对方式的高中生,抑郁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层官兵应对方式、自我和谐和状态焦虑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自行设计一般项目调查表、状态焦虑分量表(SAI)、应对方式问卷和自我和谐量表(SCCS)对162名基层官兵进行调查。结果:解决问题、求助与状态焦虑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499,-0.242;P均0.01);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自我和谐总分与状态焦虑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378,0.343,0.306,0.329,0.503;P均0.01);解决问题与自责、自我和谐总分呈显著负相关(r=-0.416,-0.355;P均0.01);与求助呈显著正相关(r=0.430,P0.01);自责与求助呈显著负相关(r=-0.297,P0.01),与幻想、退避、合理化、自我和谐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572,0.479,0.531,0.285;P均0.01);幻想与退避、合理化、自我和谐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616,0.587,0.236;P均0.01);退避与合理化、自我和谐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492,0.326;P均0.01);合理化与自我和谐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257,P0.01);自我和谐在解决问题、求助、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与状态焦虑之间均具有部分中介效应。结论:基层官兵的状态焦虑可以通过自我和谐策略来采用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自我效能感在医学生特质应对方式、幸福感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对405名学生施测特质应对方式问卷( TCSQ)、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大学生幸福感影响因素问卷(AFW-US).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进行探索.结果 ①医学生幸福感与自我效能感和积极应对有显著正相关(r=0.353,0.281;P<0.01),而与消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r=-0.102,P<0.05);自我效能感与积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r=0.256,P<0.01),与消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r=-0.261,P<0.01);②自我效能感和特质应对方式可以显著预测医学生幸福感;自我效能感是应对方式与幸福感之间的中介变量.结论 自我效能感在特质应对方式影响医学生幸福感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5.12汶川地震后地震灾区大学新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现状及其关系。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应对方式问卷对来自四川地震灾区的598名大学新生进行调查。结果地震灾区的大学新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在性别、专业上差异显著(t=4.324,P<0.01;F=3.200,P<0.05);来自地震灾区的大学新生应对方式在性别和专业上差异显著,其中男生比女生较多采用自责的应对方式(t=2.461,P<0.05);地震灾区的大学新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各因子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一般自我效能感能分别解释解决问题的0.3%方差变异,退避0.4%的方差变异和幻想0.3%的方差变异。结论地震灾区的大学新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对应对方式的预测作用极为有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不孕症患者的情绪和应对方式特点及其相关性。方法:对就诊拟行辅助生殖技术助孕的不孕症患者164人(不孕症女性95名,不孕症男性69名,其中包括69对夫妻)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一般情况调查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应付方式问卷。结果:女性SDS、SAS总分高于男性。应付方式问卷评分中仅幻想因子评分女性高于男性(P<0.05)。女性和男性的SDS得分与应付方式问卷中解决问题因子得分呈负相关(r=-0.30,-0.25;Ps<0.05),与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因子得分呈正相关(r=0.28~0.47,P<0.05);女性的SAS得分与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因子得分呈正相关(r=0.33~0.41,P<0.05);男性的SAS得分与求助因子得分呈负相关(r=-0.24,P<0.05),而与自责、退避和合理化因子得分呈正相关(r=0.20~0.31,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解决问题因子得分与女性和男性的SDS总分呈负相关(β=-0.33,-0.31,P<0.05),自责因子得分与女性的SDS、SAS总分呈正相关(β=0.29,0.25;P<0.05),合理化因子分与男性的SDS、SAS总分呈正相关(β=0.49,0.18;P<0.05)。结论:本研究发现提示不孕症女性采取不成熟的应对方式,而不孕症男性采取的是混合型的应对方式,不孕症女性心理状况可能要比不孕症男性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县城医护人员人格特征和应对方式状况以及相关关系。方法使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肖计划的应对方式问卷对河南省沈丘县的4所医院共390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有效问卷365份。结果①不同性别和不同职位的医护人员在L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t=-2.336,P<0.05;t=-2.995,P<0.01);②不同性别的医护人员在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t=-2.044,-2.519;P<0.05;t=-2.816,P<0.01;t=2.484,P<0.05);不同年龄层的医护人员在解决问题、合理化因子上存在差异(t=2.205,2.043;P<0.05);不同职位的医护人员在解决问题、自责、幻想、退避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t=2.902,-2.671,-2.872,-3.288;P<0.01);不同婚姻状况的医护人员在合理化因子上存在差异(t=2.280,P<0.05);③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各因子与P因子显著相关(r=-0.285,0.212,-0.149,0.234,0.146;P<0.01);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各因子与E因子存在显著相关(r=0.270,-0.151,0.314;P<0.01);解决问题、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各因子与N因子存在显著相关(r=-0.199,0.409,0.502,0.354,0.245;P<0.01);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因子与L因子存在显著相关(r=-0.171,-0.223,-0.144,-0.240;P<0.01)。结论该县的医护人员中≥30岁的男性医生更多地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而女性、<30岁护士更多地采用自责幻想退避的消极应对方式;人格特征和应对方式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受艾滋病影响儿童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使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问卷(MHT)、应对方式问卷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问卷(GSES)对206名受艾滋病影响儿童进行测查.结果:①65.53%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有学习焦虑,其次心理困扰检出率较高的项目是过敏倾向(31.07%,64/206)、自责倾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学生应对方式与家庭功能及自我效能感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应对方式问卷(CSQ),家庭功能评定问卷(FAD)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问卷(GSES)对陕西省两个中学共345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中学生使用成熟型应对方式的频率较高,同时也有不成熟和混合型应对方式的选择;②相关分析表明,家庭功能各因子与成熟型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不成熟型和混合型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P<0.01);自我效能感与成熟型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不成熟型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P<0.05);③回归分析表明,沟通、情感反应和总的功能可以显著预测成熟型应对方式(β=-0.340,t=-6.684,P<0.01;β=-0.187,t=-3.182,P<0.01;β=-0.167,t=-2.573,P<0.01),总的功能、情感介入可以显著预测混合型应对方式(β=0.267,t=5.125,P<0.01;β=0.163,t=2.767,P<0.01),角色、情感介入、沟通以及自我效能感可以显著预测不成熟型应对方式(β=0.366,t=7.259,P<0.01;β=0.211,t=3.687,P<0.01;β=0.152,t=2.563,P<0.05;β=-0.100,t=-2.003,P<0.05)。结论中学生应对方式与家庭功能及自我效能感显著相关,家庭功能及自我效能感对应对方式有一定程度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医科院校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应对方式与自我效能的现况及二者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量表》(TCSQ)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128名励志奖学金获得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励志奖学金获得者特质应对方式中积极应对(t=11.542,P<0.01)和消极应对(t=6.216,P<0.01)得分均高于常模;②励志奖学金获得者特质应对方式中积极应对与自我效能显著正相关(r=0.37,P<0.01);消极应对与自我效能存在显著负相关(r=-0.279,P<0.01);结论①医科院校励志奖学金获得者的应对方式多元化,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方式并存;②医科院校励志奖学金获得者的自我效能与应对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采用自我接纳问卷(SAQ)和一般自我效能问卷(GSES)调查472名农村初中生自我接纳与一般自我效能的关系。结果显示SAQ总分在不同性别和不同年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57,P<0.01;F=4.443,P<0.05),一般自我效能在不同性别和是否独生子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08,P<0.01;t=-3.083,P<0.01),自我接纳与一般自我效能呈正相关(r=0.343~0.593,P<0.01),自我评价能较好地预测农村初中生的一般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地震状况下医疗救援人员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状态-特质焦虑、急性应激反应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将154名参加过汶川和玉树地震的医疗救援人员进行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状态-特质焦虑、急性应激反应量表的测量,评价其心理健康状态结果。结果①抗震救灾医务人员自我效能感与特质焦虑、状态焦虑呈显著负相关(P<0.001),与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P<0.001);②应对方式中除解决问题(t=9.62,P<0.01)和求助(t=2.09,P<0.05)高于军队常模外,其余4个因子得分(P<0.01)显著低于军队常模;③在应对方式中6个因子与状态特质焦虑进行相关分析发现,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与特质焦虑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解决问题和求助与特质焦虑无相关关系。结论需要对地震医疗救援人员的心理健康进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民办高校贫困生的自我概念及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取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及肖计划的应对方式问卷对302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①贫困生在自我概念因子上,只有生理自我达到显著统计意义(t=-2.308,P<0.05);②贫困生在自责因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1,P<0.05);③贫困生的自我满意、自我行动与应对方式各因子间的相关显著(r=0.399,-0.501,0.318,-0.242,-0.324,-0.241,0.441,-0.496,0.311,-0.306,-0.491,-0.343;P<0.01),自我批评与求助(r=-0.157,P<0.05)、幻想因子(t=0.187,P<0.05)相关显著;④自我满意、自我行动对解决问题和求助有较大的正向预测作用(t=5.52,6.24,4.26,4.15;P<0.01),对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有较大的负向预测作用(t=-7.34,-7.25,-3.16,-4.07,-4.40,-7.15,-3.15,-4.63;P<0.01)。自我认同对解决问题有较大的正向预测作用(t=5.25,P<0.01),对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有较大的负向预测作用(t=-6.15,-4.2,-3.70,-3.59;P<0.01)。自我批评对求助有较大的负向预测作用(t=-2.02,P<0.05),对幻想有较大的正向预测作用(t=2.42,P<0.05)。结论提高贫困大学生的自我概念水平有助于他们遇到问题时,采用成熟型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4.
大三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人格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三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人格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16项人格因素问卷(16PF),随机抽样选择145名大三学生进行测查。结果大三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在专业、性别和生源地维度上无显著差异;大三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稳定性(r=0.44,P<0.01),恃强性(r=0.34,P<0.01),兴奋性(r=0.19,P<0.05)等人格因子相关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忧虑性(t=-2.49,P<0.05)、紧张性(t=-2.76,P<0.01)、恃强性(t=2.95,P<0.01)、稳定性(t=2.05,P<0.05)4种人格特质比其它人格特质更能预测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变化。结论大三学生的人格对一般自我效能感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部队基层战士情绪与应付方式的基本状况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为培养战士有效应对压力事件、改善情绪状态、维护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积极情绪消极情绪量表(PANA S)、应付方式问卷测量216名战士的情绪及应付方式。结果①战士的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的比例约为1.5:1,未达到临界点;②战士的总体应付方式主要表现为解决问题-求助型与退避-幻想型;③战士的积极情绪与解决问题、求助有极其显著的正相关(r=0.481,0.360;P<0.01),与合理化、自责、幻想及退避有极其显著的负相关(r=-0.373,-0.336,-0.412,-0.469;P<0.01);消极情绪与解决问题、求助有极其显著的负相关(r=-0.442,-0.223;P<0.01),与合理化、自责、幻想及退避有极其显著的正相关(r=0.331,0.490,0.425,0.437;P<0.01)。结论可通过培养战士成熟的应付方式、减少不成熟的应付方式来调整战士的情绪状态,维护其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5·12汶川地震后地震灾区大学新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现状及其关系.方法 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应对方式问卷对来自四川地震灾区的598名大学新生进行调查.结果 地震灾区的大学新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在性别、专业上差异显著(t=4.324,P<0.01;F=3.200,P<0.05);来自地震灾区的大学新生应对方式在性别和专业上差异显著,其中男生比女生较多采用自责的应对方式(t=2.461,P<0.05);地震灾区的大学新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各因子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一般自我效能感能分别解释解决问题的0.3%方差变异,退避0.4%的方差变异和幻想0.3%的方差变异.结论 地震灾区的大学新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对应对方式的预测作用极为有限.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224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使用功能大体评定量表(GAF)及阴性症状量表进行评定。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一般自我效能感平均分明显低于常模(t=7.18,P<0.001);且高自我效能感患者GSES得分与SANS得分呈正相关(r=0.563,P<0.01),与GAF得分呈负相关(r=-0.628,P<0.01)。结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般自我效能感较低,且有异常增高现象。  相似文献   

18.
目的高考前1个月内通过调查高三学生焦虑的状况及相关社会心理因素,探讨其相互关系,为高考前心理辅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STAI-Form Y)、一般自我效能感问卷(GeneralSelf-esteem Scale,GSE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PSSS)和应付方式问卷(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CSQ)在高考前1个月对高三学生进行调查。将结果与常模相比,将不同性别组进行对比,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高三学生状态焦虑得分显著高于常模,并且女生显著高于男生(P0.01)。特质焦虑、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与状态焦虑呈显著正相关(r=0.814,0.389,0.285,0.275,0.245;P0.01),而社会支持、解决问题、求助、自我效能与状态焦虑呈显著负相关(r=-0.307,-0.516,-0.282,-0.237;P0.01),而且各影响因素之间也构成了广泛的显著相关。结论高三学生在高考前有较明显的焦虑,尤其是女生更为明显;影响高三学生考前焦虑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是特质焦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儿童期创伤、一般自我效能感、消极应对方式与军校大学生焦虑之间的关系,为维护与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采用儿童期创伤问卷(CTQ-SF)、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整群抽取的某军校450名军校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焦虑高分组在儿童期创伤、情感虐待、身体虐待、性虐待、情感忽视、身体忽视、消极应对方式得分上均高于低分组(t=-8.584,-7.331,-6.323,-5.721,-7.397,-8.102,-4.407;P0.01),而在积极应对方式、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上则低于低分组(t=7.444,9.904;P0.01)。焦虑得分与儿童期创伤总分、情感虐待、身体虐待、性虐待、情感忽视、身体忽视、消极应对方式均呈正相关(r=0.266~0.540,P0.01),与积极应对方式、一般自我效能感负相关(r=-0.320,-0.413;P0.01)。儿童期创伤总分、一般自我效能感和消极应对方式可有效预测焦虑情况(β=0.416,-0.305,0.164;P0.01)。一般自我效能感、消极应对方式在儿童期创伤与焦虑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儿童期创伤不仅对军校大学生的焦虑情绪有直接影响,还可以通过提高一般自我效能感和改善消极应对方式对军校大学生的焦虑情绪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军校大学生特质焦虑与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对某军校591名男性学员进行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和应对方式问卷(CSQ)的测评。并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整理、统计和分析。结果①军校男性大学生的特质焦虑与自我效能感(r=-0.735,P0.01)、社会支持(r=-0.637,P0.01)存在显著负相关;②男性军校大学生的特质焦虑与应对方式中的解决问题(r=-0.715,P0.01)、求助(r=-0.522,P0.01)存在显著负相关,与应对方式中的其余4个因子存在显著正相关;③军校男性大学生的特质焦虑程度对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中的6个因子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特质焦虑程度越低,军校男性大学生其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程度越高,倾向于采用解决问题、求助的积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