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采用等组实验法将1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和康复训练,实验组增加自我效能的护理干预方法;对两组患者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进行自我效能评价;采用Fugl-Meyer评定法(FMA)对运动功能和采用Barthel指数(MBI)对日常生活能力(ADL)进行评分,结果用SPSS 17.0软件进行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自我效能得分、运动功能评分情况、日常生活能力评定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实验组患者自我效能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情况、日常生活能力评定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意义(P均〈0.01)。结论自我效能干预能增强脑卒中患者对康复锻炼的坚持和应对疾病的自信心,提高自我效能水平,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全程护理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 选取项城市中医院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10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将其以奇偶分组法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基础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全程护理临床决策支持系统。于入院时和出院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Lovett分级法、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分别评估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肌力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情况。结果 入院时,两组患者NIHSS评分、FMA评分、肌力等级、Barthel指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NIHSS评分、FMA评分、Lovett肌力分级、Barthel指数均高于入院时,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程护理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可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效果,提高患者神经功能、肌力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甘秀军  詹玲球 《吉林医学》2023,(4):1134-1137
目的:探讨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于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应用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egl-Meyer)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Barthel指数、生活质量评分、自我效能评分及抑郁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Fe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中,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有着较好的护理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致偏瘫患者8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并对2组患者护理前后偏瘫侧的运动功能( FMA)和ADL能力( Barthel )进行测定。结果:2组患者在护理前的FMA和Barthel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FMA和Barthel评分明显大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加强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并可明显提高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浅析康复护理早期干预对急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分为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基础综合治疗和常规护理,康复护理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良肢位摆放、饮食护理、康复治疗、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等早期干预,分别定期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定标准(MESSS)、Barthel指数(BI),Fugl-Meyer评定法(FMA)等进行脑损伤恢复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的评定。结果:经治疗和康复护理3个月后康复护理组患者MESSS、FMA和ADL评分均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康复护理早期干预可有效改善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付娟  罗婷  张薇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2999-3000
目的:探讨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印例,两组均遵循脑卒中常规治疗和护理,康复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肢体训练、语言训练及心理辅导等综合康复护理干预。采用Fugl-meye肢体运动功能(FMA)评价法和Barthel指数(BI)评定法,于两组患者人院时、干预3个月后进行评定。结果i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后,两组FMA、BI均较干预前改善,且康复组FMA、B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康复组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有助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于护理敏感指标之过程指标的早期运动康复方案在脑卒中病人早期运动功能及神经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脑卒中病人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脑卒中患者早期运动康复的护理方案》的护理过程指标监控。比较2组干预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结果2组干预前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后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P < 0.01),且观察组干预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2组干预前F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后FMA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 < 0.01),且观察组干预后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结论借助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过程指标,在脑卒中病人早期运动护理方案的指导下,有助于脑卒中病人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恢复,改善病人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集束化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干预效果。方法:筛选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集束化护理模式,干预前及干预14 d后,选取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Fugl-Meyer评估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综合痉挛量表(compopsites spasticity scale,C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分别评估偏瘫患者神经及肢体运动功能;在干预14 d后,评估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14 d后,观察组NIHSS、C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FMA、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可以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神...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析延续性护理随访在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省漳州市医院于2019年5月-2021年5月接诊的10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随访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52)、参考组(n=52)。参考组开展常规随访,观察组开展延续性护理随访。对比两组遵医行为达成率,干预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脑卒中影响量表(SIS)评分。结果:观察组遵医嘱用药、合理饮食、定期康复锻炼及按时复诊的达成率均较参考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FMA、ADL、GSES及SIS评分均较参考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间开展延续性护理随访,能改善患者遵医行为,促进其运动功能恢复,增强日常生活能力,还能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感,生存质量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系统性护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在襄城县人民医院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8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系统性护理干预。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神经系统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两组NIHS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Barthel指数和SF-36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和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实施系统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出院的96例脑梗死后遗症患者随机均分成干预组与对照组(n=48)。对照组继续执行药物治疗及出院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取社区护理干预,由专业护理人员定期上门随访,给予心理支持、不良行为矫正、肢体功能康复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综合指导,随访半年,使用Fugl-Meyer量表及Barthel指数对2组患者进行运动功能(FMA)及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评价2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组患者半年后FMA评分及ADL评分均较本组出院时显著提高(P<0.01),干预组神经功能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梗死后遗症患者采取社区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有效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整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康复组和常规治疗组,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量表(FMA)、Barthel 指数(BI)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于治疗前及治疗30 d后评定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和精神状态。结果:康复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FMA、BI和HAD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30 d后两组比较,康复组FMA及BI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HADS评分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Pearson检验发现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与ADL的提高呈正相关。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精神状态,提高ADL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按脑卒中常规护理及随意自我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早期介入心理干预,根据患者不同时期制定不同的护理干预,入院后即给予良肢位,病情稳定24 h后即开始给予患肢揉捏、按摩、拍打、关节的被动运动,指导患者行健侧带动患侧主动运动,坐、站、行、日常生活及自理能力训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Fud Meyer( FMA)运动功能积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较入院时均明显提高( P <0.01),观察组FMA运动功能积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 <0.01)。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患者肢体功能康复,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应用于脑梗塞恢复期病人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共收治的60例脑梗塞恢复期患者,对其进康复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的变化。结果:护理后,患者的神经功能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护理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高于参照组,护理前后相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脑梗塞恢复期病人进行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基于FMEA模式的护理联合行为干预对出血性脑卒中病人术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及ADL评分的影响。方法 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收入我院的150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FMEA模式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对照组的患者意识恢复、肢体恢复时间、住院天数都显著长于观察组患者(P0.01)。经配对t检验分析发现,对照组护理后NIHSS和Fugl-Meyer评分低于护理前(P0.01),观察组护理后NIHSS和Fugl-Meyer评分低于护理前(P0.01);经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发现,观察组NIHSS和Fugl-Meyer评分护理前后差值高于对照组。经配对t检验分析发现,对照组护理后Barthel指数、ADL评分评分高于护理前(P0.01),观察组护理后Barthel指数、ADL评分高于护理前(P0.01);经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发现,观察组Barthel指数、ADL评分护理前后差值高于对照组。结论基于FMEA模式的护理联合行为干预提高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神经功能、自我护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于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在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采用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采用不同护理模式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患肢肢体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量表评分)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情况。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Fugl-Meyer量表及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院时研究组患者Barthel指数、Fugl-Meyer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将康复护理应用于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与分析高压氧联合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利用电脑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和早期康复训练,基于此观察组采取高压氧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FMA评分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Barthel指数、FMA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FMA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改善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31%(36/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2%(3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采取高压氧联合早期康复治疗效果显著,即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还能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因此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8.
120例患者均为2009年1至12月间我中心住院部或家庭病床的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入组时和康复6周后由同一医生用脑卒中量表(NIHSS)、Fusl—Meyer量表(FMA)、Barthel指数(BI)和生存质量测定简式量表(WHOQOL-BREF)分别进行评定。组内比较结果:对照组NIHSS、FMA、BI及WHOQOL-BREF评分在治疗后较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治疗后NIHSS、FMA、BI及WHOQOL—BREF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康复组NIHSS、FMA、BI及WHOQOL—BREF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9月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神外一区收治的244例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早期康复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122例。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的神经缺损程度。结果护理后,两组NIHSS评分低于护理前,早期康复护理组NIHSS评分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两组改良Barthel指数高于护理前,早期康复护理组改良Barthel指数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单侧空间忽略(USN)的影响。方法39例USN患者接受6周康复训练,疗程前后采用4种USN检查方法、Barthel指数及美国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定。结果6周后各检查法的异常数、Barthel指数及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较明显改善。结论康复护理能提高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