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染病发病率是反映人群传染病发病水平的重要指标,但由于多种原因的干扰,使传染病漏报现象严重,真实的发病水平很难通过发病率被反映出来。为了解目前传染病的报告情况,本文分析了黑龙江省依兰县1996年的传染病报告情况,并就其漏报原因和对策进行了探讨。1 资料来源与方法①按照“全国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方案”,于1997年1月对依兰县1996年1~12月传染病漏报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员由专职卫生防疫人员和乡村医生组成。调查开  相似文献   

2.
目的阐述2009年淮安市传染病漏报情况。方法对2009年淮安市分层随机抽选的9个医疗机构进行传染病漏报情况调查。结果共检查病例269例,漏报26例,漏报率为9.7%。三级医院的漏报率均低于二级和一级医院(P<0.01),且二级医院低于一级医院(P<0.01)。结论需要加强传染病报告者的认识和业务素质培训,加强监督检查的力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掌握空军部队传染病报告现状,进一步加强传染病报告管理。方法:根据2003年度空军医院传染病疫情及报告情况,按《中国人民解放军传染病防治条例》将传染病分类,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查出法定传染病16种,总漏报率为53.74%,其中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疟疾、登革热、血吸虫病,风疹无漏报;细菌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等报告较好,漏报率在25.00%以内;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漏报率较高;其它感染性腹泻漏报率最高。漏报率在42%以上的单位占44.44%。结论:加强传染病的报告管理,健全报告管理制度和完善监督检查制度,提高疫情报告质量,特别是在重大疫情信息方面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梁鹏程 《临床医药实践》2003,12(12):906-906
为进一步了解全区传染病的发生动态 ,掌握居民中传染病漏报情况 ,推算出比较接近实际的发病水平 ,2 0 0 2年 10月对我区 6个街道办事处及 1个乡镇 18个社区进行了 2 0 0 2年居民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 ,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结合本区实际情况 ,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 ,每个办事处抽取 1个~ 3个社区为调查单位 ,调查对象为与传染病有关并在调查时住在该家庭的居民。1.2 调查方法 对调查点的居民采取挨户家访的方法 ,根据患者及家属的回忆查看就诊登记本 ,参照《法定传染病诊断参考依据》,详细询问后做出…  相似文献   

5.
目的 阐述2009年淮安市传染病漏报情况.方法 对2009年淮安市分层随机抽选的9个医疗机构进行传染病漏报情况调查.结果 共检查病例269例,漏报26例,漏报率为9.7%.三级医院的漏报率均低于二级和一级医院(P<0.01),且二级医院低于一级医院(P<0.01).结论 需要加强传染病报告者的认识和业务素质培训,加强监督检查的力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的报告情况,分析漏报原因。方法对医疗机构的不同部门开展传染病漏报调查。结果 2000年至2010年总漏报率2.06%,漏报最多的病种是流行性腮腺炎105例,占总漏报的96.33%。结论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工作仍然存在薄弱环节,需要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报告质量。  相似文献   

7.
欧英振 《贵州医药》1990,14(4):240-242
一、漏报调查的意义尽管我国传染病报告制度已实施多年,但在执行过程中,当前还存在诸多因素的制约。首先是有相当一部分传染病病人由于经济、文化、交通等原因或病情不十分严重而未到医疗保健单位就诊,医务人员无法发现,即为漏诊;更不可能作疫情报告,即为未诊漏报。到医院就诊者,由于部分医务人员不重视传染病  相似文献   

8.
王颖  李树 《淮海医药》1999,17(4):37-38
为了进一步了解全县传染病痤情实际发生情况,掌握疫情动态.分析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制定传染病防治计划提供依据.笔于1997年3月1日-3月10日对我县乡镇以上医疗机构进行了传染病漏报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许观启 《淮海医药》2001,19(5):406-407
目的 全面了解我市法定传染病报告工作质量,为制定传染病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法定传染病医院报告管理检查方案》进行调查。结果 1997年-1999年通过对市、县、区以上医院及三县1/4乡镇中的1/4村卫生室的传染病登记、报告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共调查法定传染病16种,计3608例,查出漏报337例,三年漏报率分别为10.82%、7.98%、5.38%,平均漏报率为9.35%。其中,城市漏报率为2.42%,农村漏报率为14.68%,农村漏报率明显高于城市(P<0.005)。结论 加大《传染病防治法》的执法力度,对传染病实施依法管理,特别是加强县以上医疗单位的传染病依法管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丹东市传染病网络直报水平,找出报告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的加以规范,提高网络直报的质量。方法通过对2017年丹东市辖区7个疾控机构单位,39个医疗机构单位开展现场督导检查,运用流行病学中的描述性流行病学来分析数据资料,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疫情报告系统数据分析得出丹东市及其辖区的所有传染病报告卡的审核率达100%;辖区内各级传染病的诊疗机构网络运行正常率达100%,重卡率为0。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共报告传染病343例,漏报6例,漏报率为1.75%。其中乙类、丙类传染病漏报率分别为1.98%(6/303)和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市及县(区)级医疗单位漏报率为1.32%(4/304),抽查乡、镇、街道、厂矿医院漏报率为5.13%(2/39),差别有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东市传染病的网络直报工作质量好,报告系统运行良好,传染病疫情管理质量好,漏报率相对较低,可真实的反应本市传染病疫情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医院疫情报告质量,为制定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方案》中的医院漏报调查要求开展调查。结果共查出乙、丙类及其他类传染病2230例,漏报71例,漏报率为3.18%。门诊部漏报率5.73%显著高于住院部的1.75%(χ2=26.36,P<0.01)。门诊部传染病诊治科的漏报率1.38%显著低于其他非传染病诊治科的24.50%(χ2=121.39,P<0.01);住院部传染病科漏报率0.56%也显低于传染病科的10.65%(χ2=88.20,P<0.01)。传染病报告的迟报率为3.20%,已报传染病卡片中"住址"、职业"和"实验室诊断"的缺项率分别为3.01%、5.19%和6.30%。结论医院传染病漏报主要来自门诊部和住院部非传染病诊治的医生。加强对疫情报告的培训,建立和完善医院内部的疫情报告管理机制,加大传染病监督与执法力度是提高医院疫情报告及时率和准确率的关键性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某市2011年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质量,探究漏报影响因素,填卡过程中问题,总结经验,为进一步提高我市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质量和减少传染病漏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Excel对2011年某市部分传染病报告卡进行分析,对报告情况、报告及时性、完整性、一致性进行综合分析评价。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报卡人员的相关数据,使用SPSS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网络直报漏报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1年某市网络直报样本及时率为99.3%,完整率为87.88%,一致率为69.46%。对漏报影响因素分析中,其中仅科室所属与漏报有统计学意义,门诊科室的漏报高于住院,与其他九项,即性别,年龄,参加工作年限,在本岗位工作年限,文化程度,职称,与单位关系,月收入,传染病基础知识合格情况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2011年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报告及时率,报告卡填写完整率、报告卡一致率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提高。医院可对传染病网络直报适当采取些激励机制,疾控部门加强对报卡人员的传染病基础知识宣传,报告培训和指导,以减少漏报。  相似文献   

13.
目的加强对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管理,减少漏报发生,避免医院感染。方法抽查从1999年1月开始,每季度分别对门诊、急诊、病房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进行监控和检查,对漏报原因进行分析。结果传染病在住院科室漏报率较高,占查出漏报的77.78%,门、急诊漏报率占查出漏报的22.22%;总计漏报传染病种类为17种。结论传染病漏报虽然难以完全避免,但通过全员培训、提高认识、增强主动性、强化管理、加大检查力度、发挥科室疫情报告专职人员的作用、采取及时而有效的监控措施,可有效的降低漏报率。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山西省泽州县各级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规范疫情报告管理工作以及提高疫情报告质量提供依据,泽州县每年开展辖区内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与漏报调查,现将2012-2013年泽州县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与漏报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李霞  汪学文 《现代医药卫生》2003,19(12):1643-1644
为探索综合性医院建立完整的疾病报告系统网络和适应信息化时代的新的管理模式。对本院1996~2002年期间自查漏报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 1资料来源 :根据《全国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方法》、《广东省传染病漏报调查方法》和《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乙、丙三类共计35种传染病 ,对本院1996∽2002年的甲、乙、丙三类共计35种传染病的漏报调查自查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每年的漏报调查资料是采取对当年门诊各科室的门诊日志、各住院科室的出入院登记、实验室检测、X线、CT、病理检测、病案资料和传染病报告登记本等与…  相似文献   

16.
贵州省1993—1994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医院漏报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洁  潘家秀 《贵州医药》1995,19(4):235-237
本次调查33所医疗单位,查出乙类及丙类传染病1674例,其中乙类传染病14种1559例,漏报74例,漏报率为4.74%.丙类传染病6种115例,漏报19例,漏报率为16.52%,乙类传染病中漏报数较多的疾病是肝炎(22例),痢疾(21例),伤寒(16例),麻疹(7例),漏报率较高的疾病是淋病(20.00%),猩红热(15.38%),疟疾(8.33%),麻疹(8.24%).全省医疗单位平均漏报率为5.56%,地区级医疗单位漏报率为4.70%,县级漏报率为7.42%,区(乡)级漏报率为16.25%,  相似文献   

17.
及时准确的传染病疫情报告是迅速控制和扑灭传染病疫情的先决条件,也是积累疫情资料,分析、评价传染病流行状况和防疫措施的依据。自从1989年9月1日《传染病防治法》颁布以来,我县各级医疗单位传染病报告质量和报告率逐年提高,近年来一直保持在95%以上的水平。但今年十月我们参照《全国居民传染病漏报调查方案》开展的农村居民传染病漏报调查,传染病报告率仅为54.05%。现就其产生的原因和对策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8.
传染病疫情报告是早期发现和有效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环节[1].随着我院信息化建设的全面推进,我院于2010年1月进入正轨的利用现有的计算机网络建立了医院传染病漏报自动监控信息系统,最大程度的控制传染病漏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资料来源于我院保健科每月自查传染病的漏报例数和"中国疾病预防疾控信息系统"统计数据.  相似文献   

19.
山西省2007年度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疫情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及时、准确、完整地将疫情数据收集整理、统计汇总、分析上报是开展传染病监测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上级卫生及行政部门制定传染病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际交往日益频繁,近年来我国性病发病率呈持续增长趋势,性病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但由于以往在性病管理上疏漏,出现了迟报、漏报现象.为了切实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性病防治管理办法》,我科成立了防止性病病案管理小组,对卫生部《性病防治管理办法》中规定的8种法定监测性病实施了验单管理、疫情报告、病案管理、性病知识宣传教育等有效管理措施,完全杜绝了迟报、漏报的发生,并使性病病人及其伴侣得到了及时和完整的治疗,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