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诊断胆系疾病用十二指肠引流取胆汁,作细菌培养及常规检查,虽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但操作麻烦、成功率低,污染机会多,结果不准确,在胆囊切除术中,取胆汁检杳,失去了对该病的有效方法,笔者耐久治无效的慢性胆囊炎及不愿作手术治疗的胆石症患者,在B超引导下作经皮经肝胆囊穿刺术,取胆汁作细菌培养,找胆固醇结晶(CMC),微球石(MSL),其结果对胆系疾病的正确诊治有指导意义,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病理切片对华支睾吸虫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在本院2011年10月~2012年6月硬镜微创保胆取石术中取少许胆囊壁组织,抽取胆汁及收集结石标本,对所取胆囊壁进行常规病理检查,主要检测华支睾吸虫卵,胆汁经离心沉渣后镜检虫卵,对结石标本经固定、软化、脱水等特殊处理,制成切片,经特殊染色后镜检,结合免疫组化检查,确诊华支睾吸虫卵。结果 200例胆囊结石患者(广州地区)在保胆取石术后对胆囊壁、胆汁及胆囊结石标本进行上述方法检测。其中,胆囊壁发现华支睾吸虫卵者21例(检出率为10.5%),胆汁检出80例(检出率为40.0%);而胆囊结石检出148例(检出率为74.0%),远远高于前二者(P〈0.01),并且在结石切片中看到虫卵周围有黏蛋白样物质包裹虫卵。结论胆囊结石患者在保胆取石术中对胆囊壁活检,对胆汁及结石进行病理分析可诊断华支睾吸虫感染,以胆囊结石病理切片检出率最高,对提高华支睾吸虫感染的诊断率,进一步指导术后治疗,预防结石复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22例胆囊胆汁的成分及成核特性。其中胆固醇混合性结石组9例,色素性结石组5例,对照组8例。结果显示:胆固醇混合性结石组胆囊胆汁中总胆盐减少,总胆盐中胆固醇溶解能力较强的胆盐的比例下降,胆汁脂类干重下降.卵磷脂相对升高,胆固醇单水结晶形成时间缩短;色素性结石组胆囊胆汁的总胆盐及脂质干重下降;各组胆囊胆汁胆固醇饱和度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4.
自1992年4月至1996年10月,作者作超声检查胆囊颈部结石引例,并经手术证实,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中,男13例,女18例,年龄21~63岁。使用日本东芝SAL-38AS型仪器,探头频率为3.0和4OMHZ。患者在检查时禁食8小时以上,以保证胆囊充盈胆汁。扫查方法:(l)患者仰卧位,探头在右上腹沿胆囊纵轴扫查,自肝门部从胆囊颈部向底部作横断面连续扫查,采用右前斜位,在右盼间扫查,较好地显示胆囊颈部。(2)改变体位观察结石移动,主要对颈部、哈氏囊内小结石,采用坐位、立位、跳动和叩击右侧背部等方法,使颈部结石移动到体部和底…  相似文献   

5.
孙德付  孙丽  张伟  原河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0):1544-1544
正常人胆囊内的胆汁超声显像呈无回声暗区.当急性黄疽型肝炎时胆囊内胆汁成分发生变化。致使胆汁发生声阻抗差别回声.出现不同类型的胆囊声像图变化。超声显像对急性黄疽型肝炎的诊断探讨虽有报道,但我们提出的胆囊声像图5种分型,可为临床早期明确诊断该症提供有力依据。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胆囊癌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由于早期无特殊症状和体征,诊断往往被延误,胆囊癌在X线造影时多不显影,其他检查方法仅能发现一些晚期征象,并无特异性。超声检查能直接显示胆囊壁的增厚,胆囊腔内的肿块及肝脏,淋巴的转移灶,显著地提高了胆囊的临床诊断水平。 患者,男,21岁,因右上腹部持续性隐痛1年余,食欲不振来诊。查体:肝轻度肿大,右季肋下可们到硬而无压痛的肿物,行超声检查。超声检查:胆囊体积增大,大小约13.0cm×4.5cm,壁光滑,不厚,胆汁透声清晰,囊内近颈部可见一约 8.2cm × 5.6…  相似文献   

7.
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胆汁浓缩沉淀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时,则成为塘泥样胆汁。此种胆汁一般黏附于胆囊某一处,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密度没有结石高,同软组织密度相近。B超和CT检查均可见到胆囊内有占位性改变,易误诊为胆囊肿瘤。2006年10月至2007年5月收治3例,术前均误诊为胆囊肿瘤,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154例胆道手术术中胆道造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六年来我们对154例胆道手术行术中遣影(包括经T形管及经胆囊管二种方法),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154例中男63例,女91例,年龄18~81岁,平均54.74岁。共作胆总管探查124例,发现结石88例,乳头部狭窄13例(有9例结石与乳头狭窄并存),胆管癌4例,阴性探查28例。共作术中T管造影124例,经胆囊管造影30例。二、造影方法经T管造影:在胆总管探查及取净结石后置入T管,注入25%泛影葡胺30~40ml摄片。经胆囊管造影:分离出胆囊管结扎远端,近端切一小口插入输液针导管回抽得胆汁后注人造影剂。方法同前。三、造影结果T管造…  相似文献   

9.
胆囊颈与胆囊管结石嵌顿的手术时机西山矿务局职工总医院(030053)马建民临床上将因胆囊内结石嵌顿于胆囊颈管所致的急性胆囊炎,称为急性梗阻性胆囊炎。对急性梗阻性胆囊炎的治疗,原则上应该作急诊胆囊切除术,但有些病人条件不允许,需要作有关的检查或准备后才能手术,那么作这种延期性手术,病情发展有没有危险,适应证如何掌握,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们认为下列病情应果断地施行急诊手术:①疼痛剧烈,应用解痉药后不缓解,尤为胆囊明显增大,并有触痛者。②T>38℃,P>100次/分,WBC>10×109/L。③右上腹或全腹有明显的腹膜炎体征,甚至伴有休克。④保守治疗12~24小时后症状与体征无减轻或加重者。⑤临床表现轻微,但B超或CT提示胆囊积脓、坏疽或腹腔渗液者。③同时合并化脓性胆管炎者。下列情况可采用延期性手术,即症状发作一周后手术:①经应用大量抗生素和解痉药物后,症状与体征迅速缓解。②病人极度衰弱或伴有严重心肺等重要脏器疾病,需要作有关的检查或暂时不能耐受手术者。有一例病人胆囊颈部结石嵌顿19天,作了延期性胆囊切除术,术中见胆囊18×6cm,胆囊内为白色胆汁,胆囊颈部有一枚0.9×0.7cm黄白色结石嵌顿,但胆囊粘膜未见  相似文献   

10.
我院近年来施行大部胆囊切除术15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全组15例,均为结石性胆囊炎.男5例,女10例.年龄42~68岁,平均52岁;病程最长20余年,最短3年,平均11年余.患者均有反复右上腹疼痛,2例有多次胆绞痛史.15例患者术前均无黄疸史.1.2 方法:进腹后保护好胆囊周围.从胆囊底部剪开一个小切口.吸尽胆汁或浓性胆汁.取净结石.扩大切口.纵行切开胆囊至胆囊颈部,用探针探明胆管位置及走向,分离胆囊与胆囊床至近胆囊颈处,切除胆囊底、体以及胆囊颈的部分,用2.5%碘酊烧灼残余胆囊的粘膜,用75%酒精脱碘后在接近胆囊管开口处从残余胆囊内行荷包缝合,关闭胆囊管,从外面对合缝合,检查无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硬化与胆囊改变的相关性,以及胆囊的改变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20例肝硬化患者资料作临床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胆囊改变与肝硬化后门静脉宽度呈正相关(X2=6.495,P〈0.05);与血清的蛋白水平呈明显负相关;同时与肝硬化后胆汁成分改变、脾功能亢进、胆囊功能紊乱、肝功能等因素也有关。结论肝硬化后胆囊的改变主要表现为非特异性炎症和胆结石,年龄≥60岁,肝功能差,发病率高。合并胆囊壁增厚和胆囊结石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胆道幽门螺杆菌与胆结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38例胆结石患者的胆囊粘膜、胆汁、结石标本(实验组)和20例非结石患者的胆囊粘膜、胆汁标本(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HSA)、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胆汁、结石和胆囊粘膜中的幽门螺旋杆菌进行检测。结果实验组胆囊粘膜、胆汁、结石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5.9%、81.2%、60.0%;对照组胆囊粘膜、胆汁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率分别为25.0%、52.9%: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胆汁幽门螺杆菌阳性率分别为81.2%、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胆结石患者胆道系统中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可能与胆结石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术后胆囊标本病理学检查的重要意义,防止胆囊癌漏诊。方法:对1994年-2001年以良性疾病手术切除的胆囊510例作病理学检查,对胆囊癌的检出率回顾性分析,结果:510例胆囊标本中病理诊断为胆囊癌者10例,占1.96%,结论:在胆囊手术治疗过程中,要重视术中的病理学检查,防止胆囊癌的漏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复方金钱草颗粒利胆作用及对胆囊平滑肌痉挛的影响。方法利用胆管引流法测定给复方金钱草颗粒前后大鼠胆汁的流量及成分;通过对豚鼠胆囊肌条的观察,探讨复方金钱草颗粒对乙酰胆碱所致胆囊平滑肌痉挛的影响。结果复方金钱草颗粒7.4g/kg剂量组可显著提高大鼠的胆汁流量,显著提高胆汁中胆红素浓度;62g/L剂量组可显著抑制由乙酰胆碱引起的豚鼠胆囊痉挛。结论复方金钱草颗粒具有利胆作用,可缓解乙酰胆碱引起的胆囊痉挛。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22例胆囊胆汁的成分及成核特性。其中胆固醇混合性结石组9例,色素性结石组5例,对照组8例。结果显示:胆固醇混合性结石组囊胆汁中总胆盐减少,总胆盐中胆固醇溶解能力较强的胆盐的比例下降,胆汁脂类干重下降,卵磷脂相对升高,胆固醇单水结晶形成时间综合蛞;系性结石组胆囊胆汁的胆盐及脂质干重下降;各组胆囊胆汁胆固醇饱和度差异无显性。  相似文献   

16.
胆的位置是在肝脏的“窝”里面,是一个翠绿的“小嘟噜”。如果胆变大了,会鼓出来,超出了肝脏,叫做胆囊。胆囊上有一个绿色的管,伸进肝脏里面,肝脏产生的胆汁就像涓涓细流一样,一刻不停地往胆囊里流,胆囊就相当于一个储存胆汁的水库。胆汁到了胆囊里面,部分流出来,部分被胆囊的黏膜吸收,这样,胆汁就在胆囊里面浓缩、储存。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由于胆囊切除术医源性副损伤的增加,故我们总结多年临床经验,采用胆囊剖开法行胆囊切除术,现将我院 1998-2000年诊治病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急性化脓性胆囊炎6例,急性胆囊炎伴胆总管结石5例,其中2例为坏疽性胆囊炎,3例为化脓性胆囊炎,胆囊息肉2例.13例中有的为胆羹管解剖变异,有的为炎症水肿、粘连致胆囊管寻找困难.年龄17~72岁,平均42.5岁,男女比例为8:5.1.2方法 术中胆囊周围盐水纱布保护,避免胆汁污染,近胆囊游离缘剖开胆囊体,吸净胆汁,顺沿切口至胆囊管,贴…  相似文献   

18.
选用健康黄牛28头,施行双胆囊植黄手术,使牛黄同时在模拟胆囊和胆囊内牛黄床上生长,并分别测定了植黄前、手术后3、7、15、30、60d的牛血清和胆汁成分。结果表明:手术后3d的胆汁颜色由墨绿色变成黄绿色;胆汁pH值、干重、比重、粘度、胆酸、粘蛋白的含量也都显著下降;体内实验中模拟明器的Ca2+浓度无明显变化。采用向牛体内的模拟胆囊注入大肠杆菌、肝泰乐来提高胆红素的转化率,加入Ca2+促进胆红素沉淀,月产牛黄6.80±1.80g,胆红素含量达到或超过35%的占61.54%,实验组胆红素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双胆囊培植牛黄效果优于模拟胆囊和胆囊内培植牛黄。  相似文献   

19.
祁东光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0):218-219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胆汁瘘的患者资料,总结临床经验。方法本院7例行毕罗I式胃大部分切除术的患者术后第1—5天并发胆汁瘘,根据患者临床体征及腹部超声检查诊断为胆汁瘘,行胆囊切除胆肠Roux—en—Y吻合术。结果所有患者平均住院(19.2±3.7)d后痊愈出院,无一例患者死亡。结论胃大部切除术操作较为复杂,因此掌握手术适应证、优化手术技术、术后定期胃镜检查,早期发现并治疗并发症可避免发生严重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5 6岁,因慢性萎缩性胆囊炎并胆管结石阻塞性黄疸于1992年9月21日入院,同年10月15日行胆囊切除、胆管切开取石及T形管引流术。手术中取胆囊胆汁和随机取胆囊壁约5mm。组织块置无菌试管内立即送检。无菌操作分别取胆汁0.1ml种入4mlPG液(非高渗培养基,含蛋白胨1%,葡萄糖0.5%,酵母粉0.5%,NaC10.5%)、L型鸡蛋培养基(LEM,高渗培养基)及血琼脂平板;胆囊壁组织涂擦接种LEM及血琼脂平板后种入PG液。LEM置烛缸内,其他培养基直接置温箱内,37℃培养。24小时后取PG液培养物0.1ml接种血琼脂平板分离细菌型和1ml经0.22μm孔径滤菌器过滤后种入PG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