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针刀治疗髌下脂肪垫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髌下脂肪垫损伤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针刀组)和对照组(电针组)两组.在治疗前后以VAS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为观察指标,对两组的复发率和有效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降低(P<0.01),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膝关节活动度明显增加(P<0.01),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复发率(12.00%)明显低于对照组(40.74%)(P<0.01);治疗组的有效率(93.94%)明显优于对照组(63.64%)(P<0.05).结论 针刀可缓解脂肪垫损伤者疼痛症状,尤其是在改善膝关节活动度方面具有较好优势,且具有复发率低的特点,是治疗髌下脂肪垫损伤的良好手段,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保留髌骨下进行髌骨成形与髌骨置换的术后临床疗效,探讨膝关节置换中合适的髌骨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共198例行TKA治疗的单纯骨关节炎患者,其中62例行髌骨置换术,136例行保留髌骨下髌骨成形术.术中对髌骨进行去除骨赘后进行成形,使之与原髌骨关节面比较相近.术后定期随访进行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Bristol髌骨评分、患者满意度、膝关节活动度及分析术后膝前疼痛发生率,并复查X线片了解内置物情况.结果 共125例获得随访,其中置换组43例,成形组82例,随访时间36~80个月,平均51个月.两组患者术后较术前各项评分明显提高.术后1年随访时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活动度、KSS总评分、髌骨评分、患者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KSS功能评分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成形组优于置换组.而术后膝前疼痛发生率两者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术后X线片示髌股匹配程度、术后膝前疼痛发生率及髌骨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髌骨成形术在TKA中髌骨不置换时能够使髌股关节达到良好匹配,术后膝前疼痛发生率低,中短期疗效与髌骨置换相当.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射频处理髌腱腱病的疗效。方法:21例接受关节镜下射频治疗的顽固性髌腱腱病患者,术前均表现为膝前痛,主要集中在髌骨下缘,根据Blazina的分型,所有患者就诊时均表现为Ⅲ级。记录患者术前术后VAS及Tegner活动评分,回顾性分析关节镜下射频治疗髌腱腱病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8±5.4个月,患者VAS得到显著改善(术前6.6±1.8,术后1.5±1.7,P<0.05),Tegner活动评分显著提升(术前4.4±2.9,术后7.9±1.6,P<0.001)。结论:关节镜下射频治疗顽固性髌腱腱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膝前痛症状,极大地提高患者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技术在膝骨关节炎(KOA)患者髌下脂肪垫血流灌注情况的临床应用优势与价值。方法选取因膝骨关节炎就诊的患者46例,同时选取12例自愿行肌骨超声及超声造影的健康者为对照组。膝骨关节炎组根据Kellgren-Lawrence分级分为3个亚组。参与者均行常规膝关节超声检查及髌下脂肪垫超声造影检查。观察髌下脂肪垫血流信号显示情况,分析超声造影下时间-强度曲线的最大强度及曲线下面积。结果 膝骨关节炎组髌下脂肪垫彩色多普勒显示率100%,对照组显示率83.33%,两组彩色多普勒显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在两组均可见增强。膝骨关节炎K-L分级2级、3级组最大强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不同分级之间最大强度依次递增,除K-L1级、3级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膝骨关节炎各K-L分级组曲线下面积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OA组不同分级之间曲线下面积依次递增,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造影能够显示髌下脂肪垫的血流灌注情况。膝骨关节炎患者髌下脂肪垫...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银质针结合超声波治疗髌下脂肪垫劳损的疗效,探讨该病的治疗方法。方法将74例髌下脂肪垫损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7例,治疗组采用银质针透热结合超短波治疗,对照组只采用超短波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活动痛(VAS)、症状改善率作为观测指标,比较两组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效果更好。结论银质针透热结合超短波对髌下脂肪垫劳损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比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膝关节髌下脂肪垫治疗前后CT图像的变化,探讨中医药治疗KOA的疗效。方法:将130例KOA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5例给予健步通络熏蒸液熏洗,30min/d,10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对照组65例每6d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30mg,共5次;2组皆治疗30d。治疗前后均行膝关节CT扫描,观察治疗前后髌下脂肪垫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经治疗后髌下脂肪垫的前后径、内外径、上下径均有缩小,密度均有降低,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83.08%)优于对照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比膝关节髌下脂肪垫CT图像的变化是评价中医药治疗KOA疗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外侧髌旁切口膝关节半伸直位关节外髓内钉技术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3年9月收治的胫骨干骨折患者24例,男性15例,女性9例;年龄17~63岁,平均40岁。其中胫骨上1/4骨折17例,胫骨干骨折合并髌骨前皮肤软组织挫伤7例;均符合髓内钉固定治疗。24例患者均采取经外侧髌腱旁入路,关节外髓内钉植入技术,并得到了12个月以上的随访。随访期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客观的活动度评分和功能障碍评分来反映膝前痛程度、关节的活动度。结果 7例胫骨干骨折合并髌骨前皮肤软组织挫伤的患者由于采用了髌旁外侧切口,切口均良好愈合。所有24例患者在术后3~6周的随访期间,80.16%的患者有膝前疼痛;但术后3个月的随访显示79.6%的患者膝前疼痛均消失,膝关节的屈伸功能及活动度均较满意。根据VAS评分及活动度评分,优15例,良7例,差2例,总优良率为91.66%。各年龄阶段无明显差异。结论外侧髌旁切口膝关节半伸直位关节外髓内钉技术,尤其对于合并髌骨前皮肤软组织挫伤者,可以大大减少切口感染及皮肤坏死的概率,而且手术复位操作简便,影像学透视优势明显。术后膝关节膝前痛的发生率低,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尤其适用于胫骨上1/4骨折及胫骨干骨折合并髌骨前皮肤软组织挫伤的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自体骨 -髌腱 (中 1 /3 ) -骨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髌腱的长、宽、厚度变化。对象与方法 :回顾性研究自体骨 -髌腱 (中 1 /3 ) -骨重建前交叉韧带 3 6例 ,术中缝合取材后的髌腱缺损 ,术后早期康复 ,术前和术后平均 1 6个月摄标准 5 0度侧位X线片 ,对比髌腱长度的变化 ,同时行双侧髌腱超声检查 ,对比宽度和厚度的变化。结果 :侧位X线片测量显示 :术后髌腱长度较术前平均短缩 3 0 % (1 5mm ,P =0 0 0 7) ,超声测量显示 :术后髌腱厚度较对侧平均增加 62 9% (2 2mm ,P <0 0 0 1 ) ,宽度与对侧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 1 0 1 )。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对减少术后髌股摩擦感、改善膝关节活动度的作用。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单纯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采用同一术者、手术方式和康复计划。治疗组术后4周开始注射玻璃酸钠25mg,1次/周,连续注射5周。分别在术后4周(注射前)、8周、12周、半年、1年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髌股摩擦感、关节活动度。结果:术后4周及8周时两组髌股摩擦感人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周、6月及1年时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时两组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8周及12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6个月及1年时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可以明显减少髌股摩擦感,改善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军事训练所致外侧髌股挤压综合征的诊断方法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2006年5月-2008年5月收治的军事训练所致外侧髌股挤压综合征患者15例(病例组),男12例(14膝),女3例(3膝),年龄22~43岁,平均27.3岁.以随机抽取的18名年龄性别匹配、无膝痛症状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膝关节正侧位及髌骨轴位X线片检查,观察膝关节骨质结构情况,测量滑车角、适合角及髌股指数并进行组间比较.病例组患者均实施髌外侧支持带松解术,并对术前和术后疼痛程度(VAS法)进行评估.结果 病例组适合角(7.67°±5.81°)及髌股指数(2.49±1.40)均明显大于对照组(适合角-2.2°±-2.71°,髌股指数1.25±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而滑车角(132.44°±10.21°)与对照组(136.80°±4.8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病例组膝关节骨质结构改变明显.病例组术前疼痛程度评分为7.06±0.85,明显高于术后6个月(3.87±0.24)及术后1年(3.01±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6个月与术后1年的疼痛程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军事训练所致外侧髌股挤压综合征的诊断需结合病史、典型临床症状、体征及X线检查并注意鉴别诊断.膝关节X线片是诊断外侧髌股挤压综合征最基本的辅助检查手段,其中髌股指数应用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